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文学价值

合集下载

论庄子寓言的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论庄子寓言的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论庄子寓言的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庄子,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对社会现实的厌恶之情正是产生于对统治阶级的绝望与痛恨之心,而他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则正体现了小生产者无力与现实抗争的反应。

庄子顺着在大动乱时代人们所受的像桎梏、倒悬一样的痛苦中,要求得到自由解放,而这种自由解放不可能求之于现世,也不能如宗教家的廉价的构想一样,求之于上天、未来,而只能求之于自己的心——心的作用、状态,庄子即称之为精神——既是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

庄子寓言所倡导的,正是要以一种超越利害得失的情感和态度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去,取消物我之间的区别,完全摆脱物欲的束缚,这样才能使精神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

庄子寓言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性的真伪,庄子生存思想的实质是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意把握。

它所推崇的便是人类和自然合而为一的先天状态,一种主张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便是追求精神自由。

生逢乱世的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并想尽一切所能去安命,然而安命的目的是在命运中把握自己的生命,解脱生命,追求生命中的自由进而实现其人生理想。

庄子在看透了人类、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后,描绘出了其人生理想——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在今天日益发展的社会当中,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逐步贫瘠,人们逐渐地汲汲于名利而忘却了去追求一份精神世界的宁静淡泊,逍遥致远。

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来自自我的情与欲、来自自然的生与死以及来自社会的命与时,庄子人生哲学指出,只要人们真正理解了事物的自然本性,从而充分发展其自然本性,人们就不但能获得相对的自由,而且最终也能从各种困境中摆脱出来,获得完全的精神自由,这就是庄子的“自由观”。

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其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这种“自由观”,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为人们寻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为当今社会那些“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也为人们从现实社会的种种压迫与物欲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指明了方向。

庄子的文学特征

庄子的文学特征

庄子》的文学特征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1]。

庄子的身世不可确考,从《史记》本传和《庄子》一书的记述中,可以大略知道一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2]。

曾作过漆园吏[3]。

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4]。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5]。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6]。

《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7]。

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为什么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为什么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为什么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更富于
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确实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寓言与幻想:《庄子》中经常使用寓言故事来表达哲学观
点,利用动物、自然景物等形象化的寓言来阐述抽象的哲
学概念。

庄子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寓言与幻想,使得他的思
想更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

2.奇特的形象和景观:《庄子》中的文章展示了丰富多彩的
形象和景观。

通过构筑奇特的想象空间和场景,庄子以想
象力之翼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境界。

这些形
象和景观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3.诙谐和幽默:《庄子》的文章中常常运用诙谐和幽默的语
言,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具趣味性和幽默
感。

庄子以充满诙谐的语言表达哲理,让读者在笑声中产
生对生活和宇宙的思考。

4.创造性的思考:庄子的思想追求自由、无为和自然,他以
超越常规的视角与观念,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通过对人生、宇宙及人性的深入思考,勇于提出与众不同
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展现了他的创造性思考力和独特见解。

综上所述,《庄子》的文章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庄子的寓言、奇特的形象和景观、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创造性的
思考,使他的文学作品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一格,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庄子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到见解也为后世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庄子的散文风格独特,其思想深邃,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庄子的散文特点、文学价值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庄子》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庄子的散文特点体现在其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

庄子的散文通常以寓言的形式呈现,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和动物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哲学观念具象化,使其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他用蝴蝶的自由飞翔来比喻人的心灵自由,用大鱼放归大海来比喻人的自由追求等。

此外,庄子的散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散文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其次,庄子的散文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首先,庄子的散文展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魅力。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张“道”与“自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追求内心的宁静。

他反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主张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庄子的散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和贪婪的,但也强调人性的善良和自由追求的重要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使庄子的散文更具普遍性和深度。

最后,庄子的散文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反对功利主义和权力的追逐。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最后,庄子的散文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发展。

他的思想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唐代的文学家韩愈、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等都受到庄子的思想启发。

此外,庄子的散文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综上所述,《庄子》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著作。

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1(1)(新编2019教材)

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1(1)(新编2019教材)
20、《庄子》故事两 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关于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 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 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 “老庄”。
•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 观唯心主义;主张“无 为而治”。
• 他曾作过蒙城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 阶级合作。
第二则
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 一力辩,一巧辩; • 一求真,一尚美; • 一拘泥,一超然。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 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格。
《逍遥游》 片断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二、关于《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 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 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 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 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 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 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 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 学,哲学的文学”。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 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自然的箫声》
徐无鬼(节选)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 其鼻端若蝇翼(1) ,使匠石斫之(2) 。匠石运斤成风(3) ,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 。宋元 君闻之(5)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 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 。’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庄子》的艺术特色‎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一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而“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重言和卮言‎也都可以视‎之为“寓言”。

《庄子》一书中寓言‎有二百多个‎。

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如《逍遥游》用大量笔墨‎、寓言来铺张‎渲染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衬托‎、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庄子》一书虽然看‎似是断断续‎续的一个一‎个独立的寓‎言,然而寓言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存在着‎内在结构上‎的联系的。

《庄子》文章以明确‎的内在主旨‎作统领,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的寓言进‎行说理,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庄子》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的数量庞‎大,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这些形象可‎人,可物,甚至可以是‎无生命的意‎念,各种各样,特征鲜明。

其想象虚构‎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大胆夸张,恢诡谲怪。

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化而为鹏;《至乐》中骷髅论道‎,《齐物论》中庄周梦蝶‎。

想象奇特恣‎肆,伟大丰富。

《庄子》用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表达其‎哲学思想,使其形成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艺术特征‎,构成了瑰玮‎奇谲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的艺术效果‎。

《庄子》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它‎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上,即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浅析庄子的文学艺术与价值观

浅析庄子的文学艺术与价值观

浅析庄子的文学艺术与价值观一民先生【摘要】1、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形成为崇尚天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

2、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对古世文艺创作理论影响深远。

3、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艺理论批评的影响,它借助于比喻、象征、暗示,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已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经验过的某种认识和印象的回忆,从而获得“言外之意”。

4、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在他所强调的“道”是最高真理,是理想的境界,可用虚拟的超现实的神话、寓言故事来表现,对后世作家诗人影响巨大。

【关键词】崇尚自然虚静、物化得意忘言浪漫、象征序言庄生晓梦迷蝴蝶之庄生,他就是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高人。

我们从其《庄子.秋水》篇所载楚王使人聘庄周任职,庄周不应可知,他庄周确实是个鄙弃功名富贵,淡薄利禄的隐者。

也因其这种隐士思想在作怪,才至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不满现状,努力逃避现实,自甘于贫贱的缘由吧。

庄周,乃战国时宋之蒙人,因出生低微,家贫终身不仕。

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

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其思想明显地呈现出相对主义荷宿命论的特点。

其所著《庄子》五十二篇中,现仅存三十三篇。

后人认为内篇七篇乃庄周所作,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或后来道家所作。

庄生之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

庄生之著作,主要是阐明其个人哲学思想和哲学观点。

但因为“其学无所不窥”,又因为他“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还因为“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而且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对后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发生了明显的影响,所以庄周同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家的关系就显得很密切了。

一、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关于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之蒙人,比儒学大师孟子稍晚些。

庄子有奇才,据《史记》记载,楚王曾以“千金”聘其任宰相,但被他谢绝了。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一篇: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庄子》的艺术特色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一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而“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重言和卮言也都可以视之为“寓言”。

《庄子》一书中寓言有二百多个。

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如《逍遥游》用大量笔墨、寓言来铺张渲染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衬托、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庄子》一书虽然看似是断断续续的一个一个独立的寓言,然而寓言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存在着内在结构上的联系的。

《庄子》文章以明确的内在主旨作统领,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的寓言进行说理,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庄子》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的数量庞大,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这些形象可人,可物,甚至可以是无生命的意念,各种各样,特征鲜明。

其想象虚构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大胆夸张,恢诡谲怪。

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化而为鹏;《至乐》中骷髅论道,《齐物论》中庄周梦蝶。

想象奇特恣肆,伟大丰富。

《庄子》用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表达其哲学思想,使其形成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艺术特征,构成了瑰玮奇谲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的艺术效果。

《庄子》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它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上,即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文学价值
(一)寓言手法突出寓言数量很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如“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刘熙载《艺概.文概》)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

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如:北冥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逍遥游》)
(二)诡奇的想象“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如: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想象多么奇特大胆。

耐人寻味地说明了“有为”之害。

怪诞而不可思议,《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

作者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感情。

如: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
(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于议论文。

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
辑推理的论述。

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

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

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

使读者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

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

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使庄子哲学充满了诗意。

(四)汪洋恣肆的文风语言如行云流水,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仪态万千,引人入胜,闪烁着迷人的艺术光彩。

如北冥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逍遥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