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民俗

合集下载

饮食民俗课件

饮食民俗课件
饮食民俗
小知识
酒的分类及名酒
•酱香型白酒:如茅台酒 •浓香型白酒:如五粮液、洋河大曲 •清香型白酒:如山西汾酒 •米香型白酒:如桂林三花酒 •其它香型白酒:西凤酒、董酒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 满族
萨其马
饮食民俗
白煮猪肉
炙猪肉
朝鲜族
朝鲜泡菜
黄焖狗肉
Thank You !
Your Company Slogan
饮食民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韭清炒海青子
饮食民俗
川菜
灯影牛肉 夫妻肺片
饮食民俗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饮食民俗
水煮牛肉
豆豉回锅肉
饮食民俗
• 浙菜清汤越鸡 香酥焖肉
饮食民俗
油焖春笋
饮食民俗
苏菜
水晶肴蹄
饮食民俗
烤方
清炖蟹粉狮子头
凤尾虾
饮食民俗
金陵丸子
饮食民俗
三套鸭
徽菜
毛峰熏鲥鱼
无为烤鸭
五彩饭
侗族
饮食民俗
瑶族
瑶族腊肉
粉蒸排骨
饮食民俗
白族
雕梅
八大碗
饮食民俗
傣族
竹筒饭
饮食民俗
糯米饭
纳西族
马帮烤鱼
丽江粑粑
饮食民俗
羌族
羌族砸酒
饮食民俗
苗族
炒香虫
酸汤鱼
饮食民俗
藏族
青稞酒
糌粑
饮食民俗
彝族
骨头饭
坨坨肉
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生食:稍加处理,直接食用 熟食:以烧和烤为代表
烹饪:多种烹调技艺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 配。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
主食
菜肴
饮料
主食: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主食主要为粮食作物:米饭、面食。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作物的品种不同,主食的原料和制作方
总之,在中国传统的的饮食中可以 看出中国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饮 食习惯里,能够具体而微妙地体现出中 国文化的某些特性。
用来配制菜肴的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 瓜果、调味六种类型,把这六种食料进行合理的搭 配和烹制,进而产生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烹调艺术, 形成了不同的菜系。
饮料:
常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包括酒、茶、奶等。
中国各民族中普遍盛行饮酒的习俗。但由于采用的原料、配制方法和 饮酒习俗不同,酒在各民族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也不同。
中国是茶的故乡,各地饮茶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此外,有些瓜果类食品,也是很好的清凉饮料。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食品加工上 —— 以热食、熟食为主。 饮食方式上 —— 讲究聚食制。 食具方面 —— 使用筷子。
《吕氏春秋·本味》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 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 除膻”。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 烹制和食用过程中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 风俗习惯,又称食俗。
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 事象之一。
中国烹任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一、中国饮食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宗教信仰食俗
•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 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 人们意识中歪曲、虚幻的 反映。 • 宗教信仰食俗的特性:群 体性、自觉性、忌讳性、 神秘性、功利性、复杂性。
• 佛教:是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中,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 尼”,释迦是种族名,意为“能”;牟尼意为仁、儒、忍、 寂。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到了两晋时期,由于朝廷支持, 佛教的寺院和僧人逐渐增多。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 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 佛教食俗:佛教原来只有不准饮酒、不准杀生的戒律,没 有禁止吃肉的戒条,只要不是自己杀生、不叫他人杀生和 未亲眼看见杀生的肉都可以吃,即“三净肉”可食。在佛 教徒看来饮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智度论》云:“食 为行道,不为益身。”得到饮食即可,不择精粗,但能支 济身体,得以修道,便合佛意。至于饮食的来源,在印度 主要依靠托钵乞讨,所谓“外乞食以养色身。”佛教初入 中国也是如此,僧侣主要靠施主供养。唐中叶禅宗怀海在 洪州百丈山创立禅院,制定《百丈清规》,倡导“一日不 作,一日不食”。从此,僧人才有了自食其力的意识。
江西奉新县百丈山
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发祥地
• 佛教戒律规定过午不食,但对于参加劳动的中国僧人来说比较 难实现。于是又产生了通融之法,正、五、九谓之“三长斋月 ”。一般情况下,佛寺僧人早餐食粥,时间是晨光初露,以能 看见掌中之纹时为准。午餐大多为饭,时间为正午之前。晚餐 大多食粥,称“药食”。(因一般只有病号午后才可吃食物。 )。佛教饮食为分食制,吃同样饭菜,每人一份,也只有病号 或特别事物者才可以另开小灶。食用前均要按规定念供,以所 食供养诸佛菩萨,为施主回报,为众生发愿,然后方可进食。 寺庙里设有专门的斋堂,以击磬或击钟来召集僧徒。钟声响后 ,从方丈要阶段上通常举 行的不同仪式、礼节以及由此逐渐形 成的一系列饮食习俗。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的饮食民俗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 地域性风味: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风味,比如四川的辣味菜肴、广东的粤菜、江苏的苏菜等等。

2. 民族特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
食习惯和风味,如藏族的酥油茶、壮族的酸辣鱼、维吾尔族的羊肉串等。

3. 传统节日饮食: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特色食品,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等。

4. 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中有一些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如佛教的素食,道教的清淡饮食等。

5. 家族礼仪:中国的家族礼仪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比如婚礼上的喜酒、葬礼上的祭祀食品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民俗非常广泛多样,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宗教、每个节日等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 国 饮 食 民 俗

中 国 饮 食 民 俗
山茶会图》 郑板桥与方丈的故事:“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一)、饮用茶叶的种类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茶 西南地区:花茶、紧压茶 东北华北地区:花茶 华南地区:乌龙茶 (二)、茶叶的冲泡及饮用方法(举例)
四、我国的饮茶习俗
昆明的九道茶 藏族的“酥油茶” 维吾尔族的香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土家族的擂茶 白族的三道茶 纳西族的"龙虎斗"茶
《诗经》:“其椒有馨”。其中“椒”即花椒。 除花椒外,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还有姜、茱萸、 扶留藤、桂、芥辣等。明以前,花椒、姜、茱萸 是所谓的“三香”。其中,花椒为其首。
二、辣椒的传入
辣椒大致于明代传入我国。 传入路线的二种说法:一、由西北丝绸之路从 甘肃、陕西传入中国;二、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辣椒最早传入中国是用来观赏的。大约在康熙 年间最早被西南地区人食用。 辣椒在全世界的传播路线
从茶叶的性状来看,先后有散茶、饼茶再到散茶 三种。
从制作原料来看,有一个从素茶到配料茶再到花 茶的过程。
从茶叶的发酵程度来看,先有绿茶,然后再有红 茶与乌龙茶。
我国的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 太湖碧螺春 君山银针 安溪铁观音 凤凰水仙 祁门红茶 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四、我国的饮茶习俗
59
四川
151
(含重 庆)
中国辛辣饮食带
第三节 中国的饮茶习俗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饮茶始于西汉,晚于茶的食用与药用。 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逐渐向中下 层传播,成为待客之物,并与佛道结缘。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陆羽《茶经》成书以后,“茶道”大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中国的环 境、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信仰诸 多方面因素所决定。
二、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 自然环境、物产——地域性 (水稻,小麦,青稞)
❖ 文化传统——传承性 (同一地理环境中不同的习俗,如正月初一早晨 的饮食;特色食品;同一原材料不同的烹制方法 和饮食方式; “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饮茶习俗)
5、闽菜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兼顾 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 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 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二是汤菜居多,变化无穷。三 是调味奇异,别具一格。四是烹调细腻,雅致大方。
名菜佛跳墙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 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翅、 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 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 蛏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
❖ 特点:口味清淡,酥香,用油少,调味很少用酒,调味品 一般放在桌上供客人自己选用;
❖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 、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布丁
3、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 特点:原汁原味,喜面食,如意大利通心粉,比萨饼等; ❖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奶酪局通心
❖ 卤是将经加工后的原料放进卤水中加热使其吸收卤味并加热 至熟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 炸,也称氽,用多油旺火。食品下锅油炸的时间及方法,依 原料性质和形状大小、厚薄而定。原料形状小而薄的,可在 油沸时下锅,约八成熟取出,让其内部熟透;最后,油沸时 再下锅炸一炸。
❖ 煲以汤水和瓦煲为主要导热媒介,将物料放进有汤水的瓦煲 中,通过加热使主料与配料的美味互相渗透融合,形成嫩滑 、浓香的菜肴的烹调方法。

中华传统饮食民俗

中华传统饮食民俗

节日习俗
• 吃灶糖 • 扫尘土 • 剪窗花 • 贴春联 • 当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
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提问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意义?
三、饮食特点
• 中华家庭的传统是主妇主持,菜品 选用普通原料,朴实,不重奢华, 家常味浓。
• 日常饮食,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 气氛宽松自由,亲情浓郁,其乐融 融。
两柔金纤 鹊
情情风云 桥
若似玉弄 仙
是 长 久 时 , 又
水 , 佳 期 如 梦
露 一 相 逢 , 便
巧 , 飞 星 传 恨
( 宋 ) 秦 观
岂,胜,
在忍却银
朝顾人汉
朝鹊间迢
暮桥无迢
暮归数暗
!路。。

(四)送灶节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后,又称为灶 神节、灶王节、小年节、小年等。
• 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 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 王爷只限于男子。
年夜饭
围炉
舞龙舞狮
(二)端午节
•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此外端午节还 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 节”等。
驱五毒
雄黄酒
吃鸭蛋
吃粽子
划龙舟
(三)七夕节
• 七夕节,又名七夕、乞巧节。相传农历七 月七日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
• 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是产 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南北差异
• 北方 吃喝玩乐逛庙会。
• 吃喝:吃饺子喝饺子汤, • 玩乐:贴窗花,扭秧歌,踩高跷,逛庙会。
吃饺子
贴窗花
扭秧歌
踩高跷
逛庙会
·南方 张灯结彩舞龙灯。
吃汤圆,年糕,火锅,舞龙舞狮,除夕夜,围 炉。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嗑瓜子

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概述

茶俗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 饮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 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饮茶习俗,即茶俗。 1、客人来时的茶俗 2、喜庆茶礼 3、祭祀茶礼 总之,饮茶作为我国的国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国各族人民的不同饮茶习俗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茶文化。因而了解一些有关茶礼知识是很有意义 的。
酒俗
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美酒 飘香的历史。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饮料之一。 俗话说“无节没有酒,无酒不成礼”这些不 同的民俗活动,由于内容不同,饮酒的礼仪 形式也不同。因此,酒礼酒俗,在民间饮食 文化中,是最为丰富多彩的。
酒俗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酒礼名目繁多,主要 有: 1、现代官方的酒宴礼俗,会后酒宴。 2、汉族民间的酒宴礼仪。如:婚宴 3、节日酒俗。如春节、中秋等。
饮食的惯制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相当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的 累计下,我国各民族的饮食民俗形成了一定的惯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 以汉族为例,多一日三餐,早餐多喝粥,外加馒头、油条、包子等。午 餐、晚餐多吃馒头、米饭,副食主要为蔬菜、荤菜和饮料。 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 在中国众多的节日中,饮食方面也是有所区别的,并且还带有浓厚的地 方性与民族特色。如饺子、年糕、腊八粥、元宵、粽子、月饼、馕、糌 粑、手把肉、抓饭、酥油茶等。这些食品主要供应相应的节日与不同的 民族使用。
外国饮食民俗
亚洲国家饮食民俗 日本:自古以来以大米为主食,最喜欢吃鱼、虾、 贝等海鲜。生鱼片,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名菜。 弁当,即盒饭,也是日本人传统的饮食。寿司,即 “日本饭团”是一种带菜码或调料的大米饭团。吃 时蘸酱油,并佐以醋渍的生姜片。 日本人喜欢饮茶,并对茶颇有讲究,现已发展到日 本特有的茶道。 日本人也是用筷子,日本用筷有八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上述几点外,中国饮食民俗还有出于健身的风味饮食,如 酒酿蛋、红枣枸杞酒、莲子粥等。 • 另外,在中国的宴席中,也形成了一定的习俗惯制。除了品 尝风味、解决肚饥以外,还有社交、联络感情的目的和意义。 其中的私宴如结婚、儿女满月、接风、钱行、拜师、谢师等都 有各民族的饮食民俗惯制。
3.2 中国汉族饮食民俗 •八大菜系
(3)烹饪。
• 它是在熟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 的进步,人类的食物来源扩大了,也丰富了,从而也就有了主 食和副食的划分。稻米、小麦、玉米、高梁、小米等成了人类 社会的主要食物;蔬菜、禽蛋、肉类成了副食。各种主食与副 食的不同配制,形成了不同风味和民族特色的食品。

饮料在饮食习俗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饮料一般有茶、酒 和奶。其中以茶和酒为主
饮食民俗
刘慧敏,刘佳琪,张芯萌,赵淳,刘师含,钱禹彤,常然
3.1)饮食民俗概述
• 饮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生存和改造 自身身体素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 物质力量。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 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它们共同构 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饮 食及其民俗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在本章中介绍一些 国内外的饮食民俗就很有必要。
•1)鲁菜
鲁菜是山东菜的总称,主要 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组成。 济南菜擅长爆、烧、炒、炸, 以清、鲜、脆、嫩著称,特 别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 胶东菜擅长爆、炸、扒、蒸, 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名菜 有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 德州扒鸡、油焖鱼、清余赤 鳞鱼、煎白条鱼饼、韭青炒 海肠子、福山烧小鸡、烤小 雏鸡等。
3.1.3饮食结构和类型
• 饮食结构是指目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制方式。饮食结构是一个 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其饮食结构往往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一个地区的经 济发展、生产方式有关。从这一点来说,饮食结构是带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 • 在我国,粮食作物是主食的重要原料。不过,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 粮食作物很不相同。南方和部分种植稻米的北方地区,以米饭为主食;而秦岭-淮河以北的广 大地区及部分南方山地是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食;还有些地方种植青稞、玉米、 高梁、谷物等作物,日常生活就以杂粮为主食。总之,不同地方的饮食结构取决于当地的生 产方式。 • 菜肴,是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饮料,常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在生活中也不可缺少。 总之,饮食结构和类型的形成,受到客观生活水平的制约。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 制,也因地、因民族而不尽相同,这样就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民俗。
3.2.2
2)喜庆茶礼
茶的礼俗在婚礼、寿礼等重大喜庆典礼中也 有表现。在江浙一带,家里米各或有喜事,主人 都应给来客或帮忙的人湖茶,并双手奉上,否则 便被认为是失礼。茶本身也有一些讲究,如果来 客是至亲或稀客,应泡糖茶;一般客人,湖红茶 或绿茶;未婚青年男女彼此做客,有的还泡鸳鸯 茶——茶叶加糖泡成的茶。
3.2.1
4)苏菜
苏菜是江苏采的总称。苏菜擅长炖、焖、 蒸、烧、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 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 不失其味,主要由南京、扬州、苏州三种 地方菜组成。
名菜有烤方(叉烧乳猪)、金陵丸子、水晶肴蹄、 清炖蟹粉狮子头、白汁叠菜、黄泥熄鸡、清炖鸡孚 、盐水鸭、金香饼、鸡汤煮干丝、肉酿生麸、风尾 虾、三套鸭等。
3.1.1饮食民俗的形成
• 我国饮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 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 如果探寻其成因,我国饮食民俗源于四个方面:
一 是经济原因
• 饮食民俗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其孕育和变异无疑会受 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和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制约。有什么样的 物质生产基础,就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风格。而农业 生产的多样性又为各地饮食民俗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农副 产品是人类食物中最重要的物质来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耕作制度、农副产 品种类等都有很大差异。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牧业经济 为主;北方农区以面粉、杂粮为主食,南方农区以稻米为主食, 茶和酒为主要饮料。
7)湘菜
湘菜是湖南菜的总称,以湘江、洞庭 湖区、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湘菜手法以熏、蒸、干炒为主,重辣 、酸。辣味菜和烟熏腊肉是湘菜的独 特风味。腊味包括烟熏、卤制、叉烧 等。 名菜有腊味合蒸、吉首酸肉、荷包肚 、宝塔香腰、麻辣子鸡、腊野鸭条、 红烧全狗、东安鸡等。
3.2.2
茶俗
3.2.2
3.2.1
3)浙菜
浙菜是浙江菜的总称。浙菜以杭州、宁波 、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为代表。杭州菜以 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 脆;宁波菜以“鲜、咸合一”,蒸、烤、 炖制海鲜见长、讲究嫩、软、滑;
浙菜的名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赛蟹羹、香酥 焖肉、清汤越鸡、浓香嫩鸡、花生肚、湖式剪羊肉 、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疑、西湖蔬菜汤、油焖春 笋等。
满族
•朝鲜族
朝鲜族人喜酸辣,不离大酱和清酱,爱吃狗肉、猪肉、泡菜、咸菜。不吃羊肉、肥猪肉、河 鱼、花椒及带甜味的菜。 爱喝烧酒、饮花茶。
3.2.2
3)祭祀茶礼
茶礼在祭祀过程中也有表现。例如,在江 西某些地区,每当中元节、大年初二时都有 用茶祭祀祖宗的风俗。届时,用篮子装着一 些祭品,包括鱼、猪肉、鸡、茶、酒、白米 饭等。到了坟地后,燃起香烛、纸钱,倒酒 、茶于地上,口中默念,期望祖宗保佑来年 有个好收成,最后燃放鞭炮。
3.3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2)川菜
川菜是四川菜的总称。川菜以小煎、小炒、干烧 、干编见长,又以味多、味广、味厚著称,且有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调味多用三椒( 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故味重麻、辣、酸、 香。川菜以成都风味为正宗,包含重庆菜、乐山 菜、江津菜、自贡页菜、合川菜等。
名菜有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回锅肉、鱼 香肉丝、灯影牛肉、清蒸江团干煽鱿鱼丝 、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怪味鸡块等。
1)客人来时的茶俗
我国“以茶待客”的礼俗多种多样。江南人彻茶,水斟 至七分上下,主人需不断为客人斟茶,忌杯中茶水见底,否 则即为失礼。哈尼族家中来客,主人先敬一碗“闷锅脑”, 然后,再从火塘中取出茶罐,向客人敬浓茶。 哈尼族家中来客,主人先敬一碗“闷锅酒”,然后,再 从火塘中取出茶罐,向客人敬浓茶。闽西客家人多备有嫩、 粗两种茶,粗茶是为自己准备的,嫩茶为待客之用,客来以 小若壶冲泡嫩茶,用小杯敬茶品茗。
二 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原因
• 自然地理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饮食民 俗对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环境复杂,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因素 都有较大的差别。地域及气候等条件的不同,使食性和食趣也 不一样。如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口味嗜好,东南待客重 水鲜,西北迎宾多羊馔,均与“就地取食”的生存习性相一致。 这种饮食民俗的地域差异,正是各种民间风味和各种菜系形成 的重要原因。
• (3)礼仪饮食惯制。在我国的种种礼仪中,各地方、各民族都 有相应的饮食惯制。如过生日,少不了生日蛋糕;老年人庆寿, 离不开长寿面;婚礼上,新婚夫妇要饮交杯酒;葬礼上,有的 地方要吃“豆腐饭”,不可吃荤菜等等。 • (4)信仰上的饮食惯制。其大多表现在供奉、祭祀后为活人所 享用的食品方面。据说吃了不瞪睡,眼睛更有神。如初一、十 五满盛一碗白米饭,供奉以后再倒进饭盆里由家人享用;节日 中油炸食品先供奉一番,然后家人再食用;过端午节时饮用雄 黄酒;还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二上坟,作为祭牲的鸡在上坟完后, 把它与萝卜混煮食用等等。


是民族原因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所 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变异,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的传 统饮食民俗。
四 是宗教信仰的原因
• 人们常说,“民俗是退化的宗教”,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 理,不少的饮食民俗就是从原始信仰崇拜和某些人为宗教仪式 演变而来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兴起、传播和流行,对 我国的饮食民俗有着较大的影响,特

总之,饮食民俗的形成、发展和传承,在生活民俗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研究它对于了解各民族的饮食习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3.1.2饮食民俗及其特征

• • • • • • •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 的习俗。它是民 俗中最富有特色的事项之一。 饮食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 发展的。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由自然环境、文化交流、宗教信仰等诸多因 素所决定。 从自然环境看 从文化交流看 从宗教信仰看 当然,饮食习俗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因素等。 总之,饮食民俗与上述各种因素有着相伴共生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 得出饮食民俗具 有区域性、差异性、丰富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茶,是受群众欢迎的一种饮料。我国的饮茶习俗很早就有, 有以茶饮聚会的习俗、以茶作彩礼的习俗等。例如,云南的拉 祜族婚俗中仍行茶礼,拉祜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 在婚礼上,更少不了要请亲友喝茶。 • 酒,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最早发明的饮料之一。最初制作 酒的原料是植物的块茎和果类。农业兴起后,就用谷物酿酒。 在酿酒的方法中,发酵工艺是最基本的。而有关饮酒的习俗比 比皆是。饮酒是我国各族人民普遍的习俗,不仅日常生活少不 了它,在一些宴会上更是待客的上等饮料。
粤菜是广东菜的总称,主要由广州、潮 州、东江三种地方菜组成。广州来语变 。配料多讲究鲜、嫩、爽、滑,擅长爆 、炒。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更以汤 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淡。
名菜有东江盐鸡、豹狸烩三蛇、片皮乳 猪、冻肉、满坛香、鼎湖上素、大良炒 牛奶等。今粤菜名播中外,有“吃在广 州”之说。
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