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送检的临床重要性血培养样本的采集血培养样本的运送四

合集下载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一目的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检验科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检验科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AMC CAZ CRO LEV SCF PRL TZP
革兰阳性球菌初步药敏:
P FOX LEV VA E DA定及标准药敏实验结果, 打成报告单返回临床
血培养的孵育时间
CLSI推荐全自动系统只需孵育5天 90%阳性标本可在12小时内被检测,36小时内可检
用碘伏需消毒1.5-2分钟)待干(穿刺点向 外画圈消毒区域直径2-3㎝) 3、75%酒精脱碘30秒待干
细菌是干死的,不是淹死的!
儿童血培养皮肤消毒方法和成人基本相同, 但新生儿皮肤消毒不能使用含碘消毒剂,对 于月龄小于2个月的新生儿,推荐使用75% 异丙基乙醇。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与接收
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至实验室,不得 超过2小时,不能放入冰箱或冷冻。
血培养的送检指征
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①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
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 ②寒战; 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 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 ⑤血小板减少; 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
成人“一套”血培养应该包括需氧瓶和厌氧 瓶各一个
采血套数
2014年 :163 位病人, 血培养仪


•采血套数及血量 1套(20ml) 2套(40ml) 3套(60ml)
• 检出率
65%
80%
96%
采血量与检出率的关系
血培养血量每增加1毫升,成年人真性菌血症阳性检出率增加3%
增加厌氧血瓶的意义(双瓶)
阳性率:足量采血5.2%(34/655)VS不足采血 量2.1%(14/648)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明确采集时机,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时间;3.熟悉相应标本采集培训,了解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5.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6.做好病人的辅助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用药情况等。

二、标本采集1.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确保标本采集时的合作度;2.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正确采集标本;(1)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穿刺技术正确、干净;(2)尿液: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段和终末段污染;(3)粪便:选择新鲜、清洁的粪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4)分泌物: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3.确认标本采集完成后,包装标本,避免漏液、溢出及感染风险;4.及时填写采集记录,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妥善保存,避免失效;2.严格控制标本温度,根据标本要求保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中;3.尽量保持标本稳定,避免振荡和高峰冲击;4.避免标本遭受化学物质、紫外线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5.不同类型的标本应进行合理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标本运送1.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存在感染风险的标本应运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实验室;2.采用特制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防止漏液、破损及污染;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标本类型、数量、运送时间等信息;4.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运输;5.运送途中避免震荡和振荡,减少标本破损的风险;6.及时报告实验室,并核实标本的收取情况。

五、数据录入1.在标本接收时核对收到的标本和相应标本单的信息是否一致;2.及时录入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3.不同的检测项目应当有专人进行录入,避免交叉录入造成的错误;4.录入后应进行校验,确认信息准确无误;5.建立信息追溯机制,便于查找和纠错。

针对以上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病人教育和沟通来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2.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同时要提醒采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3.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标本的温度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4.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包装材料,避免漏液、破损和污染;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校验措施来确保录入正确。

血培养运送采集指南

血培养运送采集指南

陕西省人民医院血培养申请、标本采集和运送指南血流感染指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

一般地,应通过血培养进行病原学诊断,其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规范我院血培养的申请、标本采集和送检,特制定陕西省人民医院血培养申请、标本采集和运送指南,请严格遵照执行。

1.血培养的临床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分压<32mmHg)等。

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2.血培养的申请临床医师申请血培养时,应在填写一般项目的同时注明临床诊断、与感染有关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证据等,同时应注明抗生素、激素应用情况等。

并请在采集血液标本并注入相应的培养瓶后,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量和采集时间。

3.血培养标本的采集3.1.采集时机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为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

3.2.血培养的次数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应采集两套血培养(1套血培养=1个需氧瓶+1个厌氧瓶)送检。

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30-60分钟)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两份静脉血,每份血标分别注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送检。

当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应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培养,具体见6.1和6.2。

婴幼儿患者,应采集两份血培养。

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30-60分钟)从2个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两份静脉血,每份血标注入一个需氧瓶中送检。

关于血培养标本运输和保存中的注意事项

关于血培养标本运输和保存中的注意事项

关于血培养标本运输和保存中的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是常见的临床检查物品,正确的保存和运输对于检验
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血培养标本运输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1. 标本应该尽快送达检验实验室,并避免长时间存放。

2. 运输途中应对样品容器进行防护,以避免破损或渗漏。

3. 运输途中应避免样品温度过高或过低。

一般情况下,应该将样品存
放在室温下运输,避免日晒或受热。

4. 标本保存前应尽早进行采集,并注意采集方法、时间和容器的卫生
清洁。

5. 标本在保存前应先进行适当的标识,以避免混淆。

6. 标本保存期应当根据所需检验项目而定,一般来说,常规血培养保
存时间为7天,而病原菌检测则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

7. 标本保存应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如避光、密封、冷藏等。

总之,对于血培养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我们需要注意适当的采集
方法、标识、保存时间和条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第一篇: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

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

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

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

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

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

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

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

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

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

血标本的采集和培养

血标本的采集和培养

血标本的采集和培养血标本的采集和培养(一)血培养采集的时间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采集2套(每套包括1只普通血培养瓶及1只厌氧血培养瓶)以上血培养标本。

说明:实验数据表明细菌入血后约1小时,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2小时内。

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只有在以下情况才有必要: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他血管内(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

(二)血培养的采集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

) 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成年人的单瓶血培养结果不可信,因为采血量不足,从而使培养结果难以解释。

血培养不能在二至五天内进行重复,因为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血液中的细菌不会立即清除。

cockeril研究证明,来自三份血培养的病原菌分离率第一份血培养为65%,两份血培养为80%,三份血培养为96%。

提倡全自动血培养仪器的使用,可以更早的发现移植病人和插管病人的败血症。

通常情况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可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疗效,无需复查血培养或者连续监测血培养。

然而有两个例外:第一是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对于他们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是否被清除可被用于评估和指导治疗;第二是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对其阳性血培养的48至96小时追踪可以很好的预测复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

(三)采血量要求: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l。

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

(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说明: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成人血培养采血量在2-30ml之间,病原菌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正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转运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转运

血培养标木采集与转运标准操作规程一、采血指征1.菌血症,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指征,应考虑采集血培养。

(1)体温〉38°C或 36°C;(2)寒战;(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X×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4.0×109/L );)< 32 mmHg;(4)呼吸频率>20次/分钟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心率>90次/分钟;(6)皮肤黏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功能障碍;(9)血压降低;(10)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PCT)、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等。

2.同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釆集血标本。

(1)医院获得性肺炎;(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48小时;(3)有免疫功能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2.感染性心内膜炎凡原因未明的发热,持续在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带有血管导管超过1天或者拨出导管未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体温〉38℃)、寒战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不能除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二、采血釆集时机、套数、采血量1.菌血症(1).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釆集;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或选择含有吸附抗菌药物成分的血培养瓶。

(2)急性发热患者,应在10分钟内采集(3)成人每次采集2〜3套,同时分别在不同部位采集,每个部位应需氧和I 厌氧培养各一瓶,每瓶采集8〜10 ml,或按照说明书。

|(4)儿童应立即采集;在两个部位分别采集,通常仅采集需氧瓶;采血量一般不超过总血量1%,或参考说明书。

(5)儿童在有以下高危因素时应考虑厌氧瓶培养:其母亲产褥期患腹膜炎、慢性口腔炎或鼻窦炎、蜂窝组织炎,有腹腔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咬伤,接受类固醇治疗的粒细胞缺乏患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l
Overall/Mayo
答案:
1、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因素。 2、一份标本2个瓶子,最少要10ml,最好 采20ml,分别注入2个瓶内。2份4个 瓶子,最少20ml,最好40ml。 3、婴幼儿1-2ml,儿童3-5ml。
如何区分污染? 感染?
体表定植的正常微生物群与临床 检出的主要致病菌

75%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5%酒精消毒60s,待酒 精挥发后采血,对酒精过敏者可用1%新洁尔
灭消毒。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WBC计数 各种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检测 CRP定量 内毒素定量 降钙素原(PCT) 其他
血培养的采集程序
皮肤消毒
培养瓶消毒
静脉穿刺和接种
培养瓶消毒
75%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
作用60s;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 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酒精; 注意不能用碘酒消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皮肤消毒

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1%-2% 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作用90s以上,从穿 刺点向外画圈消毒,区域直径3cm以上。
前采血。
采集时机
不明原因发热:
例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

先从不同体位采集2-3次血标本 间隔大于或等于1h,24-36h后估计体 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以上

若24h培养结果阴性,应重新采集血标 本
采集时机
沙门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采集:
根据不同的病程、病原体存在部位不
同,发病早期(第1-2周)采集血液标
所有培养瓶必须检查有无变色或浑浊 按一人一瓶一带原则,严禁多个患者 同时采样,以防张冠李戴


注意培养瓶的有效期,不能过期培养
用75%酒精消毒瓶盖,不能用碘酒
采集最佳方案

“How many blood culture sets do I need to draw?”
应该采几份血液标本?
采血份数 NUMBER OF SETS
Cockerill, CID 2004
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分析
样本数
1 2 2 3 3 3
阳性标本
1 1 2 1 2 3
有意义%
0 2 60 0 75 100
污染率%
97 95 3 100 0 0
不明%
3 3 37 0 25 0
需要抽取多少份血培养样本?
答案:
每位患者采血最少2份,每份包 含需氧跟厌氧(小儿除外) 注意:一次穿刺采血,算“一 份”。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答案:
1. 每份标本应在5分钟内采集完成,因 为体内巨细胞吞噬系统会在15 – 30 分钟内清除掉进入人体内的细菌. 2. 怀疑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每间隔一 个小时采集一份,共采集3份标本.
我们应该采集多少血液呢?
采血量与检出率的关系
100 90 80 70 60 % Relative 50 Yield 40 30 20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大多数临床检出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是人体体表定植的正常菌群, 因此,临床报告的细菌检出可能包含了人体定植的细菌!
1.翁心华等.现代感染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3-29 2.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10(5):325-334.
检测非培养的感染性指标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
——降低污染,提高阳性率
检验科
余素飞

一、血培养送检的临床重要性 二、血培养样本的采集


三、血培养样本的运送
四、与临床的沟通、常见问题解答

五、趣味题
一、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诊断重要性:
血培养阳性是评估或确认患者患
有感染的重要依据

为抗生素敏感试验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从而使得抗生素治疗达到优化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Blood Culture Set
Weinstein MP, Reller LB, Murphy JR, and Lichtenstein KA Rev Inf Dis 5:35, 1983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Blood Culture Set


预后重要性
从预后角度看,分离到具有重要临床 意义病原菌的血培养意味着宿主的防
御机制,和(或)以往的临床治疗手
段不能将原发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清除。
二、血培养样本的采集

采集前总体要求
血培养的送检指征 采集时机
采集最佳方案

血培养的采集程序
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

症状指征:
发热(≥38℃)、皮疹、肝脾肿大、
本可获得80%-90%的阳性率,之后血培
养阳性率也将下降。
采集时机
急性心内膜炎或亚急性细菌性 心内膜炎血培养采集:

怀疑急性心内膜炎时,应在抗生 素治疗前 1-2h内分别从3个不同
部位,间隔≥15min ,采集3份标
本,分别进行培养。

怀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应 在抗生素治疗前1-2h内分别在3个 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进行培养,间 隔≥15min ,若24h培养阴性,重 新采集2-3份或更多标本送检。
体表定植的正常微生物群 临床检出主要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 座疮丙酸杆菌 棒状杆菌属 康状鳞斑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消化球菌属 分支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科 假单胞菌 念珠菌属 革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关节疼痛、神志不清、昏迷或休克。
疾病指征:
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呼吸道感染、 呼吸衰竭、导管介入疾病、血液透析 患者、糖尿病、艾滋病、肝脏疾病、 长期输液、化脓性病灶或损害、粘膜
损伤性疾病。
采集时机
一般情况: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升高之前。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
血培养。

若病人已服药,应在第二次服药
认清各种类型的血培养瓶
标准需气瓶和厌气瓶 优良的品质 经济 可加入 10 ml 血液或体液标本 FAN 需氧/厌氧中和抗生素瓶 中和抗生素能力(活化碳粉) 培养基营养成份更丰富 最多可容纳10ml血液/体液标本
小儿需氧瓶 可中和抗生素 可加入 4 ml 血液标本
血培养标本在接种前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