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早期拔除尿管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不同拔尿管技术对患者拔管后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的研究进展

不同拔尿管技术对患者拔管后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的研究进展

留置导尿管术是外科手术患者必不可少的常规准备操作之 一,据统计,约 86%的手术患者围术期有留置尿管经历[1]。通 过留置尿管即可以解决术中、术后患者的排尿问题,还可以治疗 尿潴留,通过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病情的变化,从而保证 手术的顺利进 行 [2]。 研 究 指 出 恰 当 的 方 法 拔 除 尿 管 对 于 恢 复 患者的自主排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3,4] 据资料统计,有 50% 以上患者在拔除尿管后表现为首次排尿延迟、排尿困难,严重者 发生尿潴留甚 至 需 要 重 新 留 置 导 尿 管 [5]。 而 拔 除 尿 管 后 引 起 的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还增加了患者的住 院时间及花费,同时也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6]。拔除导 尿管的方法往往是护士根据经验和习惯决定,临床护理中只将 留置导尿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规范,国内外相关护理指南中 也未涉及拔除 导 尿 管 的 具 体 方 法 [7]。 由 于 没 有 界 定 具 体 拔 除 导尿管的方法,不同手术的拔管方法不同,各家医院的执行标准 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间也不相同[8]。传统的 拔除尿管的方法为自然引流法,临床中也有许多改良式拔除尿 管的方法,目前主流的改良式拔除尿管的方法有膀胱功能训练 法、气囊处理法、膀胱冲洗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优点缺点并 存,仍存在争议。本文对不同拔尿管技术对患者拔管后排尿功 能恢复情况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膀胱功能训练的影响 1.1 膀胱功能训练 在拔除尿管前夹持尿管能有利于膀胱有 规律的充盈和排空,符合膀胱顺应性,有利于正常排尿反射的建 立,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缩短患者 首次排尿时间,提高患者拔管后的舒适度[9]。但对于何时夹持 尿管,夹持尿管的时间间隔,定时夹持还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夹 持,仍有不同的观点。 1.1.1 定时训练 王红球等 的 [10] 研究方法为严格控制放尿时 间,定时放尿,控制每次尿量 300~500ml,放尿时嘱患者用力排 尿,如 此 反 复,直 至 拔 除 尿 管,结 果 表 明 膀 胱 功 能 训 练、定 时 放 尿,有助于缓解患者排尿障碍;而张静[11]、冯婉丽 的 [12] 研究方 法为患者术后定期夹闭尿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 尿意明显,并经过仪器检测表明膀胱充盈程度达中度以上时再

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拔管后首次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影响

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拔管后首次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影响
(下转第 63面)
收 稿 日期 :2008—04—30 作者简介:周素萍(1968一),女 ,江苏连云港人 ,主管护师。
第 l期
金晓红等 :两种体位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活动 的影响探讨
·63 ·
为肠麻 痹期 ,2~3 d为不 规则 肠 蠕动 期 ,3~4 d 恢复 正 常蠕 动【5l。因 此 术 后 早 期 活 动 对 肠 功 能 的恢 复尤为重要 。而手 术是一 种较 为严重 的心理 刺激 ,患者往往 对 手术 中及术 后 产 生 的不 适 产生 明显 的恐惧反应 ,如何使 用控 制疼痛 、减少 疼痛 的 技巧 ,以促进患 者的早期 活动 更值得 探讨 。 因此 , 责任护 士术前要 以热情 、关心 、同情 的态度 经常与 患者进行交谈 ,了解患者对手术 的顾虑【6j,术后 及时给予指 导 ,对 术 后 两种 起 床 的体 位 方 法进 行 讲解 、指 导 ,向患 者讲 明早期活 动对 伤 口愈合 的好 处 ,注意解 除患者 离床活 动 的顾 虑 ,使 患者 有充分 的心理 准备 。护 士 应记 住 :患 者 只有 在 不 痛 的情 况下才 能主动配合 护理 活动 。通 过上 述 2种 起床 体位 的比较可 以看 出 ,侧 卧起 身法更 有利 于患者 。 仰卧起身时 主要 是腹 直 肌 收缩 ,受 到不 同程度 损 伤的腹直肌 除本 身 收缩 产 生 的疼 痛 外 ,牵拉 其 周 围的腹壁切 口 ,从 而使 切 口疼痛 加 剧[7l。而侧 卧 起 身法 主要 利用 腰 部肌 肉的 收缩 ,辅 以肩 、肘 、手 的力量 ,避免 了仰 卧起床 时 主 要依 靠 腹 肌 的收 缩 而增加 了切 口的疼 痛 J。同 时 ,因减 少 了护 士 帮
200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 5卷第 1期

椎管内占位术后拔除尿管方法的比较分析

椎管内占位术后拔除尿管方法的比较分析
13 统 计 学 分 析 :采 用 S S 1 . . P S 3 0软 件 分 析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 验 。P< 0 0 检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中枢 位 于 脊 髓 腰 骶 段 , 时麻 醉后 腹肌 膈 肌 收 缩 力 减 弱 ,引
起 尿 潴 留 。 ( ) 手 术 部 位 位 于 椎 管 内 , 由 于 手 术 路 径 的 影 2 响 ,周 围局 部 充 血 水 肿 或 者 血 肿 压 迫 ,不 同 程 度 地 影 响 脊 髓
3 讨论
3 1 手 术 拔 管 后 排 尿 困难 的 常 见 原 因 : ( )麻 醉 方 式 多 为 . 1 椎 管 内麻 醉 ,骶 神 经 被 阻 滞 后 恢 复 较 晚 , 而 排尿 反 射 的 低 级
拔 除 尿 管 。( ) 改 良组 :使 用 4℃ 的冰 生理 盐 水 加 庆 大 霉 素 3 作 为膀 胱 冲 洗 液 ,其 余 方 法 同 观 察 组 。
者均使用一次 性 1 6号 双 腔 气 囊 导 尿 管 。 将 患 者 分 为 3组 ,
对 照 组 、观 察 组 与 改 良组 。对 照组 为 20 0 3年 2月 至 2 0 0 3年
1 收治 的 1 2月 8例 患者 ,男 1 1例 ,女 7 ,年 龄 3 ~6 例 6 4岁 ,
平 均 (5 O 4 6 岁 。 观 察 组 为 2 0 4.± .) 0 4年 1月 至 2 0 0 5年 9 月收治的 2 9例 患 者 ,男 1 8例 ,女 1 1例 ,年 龄 3 ~ 6 9 7岁 , 平 均 (8 5 6 7 岁 。改 良 组 为 20 4.士 .) 0 5年 6月 至 2 0 0 7年 1 2
导 尿 增 加 了患 者 的痛 苦 及 泌 尿 系 感 染 的 几 率 。我 科 在 长 期 治 疗 、护 理 工 作 的基 础 上 不 断改 进 尿 管 的 拔 除 方 法 ,最 新 方 法

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研究

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研究

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留置尿管在手术后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监测尿量、评估肾功能以及预防和治疗尿潴留等。

然而,留置尿管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尿道损伤等。

因此,如何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了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夹闭尿管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被认为可以训练膀胱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拔管。

然而,夹闭尿管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

通过对比分析夹闭尿管与不夹闭尿管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后排尿情况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尿管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二、文献综述留置尿管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干预措施,广泛应用于术后患者的护理中。

然而,关于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是否应夹闭尿管的问题,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夹闭尿管在拔管前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夹闭尿管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尿道刺激症状,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夹闭尿管可以模拟正常排尿过程,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同时,夹闭尿管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夹闭尿管并非所有术后患者都适用。

在某些情况下,夹闭尿管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增加患者的痛苦。

夹闭尿管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仔细控制,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关于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是否应夹闭尿管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夹闭尿管的最佳时机、频率和方法,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夹闭尿管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设计,以评估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没有排泄意识,为解决手术中尿渚留及术后不能自行小便,便于麻醉医师监测血容量变化和判断肾功能,常需留置尿管。

导尿术是侵入性操作,会对尿道和膀胱粘膜造成损伤和刺激,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引起患者不适和痛苦。

了解影响留置尿管舒适的相关因素、尿道刺激反应的危害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影响尿管舒适的相关因素以及为提高全麻前后留置尿管舒适度改进了的相关护理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导尿;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303-02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没有排泄意识,为解决手术中尿渚留及术后不能自行小便,便于麻醉医师监测血容量变化和判断肾功能,常需留置尿管[1]。

导尿术是侵入性操作,患者在病房内清醒时导尿可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尿道阻力增大,尿管通过困难,增加尿道粘膜的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焦虑,且病房内进出人员较多,空气洁净度差,隐私部位暴露,患者感到羞涩,并增加尿路感染机会。

为避免清醒状态下导尿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羞耻感,在临床上曾把导尿操作放在手术室麻醉后执行,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全麻后由于患者大脑皮层对导尿操作无记忆,苏醒后尿管刺激症状明显,尿管耐受性差,躁动程度增加,影响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平稳过度,严重时可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2]。

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应用,在临床患者至上的理念越来越受关注。

因此,如何减轻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适和痛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留置尿管的舒适度,是我们临床上关注的问题[3],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1 影响尿管舒适的相关因素1.1 缺乏心理准备全身麻醉后患者意识丧失,传入神经被阻断,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大脑对导尿过程没有任何记忆,,清醒后不能接受尿管带来的刺激感,表现为尿道刺痛,不知道自己已经插有尿管,要求排尿,躁动不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不由自主地想拔除尿管。

基于ERAS理念全麻苏醒前拔除导尿管对提高男性腰椎患者术后舒适度的研究

基于ERAS理念全麻苏醒前拔除导尿管对提高男性腰椎患者术后舒适度的研究

83*基金项目: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医疗卫生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201320003586)作者简介:李美浓(1984.04-),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麻醉护理 基于ERAS 理念全麻苏醒前拔除导尿管对提高男性腰椎患者术后舒适度的研究*李美浓 黎娇娜 易晓芳 涂国霞(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江门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广东 江门 529000)【摘要】目的:探讨男性腰椎患者术后实施基于ERAS 理念全麻苏醒前拔除导尿管对于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设置实验后对于在我院脊柱骨科后路腰椎全麻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抽取,患者入组时间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共计入组例数为200例,通过随机方式实现研究分组,共分2组,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 理念全麻苏醒前拔除导尿管,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导尿管拔除,比较观察指标:苏醒评分、躁动分级评分、躁动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尿潴留发生率、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负性心理评分、依从性等。

结果:拔管时,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分级评分进行对比,对照结果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 >0.05),术后30 min、60 min、90 min,对照组发生比例更大(P <0.05),躁动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尿潴留发生率、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的组别为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较高组别为观察组,观察组、对照组拔管时苏醒评分差异明显(P <0.05),护理前,评估两组患者负性心理评分,评分相近(P >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心理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存在对比意义(P <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基于ERAS 理念全麻苏醒前拔除导尿管可降低患者躁动率,预防意外拔管。

【关键词】ERAS 理念;全麻苏醒;导尿管;腰椎【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3-0083-04临床脊柱骨科应用后路腰椎全麻手术患者需要实施全身麻醉,因此,其排尿反射受到一定影响,手术切口容易引发膀胱括约肌产生反射性痉挛。

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技巧的探讨

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技巧的探讨

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技巧的探讨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技巧的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1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手术后24小时内患者主诉腹胀,护士用注射器抽出气囊,立即拔除导尿管,观察组手术后24小时内患者主诉有尿意,护士用注射器抽出气囊,把尿管轻轻往外拉1-2cm,嘱患者用力尿便,顺着外力作用,让尿液自行将尿管冲出体外。

结果:对照组60例,自行排尿53例,成功率88.33%。

观察组60例子,自行排尿60例,成功率100%。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结论: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技巧改善可以明显减少尿潴留,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于临床。

标签:手术后;女性患者;導尿管;拔除技巧留置导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巧,双腔气囊导尿管及三腔气囊导尿管能将尿管头端固定在膀胱内,有效防止尿管滑脱,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脊柱手术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患者会出现床上排便不习惯,伤口疼痛,麻醉药引起术后排尿困难及尿储留,往往需要留置导尿。

而拔除留置导尿管后能否成功首次排出小便成为护理的重点。

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120例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方法作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脊柱手术后女性患者行留置导尿者120例,其中颈椎手术25例,胸椎手术39例,腰椎手5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86岁,全部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留置时间24小时后拔管。

1.2 方法1.2.1 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后,双下肢感觉活动正常,排尿反射恢复,指导行导尿管夹管训练。

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使留置导尿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发挥膀胱的贮存和排尿功能【1】。

24小时后待患者自诉有尿意,护士将气囊内液体抽尽,立即拔除尿管。

1.2.2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后,双下肢感觉活动正常,排尿反射恢复,指导行导尿管夹管训练。

椎管内麻醉的相关新进展

椎管内麻醉的相关新进展
• Miller's Anesthesia(6thed): The midline approach relies on the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assistants to minimize
lumbar lordosis and allowaccess to the subarachnoid space between adjacent spinous processes,usually at the L2-3, L3-4, or sometimes the L4-5 space. (P2628)
二、髂嵴最高点连线到底平第几腰椎?
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麻醉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区域 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应用越来 越广泛,超声引导技术亦大 大提高了穿刺定位的准确性 和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大幅 度减少了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率。
二、髂嵴最高点连线到底平第几腰椎?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用药:布比卡因or罗哌卡因?
椎管内麻醉的新进展
椎管内麻醉的优点
1.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全麻 2. 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可能通过降低应激反应,从
而影响血液凝固) 3.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镇痛良好,可以早期活动,恢复更快,住
院时间缩短
Rodgers等通过对包括9559名患者和141项研究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表明:与全麻比较椎管内麻醉可使手术患者死亡率减少 3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44%,肺栓塞减少55%,肺炎 减少39%,呼吸抑制减少59%,输血减少55%
突上缘占19.13%(男10.66%;女29.90%);经过腰3-4棘突间或腰4棘突上缘占8.23% (男12.86%;女2.33%)。 (史方悌,等.髂嵴连线与腰椎水平关系统计报告.颈腰痛杂志.19(2):199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早期拔除尿管的研究进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医疗水平也随着不断提升,患者可以被治疗的疾病越来越多。

患者较为重大的疾病已不满足内科保守治疗,现在多通过西医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而目前,
临床上进行手术治疗多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包括椎管内麻醉、
全麻、静脉麻醉以及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这几种常见麻醉方式,而椎管内麻醉作为常见的局部
麻醉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1]。

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神功功能被阻滞,肌肉松弛,为患者术
中安全性以及术后恢复考虑,多对其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尿量的监测的同时预防患者出现尿潴
留情况[2]。

但是,患者术后尿管的长期留置易导致患者尿路发生感染,影响患者的排尿功能。

本文现就临床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早期拔除尿管的研究进展一一进行阐述。

一、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为临床上常见麻醉方式,其麻醉手段是将局麻或阿片类药物通过患者椎管注入,
通过可逆性地阻断或减弱脊神经的兴奋性的传导,从而达到患者麻醉的目的。

而椎管内麻醉
又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即腰麻)或硬脊膜外腔阻滞(即硬膜外麻醉)。

据相关研究显示表明,椎管内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延迟患者机体在术中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的发生,减少术中的
出血量。

除此之外,椎管内麻醉的方式还可降低术后血栓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


且椎管内麻醉大大拓宽了麻醉医生的技术范围,即可与全麻联合使用,也可用于术后镇痛以
及及慢性疼痛的治疗。

因此,目前在临床上椎管内麻醉是最常见的麻醉手段,应用广泛。

二、留置尿管的优势与不足
椎管内麻醉通过阻滞脊神经兴奋性传导,按不同神经纤维来说,阻滞时间不同,通称神经阻
滞顺序遵从交感神经至冷觉、温觉、温度识别觉、钝痛觉、锐痛觉、触觉、运动神经以及最
后本体感觉消失。

患者麻醉后通常由开始麻木感发展至下肢感觉消失。

椎管内麻醉后,泌尿
系统的交感神经被阻滞,患者尿道括约肌收缩,但逼尿肌松弛,患者易产生尿潴留。

故临床
上进行椎管内麻醉前多给予患者留置导尿,不仅可以监测患者尿量的变化,还可以减少腹腔
内压力,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但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应用留置导尿的同时患者尿路感
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是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更甚。

而且不规范的清洁操作或翻身等均可
造成尿路机械损伤,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

杨文等人研究发现置管一周以上以及尿袋更
换频繁均可造成尿菌检出率增加,感染率因此得以不断增加。

具体数据研究显示,尿路感染
约占所有院内感染的40%,而其中80%的尿路感染是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4]。

三、早期拔除尿管的重要性
就尿管留置的优劣来说,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但长期留置的临床结果多表
明患者尿路感染增加,而且除此之外,由于患者排尿均通过留置尿管,长期排尿习惯的改变
易引起尿道相关病理性改变包括尿道狭窄、尿路结石以及膀胱异物等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患
者术后恢复期的痛苦以及焦虑。

而且尿管的留置需要定期进行更换,操作的不细心以及翻身
动作均可造成尿管的牵拉,导致患者尿路的损伤。

因此,早期拔除尿管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尿
潴留的问题,同时还减少了尿路感染以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痛苦,缩短其住院治疗的时间。

四、尿管留置拔除时限研究
吴春媚等人研究发现,椎管内麻醉术后部分患者不能自行排尿,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约为44%左右,而尿潴留的发生又与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类型、液体输入量以及尿道功能障碍史等因
素密切相关[5]。

李冰等人研究发现,患者术后当日输液余量约为500毫升时,即为拔除尿管
的最佳时机,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尿路感染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尿道功能的恢复[6]。

综上所述,经过临床专业研究相关数据综合后发现,尿管的留置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因椎管内
麻所导致的尿潴留发生的问题,但尿管长期的留置不可避免地为患者带来尿路感染、尿道损
伤以及尿道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尿管应用解决患者尿潴留问题后应选择合适时机早期拔
除尿管,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尽快促进患者尿道功能的恢复,从根本上避免患者的痛
苦以及焦虑,促进患者康复。

但对于术后昏迷或长期卧床病人来说,需要长期导尿留置尿管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选择合适时机拔除尿管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因此,对于椎管
内麻醉患者来说,早期拔除尿管应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推动其在临床的应用从而促
进临床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文,李艳,王丽娟.早期膀胱功能锻炼对脊柱神经外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早期拔管的临
床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01):142-144.
[2]吴春媚,蒋小娟,程晓.早期不同拔除导尿管方法在胆外科术后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
杂志,2015(10):1653-1655.
[3]李冰,王芳.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探讨下肢骨折腰麻术后患者拔除尿管的标准构建[J].中国
药物与临床,2018,18(05):185-187.
[4]王剑剑.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机器人胃癌术后早期导尿管拔除最佳时机探讨[D].2016.
[5]熊照玉,梁珊珊,黄帅.腹部手术后患者尿管早期拔除效果的系统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70(04):7-14.
[6]袁秀群,孟晓红.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下
旬版,2017(31):46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