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6: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基础巩固

1.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加剧,主要表现在()

①国门被打开,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中②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不断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和大名反抗幕府统治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19世纪中期的日本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④错误,排除。

2.在日本,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够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C.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答案』 A

『解析』中下级武士代表封建统治势力,他们能够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正说明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薄弱。

3.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答案』 B

『解析』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决定了当时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

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立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势力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

4.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

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城市平民的力量

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

D.西方列强的力量

『答案』 C

『解析』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天皇的名义,得到了更多大名的支持。

5.一张电影海报贴在闹市(如图),一群学生经过,驻足观看海报内容,下面是四个学生的议论,正确的是()

A.这是日本的维新志士,他曾经组织“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者,后来起兵夺取长州藩的政权,我要抽空去看这部电影

B.是值得一看的啊!听说他还指挥新政府军在鸟羽、伏见大败幕府军

C.没啥看头,这人不过是日本武士而已!只知道搞暗杀

D.还是看一下的好,他也是日本的民族英雄啊!他曾大力推行改革,发展经济,组织军队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高杉晋作的生平经历和对其的评价与认识。A项错在维新志士,1867年,高杉晋作病逝,未参加维新变法;B项指挥鸟羽、伏见战役的是西乡隆盛;C项是尊攘派的活动,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D项是对其正确的认

识。

能力提升

6.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②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③为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④学习借鉴西方的民权思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口号体现了通过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来抨击封建制度,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7.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

A.日本门户打开了

B.改革时代到来了

C.民主政治建立了

D.扩张战争开始了

『答案』 B

『解析』长州、萨摩是幕府统治后期支持倒幕的两大强藩,也是明治初期维新运动的主要政治支柱,故选B。A与黑船事件有关;C、D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事情,排除。

8.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

『答案』 C

『解析』从“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来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该政策重在推行教育改革,提升日本国民的科技和文化素养。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伊藤博文上书建议“废藩”。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劝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藩主向朝廷申请“奉还版籍”)今诸侯之领地,皆朝敌德川所授,并无天皇之印玺,这是滑稽的。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材料二(1869年3月,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奉还版籍”)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体也。一日不可假者大权也……臣等所耕乃天子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谨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为处理,当与者与之,当夺者夺之。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敇命而重定……

——《简明日本近代史》材料三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朝廷”与各藩关于“奉还”的真正含义。

(2)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1)朝廷“奉还”的含义:先奉还,再由天皇授予;各藩“奉还”的含义:“奉还”是假,要求重新授予是真。

(2)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析』第(1)问,先明确材料的观点,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史实分析作答;第(2)问,从材料三中归纳得出『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优质课教案_2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尊王攘夷”:识记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倒幕运动的兴起:识记“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四强藩;“大政奉还”。 3、戊辰战争:识记“王政复古”、“辞官纳地”;伏见、鸟羽战役;“戊辰战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理解“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2、通过问题探究、图表分析和比较,分析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 2、体会时代风云人物的魄力、人格魅力、坚韧毅力等品质。 3、伏见、鸟羽战役是明治维新的转折性战役,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

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法: 1861年6月初,时值太平天国革命正处于高潮中,有一位日本人逗留在上海,他亲眼目睹了中国政局的变动,也看到了外国舰炮的厉害。他感慨地说: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即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渡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该年8月,他一回到长崎,就自作主张匆忙代表本藩与荷兰商人草签了购买军舰的协定,这不仅为藩里拒绝,还被传为一时笑柄。这位日本人是谁呢?他就是日本尊攘派和倒幕派的著名领导人高杉晋作。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一、“尊王攘夷”: 1、兴起的原因:暗杀井伊直弼的“樱田门事件”(1860年)。 1858年6月,井伊直弼出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对外妥协。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井伊直弼掌权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反动。对外,井伊直弼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内,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不久,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因为当时天皇的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 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阐讲】 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 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经典例题】 【例1】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题解】(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不同的原因:经济方面,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时,民族工业虽然已产生,但力量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

微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与倒幕运动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与倒幕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内忧: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外患:外国势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黑船事件: 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从此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倒幕运动:(拓展点) 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倒幕运动胜利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易错微析 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易错: 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例题1 19世纪中期,掌握日本实权的是() A.幕府将军 B.天皇 C.大名 D.武士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幕府将军掌握日本实权,天皇有名无实,大名、武士都要听命于幕府将军,故选A。 例题2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欧化”是指() 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种姓制度 答案:C

解析: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选C。 1.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叩关 B.封建残余 C.幕府统治 D.殖民统治 2.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的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大名 D.商人 3.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4.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在世界近代史上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强是() A.英国 B.俄国 C.德国 D.美国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答案】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材料信息“这(铸造开元通宝)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等可归纳为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等。 第(2)问“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材料信息“‘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可归纳出“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依据所学知识可从“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补充。 【题文】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尊攘派走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其主要活动不包括( ) A.刺杀媚外的幕府当权者 B.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商人和外交官 C.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船只 D.不断发动推翻幕府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D [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一支由下级武士、农民和市民组成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军队——奇兵队,其组织领导者是( ) A.井伊直弼B.高杉晋作 C.大久保利通D.西乡隆盛 【答案】B 3.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B.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装备 C.幕府对外没能抵御外国侵略 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 【答案】D 4.下列关于戊辰战争背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B.幕府依然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众多的军队 C.对外,德川幕府不再代表国家 D.幕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 【答案】C 5.1868年初,倒幕派要求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实际上是( ) A.要求幕府把大政“奉还”天皇 B.准备以武力迫使幕府将军屈服 C.要以和平手段夺取政权 D.准备用战争彻底打垮幕府 【答案】C [“辞官纳地”就是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意即和平夺权,

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 材料二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统治也发生了危机。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其次,使下级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为主张倒幕。 (1)材料一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是否有道理?依据材料说明,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会转变为倒幕运动? (2)简要比较尊王攘夷运动与武装倒幕运动的异同。 【答案】(1)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认识到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落后;政府腐败、因循守旧和武器落后只是加剧衰败。原因: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清政府腐败而被列强宰割为尊攘派提供教训;尊攘派认识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 (2)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支持;领导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都以西南强藩为主要根据地。不同点:前者重在抵御外来侵略,后者侧重反对幕府统治;前者失败,后者成功。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军队开始向京都进发。同时,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到京都与宫廷中的倒幕派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出谋划策,让15岁的睦仁天皇向萨摩、长州二藩发出讨幕密敕,萨、长二藩军队遵命开进京都,名正言顺的倒幕战争正式开始。 ——《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鸟羽、伏见战役 (1)材料一中倒幕战争开始后,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方面。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两次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请回答: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4、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同步练习 1.《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 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日本明治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革措施是()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富国强兵 D.文明开化 3.汉唐时期,东亚某国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该国又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该国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对外侵略扩张 D.明治维新 5.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6.1853年,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 A.康华利 B.西摩尔 C.佩里 D.戈登 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山口先生特别喜欢穿西装、吃西餐,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日本发型,这是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了() A.废藩置县 B.取消特权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8.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是() A.门户开放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对外侵略 9.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保守民间团体“明治日推进协会”在东京举行集会,要求在2018年明治维新150周年将节日“文化日”改为“明治日”。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是()A.使日本进入到了封建社会 B.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C.使日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使日本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10.“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倒幕派;大政奉还;幕府被推翻;明治政府建立;通过了解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关系与影响,理解明治政府的成立的必然和改革的必然;了解尊王攘夷运动迅速发展为倒幕运动的原因,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认识事物之间必然联系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危机导致了日本倒幕运动的出现,增强在民族危亡下的救亡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关系与影响。 教学难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幕府腐朽统治的黑暗,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幕府统治的运动由此展开,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尊王攘夷运动。 1.运动的兴起背景: (1)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内忧外患,根本原因) (2)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的不满,形成“尊攘派”。(直接原因) 2.标志:1860“樱田门事件”。 知识链接:“樱田门事件”。 1860年3月24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幕府实权派人物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

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 3.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攘夷是核心) 4.领导与主要参与者:尊攘派。 (1)尊攘派力量: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还包括大名、富农、手工共场主和商人。 为何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 (2)尊攘派的活动方式: 尊攘派除了刺杀与西方列强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外,还屡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出现了下级武士领导的,有广大民众参与的武装力量。高杉晋作的“奇兵队”,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5.结果:失败。 (1)时间:1863—1864年镇压。 1863年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动的人士被捕和被杀,支持尊攘的长州藩也在幕府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围攻下被迫屈服,高杉晋作逃亡,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幕府撤兵。 (2)原因: ①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局限) ②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 过渡: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二)倒幕运动的开展。 1.背景: (1)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 (3)部分倒幕领袖(如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开始掌握藩政权,且实力大增; 1865年初高杉晋作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高杉晋作

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

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 倒幕运动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希望大家喜欢! 倒幕运动是日本政府推翻日益腐朽的幕府统治的运动,从1865年开始,“尊王攘夷”的口号得到许多藩部的拥戴,并且各藩部开始逐渐用武装的力量去进行倒幕运动。在1867年孝明天皇去世后,明治天皇继位,在明治天皇的全力支持下,倒幕运动于1869年彻底完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倒幕运动简介吧。 倒幕运动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因为当时的藩部已经逐渐认识到幕府统治带来的弊端,以及平民阶级日积月累对幕府统治的愤怒即将到达顶点。最先的倒幕运动发起者是身为下级武士的大盐平八郎,那是1837年的大阪,他率领几百个人参与了反对幕府政府暴政的起义,但可惜的是在一天之内便被镇压了。 之后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在幕府的压迫下逐渐开始了日渐激烈的倒幕运动。1863年6月,在大量下级武士们的逼迫下,幕府被迫宣布了“攘夷”,之后在1865年,高杉晋作又提出了“开港讨幕”的军事战略,下定决心先“倒幕”再“攘夷”。而英国也在观察日本国情之后决定帮助倒幕派。直到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

后,倒幕派更是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强力支持,并且明治天皇也直接下旨,让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回家,就地废除幕府。这一决定也使得德川庆喜集结了一万五千幕府军和天皇军作战,结果是惨败,逃亡江户城,并在之后的戊辰战争中一败到底,倒幕运动最终获得了成功。看完倒幕运动简介,想必大家对倒幕运动也有一定了解了吧。 倒幕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倒幕运动是发生在日本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运动,倒幕派成员主要包括当时社会上的资本家、新地主、西南诸藩和大量的中下级武士等人,并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用武力手段推翻了当时幕府政府的统治。 当时的幕府政府是封建政府,有着所有封建统治者们的陋习,人民在幕府的统治下生活得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日本资产阶级的兴起,而封建阶级的存在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获取,不利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因此当时的资本家会想要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幕府政府的矛盾存在于土地的拥有权上,当时日本的新兴地主有着大量土地,并且能够依靠这些土地获得巨额财富,但由于封建本质,这些土地仍然是属于幕府政府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兴地主们更偏向资产阶级的做法,因此也是支持改革的。 除此之外,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本的西南诸藩也开展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买卖,因此他们和资本家们的关系十分亲近,也和资本家一样越来越不满阻碍自己利益获取的幕府政府。而那些中下层的武士们在当时也是最受幕府政府压迫的官职,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权,在经济上又常常受到剥削,因此急于改变自身处境。

高中历史选修一高考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 5.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要达到该目的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的收入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有大量的土地 D.有高超的手工技术 3.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5.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6.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7.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张居正改革 9.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 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 9.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 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 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 会根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百家争鸣和孔孟思想的内容概 括回答。第(2)题,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概括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概括其社会影响。第(3)题,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背景概括回答。 答案:(1)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 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以及后来孟子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 提出的“仁政”学说起到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作用。(4分) (2)原因:汉武帝时,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为根基;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4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 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 (3)体现: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对封建的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根源: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4分)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 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某历史教师引用下图用以说明“明治维新”某一项措施,他要说明的这项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 D、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开始在何时?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17世纪到19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个大国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旧制度,以不同方式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回答:(1)英国1 7世纪颁布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并由此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2)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此而做出的重大努力的美国领导人是谁?(3)法国再18世纪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俄国和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什么共同意义?(5)通过对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回顾,你认为在现代话建设的今天,它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的不足。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 B.资金缺乏的私人企业 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 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答案:D 2.1871年8月29日,木户孝允等以天皇的名义,把在京的56名藩知事召至宫中,宣读诏书:“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符,政令归一。”为实现“政令归一”,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B.四民平等 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 解析:“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即是要建立稳定统一的政治秩序,实现“政令归一”。而当时对这种政治建设阻碍最大的就是幕藩体制。1871年,明治政府正式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答案:A 3.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侧重点是( ) A.培养出国人才B.教育改革 C.社会生活习俗改革D.军事改革 解析:读懂材料含义是解题关键,材料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教育。 答案:B 4.1871年12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

行了为期1年零10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 ) 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解析:考察团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层人民,从各方面加深了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并结合本国情况,找出差距,将学习到的西方先进经验,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加以推行,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答案:C 5.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主要说明日本( ) A.鼓吹军国主义B.积极对外扩张 C.宣扬武士道精神D.实行征兵制 解析:鼓吹军国主义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提到了“兵备”“就其役”,没有反映对外扩张,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与武士道有关的“勇”“忠”等关键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改革传统兵制,实行征兵制的情况,故D项正确。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年),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

高考历史选做题选修 方法技巧汇总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 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 ●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 ●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块内容全部 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试题情境, 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出现的)。 ●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 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历史发展的 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 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认识战 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居安思危,形成对和平的追求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高尚情操;进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以及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设计的试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 相互关系,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是对他们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创造力与批判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这还是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时的主要目标之一。 2、高考历史试题选做题发展变化趋势 (1)变化: ①、考查目标在变。试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目标立意”的变化。 ②、试题与课本的关系在变。综观试题和课本的关系,可用“渐行渐远”来概括。 (2)“不变”: ①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 ③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知古鉴今,古为今用。 ④、试题的呈现方式一直未变,四选一,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二、迅速选出适合自己的试题 1、根据自己复习时所确定的选修模块来选择。 2、根据问题的呈现方式来选择。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十三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9课从倒幕运 动到明治维新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其相同点是( ) ①改革前都面临内外危机②农民都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土地 ③都提倡“文明开化” ④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世纪后半期,在文明开化政策的推动下,日本取消传统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了新教育体系。但与此同时,日本也留存了浓厚的专制思想,如对天皇个人的神化思想等。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戊戌变法 D、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应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哪些重在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A、俄国的农奴制 B、美国内战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中,曾涉及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②明治维新③倒幕运动④洋务运动⑤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1853年时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园家,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