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极实用

合集下载

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原则急诊部是医院中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部门,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急诊患者,减少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医院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诊分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原则。

1. ABCDE原则ABCDE原则是急诊患者分诊分级的基础,它分别代表了患者的空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神经系统(Disability)和外伤(Exposure)的情况。

根据这个原则,医务人员可以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安排。

2.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通常将急诊患者分为五个级别: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和绿色。

其中,红色表示病情最为危急,需要立即处理;橙色表示病情严重,需要尽快处理;黄色表示病情较为稳定,可以稍后处理;蓝色表示病情非常轻微,可以延迟处理;绿色表示病情非常稳定,可以等待处理。

3. 根据病情判断急诊患者分诊分级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病情,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等信息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比如,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咳嗽、发绀等症状,可能表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尽快处理;而如果患者只是轻微的感冒症状,可能可以延迟处理。

4. 专科分级有些医院还会根据不同专科的需求进行分级,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创伤等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例可以被优先分级为红色;而一些较为稳定的疾病,比如感冒、轻微扭伤等可以被分级为黄色。

5. 评估工具为了更好地进行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医院通常会开发一些评估工具来辅助医务人员进行判断。

比如,曾经流行的Triage评估工具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给予相应的分级建议。

6. 心理因素急诊患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病痛,还有可能伴随着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医务人员在进行急诊患者分诊分级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因素,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安抚。

7. 信息收集和共享对于急诊患者分诊分级来说,信息的收集和共享非常重要。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一、急诊患者危重分类: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病情评估,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

轻中度患者按顺序就诊,重度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优先抢救治疗。

1、轻度: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情绪稳定,神志清楚。

2、中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虽有明显不适症状,情绪不稳,但病情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突然变化者。

3、重度:已威胁到患者生命或病情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发生急剧变化者。

如收缩压<80mmHg或>20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极度呼吸困难;脉搏>140次/分或<40次/分者;昏迷;抽搐;超高热等。

二、危重患者抢救:
1、急诊患者先由分诊护士分诊,危重症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后协助补办挂号手续;
2、急诊值班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

如吸氧、吸氧、心脏按压、心电监护等,同时通知住院总或科主任,值班医师进行病情紧急评估后与护士共同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疾病的紧急处理。

3、进行紧急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备药、核对,无误后执行,并保留所有药物空瓶以便核对。

在抢救结束后30分钟内补录医嘱。

4、医师应及时书写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阳性体征、抢救经过及患者的反应,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三、患者转运(如做必要的检查、收入院、转院)前应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评估结果。

一般情况下,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时进行转运。

如抢救条件限制,应进行必要处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辅助呼吸等)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运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简介急诊预检分诊是在急诊医院中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该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套简单且高效的分诊策略,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急救和治疗。

分诊原则初步评估:医务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生命体征等。

分类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急迫性和复杂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决定其接受急救和治疗的顺序。

快速决策:医务人员应迅速作出分诊决策,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急救和护理。

分诊指南以下是一套简单的急诊预检分诊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高效地进行分诊:优先级1:危重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危急,存在立即危及生命的危险。

急救措施:立即呼叫急救队伍,进行紧急抢救。

示例病例:心肺骤停、严重创伤、严重呼吸困难等。

优先级2:急诊重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较重,需要紧急急救和治疗。

急救措施:迅速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并确保患者稳定后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示例病例:心绞痛、中度创伤、呕吐性腹痛等。

优先级3:急诊非重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不重,但需要紧急治疗。

急救措施: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示例病例:轻度创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优先级4:急诊非急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轻微,不需要立即急救和治疗。

急救措施: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治疗,安排合适的诊疗时间。

示例病例:轻微擦伤、未破裂的皮下血肿、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总结急诊预检分诊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确保及时提供急救和治疗。

该指南提供了一套简单且易于实施的分诊策略,有助于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资源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救人
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
治病
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病死率 病死率
抢救 黄金时间
分值与病死率关系
40
30
20
系列1
1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值
确定诊断
分值与病死率关系
40
30
20
系列1
1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值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静脉营养 ←胃肠营养
←控温毯
床旁持续肾替 代治疗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First-Aid
EICU EOR
Initial Resuscitation
Emerg急e危重n症c患y者病D情e评p估a与r分t诊ment
相应的
最重要的是 评估病情严
救治措 施
重程度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救治中继 续观察病 情变化、 重复评估 治疗效果
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生命垂危患者
( fatal patient )
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 critical patient )
急诊考虑问题 顺序:生命危 险吗?可能的 原因?原发病 性质和部位? 注重对急症判 断和紧急处理
急诊医 学强调 “时间窗” 的概念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一.概述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拆、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

即评估病情、分出疾病的类别(级别)和明确疾病专科。

预检分诊包括院前预检分诊和院内预检分诊。

(一)、院前预检分诊分为单个病人现场预检和灾害性事件发生时的大批伤员现场预检。

1.单个病人现场预检需考虑急诊途径、调遣急救员、转送所需的时间、转送地点、现场处理或立即转送这五个方面。

2.大批伤员现场预检应启动EMSS体系,即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加强监护病房)。

(二)、院内预检分诊(急诊分诊)急诊分诊的目的: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序,优生处理危急症。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3、尽快提供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

4、与病人建立信关系,及时沟通。

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拱适当的健康指导。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

二.分诊工作程序一、接诊病人到达急诊室后,护士应立即查看病情,安排病人坐在候诊椅上或躺在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到不同的就诊区域,决定进一步的处理。

对救护车送来的病人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分诊护士应主动到急诊大门口接待。

在就诊过程中护士要主动热情,做到心中有数,对病重紧急的病人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和护士参加抢救,对尚未就诊的病人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并在候诊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病情评估评估原则: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和快速分类。

分诊护士应询问病人或陪伴者,并运用诊断检查(望、触、叩、听、嗅)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病情资料,注意不可忽视潜在的危险因素。

护理体检时注意“三清”,即:①听清:病人或陪人的主诉;②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③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体征。

(一)分诊评估运用的手段与技巧1、分析病人主诉分诊护士要对病人强调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但不宜做诊断。

急诊评估与分诊 PPT

急诊评估与分诊 PPT

27
病情评估
大家好
28
评估的原则
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和快速分类 评估是系统的收集有关病人健康需求的主
观和客观资料。主观资料是病人对疾病的感 觉、病史和疾病的症状;客观资料是基于病 人的一般表现(外观)和身体检查所见。熟 炼的综合性的最初评估对于有效地评估和正 确的分诊是必要的。评估以后,必须进一步 确定分诊印象和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急诊医生临床思维流程
1.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
2.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稳定病情或缓解症状的干预措施?
3.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4.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5.那些辅助检查是必要的?
6.患者入院后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7.需要其他部门协助进行哪些进一步诊治?
8.患者和家属理解和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大家好
1.具备处置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条件。
2.急救器材和药品配备齐全。
3.急诊科医护人员配备较齐,技术力量强。
4.与各专科和医技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5.有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和接收群体伤病
员的措施和能力。
大家好
8
大家好
9
大家好
10
急危重症患者特点
急诊危重症 患者特点
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 critical patient )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
( acute patient )
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
普通急诊患者
(emergency patient)
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 非急诊患者
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non大-e家m好ergency patient)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各种疾病也逐渐增多。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使命。

在急诊科,合理的分诊和病情评估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划分1.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可分为五级,即红、橙、黄、绿、蓝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1)红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出血等;(2)橙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如中度外伤、严重心脏病等;(3)黄色等级:指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尽快处理的病人,如发热、中度呼吸困难等;(4)绿色等级:指患者病情一般,可适当等待处理的病人,如轻微外伤、发热等;(5)蓝色等级:指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普通门诊就诊的病人,如感冒、轻微扭伤等。

2. 划分病情等级的依据:(1)病情危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等因素;(2)病情紧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的急缓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因素。

二、急诊病人的分诊要求1. 对红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2)要求医护人员尽快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对橙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安排好患者的住院手续,待条件允许时尽快转入重症监护室;(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对黄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优先处理,尽快进行评估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4. 对绿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一级危重患者指标维度指标条目危急征象情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一级危重患者指标维度指标条目危急征象情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说明
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生命,须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响应时间:即刻
评估要点:
首先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存在危及生命的情况?”
如果存在,则分诊为一级,分诊结束,立即抢救
如果“否”则进入生命体征/主诉症状评估
若患者存在危险生命体征,则分诊为一级
这类患者因立即送入急诊复苏室,进行紧急处理
说明: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危及生命者,应尽快安排接诊
响应时间:小于10min
评估要点:
首先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危险(不需立刻抢救)或存在危险情况?”若存在,则分诊为二级
其次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是否符合左侧标准
如果该患者符合以上的高危状态,则分诊为二级,进入黄区
高危险受伤机制指:同乘人员死亡,乘客甩出车外,三米以上摔伤等
MEWS 2-3分或患者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
说明:响应时间小于三十分钟
四级:亚/非急症患者
IVa级:MEWS 0-1分或患者有轻微症状没有急性发病情况
IVb级:特殊门诊患者,如夜间,节假日急诊配药患者,开验伤证明等。

说明:
IV级分为两类,IVa级:亚急症患者,响应时间:小于60min
IVb级:特殊门诊患者,响应时间小于120min
备注:创伤患者或年龄大于90岁,在原有分级基础上上浮一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腹痛
包括腹腔、盆腔、胸腔、脊柱疾患
需注意躯体疾患
上腹痛包括胸腔疾病;
老人腹痛属高危问题;
妊娠是特殊人群;
腹膜刺激征是诊断腹痛的核心。
即刻致命问题是主动脉瘤、宫外孕、脾破裂、 心肌梗死、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
老人腹痛属高危 感觉迟钝,腹痛、压痛不如年轻人敏感。 急性腹膜炎:无腹膜刺激征、无发热、 无白细胞增高。 易发生生命体征异常;死亡率随年龄递增。 易发生主动脉、肠系膜疾患等致命性疾病及 乙状结肠息室。
心血管状况
评估心血管状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量是否充足;
有无活动性出血;
有无休克体征或休克的早期表现;
有无胸痛或心绞痛症状;
有无肢体动脉供血异常表现。
意识状况
当开始评估病人时,应评估精神状态、意 识水平、反应性和定向力。任何病人出现 意识障碍,包括觉醒低下(昏迷)或意识 模糊均提示病情危重。 烦躁不安(confusion)需观察有无:尿潴 留、缺氧、休克、心衰、颅内压增高、濒 死前征兆。
注:三组反应的总和为GCS评分,<8分为深昏迷, 9~12分为中度,13~15分为轻度。 近期有以神志状态取代言语反应的观点,将正常、 混乱、躁动、嗜睡和昏迷分别列为5、4、3、2和1分。
脑血管意外或头部外伤病人需评估有无颅内 高压症状,评估意识及双侧瞳孔。 外伤病人应评估头部、颈部、胸腹部、脊柱、 骨盆、四肢外伤情况及有无出血。
急诊医学
Hale Waihona Puke 强调“时 间窗”的 概念急诊遵循的流程
评 估 判 断 抢 救 再评估
评估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如有生命危险 立即抢救
无论是否能 即刻做出临 床的诊断最 重要的是评 估病情严重 程度
根据病 情采取 相应的 救治措 施
救治中继 续观察病 情变化、 重复评估 治疗效果
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
2.急救器材和药品配备齐全。
3.急诊科医护人员配备较齐,技术力量强。 4.与各专科和医技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5.有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和接收群体伤病 员的措施和能力。
急危重症患者特点
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
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
急诊危重症 患者特点
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
MEWS
GMEWS SBP M 101-199 >200
0
1
2
3
G
HR M G RR M G
100-180
51-100 50-120 9-14 10-19 101-110 — 15-20 20-30
>180
>130 120-140 >140 21-29 31-40 ≥30 ≥40
Glasgow昏迷分级(GCS)
表 GCS.
运动反应 言语反应 睁眼反应
观察项目
评分
观察项目
评分
观察项目
评分
能按指令运动肢体 6 对刺痛有反应 5 无目的运动 4 异常屈曲反应 3 异常伸直反应 2 无反应 1
正常 5 混乱 4 不恰当词句 3 不能理解的言语 2 无言语反应 1
正常 4 对言语有反应 3 对刺痛有反应 2 无反应 1
EWS:血压、脉搏、呼吸低值
MEWS 3 2 1 0
GMEWS SBP M
G
<70
<80 <40
70-80
80-100
81-100
80-100
101-199
100-180
HR M
G
<40 <9
<5
41-50
40-49
51-100
50-100
RR M
G
9-14
10-19
EWS:血压、脉搏、呼吸高值
极危疾病 严重气道阻塞;张力性气胸; 濒死性哮喘;严重肺水肿。 重要检查 胸片;超声心动图;CT扫描。
最敏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
最紧急—窒息、张力性气胸
最常见—端坐呼吸
最复杂—ARDS
最隐蔽—肺栓塞、心包积液、神经肌肉病
其他
端坐呼吸 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哮喘、气胸; 最常见是心肺疾病约占90%;
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
↓静脉营养
床旁持续肾替 代治疗
←胃肠营养
←控温毯
First-Aid EICU
EOR
Initial Resuscitat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急诊医学专业理论的特点
急重病诊治侧重在功能
– 解剖异常不死人,功能衰竭要死人
– APACH五级评分的提示
评估的内容
一般情况评估 年龄、性别、活动能力、 姿势、语言能力、行为、面部表情、呼吸、 气味、伤口评估等。 生命体征 气道、呼吸、循环、体温、有无 出血。 清醒程度 AVPU评分,评估双侧瞳孔变化。 皮肤情况 皮肤色泽、温度、有无淤斑等。 不同病人的评估侧重不同
清醒程度评估法
AVPU方法是一种描述意识的简单方法: A.警觉(alert) V.对声音刺激的反应(responds vocal stimuli) U.无反应(unresponsive)
意识:昏迷、谵妄、抽搐
心率:<40次/分或 >140次/分
尿量:<0.5ml/kg/h
SaO2: <90%, FiO2<35%时,
呼吸困难
极危指征 不规则或浅慢;R>40次/分
或<5次/分;SaO2<85%(吸氧浓度>35%)。
危重表现 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
漓;呼吸时抬头耸肩,辅助呼吸参与呼 吸,语不成句或说话不能;有奇脉,颈 静脉怒张,四凹征。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是更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 它能快速、准确地监测病人的结果。
首先由Glasgow大学Teasdale等于1974年定量评估脑外 伤的程度。 采取运动反应、言语反应和睁眼反应分别反映了中 枢神经功能、综合能力和脑干功能(见表)。 入院时GCS≤9分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现场抢救时GCS评分不能正确判断伤员的预后,因为 初步复苏可明显改善现场GCS评分。 GCS缺点:未考虑局灶性或偏侧性、广泛代谢过程或 毒性反应。 Ross近期提出单用运动反应一项来判断脑外伤的严重 性,与GCS评分一样正确。
先排除肺压缩如气胸、胸腔积液等。
腹痛+呼吸急促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严重腹腔感染 肠坏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在任何情况下,应首先观察呼吸状态。如 果病人神志不清或者已知/怀疑颈髓以上水 平受伤,必须观察呼吸状态。如有呼吸不均、 舌后坠,应时用颈托,并开放气道。如果病 人神志清醒,观察有无呼吸窘迫。如有呼吸 窘迫,立即清理气道和保持气道通畅,立即 吸氧,准备机械通气设备。呼吸窘迫将直接 影响患者的意识水平。因此,严密观察并记 录呼吸变化非常重要。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
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医学 领域中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我国的急诊医疗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院 前 急 救 院 内 急 诊 危 重 病 监 护
病情评估
评估的原则
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和快速分类 评估是系统的收集有关病人健康需求的主 观和客观资料。主观资料是病人对疾病的感 觉、病史和疾病的症状;客观资料是基于病 人的一般表现(外观)和身体检查所见。熟 练的综合性的最初评估对于有效地评估和正 确的分诊是必要的。评估以后,必须进一步 确定分诊印象和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基础病多,如呼吸、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 诊断胃肠炎应采取排除法。
晕厥
定义 :晕厥是突然的、短暂的、可逆性意
识丧失。(循环急症)
分为:致命组;高危组;低危组
致命性晕厥包括:宫外孕、肺栓塞、主动
脉夹层、心肌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抽搐
抽搐=危重症状。 不能控制者几乎均死亡。 绝大多数病因危重 例外:如低钙血症、癔病等。 青少年不明原因抽搐高度怀疑中毒。
抽搐病因主要有以下
颅内:感染、肿瘤、血管、外伤、变性
心脏:阿斯氏综合征、心律失常、完全性 AVB 代谢:高(低)钠、低钙、低氯、 碱中毒、低血糖、高渗性 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 全身:尿毒症、肝病、妊高症 其他: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狂犬病
可引起抽搐的药物和毒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塞嗪、异烟肼、氨茶碱、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生命垂危患者
( fatal patient )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
( critical patient )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
( acute patient )
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 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 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最重要、最复杂 的中心环节
处于医院医疗 的第一线,承 担24小时不间 断的各类伤病 员的急诊和紧 急救治
医院急诊的能 力及质量是医 院管理、医护 人员素质和急 救技术水平的 综合体现
医院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的特点
院内急救是衔接院前急救的关键环节,急诊 科是抢救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其 主要特点是: 1.具备处置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条件。
– 从与传统专科不同的角度看病情不以系统器官定界 而是以病情急缓和程度界定临床活动范围
具有特殊的临床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和临床 技能 急重病多系统多功能关联更突出
急诊医学核心内容
大量急危重病人接诊 评估、鉴别诊断与分诊 快速有效急救、维持生命干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