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庄子”入文学案

合集下载

2《五石之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五石之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五石之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有用"与“无用”观点的深刻内涵,了解其突破常规俗见的意义,初步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

2.把握庄子观点的思辩性,并能联系实际认识生活,理性思考,提升辩证思维品质。

3.拓展比较,赏析老子、庄子阐述道理的不同言说方式。

【教学过程】一 .导入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会讲故事的人。

《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文风汪洋恣肆。

二.任务一:释义梳理,文言知识总结。

1.齐诵,初步感知2. 自主翻译,标出重点诗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 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àn) (石:即“禾石", 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

以(之)盛水浆,其坚(质地太脆)不能自举(自然地提举起来)也。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

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

剖(pōu) 之以(之)为瓠(hù), 则瓠落(落:平浅的样子)无所(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容。

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没有地方可以容纳。

非不号(xiāo)然(号然:空空的样子)大也,吾为其无用而培(pǒu 打破)之。

”我不是说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

"庄子曰:“夫子固(的确)拙于用大矣(的确在使用大的物件上很笨拙啊)。

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

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 (通“皲”。

手足的皮肤冻裂[skin chaps])手(防止手冻裂)之药者(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的宋人),世世以洋(píng)避(pi)绕(kuàng)为事(他家世世代代把漂洗衣物作为职业)。

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客人听闻了这个消息,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们的药方)。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介绍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先读后感目的:培养学生对《庄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背景和主题。

2.教师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并进行讲解。

3.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4.学生在课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优点:1.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子》,理解其思想和哲学意义。

2.读后感可以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情景剧表演目的: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演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情节。

2.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出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在表演中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元素,例如:声音、道具、表情等等,以增加整个表演的情感表达。

4.完成表演后,每组学生进行评议,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优点:1.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更好地体验到其思想的深刻性。

2.情景剧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同学之间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

《五石之瓠-《庄子》作业设计方案》

《五石之瓠-《庄子》作业设计方案》

《五石之瓠-《庄子》》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对《五石之瓠》和《庄子》两篇文学作品的深入钻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比较两篇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意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内涵,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作业内容1. 作业要求:(1)阅读《五石之瓠》和《庄子》,理解两篇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2)分析比较两篇作品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和意义;(3)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作文,探讨《五石之瓠》和《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

2. 作业步骤:(1)阅读《五石之瓠》和《庄子》,理解两篇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背景;(2)分析《五石之瓠》和《庄子》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找出两篇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别;(3)比较两篇作品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和意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学特点;(4)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作文,探讨《五石之瓠》和《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评分标准1. 内容完备性:包括对《五石之瓠》和《庄子》的理解和分析,比照两篇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意义,提出深刻见解和观点。

2. 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观点明确,逻辑性强,语法准确,思维深刻。

3. 创新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有奇特见解和观点,能够对两篇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四、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XX年XX月XX日前提交。

2. 作业提交方式:纸质版和电子版均需提交,纸质版请交给班主任,电子版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3. 作业格式要求:A4纸,宋体小四,1.5倍行距,页边距2.5厘米,标明姓名、班级、学号。

4. 作业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将打消成绩。

五、参考资料1. 《五石之瓠》2. 《庄子》3. 相关文学评论和钻研资料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宁综合能力。

《庖丁解牛-《庄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庖丁解牛-《庄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庖丁解牛-《庄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哲学思想,掌握其核心内涵;2.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悟中国古代哲学智慧。

二、教学内容:1. 《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哲学思想;2. 庖丁解牛的寓意与启迪;3. 庖丁解牛的文学表现形式。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哲学思想;2. 掌握庖丁解牛的寓意与启迪。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庖丁解牛的深层次哲学内涵;2. 应用庖丁解牛的思想进行文学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 教室讨论和小组讨论,增进学生互动交流;3. 配合多媒体展示,提升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 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庖丁解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庖丁解牛的理解和感悟;3. 提出本节课的进修目标和重点。

第二课时:庖丁解牛的哲学思想1. 讲解《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及背景;2. 分析庖丁解牛的哲学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3. 与学生讨论庖丁解牛的寓意和启迪。

第三课时:庖丁解牛的文学表现形式1. 分析庖丁解牛的文学表现形式,如修辞手法、意象等;2. 给学生分发相关文学作品,让他们尝试分析其中是否有庖丁解牛的影子;3. 学生展示分析效果,进行讨论交流。

七、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评判:包括听课态度、参与讨论情况等;2. 课后作业评判:要求学生撰写庖丁解牛的读后感或相关文学作品分析;3. 小组讨论评判:评判小组合作情况及效果。

八、教学资源:1. 《庄子》原文及相关钻研资料;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3. 相关文学作品及分析资料。

九、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庄子》相关章节,撰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读后感;2. 分组讨论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中是否有庖丁解牛的影子,并撰写分析报告;3. 制作一份PPT,展示庖丁解牛的哲学思想及文学表现形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导学案

第一课时二、预习与交流(一)文学常识:1.周,宋,战国,哲学,道家,“老庄”,“老庄哲学”。

2.《南华经》,33,7、15、11。

寓言故事,“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逍遥游》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kūn)(xié)(tuán)(yé)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一)翻译句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旋风向上盘旋飞翔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鸟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二)知识归类1重点实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

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鲲(kūn):大鱼名。

③鹏: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

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说课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说课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把握课文大意,体味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鉴赏庄子散文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2学情分析《庄子》散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九年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教材所选的两则寓言故事,意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而并不要求他们对《庄子》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就这则故事来讲,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强,通过课前自读、组内讨论、朗读、表演等方式,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记、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预习案一、资料助读: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2、《庄子》其书(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一课时)》教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一课时)》教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B.其翼.(yì)若垂天之云抟.(ch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其名为鲲.(kūn)D.鲦.(tiáo)鱼出游从容《齐谐.(xié)》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野马..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志.怪者也(记载)B.怒.而飞(愤怒)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C.安.知鱼之乐(怎么)子固.非鱼也(本来)D.请循.其本(追溯)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备)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B.其名为.鲲化而为.鸟C.鹏之.徙于南冥也子之.不知鱼之乐D.化而.为鸟怒而.飞4.【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南冥者,天池也。

C.其名为鲲。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一开篇,就以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展翅翱翔的画面,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杂篇中的《秋水》,主要由庄子和惠子的游历组成,既令人叹服于庄惠二人的辩才,又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C.《庄子》中的大鹏形象和“濠梁之辩”都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能力提升全练6.(2023安徽镜湖期末,13—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5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学习重点〗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庄子不但想象力极为丰富,而且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是绝无仅有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有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一前280),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约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作品介绍《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庄子”入文
——如何选择好素材
一、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庄子其人其文,展开联想与想象,能够古为今用,有所启示
2、能够把与庄子相关的素材作为作文的论据,充分剖析,写出切合题意、合情入理的主题段。

二、课堂活动:
(一)请阅读下列文段,谈谈这些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材料1: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

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

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

吾恐回与齐侯言黄帝尧舜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

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且汝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随行列而止,委虵(shé)而处。

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náo)譊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译文】
颜渊向东到齐国去,孔子十分忧虑。

子贡离开座席上前问道:“学生冒昧地请问,颜渊往东去齐国,先生面呈忧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你的提问实在是好啊!当年管仲有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东西,水桶上的绳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

’如此说来,就应当看作是禀受天命而形成形体,形体虽异却各有适宜的用处,全都是不可以随意添减改变的。

我担忧颜渊跟齐侯谈论尧、舜、黄帝治理国家的主张,而且还进一步地推重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

齐侯必将要求自己而苦苦思索,却仍不能理解,不理解必定就会产生疑惑,一旦产生疑惑便会迁怒对方而杀害他。

况且你不曾听说过吗?从前,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息下来,鲁国国君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养献酒,奏‘九韶’之乐使它高兴,用‘太牢’作为膳食。

海鸟竟眼花缭乱忧心伤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鸟,不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

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

它们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嘈杂呢?咸池、九韶之类的著名乐曲,演奏于广漠的原野,鸟儿听见了腾身高飞,野兽听见了惊
惶逃遁,鱼儿听见了潜下水底,一般的人听见了,相互围着观看不休。

鱼儿在水里才能生存,人处在水里就会死去,人和鱼彼此间必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好恶因而也一定不一样。

所以前代的圣王不强求他们具有划一的能力,也不等同他们所做的事情。

名义的留存在于符合实际,合宜的措置在于适应自然,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德长久地得到保持。


材料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材料3: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材料4: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凤凰的别称),子知之乎?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鴟得腐鼠,鵷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的。

”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內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雏,你知道吗?鵷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遇到梧桐树它不会停下来休息,不遇到竹子
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遇到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猫头鹰寻找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鵷雏正巧从上空飞过,猫头鹰抬头看着鵷雏,发出一声怒喊:‘嚇!’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嚇’我吗?”
(二)请阅读下列几道作文题目,谈谈上面哪些材料给你的启示能够作为写作的素材,并说说理由。

【作文题目1】: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时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有人说:如果什么都不怕,反而更可怕。

还有人说:应该有所怕,有所不怕
以上看法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作文题目2】:
请以“依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作文题目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金鱼对邻近的水桶里的鲤鱼说,“别以为你也同我一样快活,等一下你就成了盘子里的佳肴,岂能像我一样永远享受着自由的快乐。

”“我并不羡慕你这种囚徒的生活”,鲤鱼说,“我虽然由于不慎遭遇了不幸,但我毕竟领略过江海的壮阔汹涌。


这一则寓言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作文题目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

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课堂检测:
请选择上面任意一道作文题目,并选择任意庄子相关的材料,写一段符合题目要求的主题段,不少于2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