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企业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通用计算方法

21 02年第 1 总第 6 期( 9期)
企 业铁 路 车 站通 过 能力 通 用计 算 方 法
白 守 明 岳 永 强 , ,汪彦 军。
(. 1 兰州交通大 学 交通运输 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7 ; . 30 0 2 西安铁路局延安车务段 , 陕西 延安 7 60 ) 10 0
常用 的计算 车站通 过能 力 的方 法有 直接计 算法 和利用 率计 算法 , 本文 采用利 用率计 算法 。
2 1 车站 咽喉通 过 能力计算 .
件下 , 采用 合 理 技 术 作 业 过 程 , 一 昼 夜 所 能 接 发 在
( 通过 ) 的各 方 向 的货物 列 车 数 和少 量 的通 勤 车数 , 主要是 由咽喉道 岔通过 能力 和到 发线 的通过 能力来
摘
要: 对企业铁 路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进行 重新 思考 , 通过对咽喉 道岔 所在进路和 到发场股 法计 算而得 出咽喉 通过 能力和到 发线通过 能 力, 出企 业铁 路 车站通过能 力计算的一 种新 方法。其 中 提
空 费 系数 的 计 算 采 用“ 档 法 ” 空 。 关键 词 : 业 铁路 ; 企 通过 能 力 ; 用 率 法 ; 费 系数 利 空
根据 咽喉 内具 体作 业种 类 占用 的具 体进路 划分 咽喉 道岔 , 建立 相应 的连锁 关 系 , 并 根据 接发列 车 的 时 间写实分 别统计 每条 进路 上 的所 有作业 的 占用 时
确定的, 同时还受调车场的容车能力 , 出线能力 , 牵
机车能力和货场装卸能力等影响 。本文主要对车站
而大 多企业 铁路 的 站 型和 作 业组 织 模 式 极 为相 似 , 所 以, 有必要 研究 一 种普 遍 适 用 计算 企 业 铁 路通 过 能力 的思想 , 根据 这 个标 准可 以更好 的衡 量 某个 车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PPT培训课件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如列车调度系统、自助售检票系统等,可以提高车站的作业效率和通过能 力。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车站的客流量、车流信息和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车 站的作业组织和通过能力。
提高车站通过能力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客流量和车流量的增加,提高车 站通过能力需要克服基础设施瓶颈、 作业组织复杂等问题。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ppt培训课件
• 引言 •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实际案例分析 • 通过能力提升策略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铁路车站的运输效率
通过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可以合理安 排列车运行计划,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促进铁路事业发展
结论分析
该货运站的通过能力为X万吨/年, 能够满足实际运输需求,但也存在 一定的瓶颈。
案例二:某客运枢纽站
车站概述
某客运枢纽站是连接多个城市的 重要节点,承担着大量的旅客运
输任务。
计算过程
通过对该车站的到发线数量、咽 喉区长度、旅客候车室等进行详 细调查,结合车站作业流程,计
算出车站的通过能力。
结论分析
05
未来展望
铁路发展趋势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
高速铁路的普及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车站通过能力需要适应高速列车 的运行需求,提高列车编组和旅客换乘效率。
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的发展
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的增多将增加车站的客流量和车流量, 需要优化车站布局和通过能力以满足出行需求。
新技术的应用对车站通过能力的提升
该山区小站的通过能力为X车次/日,虽然规模较 小,但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什么是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是指铁路车站在一定时间内处理通过列车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该能力由铁路局或者铁路公司进行测算与评估。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大小与列车数目、车站设备、列车到站时间等因素有关。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测算方法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测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曼彻斯特方法进行的,另一种是基于运行模拟方法进行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曼彻斯特方法曼彻斯特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测算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列车交路进行测算。
具体操作步骤为:1.确定车站进路和出路。
2.确定列车交路。
3.计算每条交路所需的时间,并绘制成甘特图。
4.计算车站各进路和出路的容量。
5.分别计算每条交路的列车数目,同时计算列车停留时间。
6.对比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运行模拟方法运行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测算方法。
该方法可以模拟列车运行过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车站通过能力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编制列车时刻表。
2.载入车站数据,包括进出车道长度和容量、设备情况等。
3.设定列车召集规则和运行参数。
4.进行模拟计算并得出结果。
5.对比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设备:设备的种类、数量和状态对通过能力有重要影响。
2.停车时间:列车停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车站的通过能力。
3.列车运行速度:列车速度越快,在固定时间内可以通过的列车数目也越多。
4.周边环境:车站周边的交通状况、市容等因素也会对通过能力造成影响。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测算和评估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作用。
在测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列车数目、设备情况、列车到站时间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以提高通过能力。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五篇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

不成对系数不
不
一、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3. 单线不成对运行图
则可得不考虑T固及d有效时的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
1440 n (列) T周不 T列 ( 1 不)
即
图3—5—9
一、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3. 单线不成对运行图
单线不成对运行图行车量较大方向的区间通过能 力,比成对运行图为高,并且不成对系数愈小,通过 能力愈大。但是,采用单线不成对运行图,将明显降 低旅行速度,需要增添车站配线,并且不成对系数越 小,这种不良影响越显著。因此,只有在需要少量增 加通过能力,并且上下行行车量不平衡的条件下,才 采用这个措施。
一、通过能力
(4)给水设备。其能力主要决定于水源,扬水管道及 动力机械设备。
(5)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其能力主要决定于牵引 变电所和接触网。 根据以上固定设备计算出来的通过能力,可能是各不 相同的。其中能力最薄弱的设备限制了整个区段的能 力,该能力即为该区段的最终通过能力。
一、通过能力
3. 三个概念
(a)上下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而进入区间
(b)上下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而开出区间 (c)下行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 (d)上行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
图3—5—3
一、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2.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3)考虑中间站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图3—5—4): (a)选小区间邻接的车站作技术作业停车站 (b)先从T较小的区间接入待会列车 (c)规定最小的停站时间 (d)规定在允许同时接车的车站作业 ( e)当两个区间大小相等时,采取交错会车方式 (图3—5—5) ( f)将上下行列车技术停车站分别规定在两个车站 上(图3—5—6) (g)移动运行图周期(图3—5—7)
6.1车站通过能力

《铁路运输工程》
二、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目的
1、确定新建车站的通过能力,检查其是否能满 足计算年度运量的需求; 2、查明既有车站通过能力的利用情况,根据运 量增长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车站改、扩建; 3、找出车站设备和作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挖 掘潜力,提高效益; 4、查明车站各项设备间以及车站与区间通过能 力是否协调,以便制定加强措施。
《铁路运输工程》
(四)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
1、车站各衔接方向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计算 接车: 发车:
式中:
——i方向货物列车发车或接车的咽喉道岔组通 过能力; ——i方向列入计算中的出发或接入的货物列车
数(列)。
《铁路运输工程》
2、咽喉区的通过能力计算
接车: 发车:
《铁路运输工程》
五、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站最终通过能力应按办理该方向列车的各项 设备中受控制的那项设备的能力来确定。 2、当车站有几个到发场分别接发列车,而经由 的咽喉有几条不同进路时,则最终通过能力 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铁路运输工程》
(1)如果同一方向的列车,只经由一条固定的接 (发)车进路并在一个到发场内办理接(发)列车 作业时,则该方向的接(发)车最终通过能力等于 该进路上受控制的那项设备(咽喉或到发线)能够 办理该方向最多的列车数。
N n
接
i 发
i
接
N n
发
式中
n
i 接
,n发 ——i方向的接车或发车能力。
i
《铁路运输工程》
《铁路运输工程》
(二)计算咽喉区各道岔组总占用时间
道岔分组及到发场分工确定之后,就需要进一步 计算出各道岔组一昼夜进行各项作业的总占用时间T:
式中: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铁路行车组织课件)

–例题,计算乙站丙方向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
任务2 计算车站改编能力
• 背景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讲过了车站的通过能力,本节 讲述车站的改编能力。
–车站的改编(解编)设备主要包括,驼峰设 备,牵出线设备。
• 一、驼峰解体能力
–由于驼峰解体作业内容较为单一,因此在 计算时多采用直接计算法。同时,根据驼峰 作业的不同方式,计算公式不同,选择相应 公式计算即可。
–咽喉道岔组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 例题:
• 3、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办理列车到发作业 的线路,于一昼夜所能够接、发各方向的 货物(旅客)列车数。
–到发线通过能力包括货物列车到发线和旅 客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技术站、货运站 主要计算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客运 站主要计算旅客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
项目五 计算车站能力*****
• 背景知识
–运输能力的概念是用来说明在单位时间内, 运输生产设备所能提供的最大服务水平。所以 运输生产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一是时间,其 二就是服务水平。
–车站作为一项重要的运输生产设备,所能提 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到达、出发、通过、解体、 编组等作业项目。因此,车站能力的核算项目 主要包括车站通过能力和车站的解编(改编) 能力。
–在上一个项目中,我们已经讲过不同的列车 有不同的作业时间标准,在计算到发线能力 时,应根据不同的列车来确定总的占用到发 线的时间标准。
• 步骤一、不同种类列车占用时间标准
• 无调中转列车占用时间 • 部分改编列车 • 解体列车 • 始发列车
–其中的停车时间要采用写实方法来确定。
• 步骤二、计算全部作业时间 • 步骤三、计算到发线的能力利用率
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方法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方法分析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庞大的高速铁路网络之一、然而,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增加和旅客需求的不断增加,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通过能力的计算是确定高速铁路系统运行效率和优化调度的基础工作,对保证高铁的运输能力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析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方法。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高速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区段(通常是一个路段或车站)的最大列车数量。
通过能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列车间隔、列车长度、速度限制、信号系统的效率等多个因素。
首先,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以列车运行的行进时间、站内接发时间和信号系统的运行效率为基础,来确定通过能力。
行进时间取决于列车的速度和行车距离,而行车距离又与站间距、站内设备的布局、道岔的数量和配置等有关。
高铁站台不仅要满足列车的停靠和乘客的上下车需求,还要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因此,通过能力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站内接发时间以及站内设施的数量和布局。
其次,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经验法和仿真法。
经验法是根据实际运营数据和统计方法,结合高铁线路的特点和运行规模,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得出通过能力的约束条件和评估结果。
通过经验法计算的通过能力十分直观和有效,但是受到实际数据的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仿真法是通过建立高速铁路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列车行车过程,从而得出通过能力的结果。
仿真法可以精确模拟高铁系统的运行情况,考虑到各种复杂的交通条件和不确定因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为了提高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例如,优化列车运行图,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间隔和站内停车时间;增加信号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加强与其他交通工具(如客运、货运车辆)的协同,优化交通流量。
另外,高速铁路还可以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如智能监控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能力和运行效率。
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是评估铁路线路运行能力以及运输效率的重要工具。
它基于铁路运行规则、列车运行特性、信号系统和轨道设备的性能以及运输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列车密度、速度、停站时间等因素,用以确定铁路线路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容纳的列车数量及其通过速度。
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基本参数:首先需要确定分析的单线铁路区间段的长度、结构、坡度和曲线等参数。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列车在该区间的运行速度和能力。
2.确定列车参数:列车参数包括列车长度、停站时间、加速度和减速度等。
这些参数决定了列车在运行中需要占用的路段长度以及列车的行车效率。
3.计算运行能力:根据列车参数和基本参数,结合铁路规则和信号系统,计算单线铁路区间的运行能力。
运行能力一般以列车通过速度和单位时间内可容纳的列车数量表示。
4.考虑影响因素: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列车的运行间隔、信号系统的性能、行车组织方式等。
这些因素对通过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5.对结果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得到的运行能力结果需要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如果通过能力不足,需要考虑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计算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列车停站点法、耗时法和计算机仿真等。
列车停站点法是一种快速估算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它基于列车每个停站点的停站时间和运行速度,通过计算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所需的总时间来评估通过能力。
耗时法则是通过计算列车在区间内运行所需的总耗时,结合列车运行速度和停站时间等参数,来评估通过能力。
计算机仿真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列车在区间内的运行过程,通过调整列车运行参数和信号系统设置,来模拟不同运行方案下的通过能力并评估其效果。
总之,单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是铁路规划、安全和运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选取参数和方法,可以对铁路线路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和改进,实现更高效的铁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