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

路线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10979。
247m。
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
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
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10979.247m,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844。
08m,最小平曲线长度113.597m。
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详解

总设计说明书1、对招标项目的理解1.1本项目的功能和地位国道325线吴川至麻章段公路工程,经过历年多次的改造后,现已建成一级公路。
但由于现有路线(文车至北罗坑段)经过湛江市赤坎区和麻章区的城市中心繁荣路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方经济的飞跃发展,该路段已成为城市的核心地带,国道与城市融为一体,公路兼用为城市道路,城市和国道汇合的交通量已超出该路段的服务能力。
目前湛江赤坎至麻章段已成为国道325线交通的“瓶颈”,同时城市的规划也受到严重的制约。
总体来说,国道325线赤坎至麻章段已不适应公路网的发展的要求。
根据湛江市公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国道325线文车至北罗坑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地方公路网的主骨架枢纽,减轻了赤坎区和麻章区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利于城市的规划发展。
本项目处于湛江市赤坎区的北郊,起点处于广湛高速公路出入口相距约12公里,终点在麻章区的西北面,沿旧国道325线往麻章区方向与S374平杨线一级公路的平交口相距约2.0公里,沿国道325线遂溪方向与在建的湛江疏港一级公路平交口相距约3.0公里,沿国道325线遂溪方向与广湛高速公路出入口相距约7.0公里。
本项目的改建避开了赤坎区和麻章区的繁华市区中心道路,比原来的路线缩短约9.6公里,减轻了市区的交通压力,消除交通“瓶颈”,发挥交通系统的总体效能,在综合运输网中起着交通选择和区域公路互通的作用,从各自的功能来看,湛江疏港一级公路承担着湛江港的进出入港口的货物,是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S374平杨线是连接国道207线通往海南省的跨省物流运输网的主干线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将起着过境交通的跨省远程运输作用。
因此,本项目改建所处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在综合运输网中极其重要。
项目地理位置图国道325线作为湛江市交通运输的一个枢纽,是国道与高速公路和省道平杨线及在建的疏港一级公路的集合点,其区域交通优势优越。
一级公路改造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交通设施设计总则佛山市顺德区均荷路改造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及地方交通管理设置要求,结合周边道路网络系统进行总体综合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本项目交通设施包括标志、标线及信号灯。
起点路口的现状标志、标线满足使用要求,本设计利用该路口的现状标志标线。
二、道路等级均荷路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100 km/h ;双向六车道,路基总宽35m 。
车道划分:自中央分隔带起由内向外分别为3条机动车行车道。
在车道划分上从中央分隔带侧石边线向右依次为:路缘带(0. 5m )+3条行车道(3x3.75m )+路缘带(0.5m )+土路肩(4.25m )=16.5m 均荷路远期规划设计速度为100km/h ,近期由于沿线设施不完善及出入口较密,还无法达到该设计速度,因此,从土路肩向内的三条车道的速度分别限制为40km/h 、60km/h 、80km/h 。
交通标志设计风速为32m/s 。
三、交通标志1. 交通标志分类交通标志主要有警告、禁令、指路和指示标志等。
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色、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
指路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标志板衬底采用二级反光膜,文字及图案采用三级反光膜;2. 标志板几何尺寸 1)警告标志: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警告标志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
三角形标志边长为130cm ,横向道路为90cm 。
2)禁令标志:禁令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
禁令标志的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
圆形标志外径为120cm ,横向道路为80cm 。
三角形标志边长横向道路为90cm 。
八角形标志外径横向道路为80cm 。
3)指示标志: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指示标志的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公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1 概述绵玄路是绵竹重要的县道公路,沿线经过绵竹城区、遵道镇通至金花镇,也是绵竹沿山经济开展、旅游开发的重要通道。
“5.12”特大地震使该路受到严重破坏,遵道镇、金花镇境内破坏尤为严重,原砼路面板块断裂、沉陷、山体滑坡、路基缺陷、桥涵损毁、交通工程设施损坏。
在?绵竹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根底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1〕?交通网络布局调整中明确提出绵玄路绵竹至遵道段8公里按一级公路改建,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工程对遵道、金花镇灾后重建意义重大,急需进展道路恢复,完善功能结构。
我公司受绵竹市交通局委托,经实地踏勘,资料搜集,对该路段进展路面改建设计,以确保道路满足使用要求。
1.1任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国家部委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标准。
1.2设计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结合公路现状,分段实施改造设计,工程采用以下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 60km/h路基宽度: 22m行车道宽度: 4×3.75m中间带宽度: 2.5m中央分隔带宽度: 1.5m硬路肩宽度: 2×2.25m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 2%超高方式: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及大、中、小桥、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5g1.3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和推荐方案确实定测设简况根据工程相关规划资料,在1:5000地形图上,进展方案初拟工作;外业测量前组织路线、路基路面等技术人员人员进场实地踏勘,并根据踏勘成果拟定路线方案。
首先对拟定的路线线位进展全线实地放线,并完成了相应的路线、路基、地质、桥涵、筑路材料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测量与调查工作。
在进展测量的同时,各专业组对本路段进展广泛、全面的根底资料收集、调查和勘测工作,实测了有关控制点坐标,收集了沿线有关城镇、水电、路网规划资料。
公路设计目录(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SⅡ-8
列出总里程、测量桩号、断链桩号断链(增长、减短)、断链累计(长链、短链)、换算连续里程等。
9
公路用地表
SⅡ-9
列出用地起讫桩号、长度、宽度、所属县、乡、村,土地类别及数量等。
10
公路用地图
SⅡ-10
示出路线用地界线(变宽点处注明前后用地宽度及里程桩号),土地类别、分界桩号及地表附着物,土地所属县、乡等。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在用地范围以外还应标出建筑红线。比例尺用 1:500~1:2000。
18安全设施区域路网交通标志布置图s181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s182标志设置一览表s184标线设置一览表s185护栏设置一览表s187隔离栅设置一览表s188轮廓标设置一览表s18910防眩板设置一览表s181011防落物网设置一览表s181112诱导标设置一览表s181213标志板面布置图s181314单柱式标志一般构造图s181415双柱式标志一般构造图s181516单悬臂标志一般构造图s181617双悬臂标志一般构造图s181718门架式标志一般构造图s181819互通标志布设图s181920服务区停车区标志布设s182021收费广场标志布设图s182122主线标线及导向箭头设计s182223振荡标线设计图s182324减速标线设计图s182425出口标线设计图s182526入口标线设计图s182627突起路标一般布置图s182728互通立交区标线设计图s182829平面交叉口导流标线设计s182930路侧波形梁护栏一般构造s183031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结构设计图s183132护栏立柱及附件一般构造s183233活动护栏一般构造图s183334分合流护栏一般布置图s183435混凝土护栏一般构造图s183536防眩板一般构造图s183637防撞设施构造图s183738减速垄设计图s183839焊接网隔离栅一般构造图s183940焊接网隔离栅安装设计图s184041刺铁丝隔离栅一般构造图s184142刺铁丝隔离栅安装设计图s184243防落物网一般构造图s184344轮廓标一般构造图s184445栏式轮廓标设计图s184546界碑百米牌及锥形路标一般构造图s184647里程牌一般构造图s1847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s1路基路面说明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二施工图标段合同段划分情况说明三沿线地质地层情况描述不良地质地段及其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等四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的描述包括原有公路的标准横断面原有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新旧路基衔接设计原有公路构造物的维修利用加固废弃情况的说明
路基宽度26米行车道宽4×3.75米公路一级四车道高速公路

一、总说明书本设计为湖南省XX高速公路的施工图设计,设计任务段为K84+900~K85+913.62,全长共为1013.62米,在整个设计当中应当包括公路平纵横设计、路基工程的设计、路面工程的设计、桥涵的设计等。
1 设计标准全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00米,行车道宽4×3.75米,设计荷载:公路一级,全部实行封闭、全部控制出入。
1.1 路线方案的确定见地形图平面图1.2路线起点、中间控制点及里程本段起点桩号为K84+900,终点桩号为K85+913.62,路线全长为1013.62米。
该段的线形较好,平曲线的半径为750米,通过的地区多为山地.1.3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设计在满足工程经济的前提下既要符合高速公路标准的要求,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1.4 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的的总体适用情况本项设计方案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D2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的要求。
2 路线路线的布设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为依据,按高速公路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路线的设计应当根据道路的等级及其使用的任务和功能,合理的利用地形,正确的利用技术标准,以保证线形的均衡性。
路线的设计当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的设计,以保证路线的整体的协调性,作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并且应当考虑车辆的行驶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的反应,并适当的注意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路线的选择应尽量的避免穿过地质不良的地段。
路基宽24.5m公路—级说明及CAD图(路面及排水、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路基宽24.5m公路—级说明及CAD图(路⾯及排⽔、交通⼯程及沿线设施)第⼀篇总说明⼀、概述1、任务依据本设计说明书的内容是实地定线设计,共计完成1.7km的路线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路线的平、纵、横断⾯设计,路⾯设计,⼩桥涵设计及平⾯交叉设计。
⽯家庄⾄平⼭⼀级公路,是纵贯河北省西部⼭区的⼀条重要⼲线,主要连接⾰命⽼区、贫困⼭区和许多旅游胜区,也是晋煤东运的交通要道,该路的贯通,对改善⽯市西部⼭区交通状况,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
项⽬测设的主要依据(1)有关部门的审批意见。
(2)《⽯家庄⾄平⼭⼀级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
(3)《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2、测设经过(1)根据施⼯图设计任务书,赴平⼭正式测量。
在外业之前,编写了《勘察⼤纲》、《⼯序控制表》,使⾃⼰对所做⼯作内容⼼中有数。
(2)在外业期间严格按照要求对线路、桥涵、交叉、拆迁等项⽬进⾏了详细勘测,就沿线构造物设置、控制⾼度、结构物形式等进⾏了充分调查研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交通量预测结果,本设计采⽤V=80Km/h的设计速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情况见表1.表1 主要技术指标采⽤情况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及⼯程概况(⼀)路线⾛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起点位于⽯家庄市西部,向西经上京、⼤河,从张⽯⾼速公路现有跨线桥下穿过,经李村、⽩沙、宜安,终点为平⼭县城。
沿线的主要城镇为⼤河镇、李村镇、宜安镇和平⼭县城。
(⼆)⼯程概况1、总体设计原则及远景规划(1)注意与沿线村镇规划和建设相结合,结合当地规划和⾃然条件,合理布线,在条件许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路线布设尽量顺捷,缩短⾥程,降低⼯程造价。
尽可能采⽤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公路的使⽤质量。
(2)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科学研究,积极采⽤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新结构。
[四川]一级公路灾后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片展示
![[四川]一级公路灾后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a0f886106bd97f192279e9f8.png)
[四川]一级公路灾后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图
片展示
【工程概况】
道路现状:局部路段出现松散、坑凼、网裂等各种病害,尤以水泥砼板反射裂缝最为厉害
路线里程:主线3.441km,交叉口0.702km1cm沥青微表处:89810.5平方米修复5cmAC-13C面层:6174.8平方米修复24cmC35砼面板:4541.4平方米
修复20cm贫砼基层:2562平方米脱空板灌浆处治:8805.4平方米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
停车视距:75m最大纵坡:6%
最短坡长:150m竖曲线最短长度:50m
路面结构类型:原沥青混凝土路面微表处罩面中修整治
超高方式:绕道路中线旋转
【设计内容】
路线平、纵面;路基;原路病害处治设计;路面中修预防性养护设计;道路安全设施(标线、防撞墩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公路桥梁的相关规范的规定,结合该地段的地形、地质、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完成的。
本设计公路等级为一级,设计车速为100km/h,双向四车道,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约为20213辆。
本设计路线全长4659.431米,路基宽度为26米,共设2个平曲线,3个竖曲线。
全线共设置2座中桥、2座小桥、1座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2座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本设计主要包括路线的以下几个设计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路基防护工程及排水设计、桥梁涵洞设计等。
本设计路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采用4cm厚的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5cm厚的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cm厚的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基层采用20cm厚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30cm厚的石灰稳定土。
关键词:某地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工程设计概况 (2)2.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资料 (2)2.1.1 地理位置 (2)2.1.2 气候特点 (2)2.1.3 降水量及地下水 (2)2.1.4 地形地貌 (2)2.1.5 工程地质总体评价 (2)2.2 设计依据 (2)2.3 技术指标 (2)2.4 路线设计参数 (3)第三章平面设计 (6)3.1 平面选线 (6)3.1.1 选线原则 (6)3.1.2 选线的步骤 (6)3.1.3 选线方法 (6)3.1.4 选线方案比选 (7)3.2 平面线形要素及设计原则 (7)3.2.1 平面线形要素 (7)3.2.2 设计原则 (8)3.3 平面线设计 (8)3.3.1 平面设计主要计算公式 (8)3.3.2 平面线设计具体设计过程 (9)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13)4.1 纵断面设计原则 (13)4.2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3)4.2.1 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3)4.2.2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3)4.2.3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3)4.3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注意问题 (14)4.3.1 纵断面设计方法 (14)4.3.2 纵断面设计注意问题 (15)4.4 纵断面设计 (15)4.4.1 纵断面设计主要计算公式 (15)4.4.2 纵断面具体设计过程 (16)4.4.3 竖曲线要素计算 (16)4.4.4 竖曲线设计高程计算 (17)第五章横断面设计 (28)5.1 横断面构造及尺寸 (28)5.1.1 行车道 (28)5.1.2 中间带 (28)5.1.3 路肩 (28)5.1.4 路基宽度 (28)5.1.5 路拱 (28)5.2 路基横断面 (29)5.2.1 路基横断面形式 (29)5.2.2 路堤填筑原则 (29)5.2.3 路堑开挖原则 (29)5.3 公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29)5.3.1 公路用地范围 (29)5.3.2 建筑限界 (29)5.4 横断面设计 (30)5.4.1 横断面设计步骤 (30)5.4.2 横断面布置 (30)5.4.3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32)5.4.4 路基土石方调配 (32)第六章路基防护结构及排水设计 (35)6.1 边坡设计 (35)6.2 路基排水设计 (35)第七章路面设计 (36)7.1 车道数的确定 (36)7.2 轴载分析 (37)7.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38)7.4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38)7.5 确定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38)7.6 设计指标的确定 (38)7.6.1 设计弯沉 (38)7.6.2 各验算层材料容许拉应力计算 (39)7.7 设计参数汇总 (40)7.8 设计层厚度计算 (40)7.9 层底弯拉应力验算 (41)7.10设计结果总结 (43)第八章桥梁和涵洞设计 (44)8.1 路线桥梁设计情况汇总 (44)8.2 路线涵洞设计情况汇总 (44)第九章结语 (45)参考文献 (46)第一章绪论公路总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做好总体设计的前提下,才能使工程建设科学合理为此,必须在坚持总体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道路桥梁隧道为主体,兼顾其他专业设计的特点和要求,以达到满足道路及交通功能使用要求,并同时节约投资、减少用地充分利用和保护周边环境的目的。
当前公路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更应实现人、路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此,在公路总体设计中,应遵循以下理念:第一,公路建设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公路的线路选择应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公路断面形状要与自然融合,公路路基、路肩、边坡、护坡道等应与自然起伏的地形相适应。
第二,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美化环境,融入自然。
路线选线阶段应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不同的自然风光。
公路景观设计应重点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原始地貌,使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从景观设计入手,例如公路沿线局部路段的优美自然风光,可将其露在行人视野范围内。
从公路结构入手,路基边坡应以曲线边坡为主,挡墙宜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有:路线方案的选择、路线平、纵及组合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公路小桥涵等相关内容。
设计的成果形式有:完成设计总说明书,并绘制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设计图、排水设施设计图、桥涵设计图等工程图以及和设计相关的一些表格。
第二章工程设计概况2.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资料2.1.1地理位置本合同段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山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为低山地貌,总的地势为西低东高,山体呈东西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地势起伏小,海拔高程58m~150m,沟谷呈V形。
2.1.2气候特点路线所处地区,属公路自然区划四川盆地中湿区,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最高月平均地温达30℃~32.5℃,年平均气温为15.6~16.9℃,年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0~80%。
2.1.3降水量及地下水路线所处地区,年降水量较大,年降水在1000~1400mm之间,潮湿系数一般为1.25~1.75,最高月潮湿系数达2.0~3.0。
雨型主要为为夏雨、秋雨,最大月雨季长度为3.5~4.5,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2m,丘陵地区大于2m。
2.1.4地形地貌该地区地处沿江处,具有以平原为主,兼有低山丘陵的地形特点。
该路段沿线多为水田,主要生产水稻。
沿线土质均为粘性土。
2.1.5工程地质总体评价勘察区处于区域地壳基本稳定地区,勘探结果表明,该合同段所处的地层结构及岩性组合较为简单,基岩一般埋深不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石。
完整性较好,受断裂构造的影响较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除局部较复杂外大部分属于简单类型。
总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适宜公路路基及各种人工构筑物的建设。
2.2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5)《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2.3技术指标公路技术指标是根据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规划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设计速度等因素确定的,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反映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是法定的技术要求。
公路设计时都应当遵守。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采用设计技术指标如表2-1所示。
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年限15年;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表2-1设计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技术指标1 设计速度km/h 1002 路基宽度m 263 行车道宽度m 4×3.754 土路肩宽度m 2×0.755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6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小桥涵,路基:1/1007 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7008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 4009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8510 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m 50011 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m 17012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0% m 400013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0% m 525014 圆曲线最大超高值一般地区% 8或1015 圆曲线最大超高值积雪冰冻地区% 616 超高渐变率绕中线1/22517 超高渐变率绕边线1/17518 停车视距m 16019 最大纵坡% 420 最小坡长m 25021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 m 1000022 竖曲线最小半径(凹形) m 450023 竖曲线最小长度m 2102.4路线设计参数本设计合同段,路线长4659.431米,设有4座桥,13座涵洞。
设置交点2个,变坡点3个。
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00米、1900米;缓和曲线长度分别为:180米、165米;竖曲线半径分别为:24000米、16000米、20000米。
经验证,均满足设计要求。
路线大致走向如图2-1所示,具体设计参数见表2-2,表2-3,表2-4。
图2-1路线平面走向图路线平面设计参数如表2-2所示。
表2-2 平面设计参数参数QD JD1 JD2 ZD坐标X(N) 3155164.11 3154956.93 3155307.92 3155303.34 坐标Y(E)493744.50 494435.70 496401.17 498351.17 半径—800m 1900m —转角值—26°48′39.4″10°15′35.2″—前直线长度—440.55m 1462.42m 1696.88m 切线长—281.03m 253.12m —缓和曲线长—180m 165m —圆曲线长—194.35m 175,23m —外距—24.14m 8.24m —路线纵断面设计参数如表2-3所示。
表2-3 纵断面设计参数参数QD 变坡点1 变坡点2 变坡点3 ZD桩号K0+0.000 K0+710.000 K1+400.000 K2+710.000 K4+660.000 高程61.698m 79.803m 86.634m 72.445m 91.564m 竖曲线类型—凸形凸形凹形—竖曲线半径—24000m 16000m 20000m —竖曲线长度—374.4m 331.7m 412.72m —竖曲线外距—0.73m 0.86m 1.06m —前纵坡— 2.55% 0.99% -1.08% 0.98%前直坡段长—522.8m 336.95m 937.79m 1743.64m 竖曲线起点桩号—K0+522.800 K1+234.150 K2+503.641 —竖曲线终点桩号—K0+897.200 K1+565.850 K2+916.359 —路线横断面设计参数如表2-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