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 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
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解释地球公转与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3、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不是均匀的,近日点(1 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7 月初)速度较慢。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四季更替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 665°的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一年中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形成了四季更替。
在北半球,一般把3、4、5 月划分为春季,6、7、8 月划分为夏季,9、10、11 月划分为秋季,12、1、2 月划分为冬季。
但对于南半球来说,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五带划分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寒带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3、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和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相反。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一地点在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一、导入引导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而公转一圈的时间是365.25天。
那么,地球是如何公转的呢?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关于地球的公转知识。
二、知识讲解1.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的运动,这个椭圆形的轨道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时,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因为地球运动到不同位置而发生变化。
3.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恒定的,它每小时绕太阳公转约30公里,每天绕太阳公转约720公里。
这个公转速度决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4. 地球的公转轨道倾斜23.5度,这个倾斜角度决定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的角度和时间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春夏秋冬的轮回变化。
三、实践演练1. 请同砚们利用手绘或模型展示地球的公转轨道,并标注出地球、太阳和椭圆轨道的相对位置。
2.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地球公转速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 请同砚们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变化,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
四、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资料,了解其他行星的公转运动规律,并与地球进行比较分析。
2. 请同砚们钻研地球公转对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进行展示。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公转是怎样进行的,以及它对季节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深入探究地球运动的规律,加深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安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稳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撰写一份关于地球公转的读后感,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愿大家在未来的进修中能够更加积极进取,探索未知的世界!。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4.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4.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三、导学过程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 请同砚们简单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意思。
- 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 地球的自转是由地球自身的自转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的,公转是由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惯性导致的。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请同砚们说出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大约24小时,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从北极看向地球,为顺时针方向)。
-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请同砚们诠释为什么地球会有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日夜交替,阳光照射地球的不同部位,形成白天和黑夜。
-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变化,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到的阳光强度不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4.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请同砚们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性。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为地球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温度条件,使得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和繁殖。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且认识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的奥秘,更加珍惜我们生活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的机缘。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意义。
【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解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运用图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图表,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学习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
难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经纬的探险之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初中阶段学习了经线、纬线、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等基本概念,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经经和纬纬进行奇妙的探险,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运动吧!【课前预习】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规律)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与纬度位置、海拔高低有关(1)同海拔的两地,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反之越。
(2)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反之越。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
4.轨道与速度近日点时间为,速度。
远日点时间为,速度。
三、黄赤交角1.含义:地球(黄道平面)与地球的夹角,目前是。
示意图如下: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
【课堂探究】第一站——跟着地球一起自转情境1:经经迷路了,据说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能帮他们指引方向。
怎样能找到北极星呢?1.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运动形式:旋转中心:2.地轴:北端总是指向附近观察北极星与当地纬度的关系证明过程:北极星的仰角=3.方向:请试着分别画出:南、北极俯视,赤道侧视的地球自转示意图(侧视)(俯视)从北极俯视呈时针,从南极俯视呈时针。
4.周期:名称参照物旋转角度时间应用价值A.恒星360°B.太阳360°59′情境2:纬纬现在到了(60°N,90°E),但总感觉比在潍坊时的地球自转速度要慢些,纬纬所说的60°N与40°N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有何区别?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区别?5.速度:角速度: 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地球公转导学案

地球公转导学案
课题: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地球公转的特点
地球公转带来的自然地理现象
自学指导:
1、按要求读初课本(要求:眼、笔一致,眼看到哪里,笔指到哪里,对关键词语要圈、点、勾、画。
)
2、再读课本,并完成思考题:
①地球公转的特点有哪些?(同学们在组内演示地球公转)
②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会导致什么现象?(同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眼睛当做太阳,边演示边记录)
③太阳直射点在什么范围内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组内可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④地球上某一地点(以北京为例)一年中在太阳直射点移动时太阳的高度有何变化?(组内可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⑤太阳高度的高低对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有何影响?
⑥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对气温有何影响?气温的高低的变化就会形成四季的变化。
学情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自学情况,每组的发言人来发言,其他组来补充拓展,每组的同学要做好笔记。
质疑探究(老师精讲)
当堂训练。
《地球公转导学案》

《地球公转》导学案一、导入引入1. 观察实验:请同砚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地球上,感受地球公转的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地球是如何公转的呢?2. 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公转的原理是什么吗?地球公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二、观点诠释1.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为一年。
2. 地球公转的原理是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盘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3. 地球公转对我们的影响包括季节变化、昼夜交替、时间计算等。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标:通过模拟地球公转的实验,观察太阳的光线对地球的照射情况。
2. 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小球等。
3. 实验步骤:a. 将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小球代表地球上的物体。
b. 将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小球在不同位置时受到的光线照射情况。
c. 旋转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观察太阳光线对地球的照射情况的变化。
4.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是导致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不同季节地球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水平不同。
四、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公转的历史:提及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椭圆轨道定律。
2. 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干系:说明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3. 讨论地球公转对生物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植物发展等。
五、小结反思1. 总结地球公转的原理和影响。
2. 反思地球公转是如何影响我们平时生活的。
3. 对地球公转的认识是否有了更新和深化?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公转的知识。
2. 观察太阳在不同季节的高度角变化,思考其与地球公转的干系。
3.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水平如何?3.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必定和改进的地方?。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1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读图能说出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本节教材难点内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与地轴倾斜和地球位置有关,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对此不容易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完整版)地球公转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1、独学〔15分钟〕〔1〕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用黑色笔做相关标记。
〔2〕填写导学案。
2、对学〔5分钟〕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老师补充指导〔5分钟〕。
【自学导航】梳理主干知识一、地球公转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地球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2、旋转中心:___________3、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5、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远日点——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____再变_____.(选:快慢)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_________,最南到达______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__________〔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__;到了__________,太阳再次直射23°26′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1. 了解地球公转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 ,
(2 )轨道形状是一个________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
个_______ ,时长是____________ ,
(3)公转速度:并非匀速运动,随着距离太阳远近变
化而变化
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赤道平面指过________ 并与_______ 垂直的平面。
黄道平面
指地球__________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
一个交角,叫做__________ ,目前为_______ 。
在上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学习好资料
V
向才匕
2九6‘ S
向、
南 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请在下图中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纬度
12.22前后 < 冬室〉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秋分)
3.215為〔寺分】、勺7号前居
黄赤交角
时间上:产生四季空间上:产生五带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咼度
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写出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
(2 )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 向_______ 递减
(3)晨昏线和经线_______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反映日照时间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反映太阳辐射强弱)
(2)
夏至日:
(1)北半球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 ,夜越 _____ , 北极圈出现_____ ;南半球 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_____ 夜_ ;南极圈出现_______ 。
冬至日:
(1)北半球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北极圈出现 ;南半球_____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夜
越,南极圈出现_________________ 。
(2 )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 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