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器乐合奏辅助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谈器乐合奏辅助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谈器乐合奏辅助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谈器乐合奏辅助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小学合唱教学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难”。其一,学生的音乐层次、水平差异较大,其二:合唱是一项群体艺术,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具有相应的音乐技能和合作精神才能共同完成的集体表演活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教材也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合唱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合唱教学对音准、节奏、声部的和谐要求非常高,合唱教学进行起来仍然是费时、费力、难度很大。

我在多年的普通班合唱教学实践中,借助口风琴、竖笛等课堂乐器,尝试着首先在课堂上开展器乐合奏教学,再由器乐合奏教学辅助合唱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合唱时就更容易把握好各自声部音准、节奏的精确度及声部的和谐度,也更能使学生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准确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以及与其他声部的协调、配合,创造出较完美的和声效果,也因此让学生更加喜爱合唱歌曲,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器乐合奏辅助合唱教学的方法,效果显著。

一、从聆听高质量的合唱入手,

建立学生的合唱意识

怎样让学生尽快步入合唱领域,较好地完成合唱的学习,我认为要从

培养学生具备合唱的耳朵入手。只有当他们能够准确地听辨合唱的声部时,他们才能感受到合唱艺术的美,并乐于参与合唱,合唱的意识也就能建立起来。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感受入手,尽可能多听一些优秀的少儿合唱作品,并经常采用对比的方法去聆听、去感受,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选用齐唱与合唱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聆听,并让学生谈一谈两种形式给自己留下的不同感受。学生都比较喜欢合唱的形式,认为它好听、表现力强;而齐唱形式的声音比较单调,表现力也不够丰富。通过多次聆听,学生辨别声部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合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唱意识也增强了,为中年级开始的合唱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器乐游戏,提高学生的

和声感知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年龄小,需要用趣味性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创设器乐游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而且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将课堂乐器变成学生手中的“玩具”,他们便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然后再巧妙地将器乐游戏运用到合奏与合唱的学习上来,就能较顺利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玩乐器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合唱的意识,具备了合唱的耳朵。

例如,在歌曲《噢!苏珊娜》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同时还要用口风琴和教师一起合奏。这种师生合作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节奏感得到训练,而且对识谱能力的提高、合唱意识的建立、

合作意识的增强,提供了实践的舞台。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并解决节奏中出现的切分节奏与八分休止符的难点,我创设了语言的节奏游戏:我和学生共同练习,熟练后,我用口风琴在“do”音上把这条节奏弹奏下来,学生用“mi”音以同样的节奏回应我。学生很高兴,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快掌握了这条节奏。接着让学生按照伴奏谱中的音,把伴奏的旋律演奏下来,再视唱曲谱。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而且音准也比较好。在接下来的师生合奏中,我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大组,并设计了两个环节。环节一,听:①老师弹奏旋律让两个组的学生静听;②老师与其中的一个组进行合奏,另一个小组静听,然后学生谈体会。有的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每个音听得都很清楚,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倾向第二种,认为合奏的声音不单调、很美。环节二,做:师生合奏练习。学生不但要准确弹奏自己的声部,听到自己的声部,而且还要听到老师弹奏的声部及乐曲的和声效果。要求提高了,难度加大了,但丝毫没有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与教师合奏完成乐曲的演奏,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合奏给人带来的美感,体会到和声的魅力,领悟到和他人合作的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和声的感知力。

我在进行《一只鸟仔》、《捉迷藏》、《摇船调》、《甜甜的秘密》、《摇篮曲》等歌曲的教学中,都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口风琴伴奏谱,采用类似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合作,让他们在愉悦中建立灵敏的听觉,感受和声之美,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弱奏弱唱的方法,

提高声部间的和谐度

1.以弱奏带弱唱

合唱中的音准分为旋律音准与和声音准。良好的音准是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良好的音准,就无法进行合唱。弱奏是手指的运动,便于学生控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倾听旋律,把握音准;弱唱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并能聆听到对方的声音,感受到和声的效果。杨鸿年先生在《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讲到“弱声唱法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形成高位置。用弱声练习,在合唱当中可以培养大家的内在听觉;用弱声时所有的声部都听得到,这样就保证每个声部之间在纵向方面和横向方面的平衡、协调,从而达到音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目的。”①因此,我将弱奏及弱声唱法运用到合唱教学中。如学唱《晚风》的过程中,我先通过弱奏让学生静听,建立音高感,然后控制学生演唱的声音力度,使声音由唱得大而响到唱得柔而轻,这样以弱奏带弱唱的方法,反复多次调整学生的演唱,使他们较好地把握了音准,同时也意识到形成和谐统一的二声部,要控制自己演唱的声音,才能得到和谐的效果,让学生的合唱意识在实践中一点点地建立起来。

2.以轮奏带轮唱

小学的合唱教学是从轮唱教学开始的,唱好轮唱是学好合唱的基础。轮唱要求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旋律音准才能够做到。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的音乐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单旋律歌曲,具备了一定的节奏感和音准,但轮唱教学的出现,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音准、节奏准的基础上,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旋律而不受另外一个声部的干扰。用轮奏带轮

唱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音准的把握。例如,《美丽的黄昏》是一首二部轮唱歌曲。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6小节的上方三度的模进,当二部轮唱时,要求两个声部非常和谐。教学中,这个上方三度的模进,容易使学生在第二声部进入时旋律出现偏差,常常是将第一乐句的歌词,安放在第二乐句的旋律上唱出,这说明学生把握不住第二声部的起句,三度和声的感觉未找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利用口风琴把旋律弹奏下来,然后分成两个组,先用口风琴采用弱音奏法进行轮奏,感受二部轮奏的和声效果,再进行人声与乐器轮唱奏的结合,待学生熟练后再脱离乐器的辅助,并运用弱声唱法进行轮唱。当两个声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运用轮奏带轮唱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这也为今后合唱歌曲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以合奏带合唱

从小学合唱教学的内容上看,复调式的合唱歌曲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和声式的合唱歌曲。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和声感知力,和声的感知力只有在多听、多练中逐步提高。运用合奏带合唱的方法可以使学习变得省时、省力、效果好。

例如,《大家来唱》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完整的二部合唱歌曲,教学难度大。为此,我分设如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解决合唱的节奏。学生分声部用“da”和“dong”读出节奏,要求边读边倾听两个声部所产生的整体音响效果。

2)解决旋律的音准。学生分声部在口风琴上弹奏并视唱各自声部的旋律。

3)解决和声的协调。利用歌曲三个起句音的和声音程分别训练,如:“do”和“mi”、“mi”和“do′”、“la”和“do′”,让学生在口风琴的帮助下,准确掌握每个起句音的音准,做到声部间的和谐。还可以尝试师生合奏、生生合奏、弹唱结合、师生合唱、生生合唱等方法进行学习。

经过以上的练习,学生的音准、声部间的和谐度增强了,较好地完成了《大家来唱》这首合唱歌曲。

在小学教材中,和声式二部合唱的歌曲还有很多,比如:《钟声叮叮当》、《小孩世界》、《拍手拍手》、《让我们荡起双桨》、《红蜻蜓》、《晚风》、《我怎样长大》、《小白船》等等,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进行教学。

四、运用乐器解决难点,

提高学生合唱的表现力

器乐演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音准,又能很好地帮助解决合唱中的难点,因此,如果让学生把合唱歌曲完整地演奏下来再进行演唱,一定会产生准确而又和谐的音响效果。

教学中,我发现每一首合唱歌曲当中,学生总有几处唱不准、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解决了这些关键点,合唱的学习就会变得很顺利。因此,在学习合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遇到困难的地方,再将其写成一个个小的合奏片段,进行演奏,学生兴趣倍增,难点很快就解决了,歌曲演唱也就不成问题了。

例如,在合唱歌曲《迷人的火塘》的教学中,学生就提出第八小节和第十小节两处的“啊”不好唱,容易出错。于是我将这两小节的合唱曲谱出示在大屏幕上,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两个声部的节奏与旋律,先进行节奏

练习,再让学生用竖笛把各自的声部吹奏下来,进行合奏,使他们建立起和声感,再过渡到合唱练习。

又如,在歌曲《晚风》中,第二、三乐句开始的两小节,也是学生提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而且这首歌曲是三个降号的调,用竖笛吹奏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分声部小组合作的办法进行。首先请两个声部的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分成演唱组和演奏组,演奏组用竖笛吹奏旋律,演唱组弱声哼唱,教师到各声部指导。在进行集体练习时,演奏组进行合奏,演唱组认真聆听和声效果,然后,演唱组在演奏组的伴奏下,弱声哼唱。最后,请所有的学生离开乐器的辅助,进行合唱。难点解决了,学生演唱起来更有信心,歌曲的表现力也更加细腻了。同样,在《苹果丰收》中的合唱部分,《铃儿响叮当》中的第六小节,《阳光牵着我的手》中的“爱心最长久”、“牵着我的手”我都采用了上述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些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习合唱歌曲的时间缩短了,效率提高了,激发了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愿望,以至于要求参加学校合唱队进行专业化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综上所述,器乐合奏与合唱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恰当地处理好器乐合奏辅助合唱教学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合唱的表现力,就能使我们的合唱教学更加轻松愉快。

注释:

①杨鸿年编《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王晓光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机关子弟学校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熏陶。”本文结合音乐教学实践,针对歌唱教学中面临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节奏感的培养和如何进行准确地歌唱,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并结合相关课例进行分析论述,为音乐课合唱教学提供经验与方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与艺术团合唱队训练不同的是,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普及性合唱教学和 训练。由于以班级为单位,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它比合唱队的训练意义更深远。课堂合唱教学往往被一些老

师直接忽视掉,他们认为合唱歌曲要求高、难度大,教学上麻烦,所以,经常直接将合唱作品省略为单声部的齐唱,普及性合唱教学的偏失情况大面积存在。 目前,厦门市中学音乐课程采用的是苏教版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2011年新版初中音乐教材加进不少二声部歌曲的教学,这就需要探索一整套如何完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方 法。2014年1月,我和几位老师到福建省教育学院培训,收益最大的是听了北京市音乐教研员梁洪来老师的讲座,主要是介绍柯达伊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合理借鉴柯达伊教育教学体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准确歌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合作能力,提升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在歌唱教学中面临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节奏感的培养和如何进行准确地歌唱。这两个方面都和听觉感受力、创造性地运用、音乐分析不可分割,他们应该完美地统一于对音乐的表现和理解之中。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合唱教学,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掌握合唱技能,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值得音乐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多年来,我十分关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寻求扎实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合唱水平,

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

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 摘要: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从新认识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舞蹈”起来,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求新求学求知求异求美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已在全国正式启舞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舞蹈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新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向我们每个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舞蹈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真正“舞蹈”起来,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树立全新的音乐教学观念,让学生“舞蹈”中求新 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于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真正的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具体内容和方法:1、舞蹈演唱:演唱歌曲、视唱曲谱、声态模拟等;2、舞蹈音乐:聆听音乐作品、辨别音高、音色、旋律、节奏、调式、力度、速度、以及情绪等;3、舞蹈观看:视唱曲谱、观看挂图等;4、舞蹈乐器:进行器乐演奏、节奏训练、手势练习、音乐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5、舞蹈思考:对音乐舞蹈进行理解、想象、记忆、创造、再现等。除此之外,教师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上。营造创新的氛围、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舞蹈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的勇气和能力。 二、探索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舞蹈”中求学 新的课程标准展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他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教学。 1、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加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师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舞蹈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配合、学会关心、学会竞争。 3、留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音乐作品(歌曲、乐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并在舞蹈的亲身体验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美,从而激起他们追求和创造美的欲望。

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8-06-22T15:02:58.21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作者:张添舒 [导读] 面对素质教育的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柳城初级中学122000 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面对素质教育的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关于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音乐课堂的创新 新的教学观念要求必须革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旧格局。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变音乐学习的方式,在每一课里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加强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畏惧、胆怯心理,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平等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师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可是有些教师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师道尊严的意识太顽固。对学生不能像对朋友、同事一样予以足够的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所以教师应该淡化角色,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敢吐真言,敢表真情,心灵相通,共同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成功时的喜悦。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韵律和演奏能力。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备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很大的作用。有了器乐的实践练习,不但避免了学生在演唱两声部、副旋律时出现音准不稳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及音准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副旋律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学生既有兴趣,又明白易懂,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生动的东西。 加强律动和歌唱表演,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审美素质。初中的律动和歌唱表演是最能表达他们的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是听觉和动觉训练的结合,从而达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和谐。达尔洛兹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也就是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有线条、有起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达尔克罗斯曾说过:“单教学生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趣的激情中去,把乐曲感情化为具体动作、节奏和声音。”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注重音乐素质教育 要想使学生的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音乐素养提高到更高的境界,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其音乐素质素养。专题性音乐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向性、活动形式有时代性的特点。如:“大合唱”、“爱我中华”歌会,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齐唱、合唱来表达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真挚感情。在音乐声中,不断感受音乐美、创造美。 竞赛性音乐活动: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包括音乐知识测验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音乐的信息量,巩固了音乐知识,又显示了自己的音乐特长,在学唱学习演奏的全过程中,磨炼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而不懈努力。如“音乐墙报”展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布置、介绍国际、国内音乐信息、中外艺术家对社会对艺术的贡献、音乐动态、音乐游艺、最新音乐作品等,通过办报让学生长知识,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有通过举办卡拉OK独唱比赛,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同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 趣味性音乐活动: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听、唱、奏、跳,兴趣得到满足,才智得到发挥,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音乐猜谜”、“音乐游戏”、听音乐旋律猜歌名、辨别乐器的音色、即兴编舞等都是很好的形式。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使同学们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以发展他们音乐的兴趣和才能。 总之,音乐教学必须要创新,创新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索能力,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那么,我们音乐教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 明塘小学潘文军 在小学音乐课中我经常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因为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合唱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才能表现歌曲的意境。如何搞好合唱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音乐课上,我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我让学生在课余收集一些合唱歌曲,然后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合唱曲,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优美的、中外闻名的合唱歌曲,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二、加强科学地发声训练,培养合唱音色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在训练时,从呼吸训练入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我采用了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象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

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不但会损坏声带,而且会破坏合唱的和谐性。训练学生要注意轻声歌唱,也就是要采用“悄悄声唱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和各声部音色,而且能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统一和建立整齐圆润、优美的合唱音色,追求声音的共性,摒弃较为个性化的音色,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 三、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基础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训练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到繁,培养学生的调式调性。在此基础上,我还经常自编一些简单的两声部练习曲,以此来帮助学生揭开合唱的神秘面纱,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同时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在学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课堂合唱教学由于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尽早走进合唱世界,享受多声音响的协和、丰富之美,从小培养他们的合唱素质和能力,为今后奠定扎实的基础,就需要师生之间长期的合作与积累,只要我们能做教学工作的有心人,多尝试、多总结,多开展理性化的思考与探索,总能让每一位孩子的心灵都在合唱艺术的殿堂里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876974.html,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作者:陆绍建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9年第01期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注重个性化的发展,鼓励音乐创造。艺术作品也有优劣之分,在当今信息化的年代,在通俗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很多传统的、民族的、高雅的音樂作品学生根本不听。作者论述了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听”“唱、记”“想”“说”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初中音乐欣赏 一、前言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推动下,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能力。在课堂中,从传统的模式走出来,要把全部学生调动起来,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因此,《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这些年,笔者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在方法和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二、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首先,欣赏课堂教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其次,内容安排上由小到大,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以题材、形式和“曲式、体裁”为主题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主题设计课型。如以“歌颂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就可将《红旗颂》《兴国山歌》《在灿烂的阳光下》等相同题材内容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能使学生在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音乐教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音乐学习内容,使音乐教学内容并茂。在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音乐教师合理选择、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师生高效便捷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1、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音乐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师生高效便捷的沟通。 2、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很多问题,函待我们去解决,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1)目前音乐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前制作课件,课堂上运用此课件授课,教师成了操作者,学生成了观众,授课方式单一化,教师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突发问题显得束手无策,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如果出现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但往往无法添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备课,注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2)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音乐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识程度参差不齐,青年教师的认识明显好于老教师,

城市学校的教师好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所以教师要多参加相关培训,阅读相关教育理论书籍等途径了解先进教学方法和理论进行自我充电。 (3)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够,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应用的并不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好,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认为用信息技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就是课堂效率最优化。其实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部分,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来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4)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够,有些教师虽然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但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存在差异,实际的操作应用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学校要制定培训计划,以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能力,达到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技术也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同样对音乐教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 2017年5月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 一天,刚开始上音乐课,有几位学生冷不丁地在进教室时唱起“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立刻反响很大,一位学生说:“老师,让我们来唱唱《同一首歌》吧?很好听的。”语音一落,立刻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原本可以安静下来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我只能说:“现在是上课时间这些歌曲不能唱的。”我实在经不住他们的反驳道理,最后只能答应他们在课堂最后5分钟给他们唱流行歌曲,这才使他们安静下来听课,在最后5分钟的演唱过程中,沉寂的课堂立刻有了生机。看着学生们有的轻拍着桌子,有的摇着手里的笔,有的晃动着小脑袋那么动情地唱着《同一首歌》时他们的投入打动了我,我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但同时,我迷惑了。学生热爱的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时候看到他们对我们教的儿童音乐有这样的热情?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喜欢我们的音乐教育,至少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我们的音乐课本中大量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往往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我想这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之外,“流行音乐”充斥着社会环境是个重要的原因。 一.关于流行音乐进课堂众说纷纭。 现行的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很少有较通俗的音乐作品。经典音乐普遍艺术技巧深奥,不贴近学生生活,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他们更愿意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歌唱,轻而易举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 我们不让流行音乐进课堂,但它进不了课堂却进得了家庭,进得了舞台,进得了电视,进得了网络,最终还是进得了学生的耳朵、眼睛,进得了他们的心灵。流行音乐虽然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但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向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其实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才有判断分析,何必一下子盖住呢?我们不是希望流行音乐能马上进课堂,但起码要对它有个公正的评价。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该批评的,要批判地接收,不能一味排斥。一味封闭排斥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正因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才更有必要把流行音乐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味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面对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结合教学教改中的这个热点,我对流行音乐进行课堂投以极大的热情,并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在我看来,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把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修改)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 动力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音乐教材则体现鲜明 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愉悦性。强调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 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9-01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 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 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 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二、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 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 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 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 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 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 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 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 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 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 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了比赛。 2、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3、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

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合唱教学反思

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 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音乐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合唱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在教学中,发现高年级的合唱教学无法实施,两个声部拿不下来,如果反复的练习,学生又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很沉闷。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本学期有幸参加了合唱教学的有关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悟出了一些东西,与大家共享。 主要内涵: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需的。”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过多的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过于单一,冲谈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因此在音乐新课程中提出要淡化双基的理念,是淡化而不是丢弃。 在以前的教学,我就走入了音乐教学的误区。在歌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音程的训练,造成学生的演唱能力下降,合唱能力下降,声音粗糙,缺乏气息的支持,并且影响了歌曲情感的表达。合唱两个声部感受不到音程的的美。

课例: 《唱支最美的歌》我先从介绍“最可爱的人——解放军叔叔”导入,然后欣赏和学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在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时,没有关注对学生的声音训练,在课前也没有音程的训练。对歌曲进行处理时,学生唱不出A、B两个乐段的力度与情感变化。演唱A段时学生声音白,让学生轻柔一点,声音又变得很弱、很虚,没有控制,不整齐。唱B段由于顿音感觉不好,我不断的提醒,要跳跃一点,象走路。可换来的是部分学生用缺乏气息支持的喊叫的声音来演唱。唱两个声部时,总是唱不稳自己的音。唱不准就练,高声部一遍又低声部一遍,合起来再一遍,不和谐。又再练习…………学生没有一点精神了。一首很美的歌,唱得没有了一点感情。 分析与思考:由于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声音训练,当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借助声音(发声技巧)时,我所说的“跳跃一点”,“轻柔一点”的话是那般苍白无力。学生演唱能力的下降,缺乏对声音的控制和对气息的运用,难以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学生逐渐失去对歌唱的信心,如果敷衍了事,学生又得不到音乐的审美体验。 解决问题的方案: 得出的结论是: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对声音的训练是不能忽视的,但又不能进行过多的,单一的练习,使学生感到枯燥,要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

音乐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音乐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音乐欣赏固然需要某些“非音乐”的因素的辅助,如:欣赏音乐有事需要用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加以引导,但是这些辅助仅仅是一种媒介,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倾听音乐”。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鉴赏的音乐必须是最优秀、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要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形式”而忽视了“倾听音乐”这个主要的环节。 二、欣赏教学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只有紧密地围绕着听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欣赏教学要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的自由联想。在小学阶段,前两种特别适用。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及课件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搭建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还要注意,所有的活动都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四、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对欣赏曲进行讲解。如作品的相关知识,时代背景、曲式结构等等。但教师的讲解力求精简、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对音乐教育教学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合唱属于声乐艺术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提升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效率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多年音乐教学经验,提出 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上可以采用以“鉴”为辅、以“趣”为引、以“练”为主的合唱教 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学生;教师 合唱属于音乐主要表演形式之一,此种音乐表演形式以多人共同表演为主。 也正是由于合唱表演者众多,大多合唱音乐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浑厚之感,具有很 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初中合唱教学对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 唱教学,一方面,不仅可以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诸多乐趣,提升学生音乐 欣赏水平;另一方面,合唱需要众多演唱者的共同配合,在合唱教学中有利于培 养学生合作能力,对于提升集体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鉴”为辅——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表演技巧,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很高的鉴赏水平,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学 生在鉴赏中可以体会到合唱音乐的真正魅力,同时也能逐渐拓展学生视野,当学 生遇到相类似的合唱曲目可以第一时间判断出所需要用的唱法技巧,所需要投入 的情感等,提升学生合唱水平[1]。当前农村初中合唱教学中受传统音乐教学影响 较深,学校对音乐鉴赏教学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导致学生很难在日常学习中接 触相应音乐合唱鉴赏内容,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合唱本身的认识。 因此,学校要提高对音乐合唱鉴赏教学的重视,并给予音乐教师教学提供一 定便利,方便音乐教师积极开展各项音乐合唱教育教学工作。而音乐教师在教学 中要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组织多种多样的合唱音乐 鉴赏课,给学生接触多种多样合唱音乐创造条件。另外,在合唱鉴赏讲解上,教 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合唱相关音乐知识分析音乐特点,之后再对所讲授的合唱音乐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增强学生对合唱音乐理解[2]。教 师在教学中可以参照如下案例。 案例:《黄河大合唱》鉴赏教学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并播放相应的《黄河大合唱》 音乐,先让学生听一遍。之后教师布置一个问题:“同学们请再听一遍,之后说出你的感受,还有你觉得这首合唱音乐有什么特点?”待学生再听一遍针对自我感受与音乐特点进行充分讨论之后,音乐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同学们真棒!这首合唱音乐共分为八个乐章,每一个乐章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且在本首合唱音 乐中涉及到了对唱、独唱、合唱等众多演绎形式。”教师将《黄河大合唱》特点详细介绍给学生。待将鉴赏内容对学生讲解完毕,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课下作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搜集《黄河大合唱》学习视频,自行学习并在下节课进行《黄河大合唱》合唱比赛。 教师通过鉴赏教学的方式,先让学生听一遍,让学生对《黄河大合唱》这首 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再听一遍,并让学生们在听 完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之间就合唱音乐进行交流,拓宽学生对同一 首音乐的不同理解。最后教师在设置相应课下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致,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摘要】精湛的语言、丰富情感、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为课堂添彩,点亮课堂;人人参与、快乐你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情趣盎然;精彩的故事、情景创设、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闪亮思维。 【关键词】挖掘亮点 亮点:比喻有光彩而引入注目的人或事物。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亮点”也是关键,因为“亮点”意味着创新;“亮点”意味着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亮点”意味着老师对教学内容熟悉和把握;“亮点”意味着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亮点”意味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亮点”…… 但是,往往音乐教师为了所谓的“亮点”而进入误区,可以说进入死胡同也不胜枚举啊!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和毛病,拿到一首歌曲或乐曲,还没熟悉旋律,更不可能谈得上理解和吃透,就满脑子幻想,去想做怎样的课件,找怎样的资料,甚至荒唐到为了上一节课,跑到上海去寻找资料,把课件做的花里花俏的,只需40分中内容,我的内容起码要上1个半钟头才上完成的,一心想到把课“亮”起来,并且非常仔细的想到哪里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哪里需要学生表演;哪里需要可以安排综合学科内容;哪里需要拓展、创作;所以显得所教的内容很肤浅,很单薄,甚至很无奈,最糟糕的是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好课堂内容,使之进入了教学的死胡同里,迷失了真正的教学方向。 去年我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课,《爱我中华》欣赏课,一节下来只是目不暇接的多媒体课件,我帮她数了一下,就是歌曲达16首,还有很多很多“天文地理知识”、“音乐知识”、“国家大小事”、甚至涉及到奥运会会期的设计问题,真是丰富多彩啊!实质上上完了课我们不知道她要上什么?给学生什么?课后我问学生,有男生不客气的说“这老师的课象百货商店”女生接着说“还不如叫垃圾箱呢?眼睛看花了!头听大了!” 但是我听另一位徐丽芳老师的课,她的课既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激趣,也没有乏味的掌声,更没有什么有形无实的讨论合作,没有目不暇接的课件,课堂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的”,实际上却充满了张力,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整节课突出了5个点:一、目标明确;二、目标教学过程中效果很好;三、教师注重范唱范奏;四、挖掘学生的演唱能力;五、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细致处理。 可想而知,音乐课的教学“亮点”并不是越华丽越精彩,关键看教学效果,比如说:课堂教学,音乐教师的声音非常优美,无须戴个什么耳麦,有的音乐老师莫名其妙的戴了!又如:课堂常用教学方式范唱,硬要用录音机播放,老师自己歌唱,对学生有益而无害。有心理学家说:“一个优秀教师是与教师的明星式表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2008年6月,经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我校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在一学年的课题实验中,我们着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通过初步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掌握了最基本的合唱知识与技巧。 一、课题的提出 1、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 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 意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有效锻炼学生这几种能力的教学手段就 是合唱教学。 2、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合唱作为 声乐教学方式,是一种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的兴趣与爱好,增 强演唱的自信心,发掘、发展其表演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 是提出以合唱为研究课题的原因之一。 3、歌唱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及情感交流特征,它有益于 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而合唱在这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此外,参与合唱的人员远远多于重 唱和独唱,学生受益的人数众多。对发掘、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提出本课题的另一原因。 在以上因素下,我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的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6月获得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

课题组各成员将以音乐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构建我校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形成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合唱艺术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内化,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 2、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和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加强学生集体协作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高效的“合唱教育效应”,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人格。 4、通过对合唱曲目的排练和演出,健全学生的心理结构,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树立一个正确的合唱观念,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 2、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学生的音色、二声部及和声进行训练,并能做到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平衡与协调 3、注重学生歌唱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其可在齐唱的和谐训练、和声的和谐训练、各声部音响的均衡训练、指挥与合唱队的协调训练以及在演出活动等五个方面, 实现对学生 进行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措施 (一)采取措施营造合唱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现今大多数学生喜欢独唱歌曲和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合唱歌曲,是现实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优秀的合唱具有独唱和流行音乐不可比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