现代汉语 修辞学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与心理学的关系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语言使用中的心理认知过程 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语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
与文化学的关系
文化背景对现代汉语修辞学 的影响
现代汉语修辞学在文化交流 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文化学的 相互影响
文化学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研 究的启示
汇报人:
比喻
定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 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常见形式:明喻、暗喻、借喻等。
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注意事项:在使用比喻时需要注意比喻的贴切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歧义和误导。
拟人
定义:将事物 人格化赋予其 人类的行为、 情感或语言特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 可以为现代汉语修辞 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指 导推动现代汉语修辞 学的进一步发展。
与文学的关系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文学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作品的表达和接受产生影响。
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文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艺术魅力。 现代汉语修辞学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特点。
添加标题
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强调语言的表 达效果
旨在提高人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 达水平促进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功能
表达情感:通过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增强语言表现力: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突出重点:通过修辞手法强调某些内容使其更加突出 增强语言节奏感: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感
分类: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类型。

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修辞活动 即在说写中,积极调整语言的一种行为 修辞现象 指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语文现象 修辞规律 即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方法、技巧
、手段和法则
修辞学
即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 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在题旨、情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 学总是着力阐述下列三个问题:
保持自我本色,看清交际对象”,是 指语言运用要适应交际双方,要依据听 读者和说写者两方的具体情况做到适 当、适度和适量。
“保持自我本色”就是言语交际要适应自我,
即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自己的话,它包含两
层意思:
其一 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 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辞句。 用词造句要符合使用者本身具备的主观因素, 诸如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处境心 情、职业阅历、经验识见等。
B 被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
忘记了社会环境,就谈不到提高表达效果,不了 解社会环境,也谈不到通过语言来表达或理解某 种思想。
修辞要适应自然环境
“物理世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世界”。词语是物理世界中单个事物的符号,句子 是物理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不同层级的语 言单位同其所反映的物理世界的对象有“同构性”, 这就要求运用语言一般来说应同物理世界保持一致。
1、修辞一定要适切题旨(何故、何事) 修辞要“适切题旨”,就是指在修饰、调 整语辞时,一定要使修辞手段或方法与思 想感情和说写目的相适应、相切合。
交际的目的各种各样,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给 予型、索取型、交换型,非给非取型。在交际中, 用不用或用哪种修辞手段或方法,完全要看题旨的 要求而定:该用的不省,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甲的 不用乙,该用乙的不用甲。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学术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汉语修辞学的专业教材,更是一本能够引领读者深入思考的思想之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修辞学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修辞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和深远影响。

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作者通过对修辞学的概念、分类、功能和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使我对修辞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修辞学并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巧妙地传达信息,更加深刻地打动人心。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修辞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和深远影响。

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语言,修辞手法在其中的运用更是千变万化。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我发现修辞不仅仅存在于诗词歌赋之中,更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广告宣传、政治演讲、新闻报道等领域,修辞手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着汉语的表达方式,激发着人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修辞学的学习,我不仅仅对汉语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汉语的美感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修辞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在修辞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也可以发现语言的奥秘和魅力。

修辞学的学习让我更加热爱汉语,更加珍视语言的力量,也更加懂得如何用修辞的魅力打动人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现代汉语修辞学》,我对修辞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汉语的美感和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修辞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更加深入地体会汉语的美感和魅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修辞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长句:这是个顶着假发的,爱做作
的,爱谈笑的,浑名“九娘子”

肥胖妇人。
短句:这是个顶着假发的肥胖妇人,
爱021/10/10
2.用否定词来简化表示条件、假 设关系的复句,避免分句间词语 的重复。如:一个青年一定要有朝气,要有坚
强的意志,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否则就不是一位 新时代的革命青年。
结论:修辞是以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 言手段为研究对象的,从词、句到篇章、语体的所 有表达手段都是它的研究内容,而追求理想的表达 效果,则是修辞的根本任务。
12
2021/10/10
二、修辞学的范围 修辞学A (广义): 修辞哲学 修辞学(核心)B:修辞学C(狭义)、
修辞术、修辞工程 边缘修辞学:语境学、语体学、文风学、
3.用“的”字结构使句子尽量变 简。如:整个阵地都被我军占领了,敌人溃不成
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35
2021/10/10
4.用重复分散法
A.你是英雄,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而是具体的、 亲切的、受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奋 斗着、希望着的英雄。
B.你是英雄,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而是具体的英 雄,是亲切的、受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 心的英雄,是奋斗着、希望着的英雄。
另一种是改变词语的适用环境。(降用、易色)
二、改变词性
25
2021/10/10
第三节 词语的代用 一、相关的借代
借代由本体和借体两部分组成,重在事物的相关 性 。分为:1.特征代本体 ;2.具体代抽象 ;3.部分 代整体 ;4.材料或工具名称代与之有关的事物 ;5. 地点、作者、商标等代替与之有关的事物。; 6.典型人物代一般;7.结果代原因 ;
22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现代汉语修辞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现代汉语修辞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和修辞 学著作,以拓宽视野和增强对修辞的 理解。
持续学习
提醒学生保持对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 关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随着学科的发展,现代汉语 修辞将与心理学、社会学、 文化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形 成更为丰富的研究领域。
语言技术的运用
拟人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增强文学表 现力。
反语
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押韵
使诗歌的音韵更加和谐,增强音乐美感。
反复
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对偶
使用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词语或句子,使诗歌更加工整、优美。
讲解了句子的结构、表达 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排比 、对偶、顶真等,以提高 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完整 的文章或语篇,包括文章 的开头、结尾、过渡、呼 应等方面的技巧。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实践
建议学生在日常表达中积极运用所学修 辞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与讨论
建议学生加入相关的学术讨论群体, 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05
现代汉语修辞的 基本概念…
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句子修辞
篇章修辞
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修辞 的定义、特点、原则和功 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 基础。
讲解了如何通过语音手段 ,如押韵、节奏、语调等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探讨了词语的选择、搭配 、锤炼等方面的技巧,以 及如何通过词语的巧妙运 用来表达思想感情。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一、修辞: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p1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

p2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

p3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p4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p4三、修辞学与逻辑学p5四、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p5第三节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p6第二章现当代修辞学简史第一节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一、现代修辞学的形成过程 p7-112. 代表著作(1)郑奠及其《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杨树达及其《中国修辞学》(3)唐钺的《修辞格》(4)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铨》(三)确立阶段——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第三节我国当代修辞学研究一、当代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原因p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创造了崭新的社会环境。

2.《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的发表。

3.《语法修辞讲话》的连载。

从1951年6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登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我国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主要表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p11二、三本颇具特色的修辞著作p12(一)《语法修辞讲话》(二)《修辞概要》(三)《现代汉语修辞学》四、修辞学研究的新阶段 p13第三章语音修辞第一节语音与修辞一、现代汉语语音特点p15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 p15语音修辞的功用主要在于能使语言流畅顺口,节奏分明,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第二节连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一、连绵词的修辞功用:连绵词是一些不能分解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就是说,这些词一旦被分开,单个的字都不能表示任何意义。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 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 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 可以是复句)
• 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 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与散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 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 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 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 词或反问语气。
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 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 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 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 叫做书面语句式。
•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 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 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 修辞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它同语音、词 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 属关系。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
意义的锤炼
•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 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
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 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 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什么叫“修辞”?修辞,就是表达者(写说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应和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对象:研究现代汉语运用中的诸种修辞现象。

范围:由于各民族语言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方面就存在差异,比方说汉语中可以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一切可能性,而在世界其他民族语言中就未必都能做到。

同时,由于各民族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运用中产生的修辞现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修辞学都有自己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不尽相同。

大致说来,古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一般着重于辞格、字句锻炼、篇章布局等几个方面;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除了在中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上述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之外,还研究修辞与题旨情境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语体风格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的关系问题、根据不同交际目标建构不同修辞文本的规律等等。

即如修辞文本(即传统所说的“辞格”)的分析,亦不仅仅局限于表达一个方面,而是从表达与接受两个方面来进行。

三、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的关系如何?与语法学的关系: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一种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

两者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任务上有很大的不同。

修辞学是系统地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题旨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而语法学则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与逻辑学的关系:修辞学与逻辑学也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诸种规律的科学。

而逻辑学则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

”“从说话写文章的内容上考察思维符合不符合逻辑规则及规律,也就是反映、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的事。

”可见,修辞学与逻辑学是有密切联系的,两者都必须研究语言。

一般说来,修辞是要建立在符合逻辑规则和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连逻辑都不讲,说话写文章连逻辑事理都不符合,那么要想表达得好,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章一、追求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境界,一般说来有哪几种修辞文本模式?大体说来,具有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文本模式,主要有双关、折绕、讳饰、藏词、留白、倒反、用典、推避、讽喻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境界,并不仅仅限于上述九种修辞文本模式,只是说这九种模式是“基本式”而已。

事实上,其他修辞文本模式,可能有时也能臻至这种境界。

二、汉民族人为什么在言语交际中有追求婉约含蓄效果的心理倾向?试略述理论依据。

汉民族人之所以热烈地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境界,从普遍意义上看,这是因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是基于人类的一种‘距离’美学心理。

表达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曲折、含蓄的方法说出来,让接受者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才能领会,这样就在心理上起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同时在接受上有一种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汉语修辞中,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建构具有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文本,这是因为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中国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悠久的历史,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分不开的。

大致说来,汉语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文化根由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一是政治环境特别是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专制政体与儒家思想的禁锢所形成的思想言论不自由的政治环境的制约;二是汉民族人由于实践理性影响而对思想与情感的展露‘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方针’所形成的崇尚含蓄蕴藉的民族心理的导引;三是中国历代崇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文学传统的推崇。

而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又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密不可分。

”三、请分析下列诸例各有哪些修辞文本,并说明各属于哪一类型模式,试简略说明其表达和接受效果。

1、然而曾几何时,知命之年,倏尔而逝;耳顺之年,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连古稀之年也没能让我有古稀的感觉。

(季羡林《过年的感觉》)藏词。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由《论语》中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藏词而来;“耳顺之年”,指六十岁,由孔子所说“六十耳顺”藏词而来;“古稀之年”,指七十岁,由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藏词而来。

2、小孩子上山就得采花;到海边就得拾贝壳,书呆子进图书馆想捞新智慧——出门人到了巴黎就想······(徐志摩《巴黎鳞爪》)留白。

巴黎是浪漫之都,出门人到了巴黎想做什么,不便明说,故意留而不言,让读者自己意会。

3、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

如果字果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要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梁实秋《写字》)折绕。

意谓写字的人能写好的人不多,所以他们要追着要主动给别人写字,而非别人求他。

4、·····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

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

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折绕。

意谓吻唇吻颊。

5、四十岁了,没有多余的情感和时间可以挥霍,且专致地爱脚跟下的这片土地吧!且虔诚地维护头顶的那片青天吧!生平不识一张牌,却生就了大赌徒的性格,押下去的那份筹码,其数值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是余生的岁岁年年,赌的是什么?是在我垂睫大去之际能看到较澄澈的河流,较清鲜的空气········(张晓风《情怀》)讳饰。

意谓“临死”。

6、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些,大了自然会好。

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

(梁实秋《孩子》)推避。

“我不敢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法,其实意思说得非常明白:孩子小时不管教,长大了必然不会好。

7、我虽然为了真理,勇往直前,但也绝非暴虎冯河式的血气之勇,而是谋而后动的、先立于不败之地的。

(《李敖回忆录》)用典。

暴虎冯河,意谓徒手搏虎,无舟渡河。

典出于《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意谓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8、爬着山,不免微喘,喘息仿佛是肺纳的饥饿。

由于饿,呼吸便甜美起来,何况这里是山间的空气,浮动着草香花香土香的小路。

这个春天,我认真的背诵野花的名字“紫花藿香蓟”、“南国蓟”、“昭和草”、“桃金娘”·······可恨的山野永远比书本丰富,我仍然说不出鼻观里吸进去的芬芳有些什么名字。

(张晓风《专宠》)倒反。

“可恨”即为“可爱”,情深难言。

第二章一、譬喻修辞文本从形式上看,可区分为哪几种基本模式?譬喻作为一种修辞文本模式,一般可以从形式上将之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所谓明喻,是一种形式全备的譬喻模式,它的典型格式是“A像B”。

其中,A 是本体,B是喻体,“像”是喻词,恰似联系本体与喻体的桥梁。

喻词除了“像”比较常见外,还有“好像”、“好比”、“如同”、“仿佛”、“若”、“如”、“好似”、“似”等等,有时这些喻词还与“一样”、“似的”、“一般”等等配合使用。

所谓隐喻(或称暗喻),是一种以“是”、“变成”等喻词绾合本体与喻体抑或省略了喻词的譬喻修辞文本模式。

它的典型格式是“A是B”、“A,B”(此格式,古代汉语较常见。

如“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所谓借喻,是将本体与喻词一并省略了的譬喻修辞文本模式。

二、譬喻修辞文本的建构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譬喻文本的建构,必须遵循“新颖”、“自然”、“贴切”三个基本原则。

所谓“新颖”,就是要在一般人看不出相似点、不可能联系搭挂得上的两个根本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似点,并将它们“远距离”地拉配在一起,“使其匹配能出人意表”。

也就是说,建构出来的修辞文本既要出乎他人意料之外,又要入乎情理之中。

所谓“自然”,就是“选择喻体与本体相匹配时,喻体要与本体匹配得合理,两者之间确有相似点,不生硬,不勉强”,给人的感觉不是“为譬喻而譬喻”,是水到渠成的表达。

所谓“贴切性”,就是“表达者所作的比喻要得体,要正确地传递出自己心中真正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不能言不由衷,言不达意,效果要与动机相一致,产生好的接受效果”。

三、比拟可以区分为哪几种类型?比拟一般可区分为两类,一是“将人拟作物的,称为拟物”,一是“将物拟作人的,称为拟人”。

四、何为摹状修辞文本,有何表达和接受效果?摹状(或称“摹绘”、“摹拟”),是一种摹写自然界或其它事物情状以获致叙写的形象性和逼真性效果的修辞文本模式。

摹状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有凸显所叙写内容对象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在接受上,使接受者经由文本的摹写而产生联想想象,从而通过再造性想象复现表达者修辞文本所叙写的情境,使接受者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等亲历感,进而大大增加文本接受的兴味,同时使文本更具审美价值。

五、什么是示现修辞文本?它可分为几种情况?示现,是一种将未听未闻的事象叙写得如见如闻、生动真切的修辞文本模式。

根据示现修辞文本生成的不同情形,一般可将其区分为“追述的示现”、“预言的示现”、“悬想的示现”三类。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象已经摆在眼前一样”,“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六、列锦修辞文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表达和接受效果如何?列锦的基本特征,就是突破汉语语法规则,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铺排,在实现表情达意的同时,展现一种画面美感效果。

列锦修辞文本,由于突破了常规的汉语句法结构模式,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间的语法或逻辑联系都没有明显地标示出来,因而从表达的角度看,就增加了语言表达的张力,使表达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更具丰富性、形象性和深邃性;从接受的角度看,由于修辞文本隐去了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间的语法或逻辑联系标识,这就给接受者的解读文本增加了困阻,但同时也由于表达者在语言文字上没有明确限死各语言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就给接受者在解读文本时以更大、更多的自由想象或联想的空间,从而获得更大、更多的文本解读的快慰与审美情趣。

七、语言实践中为何会有飞白修辞文本的建构?语言实践中,之所以有飞白修辞文本的建构,这是表达者为了形象、生动地再现所叙写(或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故意记录(或虚拟记录)其说写的错误,以此让接受者有如见其人的逼真感或忍俊不禁的幽默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