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期末考试仪器分析总结 1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期末知识点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知识点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知识点总结仪器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检测和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等信息。

仪器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准确、高效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医药、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基本仪器分析原理、常用仪器、质谱、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进行复习。

一、基本仪器分析原理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物理性质,如质量、电子结构、核磁共振等,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或结构。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光学原理: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等来分析物质的成分、性质。

(2)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电流、电势、电荷量等来分析物质。

(3)质谱原理:利用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测定物质的成分、结构。

(4)色谱原理:利用物质在固、液、气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色谱柱分离、检测来分析物质。

2. 仪器分析的基本步骤仪器分析一般包括样品的前处理、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步骤。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的前处理: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取样、样品的溶解、稀释、萃取等,以便于后续的仪器操作。

(2)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根据仪器的不同,进行样品的操作和测量,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

二、常用仪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光学仪器,可用于测量物质的吸收、散射等光学性质,对分析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物质的成分、浓度等信息。

2. 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散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功能团、成分等信息的仪器。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分子在红外光波段的振动、转动运动,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辐射,从而得到物质的光谱信息。

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1.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法的数量级。

3.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其它仪器分析法。

4.定量分析普遍使用的方法: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5.许多方法的灵敏度随实验条件而变化,所以现在一般不用灵敏度作为方法的评价指标。

6.精密度公式:7.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量度。

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并且消除了系统误差后,才有较好的准确度。

8.检出限:信噪比取3。

方法的灵敏度越高,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就越低。

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三个指标作为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第二章1.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2.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微粒性。

3.4.普朗克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在一起。

5.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就得到电磁波谱。

6.并不是原子中任何两个能级之间都能够发生跃迁。

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7.原子光谱又称线状光谱。

物质的原子光谱依其获得的方式不同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8.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不同,分子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分子对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由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产生的分子光谱叫做分子吸收光谱。

目前学过的分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章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

2.电子跃迁类型:3.把4.烯化合物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其吸收峰红移,摩尔吸收系数也会随共轭体系增大而发生显著100%r s s x =变化。

5.能使声色团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的集团成为助色团。

北京化工大学2017仪器分析复习总结

北京化工大学2017仪器分析复习总结

2017仪器分析生实1501聂晶磊• 考试时间:1月4日9:50-11:30• 考试题型:①判断题×23 (不含红外、核磁)②计算题×4 (质谱同位素离子峰强比、色谱、吸收、发射)③谱图题×2 (红外、核磁)1.1 色谱分析基本参数一个色谱峰代表存在至少一种组分(一个峰内可能有多种组分)保留体积:V R =t R F c调整保留体积:V R ′=V R −V M 选择因子:α=t R2′t R1′=V R2′V R1′=K 2′K 1′死体积:V M =t M F c (F c 为流动相流量)相比:β=V mV s(流动相固定相体积比)分配系数:K =c s c m (固定相流动相组分浓度比)容量因子:K ‘=m s m m =K β=t R ′t M(固定相流动相组分质量比)比保留体积:V g =273V NT c m L(T c 为色谱柱温度,m L 为固定液体积)净保留体积:V N =j V R′(j 为压力梯度校正因子)相对保留值:γi/S =t Ri ′t RS ′=V Ri′V RS′(i 代表被测组分,S 为参比组分)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K (或K ‘)不相等,但不相等不代表两组分一定能分离开(分配比)1.2 塔板理论理论塔板数:n=5.54(t RWΤ12)2=16(t RW)2理论塔板高度:H=Ln (L为柱长)有效理论塔板数:n eff=5.54(t R′WΤ12)2=16(t R′W)2有效理论塔板高度:H eff=Ln eff塔板理论:指出了衡量柱效的指标——理论塔板数,得到了流出曲线的数学模型(解释了色谱峰形状)但是不能解释解释色谱峰变形拖尾情况,不能给出塔板高度的影响因素。

1.3 速率理论范氏方程:H=A+B+Cu(u为流动相流速)u峰越窄,理论塔板数越高,柱效越高,分离效果越好,而以下三项都会使峰宽加大、柱效降低相应提高柱效方法涡流扩散项(A)使用颗粒细、均匀的填充物(不宜过细,阻力大)分子扩散项(B/u)气相色谱:采用较高的流动相线速度、分子量较大的流动相、降低柱温液相色谱:此项可忽略不计传质阻力项(Cu)气相色谱:采用粒径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载气(H2)液相色谱:降低固定液用量或粘度、采用比表面积大的担体范氏方程对u求导得:u opt=ΤB C H min=A+2BC1.4 分离度/分辨率(R )R =2(t R2−t R1)W 1+W 2R =1.0时相邻两峰基本分离R =1.5时相邻两峰完全分离R =n eff 4α−1α=n 4(α−1α)(K ′1+K ′)(R 1R 2)2=L 1L 21.5 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度是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北京化工大学期末考试仪器分析总结 1.

北京化工大学期末考试仪器分析总结 1.

保留值
保留时间tR — 进样到出现色谱峰顶点的时间 保留体积VR — 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大时消耗 的流动相体积 死时间t0 — 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 死体积V0 — 色谱柱的空隙体积 校正保留时间
t
' R ' R
t t R t0
' R
校正保留体积
V
V VR V0
' R
基线:无组分通过色谱柱时,检测器的噪 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峰宽的相关术语 (3种表示方法)
电化学分析重点
1.掌握各种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各 种电极电位与什么浓度有关(公式2-5,2-6,2-7,28等)。 2.选择性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P14-15) 3. 如何确定电位滴定终点(P19)? 4.重点掌握玻璃电极(原理,公式,如何活化等等) 5.测定pH 值的原理,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是什么?
死体积V0
调整保留体积(VR′)
σ)
半峰宽(W1/2 = 2.354
峰宽(W = 4 σ )
理论塔板高度(H)与理论塔板数(n) 纵向扩散项(B/u)传质阻力项(Cu)
主要计算公式
分配系数K 容量因子k ′ 分配系数比k 调整保留时间tR′ 调整保留体积VR′
分配系数和保留行为的关系 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 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高度 范.弟姆特方程式 分离方程式
提高分离度的途径(1)
(记住公式)
n 1 k R ( )( ) 4 1 k

1. 提高柱效 (1)增加柱长: n增加2倍时R只增大1.4倍 (2)降低塔板高度H: 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好方法
分离度与柱效的关系(记住公式)

当固定相确定,被分离物质对的α确定后,分离度将取 决于n。这时,对于一定理论板高的柱子,分离度的平 方与柱长成正比,即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答案之色谱-1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答案之色谱-1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答案之色谱-1一1.在以下因素中,属热力学因素的是 AA.分配系数;B. 扩散速度; C.柱长; D.理论塔板数。

2.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A.分离度;B. 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3.欲使色谱峰宽减小,可以采取 BA.降低柱温; B.减少固定液含量; C.增加柱长; D.增加载体粒度。

4.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 那么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哪一种为宜? C A.归一化法;B.外标法;C.内标法; D.标准工作曲线法。

5.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植物色素成分时, 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 BA.液-液色谱法; B.液-固色谱法;C.空间排阻色谱法;D.离子交换色谱法。

6.色谱图上两峰间的距离的大小, 与哪个因素无关? DA.极性差异; B.沸点差异;C.热力学性质差异;D.动力学性质差异。

7.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 0.1,它分配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是 CA.0.10;B. 0.90; C.0.91; D.0.99。

8.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AA.柱温; B.载气的种类;C.柱压; D.固定液膜厚度。

9.当载气线速越小, 范式方程中, 分子扩散项B越大, 所以应选下列气体中哪一种作载气最有利? DA.H2;B. He;C.Ar;D.N2。

解:为了减小分子扩散项,可采用较高的流动相线速度,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流动相10. 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BA.保留值 B. 扩散速度 C.分配比 D. 理论塔板数11.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AA.涡流扩散相 B. 分子扩散 C.气相传质阻力 D. 液相传质阻力1. 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2,则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多少?∵ k = ns/nm=0.2 ∴nm= 5nsnm/n×100% = nm/(nm+ns)×100% = 83.3%2. 若在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分离度为0.68,要使它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米?∵ L2=(R2/R1)2 L1 完全分离R2=1.5L2=(1.5/0.68)2×1=4.87(m)3. 在2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某组分保留时间(tR)6.6min,峰底宽(Y)0.5min,死时间(tm)1.2min,柱出口用皂膜流量计测得载气体积流速(Fc)40ml/min,固定相(Vs)2.1mL,求:(提示:流动相体积,即为死体积)(1)分配容量k;(2)死体积Vm;(3)调整保留体积;(4)分配系数;(5)有效塔板数neff;(6)有效塔板高度Heff (1)分配比k = tR'/tm = (6.6-1.2)/1.2=4.5 (2) 死体积Vm = tm × Fc = 1.2×40 = 48mL(3) 调整保留体积 VR'= (tR-tm) × Fc = (6.6-1.2)×40 = 216mL (4) 分配系数K=k × β= k×(Vm/Vs)=4.5×(48/2.1)=103 (4) 有效塔板数neff =16×( tR'/W)2=16×[(6.6-1.2)/0.5]2=1866 (5) 有效塔板高度Heff =L/neff=2×1000/1866=1.07mm4. 已知组分A和B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8和10,当它们通过相比β=90的填充时,能否达到基本分离(提示:基本分离Rs=1)α= KB/KA = 10/8.8 = 1.14(选择因子大于1是色谱分离的前提)k = KB/β= 10/90 = 0.11(K是容量因子,又称为分配比,β是相比β=VG/VL)由基本分离方程式可推导出使两组分达到某一分离度时,所需的理论塔板数为nB = 16Rs2×[α/(α-1)]2×[(1 + kB)/kB]2=16×12×[1.14/(1.14 - 1)]2×[(1 + 0.11)/0.11]2=16×66.31×.83 = 1.08×105因为计算出的n比较大,一般填充柱不能达到,在上述条件下,A、B不能分离。

化学仪器研究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全面)

化学仪器研究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全面)

化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全面)————————————————————————————————作者:————————————————————————————————日期:分子光谱法:UV-VIS、IR、F原子光谱法:AAS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色谱分析法:GC、HPLC质谱分析法:MS、NRS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

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三、内标法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1、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能动级跃迁的关系吸收光谱: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满足ΔE=hv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

M+hv→M*2、带光谱和线光谱带光谱:是分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

线光谱:是原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化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总结范文

化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总结范文

化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总结范文离子色谱法测定自来水中卤素离子实验原理离子色谱在分离阴离子时,常用NaHCO3混合溶液为滚动相(淋洗液),以阴离子交换交换柱为固定相,水样中待测离子随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柱系统(由保护柱和分离柱组成)。

根据分离柱对各种阴离子亲和力不同,已分离的阴离子流经阴离子抑制系统转换成搞颠倒的强酸,二淋洗液则转换成弱电导率的碳酸。

由电导检测器测量各种离子组分的电导率,已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思考题1、离子色谱仪如何抑制淋洗液NaHCO3-Na2CO3电导淋洗液电解生成的H+可有效地淋出液的背景电导值。

样品溶液进入离子色谱后,其阴离子最终将色谱柱中所有可交换的离子置换出来,同时由检测器转换为恒定的信号—基线。

然后进样少量样品,样品离子即被树脂柱所接受,并与等同数量的淋洗液离子交换。

如果样品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大于淋洗液离子浓度,当他沿着柱子移动,并通过电导检测器便得到一个正峰,反之得到一个负峰。

进样后,淋洗液离子继续不断地经泵输入色谱,对树脂的可交换部位与样品离子进行竞争,并且使样品离子沿着柱子移动。

由于样品离子对数值有着不同的亲和能力,因而不同的样品,离子沿柱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最后完成分离。

2、在一定固定相色谱条件测定试样中F-、Cl-、Br-、NO3-、PO43-、SO42-简述决定保留时间参数规律影响保留时间的参数:离子的性质(价态,尺寸,极化程度,酸的电离强度)参数①价态待测离子的价态越高,保留时间越长。

但多价离子的保留如正磷酸盐与淋洗液的pH值有关,例如PO43-pH在8~9时,PO43-以H3PO4-形式存在,离子价态H3PO43-参数③极化程度离子极化程度越强,保留时间越长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时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的分子光谱,它反映了分子化学键的特征吸收频率,根据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强及峰形,判断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从而可用于化合物结构判断。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谱图解析(1)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谱图解析(1)


如果只依靠质谱图的解释,可能给出(a)和(c)两种结构式。
例2. 未知物质谱图5-55如下,红外光谱显示该未知物在1150~1 070cm-1有强吸收,试确定其结构。
• 解 从质谱图可得知以下结构信息: • ① m/z88为分子离子峰; • ② m/z88与m/z59质量差为29u,为合理丢失。且丢失的片
断可能为C2H5或CHO; • ③ 谱图中有m/z29、m/z43离子峰,说明可能存在乙基、正
00..909.9000..0.000.000060660699229222..112.1 00..2020.020
nnHHHnHMMMM((11(2(21nn2ccncc11661n1n6060n))n00)11)551005105((0112(21(2919291169616221))62)112001)0 10
• 由以上分析,该化合物存在的结构单元可能有: •
根据质谱图及化学上的合理性,提出未知物的可能结 构为:
(a)
(b)
(c)
上述三种结构中,如果是(b),则质谱中必然有很强的 m/z 125离子,这与所给谱图不符;如果是(c),根据 一般规律,该化合物也应该有m/z125离子,尽管离子 强度较低。所以,是这种结构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是 (a),其断裂情况与谱图完全一致。
丙基或异丙基;
• ④ 基峰m/z31为醇或醚的特征离子峰,表明化合物可能是醇 或醚。
• 由于IR谱在1740~1720cm-1和3640~3620cm-1无吸收, 可否定化合物为醛和醇。因为醚的m/z31峰可通过以下重排反 应产生
H CH2CH2
O CH2
HO CH2 CH2 CH2 m/z 31
• 据此反应及其他质谱信息,推测未知物可能的结构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知识点
? 认真看我上课的ppt ? 对我所讲的内容要理解而不是死记 ? 课后作业选择性看,书上例题认真看 ? 考试时间:1月8号上午8: 00-10: 00 ? 教室: 电101, 电110,电201
学习内容回顾
? 电化学分析
?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 光谱分析法导论
? 原子发射光谱
电化学分析
4. 如何估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 离子选择性电极有哪些性能指标?
( 习题7) P 14-15
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一般用电位 选择系数Kij来估量,其意义为在实验条件 相同时,产生相同的电位的待测离子活度 αi与干扰离子αj的比值,Kij =αi /αj其值越 小,表示电极选择性越好,离子j对离子i 的干扰越小。
保留值
保留时间tR — 进样到出现色谱峰顶点的时间 保留体积VR — 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大时消耗
的流动相体积 死时间t0 — 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 死体积V0 — 色谱柱的空隙体积
校正保留时间
t
' R
t
' R
?
tR
?
t0
校正保留体积
V
' R
VR' ? VR ? V0
基线: 无组分通过色谱柱时,检测器的噪 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原子吸收光谱
各种光谱方法原理及区别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红外吸收光谱
? 核磁共振光谱法
? 质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
1.什么是电化学分析 ? 将化学变化与电的现象紧密联系起来的学科便是电化 学。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的 电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之为 电化学分析或电分析化学。 2 电位分析法 (习题1)
电化学分析重点
1.掌握各种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各 种电极电位与什么浓度有关 (公式2-5,2-6,2-7,28等)。 2.选择性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P14-15) 3. 如何确定电位滴定终点 (P19)? 4.重点掌握玻璃电极(原理,公式,如何活化等等) 5.测定pH 值的原理,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是什么 ?
峰宽的相关术语 (3种表示方法) 峰底宽 Wb:色准偏差 ? :正常色谱峰的两个拐点间距离的一半
W1/2 = 2.354 σ 峰宽W = 4 σ
色谱法基本概念
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 ( ? )
?
?
t R2 ? t R1?
分配比(容量因子): 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 达平衡后,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量的比值
k? p q
固定相重量 流动相重量
K与k的关系: K ? CS ? p /Vs ? k V0 Cm q /V0 Vs
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的关系 : k ? tR' ? tR ? t0
t0
t0
tR ? t0 (1? k)
塔板理论 --- 柱效能指标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H?L n
塔板理论 --- 柱效能指标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记住公式)
电化学分析书本重点
色谱分析法引论
掌握色谱基本定性和定量参数意义 掌握分配系数和保留行为的关系 掌握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应用塔板理论计算柱效等参数.
基本概念
保留时间(tR) 保留体积VR 标准差(σ) 容量因子(k)
死时间(t0)
调整保留时间(tR′)
死体积V0
调整保留体积(VR′)
电化学分析
1.玻璃膜钠离子选择性电极对钾离子的选择性系 数是0.002,这说明该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程度 是钾离子的( B )。
(A) 0.002倍 (B) 500倍 (C) 2000倍 (D) 5000倍
电化学分析
4.直接电位法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测定 的准确度?
( 习题8)
直接电位法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 加入法。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因素有温度、电动势测量 的准确度、干扰离子的干扰作用、溶液的酸度、待测 离子的浓度、电位平衡时间。
电位分析法是利用化学电池内电极电位与溶液中某种 组份浓度的对应关系,实现定量测定的一种电化学分 析法。电位分析法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两类。 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确定待测物质浓 度的方法;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 动势的变化来确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
3.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调整保留时间之比,表示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分配系数 K (热力学性质)
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比。
K ?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 Cs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m
K只与固定相和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有关 K值的差别是分离的先决条件, 差别越大,分离的可能性越大 K值大的组分后出峰
半峰宽(W1/2 = 2.354 σ ) 峰宽(W = 4 σ )
理论塔板高度(H)与理论塔板数(n)
涡流扩散项(A) 纵向扩散项(B/u)传质阻力项(Cu)
分离度(Rs)
主要计算公式
分配系数 K 容量因子 k ′ 分配系数比 k
调整保留时间 tR′
调整保留体积 VR′
分配系数和保留行为的关系
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数
(习题2)
参比电极包括标准氢电极( SHE ),标准氢电极是最 精确的参比电极,是参比电极的一级标准。实际工 作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是甘汞电极和银 -氯化银电极。 参比电极电位恒定,其主要作用是测量电池电动势, 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指示电极包括金属 -金属离子电极,金属 -金属难溶盐电 极,汞电极,惰性金属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指 示电极能快速而灵敏的对溶液中参与半反应的离子 活度或不同氧化态的离子的活度比,产生能斯特响 应,主要作用是测定溶液中参与半反应的离子活度。
分离度
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高度
范.弟姆特方程式
分离方程式
分离度和柱长的关系
色谱流出曲线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 最少个数;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可以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 ?根据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可以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 否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