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痈 成痈期
肺 痈

概述
1.概念 肺痈是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 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 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肺痈是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 疗本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历代医家创立 了许多有效方剂,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 临床所选用,如桔梗汤、干金苇茎汤等。
[转归预后] • 本病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 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凡能 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 病势的发展不致成痈;若在成痈期得到 部分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老 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因 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 不愈或发生变证。多数患者经初期、成 痈期而
1-3天
痰粘渐多
风热客肺,疏散风热 肺卫失和 清肺散邪
银翘散加 散邪解 减 毒为要
成痈 咳胸满痛甚, 振寒壮热 热毒壅肺,清肺解毒 苇茎汤如 清热解 等实热证 血瘀成痈 化瘀消痈 金解毒散 毒化瘀 期3-10 痰多稠腥
为要
溃脓 咳吐大量脓 期10-14 血腥臭痰 恢复 咳痰气急胸 期14-90 痛渐消 慢性 反复咳痰气 期90↑ 急胸痛,经
[预防与调摄]
• 本病初期,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以 截断疾病发展,多能痊愈而无后遗症状。 患者宜食用具有润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 果和蔬菜,如橘子、生梨、枇杷、萝卜 等。忌油腻厚味及一切辛辣刺激海腥之 物,如辣椒、韭菜、海虾等。严禁烟酒。
【结 语】
• 肺痈尽早诊治,多能痊愈。因此肺痈的治疗宜 早不宜迟。应审病程,分阶段施治:初期,风 热侵犯肺卫,宜清肺散邪;成痈期,热壅血瘀, 宜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血败肉腐, 宜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宜益气养阴; 若邪恋正虚,则应扶正祛邪。而清热法要贯穿 治疗的全过程,务求邪去正复为要。部分年老 体衰或失治误治,病情迁延者,多正虚邪实, 症状复杂,则应分别调治。
w肺痈

薄某某,男性,69岁,农民,2004年4月12日初 诊。 患者40天前因受冷后出现咳嗽且日渐加重,咳大 量黄色腥臭脓痰,咳吐不爽,胸痛,发热,在个体 诊所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来诊时胸痛以右侧 明显,咳嗽,咳吐大量黄色腥臭脓痰,活动后胸憋 气喘明显,夜间因咳嗽影响睡眠,精神差,纳差, 大便干,已5天未行,体重下降约5公斤,无发热。 既往史:有吸烟史30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 气肿10年,每因冬季气候寒冷则出现咳嗽气喘,春 季气候转暖症状好转,从未系统治疗;有高血压病 5年。
3、相关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 显著增加。 2).痰:涂片、培养。 3).血源性肺脓肿,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胸部X片:可见肺野大片浓密阴影, 其中有脓腔及液平面。
二、鉴别诊断
1.肺痈与风温:
相同点:肺痈初期与风温均有发热、咳嗽、气急 胸痛。 不同点: 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 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 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 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预防护理】它慢性疾患,肺卫不固,易感 外邪者,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时,以防受邪 致病;并禁烟酒及辛辣炙煿食物,以免燥热伤肺。 一旦发病,则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脓前得到 消散,或减轻病情。
二、护理
肺痈病人,病情一般较重,故应卧床休息。
•二、护理
前方重在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 后方则以降火解毒,清肺消痈为长。 常用药: 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化浊 行瘀散结; 黄芩、银花、鱼腥草、红藤、蒲 公英、紫花地丁、甘草、芦根清肺解 毒消痈。
3.溃脓期
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 常--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泄。 有时咯血—肺损络伤 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 脓毒蕴肺,肺气不
肺痈、成痈期的舌象

肺痈、成痈期的舌象
成痈之期舌尖红
主症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吐浊痰,自觉喉中有腥味
舌尖红:热扰心神则心烦、心悸;
舌尖红:火扰神明则失眠;肺热津伤则口干、咽干、鼻干;
舌中部凹陷:为脾胃虚弱则胃胀、纳差
舌根凹陷,为肾阳不足,阳虚则腰膝酸软不温,阳气不达四末则下肢冷
此舌属于上热下寒的舌象,有主症先治主病。
证机概要
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酝酿成痈
治法
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方药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处方
苇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桔梗、甘草。
5剂,水煎服,日1剂
方解
前方重在化痰清热,通瘀散结消痈:后方则以降火解毒,清肺消痈见长。
苇茎、冬瓜仁、薏苡仁一清肺泄浊排脓;桃仁一通瘀散结: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泻火解毒; 桔梗、甘草一宣肺排
千金苇茎汤方歌
脓苇茎花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
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
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肠痈、胃痈、肺痈的治疗措施

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肠痈、胃痈、肺痈的治疗措施一、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肠痈肠痈,疾病名。
痈疽之发肠部者。
出《素问·厥论》。
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
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
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
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肠痈临床表现1.轻症初起上腹部或脐周作痛,阵发性钝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腹胀,溲赤,苔黄腻,脉洪数。
2.重症痛处固定不移,痛势加剧,腹肌紧张拘急,拒按,局部可触及局限性肿物,高热不退,属肠痈重症,应采取综合疗法。
胃痈相当于西医学的消化性溃疡。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胃痈临床表现1 、以上腹部中、下脘疼痛为主,疼痛是灼热、嘈杂性疼痛。
2 、临床表现特点:a) 慢性过程,一般少则几年,多则十余年甚至几十年。
b) 周期性发作:在患病过程中,多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互相交替。
c) 典型症状即上腹部中、下脘疼痛。
d) 常伴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溏,或黑而润泽,消瘦。
肺痈肺痈属内痈之一,是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有效方剂,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
肺痈临床表现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
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过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咳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实。
中医内科学——肺痈

【概说】
概念
肺痈是指肺叶生疮,形成痈疡,以发热,咳嗽, 胸痛,咯吐腥臭脓血浊痰为特征的病症。属内痈之一。
这里明确指出:“痈”发生的部位在肺,那么它 的这些症状也是围绕“肺”和“痈”的病变而表现出 来的。但是,咯吐腥臭脓血浊痰为肺痈所特有症状。
首先谈一下中医对“痈”的认识。
凡肿疡表现为红肿高起,灼热疼痛,周围界限清 楚,在未成脓之前无疮头而易消散。已成脓易破溃, 溃后脓液稠粘,疮口易收敛者。都称为“痈”。
古方的基础上,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研求专方专药,使疗效有所提高。
• 三,讨论范围
• 本节主要是讨论因热毒之邪蕴肺,而致血 败肉腐形成痈疡的病变。
• 据其病理演变及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 肺脓肿基本相同,他如化脓性肺炎、肺坏 疽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 洞等伴化脓性感染而表现肺痈症状者,亦 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肺经痰热素盛
蒸薰于肺
痰热血瘀壅肺(成痈期)
日久热毒及血 复感外邪(风热)
• 3、溃脓期 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
脓,继则肺损络伤,脓疡内溃外泄,排 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此期坏死组 织液化,脓腔破溃,脓液通过气道排出。
•
• 4、恢复期 脓疡溃后,邪毒渐尽,病情趋于好
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 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后世分期论治影响甚大。在预后顺逆的判断方面,论述亦精,认为凡
“呼吸调匀者顺”、“形色鲜明,语声清朗者吉”、“饮食知味者顺”,
而“已成咯吐脓痰,气味腥臭,黄痰如胶粘固,唇反终亡。咯吐再兼白
血(白血(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谓:“咳出浅红色血,
似肉似肺”),气急多烦,指甲紫而带弯,终归冥路,手掌反如枯树,
肺痈的主要表现

肺痈的主要表现文章目录*一、肺痈的主要表现*二、肺痈的分期辨证论治*三、肺痈的预防与调摄肺痈的主要表现1、肺痈的主要表现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
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过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咳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实。
恢复阶段,多见气阴两虚,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为多见。
2、引起肺痈的病因2.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所致,正如《类证治裁·肺痿肺痈》所说:“肺痈者,咽干吐脓,因风热客肺蕴毒成痈”。
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所为,《张氏医通,肺痈》曾说:“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胸中,蕴发为热。
”肺脏受邪热熏灼,肺气失于清肃,血热壅聚而成。
2.2、痰热素盛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炙爝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肺脏宿有痰热,或他脏痰浊瘀结日久,上干于肺,形成肺痈。
若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曾指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3、肺痈的诊断3.1、有外感因素或有痰热甚之病史。
3.2、起病急骤,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
3.3、脓血浊痰吐人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3.4、肺部病侧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锣音。
慢性病变还可见“爪甲紫而带弯”,指端呈鼓槌样。
3.5、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检查,胸片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光区及液平面;支气管碘油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西医肺脓疡的诊断。
医学知识之肺痈

肺痈【证候特征】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等,是肺痛的征候特征。
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粘浊痰,经过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咯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恢复阶段,多见气阴两虚,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为多见。
【病因病机】本病由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变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熏灼而成。
2.痰热素盛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肺脏宿有痰热,或他脏痰浊瘀结日久,上干于肺,形成肺痈。
若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曾指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3.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
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
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热变血瘀。
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1.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征。
2.成痈期,为邪热犯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空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寒颤、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征候。
3.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第五节 肺痈

第五节肺痈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风热风热——口鼻、皮毛→肺风寒→肺→未得及时表散→郁而化热→邪热熏灼于肺→肺失清肃→热壅血瘀(吸入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2.痰热素盛饮食不节:平素嗜酒太过恣食辛辣煎炸炙博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肺痈肺脏宿有痰热、它脏痰浊瘀热蕴结日久→上干于肺→肺痈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内外合邪→肺痈二、病机1.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痰热、淤血郁结、血败肉腐、成痈化脓。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2.基本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淤血互结,酝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内溃外泄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热壅血瘀。
血瘀则生热,血败肉腐而成脓《柳选四家医案。
肺痿肺痈门》:“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
”3.病理演变过程有四期(1)初期(表证期)——风热(风寒)之邪犯肺,表卫失和,肺失宣降→恶寒、发热、咳嗽(西医:炎症期,病灶部位发生炎性浸润,充血肿胀)(2)成痈期——热壅血瘀,酝酿成痈: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酝酿成痈—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此为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肿阶段)(3)溃脓期——血败肉腐成脓:痰热与淤血壅阻肺络,血败肉腐,化为痈脓,继则肺损络伤,脓疡内溃外泄—排除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此期坏死组织液化,脓腔破溃,脓液通过气道排出)(4)恢复期——邪去正虚,阴伤气耗:脓疡溃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此期坏死组织逐渐排净,脓腔消失,健全肺组织膨胀填补缺损)慢性肺脓疡——脓毒不净,邪恋正虚:常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此时,脓腔部位仍有炎症存在,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腔壁增厚,难于愈合)4.病情顺逆的判断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1)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腥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2)逆证——溃后音哑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身热不退,颧红,爪甲青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肺叶腐败之恶候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粘浊痰,经10天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间,身热遂降,症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痈成痈期
……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现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千金苇茎汤中,苇茎清解肺热;苡仁、冬瓜仁化浊祛痰;桃仁活血化瘀,全方共奏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之功。
如金解毒散中,黄芩、黄连、山栀、黄柏降火解毒;甘草、桔梗解毒祛痰,宜肺散结以消痈。
两方合用则具清热解毒,化浊祛痰,活血散瘀,解痰、瘀、热毒之壅滞,以散结消痈。
另可酌加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泻热。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丸以解毒化瘀。
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
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加葶苈予以泻肺泄浊。
胸满作痛,转侧不利者,加浙贝母、乳香、没药散结消痈。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