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文学及思想价值

合集下载

庄子讲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

庄子讲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

庄子讲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庄子,又称庄子和南郭子綦华之后,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誉为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庄子的思想内涵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探索以及精彩的寓言故事,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受道家思想和自然观的影响。

他主张“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在庄子看来,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在顺应中达到心灵的和谐与自由。

他反对追求功名利禄和社会虚荣,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情感的宁静。

他提出了“自由奔放”的思想,认为人应该摆脱社会的束缚,回归自我,追求内心真实的自由。

他以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为比喻,通过寓言故事向人们传递他的思想。

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关于“蝴蝶梦”的寓言。

故事描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在花花世界中,感受到了无忧无虑的自在。

当庄子醒来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蝴蝶在梦中的幻觉。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往往对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抱有怀疑的态度,我们所看到的现实可能只是一个幻觉,真正的自我和真相可能在我们无法察觉的地方。

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事物,要以自我的内在体验和精神状态为重。

除了蝴蝶梦外,庄子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的寓言故事。

比如,他讲述了“胡鳞椒”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乌鸦主动请教智者如何变得像凤凰一样美丽的情节。

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追求表面的美丽往往会让人失去真正的自我。

他以鳞椒为讽喻,表示该乌鸦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善美。

庄子通过这些故事,以直观生动的方式阐述了他的哲学理念,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领悟。

总结而言,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巧妙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他倡导了个体的自由和情感的宁静,鼓励人们回归自然。

论庄子寓言的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论庄子寓言的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论庄子寓言的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庄子,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对社会现实的厌恶之情正是产生于对统治阶级的绝望与痛恨之心,而他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则正体现了小生产者无力与现实抗争的反应。

庄子顺着在大动乱时代人们所受的像桎梏、倒悬一样的痛苦中,要求得到自由解放,而这种自由解放不可能求之于现世,也不能如宗教家的廉价的构想一样,求之于上天、未来,而只能求之于自己的心——心的作用、状态,庄子即称之为精神——既是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

庄子寓言所倡导的,正是要以一种超越利害得失的情感和态度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去,取消物我之间的区别,完全摆脱物欲的束缚,这样才能使精神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

庄子寓言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性的真伪,庄子生存思想的实质是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意把握。

它所推崇的便是人类和自然合而为一的先天状态,一种主张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便是追求精神自由。

生逢乱世的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并想尽一切所能去安命,然而安命的目的是在命运中把握自己的生命,解脱生命,追求生命中的自由进而实现其人生理想。

庄子在看透了人类、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后,描绘出了其人生理想——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在今天日益发展的社会当中,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逐步贫瘠,人们逐渐地汲汲于名利而忘却了去追求一份精神世界的宁静淡泊,逍遥致远。

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来自自我的情与欲、来自自然的生与死以及来自社会的命与时,庄子人生哲学指出,只要人们真正理解了事物的自然本性,从而充分发展其自然本性,人们就不但能获得相对的自由,而且最终也能从各种困境中摆脱出来,获得完全的精神自由,这就是庄子的“自由观”。

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其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这种“自由观”,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为人们寻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为当今社会那些“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也为人们从现实社会的种种压迫与物欲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指明了方向。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庄子的散文风格独特,其思想深邃,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庄子的散文特点、文学价值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庄子》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庄子的散文特点体现在其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

庄子的散文通常以寓言的形式呈现,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和动物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哲学观念具象化,使其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他用蝴蝶的自由飞翔来比喻人的心灵自由,用大鱼放归大海来比喻人的自由追求等。

此外,庄子的散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散文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其次,庄子的散文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首先,庄子的散文展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魅力。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张“道”与“自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追求内心的宁静。

他反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主张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庄子的散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和贪婪的,但也强调人性的善良和自由追求的重要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使庄子的散文更具普遍性和深度。

最后,庄子的散文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反对功利主义和权力的追逐。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最后,庄子的散文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发展。

他的思想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唐代的文学家韩愈、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等都受到庄子的思想启发。

此外,庄子的散文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综上所述,《庄子》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著作。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寓言是其独特之处,为其文学成就增添了特殊的色彩。

庄子的寓言贯穿在整部书中,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故事向读者阐述哲学思想,深刻地表达了关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展示了庄子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智慧。

庄子的寓言在文学形式上具有精湛的表现力。

庄子善于运用生动的故事和比喻,将抽象的哲学思想具体化,使其更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

比如《庖丁解牛》中的故事,通过讲述庖丁的技艺和心态,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关系,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然本真状态的理解。

这种以故事为载体的表达方式,让庄子的思想更加生动贴近读者,极大地提升了文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庄子的寓言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内涵。

庄子的寓言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涵,通过故事中的点滴细节,阐述了关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比如《天地》中的故事,通过比喻天地之间的关系为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无常和自然规律的领悟。

庄子的寓言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有趣,在内容上也具有思想深邃的特点,读者在品读之余还可以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庄子的寓言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庄子的寓言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是一种巧妙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庄子的寓言具有幽默、抒情、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特点,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仅可以获得思想启迪,还可以充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比如《南华》中的寓言,通过对“若夫”和“若夫”的对比,揭示了人生中的真实与虚幻、自然与人为等对立关系,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境界和超越自我的思考。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庄子的寓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庄子的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通过精湛的表现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庄子的寓言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读者在品读庄子的寓言时,既可以享受到文学的美感,又可以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从而提升自身人文修养,感悟人生哲理,体会文学之美。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著的一部名篇,其文学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幽默的语言风格:《庄子》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来讲述哲学思想,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抽象的道理转化成形象的故事。

比如《齐物论》中的"鱼世之乐,乃在于水"和"吾丧我,汝将焉得之?"一语双关,用幽默的语言呈现深刻的哲理。

2. 生动的寓言故事:《庄子》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寓言故事,如"背城借一力"、"蝴蝶梦"、"黄粱梦"等。

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描写,直观地阐述哲学思想,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3. 独特的修辞手法:《庄子》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反问、夸张、排比、对偶等。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庄子使文辞更富有韵味,引发读者的思维共振。

4. 精妙的字词运用:《庄子》中运用了大量精妙的字词来准确表达思想,如"泮林"、"心如明镜"、"以己度人"等。

这些独特的词汇不仅词意丰富,还给文本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美感。

5. 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庄子》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内容,通过庄子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将哲学思考与诗意描写相结合。

这种奇幻的想象力为《庄子》赋予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以上是《庄子》的一些文学特色,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其中的寓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庄子的寓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篇章。

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进行简要阐述,探讨其中的特点、哲学思想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庄子寓言在文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结构方式上。

庄子的寓言常常以故事情节为脉络,通过形象的描述和对话展现其哲学思想,这种结构方式使寓言更加生动有趣,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庄子还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寓言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庄子寓言的结尾往往具有鲜明的寓意和启示,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引导读者对人生、道德和价值观念等课题进行深入思考。

总的来说,《庄子》寓言的文学结构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这种独特的结构方式不仅展现了庄子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卓越才华,而且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揭示庄子的独特文学风格和哲学思想在寓言中的表现。

我们将通过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寓言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寓言对文学的贡献,总结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探讨寓言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展望未来寓言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庄子的文学作品,并探索其对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2.正文2.1 庄子寓言的特点庄子的寓言是其文学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庄子的寓言形式新颖。

他将大量哲理、道教思想融入到寓言中,通过寓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

这种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更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示。

其次,庄子的寓言言犹在理。

简述《庄子》的寓言特色

简述《庄子》的寓言特色

简述《庄子》的寓言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体裁,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部文学作品。

zhou子一共有33篇,其中包括了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等。

《庄子》勾勒的九种题材:道德、哲学、神学、社会、历史、灵性、伦理、哲学和宗教,揭示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比之于现代的后象思想。

《庄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中各种象征性的寓言。

比如,“三谷七”,象征着社会在财富分配中的公正性;“芥子”,作者以这个做为比喻来表达他对“善”与“恶”的看法;《君子之行》,象征着君子的政治修养和德行;《至治》,指出治理国家要以“诚信”、“兼容”、“报恩”等为根本原则;“鱼目混珠”,指出集体有力量比个人更有价值,以及“弱水三千”,提醒我们意志的坚强。

一般来说,《庄子》的寓言结构有4种:譬喻、反讽、排比和比喻。

其中,譬喻是一种根据特定的物品来解释一件事物,比如《鱼目混珠》这则寓言。

反讽是一种用恰恰相反的内容去释述事物,比如《因果》中的“浩浩荡荡之涛”,使受者知道应对困境的本质。

排比是一种以递进的方式来表达事物,比如《淡影》中的“静得有水,动得有月,守得有室,走得有地”,旨在用更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真理的精神。

最后,比喻是将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作出比较,比如《因果》中的“鹰搏空,夭夭其芒”,象征着善恶终有报应。

《庄子》中寓言特色,在于作者以象征性的形式去揭示真理。

这些寓言有深刻的意义,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比较具有实用性。

∧给
读者普遍的启发,提供一种丰富的思想体系,每一句都在言简意赅的话语中蕴藏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庄子》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思想行为的发展,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寓言形式丰富多彩。

《庄子》中大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如“蝴蝶梦”、“齐物论”等,通过寓言讲述哲学思想,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辞藻华丽,文采斐然。

《庄子》中常使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试图解决人性的问题。

《庄子》中详细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意义,呼吁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摆脱外在的烦恼和追求,追寻真实的自我。

四、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世界本无常,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唯有自由自在、随性而动,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和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庄子》寓言的文学及思想价值摘要:《庄子》寓言具有想象丰富而奇幻,构思新颖而巧妙,拟人化的手法以及夸张、渲染等浪漫主义特色。

文章拟从自然现象和动植物、历史人物、现实生活及作者的即兴创作四个层面分析庄子寓言文学及其“无为”、“无己”的现代思想价值。

关键词:《庄子》寓言文学价值思想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中国的寓言产生于春秋末期,形成于战国初年,是从比喻扩展、演变而来的。

“寓言”一词始见于《庄子》一书。

明人陆方壶解释说:“寓言者,意在于此,寄言于彼也。

”(《南华真经副墨》)寓言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叙事说理的散文取得空前发展,无论是史家或士人诸子,在著书立说时都以叙事为能事,而寓言的突出特征正是借助故事进行形象化的叙事和说理,既生动又透彻。

先秦寓言散见于先秦诸子、历史散文中。

诸子散文中运用和保存最多的是《韩非子》和《庄子》,其次为《吕氏春秋》、《孟子》等。

而其中《庄子》的寓言故事又最富有文学及思想价值。

《庄子》寓言异常丰富,仅庄子自著的《内篇》七篇就有寓言近四十则,有的基本是由几则寓言连缀而成的,至于《寓言》篇则更是专门记载寓言的。

因此,司马迁曾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决定了《庄子》散文不是直接地、严密地论说事理,而是以驰骋想象、描绘幻想、虚构形象等方法来表达、论证其学派不满现实并试图脱离现实的政治理想,以及为其政治主张服务的哲学思想。

因此,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寓言,也就具有想象丰富而奇幻、构思新颖而巧妙、拟人化的手法,以及夸张、渲染等浪漫主义的特色。

并且写得颇有感情、富于形象性、抑扬开合、变化无穷;或创造出宏伟博大的意境,或是现出淡泊超然的气势,或营造生动幽默的气氛,或带有神奇迷离的色彩。

与诸子寓言相比较,《庄子》寓言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一庄子寓言的文学价值庄子的很多重要思想都蕴含在他的寓言之中。

整体上讲,这些寓言大都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变形、恢诡谲怪,包含了作者的诗人气质和理想主义精神。

这些寓言的文学气质对当今社会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庄子》的寓言按题材大致可分为书写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书写历史人物和书写现实生活三类。

取材于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之属的寓言故事,在《庄子》中可谓比比皆是。

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界的日月风云、天地鬼神、鸟兽虫鱼等,像人一样说话、辩论而不失其特征,有的甚至还会抒情,甚者还有羞赧自愧之心。

如《秋水》中“陷井之蛙”,先向东海之鳖夸耀和吹嘘自己的逍遥自得,一副自鸣得意的嘴脸。

当“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把东海之大告诉它时,它先是一下子惊呆了,怔怔地望着大鳖,然后又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并为刚才自己的吹牛而感到羞愧和不好意思了。

这种拟人化和形象对照的手法,营造了一种生动而又幽默的气氛,非常逼真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某些寡见陋闻、目光短小而又爱吹牛的人的嘴脸,读之使人忍俊不禁。

类似这样出色的拟人化描写,在《庄子》寓言中还有蛇与风的论辩、虾蟆和甲鱼的对话、蝉和斑鸠以及蓬向雀对大鹏鸟的讥笑、河神对海神的望洋兴叹、独脚兽对白足虫的羡慕,以及神鸟的高贵和猫头鹰的小人之心、蜗牛的左右角间的战争,等等,真可谓异彩纷呈。

在这类题材的寓言中,作者又常常借用丰富而离奇的想象,创造出一种宏伟博大的意境。

“逍遥游”中,鲲鹏的硕大是何等的不可思议,“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又是何等的宏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情景,更是何等壮观!即使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作者的想象,立刻变得新颖而有意味。

如风尘的转动而不见形状是“蓬蓬然”“而似无有”,林间雾气变换飘动,好像野马的奔腾。

表面看来,这些想象似乎荒唐无稽,实质上却是作者活泼思想的真实流露,也是构成其寓言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想象力来说,《庄子》在诸子之作中也是独步的。

取材于历史人物的寓言故事,先秦诸子大都是以赞扬或讽刺的笔触,比较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来表现各自的思想主张的。

而《庄子》寓言中,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则多是作者根据需要和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人物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从而虚构出一系列历史人物形象。

如孔子——这个在儒家笔下头罩光圈的圣人形象,在《庄子》中竟成了一个滑稽可笑的角色。

为了抵訾儒家,甚至将孔子与柳下跖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扯到一起。

就是同一历史人物,有时也会塑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在《逍遥游》中,为衬托无可凭借的“神人”、“圣人”,把列子写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缥缥缈缈的形象;而在《让王》中,为宣扬列子的安贫乐道,又将其描绘成“容貌有饥色”的贫士,诸如此类的还有敝屦功名的许由、操舟劳神的船工、精于解牛之道的庖丁、潜心于乐器制造的梓庆、以及学步不成匍匐而归的燕国少年,更可谓绚丽多姿。

另外,庄子从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出发,对历史人物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并任意驱使他们以“造己”,对历史人物或褒或贬,或颂扬或嘲讽。

《外物》篇中对儒家装腔作势的虚伪面目,给予了幽默辛辣的嘲讽,嘲弄讽刺之心流露描摹之中。

《列御寇》中,哭投秦王所好,得到赏赐而自以为能的宋人曹商为“舐痔之徒”,讽刺道:“子行矣!”词虽不雅,但揭露当时为追名逐利而不惜“破痈溃痤”的小人,可谓入木三分。

《庄子》中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寓言故事,则是通过对人物行为在现实生活某一方面的极度夸张和着力渲染的手法,来实现生活片断,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的。

如著名的“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便是如此。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

五十以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

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外物》)而且,钓上来后,剖开晾干,向浙江以东至苍梧山以北,没有谁不饱食此鱼的。

作者通过极度的夸张和渲染,在广阔的空间中,给读者以充分遐想的余地。

在这类寓言中,作者同样用夸张,渲染手法,描绘出许多劳动者的神技和人的某种心理感情。

如技术神妙的庖丁、承蜩犹掇的佝偻丈人、披发而歌游于塘下的吕梁丈夫等,尤其是对运斤成风的匠石和效西施面颦的丑妇的描写,更使人一读难忘。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徐天鬼》)匠石的运斤神技使人心惊胆战,郢人的“立不失容”又令人赞叹不已。

作者通过对这一现实生活中极普通的劳动技能的尽力夸张,极尽匠石的技艺精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庄子》寓言之所以把这种情感表现得如此具体、形象,生动,应该说主要得力于夸张、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种对现实生活夸张、渲染的描写,尽管令人难以置信,但文本基本符合生活的逻辑。

它是通过对现实生活某一方面的放大,突出事物多方面的特点,制造出一处带有神奇色彩的浓重艺术氛围,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驰骋想象,从而造成极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由于《庄子》寓言中的这种创作方法,与其他诸子的同类寓言大都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直接描绘,与最初的描摹现实的创作方法不同,因此,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就显现出明显的差异。

除以上三类题材之外,《庄子》中还有一部分寓言故事是作者的即兴创作。

它们虽受上古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启迪和影响,但在题材内容上往往无复依傍而匠心独运。

作者的这类创作往往是触景生情,随兴所制,信手拈来,惟求“适己”,以阐释自己的饱学思想,因此也最能体现《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

这类寓言往往是以庄子自己为主体来构思整个故事,因此篇幅巧妙别致,内容颇具情趣。

新颖的构思,使这些寓言或表现庄子的放达不羁,如“庄子妻死”;或衬托出庄子的闲淡无为,如“庄子持竿不顾”;或呈现出一个不“为人间之劳”的死之世界,如“庄子见空髑髅”;或反映出阴森可怕的人吃人的社会情景,如“庄子逐异鹊”。

有的寓言作为通篇构思的一份,不仅能极尽曲构之意,恰切地表现其饱学思想,甚至起到了收结全篇的妙用。

如《齐物论》中以“庄子梦蝶”的著名寓言故事结束全篇,格外醒目,令人余味无穷。

清人宣颖对此赞道:“‘物化’收煞《齐物论》,真红炉一点雪也。

”(《南华经解》)对于《庄子》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说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应该说,《庄子》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数量较多,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故事密不可分。

虽然《庄子》中大量地运用寓言,伎佝《庄子》一书对现实的阐述显得恍惚迷离,不易捉摸,但作为古代文学史中一种独特体裁的寓言之学,《庄子》中的寓言却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从文学角度解读《庄子》寓言,重点不在于解其玄奥的哲学主张,而在于悟其所具有的宏伟瑰丽、光怪陆离、机趣横生、妙语解颐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巧妙的艺术创作方法。

《庄子》寓言神奇浪漫的特色,高超娴熟的技巧,使其成为我国寓言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二庄子寓言的思想价值1 庄子的“无己”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庄子《逍遥游》先从“有待写起”,认为与有待相比较而言,无待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而达到无待的境界就必须先达到无己。

有待和无待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如果将有待绝对起来,就可能会抛弃自己的能动性而陷入宿命论中,只为客观的规律所左右;而如果将无待绝对起来,就有可能会割裂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使本来处于各种联系中的生命个体孤立起来。

先撇开有待无待之说不谈,庄子所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在当今社会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只有“无己”,才能做到“无功”、“无名”;只有“无己”,才能与天地融为一体。

“无己”的时代价值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忘我,再精确一点,应该是忘掉功利,而以一颗纯我的心去造福社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以及西方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渗透,让许多中国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定位,许多人在物质追求和精神渴望之间游移。

比如这里讲的庄子的“无己”思想就可以引申为一种忘我的献身精神,它在我们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必定会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 庄子的“无为”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李泽厚先生曾指出,庄子思想世界的大乐是以“忘”为根本特点的,这非常类似于《八仙过海》里面“无为”的情节,与“无为”相关联的就是“无用”,但这里的无为和无用并不是无所作为和没有用处,而是一种途径,一种以无为达到有为的途径,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途径。

因为就人的本性来说,人们都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只是每个人眼中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不同罢了。

总体来说,这种无为思想就是用一种多角度的思考代替一种单一的价值标准,在一条路走不通时,不妨换另外一条,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