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赋税制度.ppt
合集下载
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34张PPT)

田赋的废除
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告别田赋鼎铭文 乾坤转,天地变,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九 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 农民宣布,从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 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 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改革开放和"三 个代表"的结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 证!这是党中央和胡锦涛主席治国的伟大举措!这真 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 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要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明朝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 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它的征收方式是一实行 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 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 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 统一雇人。
一条鞭法的颁布会带来哪些变化? 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其影响有: ①简化了征收手续,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赋役征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③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 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边鄙……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国家) 用度不 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边费。县官(政府)鼓铸铁器…… 民用纯 弊,割草不痛,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除草)、土耰(碎土农具)、淡食, 百姓疾苦之。 ——《盐铁论》
因为匈奴的入侵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汉武帝开始,汉朝的人头税发生了哪些变化?
减轻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赋役内容
秦朝
汉朝
特点
田赋 丁赋
税率极高
与民休息,税率降低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关键能力 破
定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
定点
材料 中国古代璀璨的历史进程伴随着赋税制度的适时创新与发展。 从夏商周的贡赋制,
春秋战国的“相地而衰征”,到秦朝的“因地而税”“舍地而税人”,两汉赋税制中“租”和
“赋”,魏晋时期的“户调法”,到南北朝改征调布,隋代的租调令,到唐代的租庸调制、两
税法,再到宋朝的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明朝的一条鞭法,直至清代前期的田赋和丁役,清代
(1)协定关税(丧失过程)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
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 (2)列强把持关税大权: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1)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 主张。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3)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国 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4)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人教版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必备知识 破
知识点 1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清单
(1)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2)人头税 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②汉朝: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还征收财产税。
③一条鞭法 a.推行: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b.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 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2)清朝 ①“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②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 束缚进一步减弱。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
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
古
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
代 的
输内容 银中,一体征收。
赋 役 制 度
入 标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 题 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六)中国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时期 主要赋税制度
标准
形式
趋势
秦汉 田赋、人头税、 田地、人丁 实物为主, 1.征收标准: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
中 “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
国
古 代 的
丁,永输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
赋 役
钱粮入,但将实数造清册县报。岂特有益
制 度
于民标,亦一盛事也。”
——题(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的谕旨记载。
(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雍正时期——摊丁入亩
制 度
意义标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
题的人身控制。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
中
租庸调制
国
古
代 的
输
赋 役 制 度
入 按人户收税 标
题
两税法
按土地收税
(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税 与 个
北洋政 府制定
开始征 收:国
人
所得税
民政府
所 得 税
输条(例没有
公布所 得税暂
制
入实施)
行条例
度
的
标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五个两”
【问题探究】相比于租庸调制,分析两税法施行的意义。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以人丁为主 以财产为主
征税项目 租庸调、杂役 户税和地税
征税对象 受田农民
不分主客农商, 一律纳税
征税次数 一次征收
夏、秋两季
征收方式 征收实物 概以钱计
放松了人身控制 简化了税收名目 扩大了收税对象
改变贫富不均, 体现社会公平;
课堂小结
社会治理
国家制度——政府能力
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国家制度 进行社会治理(国家治理)
如何满足社会的经济需要 提升治理能力(税收制度)中 国 赋 税 制 度 的 演 变
朝代
秦汉
魏晋-隋
唐
前期 中后期
宋
元
明初
明 正统
后期
清
赋役制度 田赋、人头税、财产税
种)
其它杂税
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
兵役
徭役 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
力役
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的劳役
杂役
整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过程,并概括其变化趋势。
时间
秦汉 隋及唐
前期
唐朝中后 期及宋
元
明后期
清
制度名称
主要内容
征收标准
编户制度 田赋、丁赋、户赋、徭役等
人丁
善 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关进出口税则》 (纸质 1951年 中 国海关博物馆藏)
(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含义: 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 2.发展历程
(1)民国时期: ①起步 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并没有实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PPT

②改革开放后: a.原因: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b.措施及作用: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通过 了《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海__关__法__》,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个__人__所__得__税__法__》,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3)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情境在线】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 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 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现在 我们认为“协定关税”条款的深远危害是什么? 提示:中国不能实行保护性关税,失去关税自主权。
2.个人所得税的产生与演变: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历程。
时间
1914年
1936年 新中国成
立以后
1980年
表现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_民__国__时__期__。北洋政府制定了 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素养探究】 史料一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一半以 上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 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文帝二年(公元前 178),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直到景帝二年 (公元前155)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 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美课件1

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判断 秦所汉以: 我田带赋领、学人生头对税各、个徭朝役代的赋税制度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学习,并结合提问,以及相关史料的分析,深入学习各个朝代赋税制度的特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3
对当前土地制度和税收政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 义,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梳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其 内在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 。
研究方法
采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以 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考察和案例分析,对中国古代土 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对古代政治统治的影响
巩固中央集权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是古代政治统治的重要基础,中央政府通过控制土地和 税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维护社会稳定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稳定和合理分配,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定。
对后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影响
提供了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经验与教训,对后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两者互动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重视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协调
在历史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往往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为了实现土地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
要防止土地兼并和过度集约化利用土地的现象,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以保障农民的利益和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 用。
中华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
中华民国时期继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行“二五减租”等措施,减轻农民 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03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赋税制度
夏朝时期
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和货 币地租尚处于萌芽状态。
商朝时期
地租形态为劳役地租,租佃关系 以主佃制为主,税收作为财政收 入的一部分。
课件《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统编版历史1

田赋 人头税 财产税 徭役
秦汉时期
秦朝 口赋
人民口赋极重。
汉朝
口赋
不分男女,7—14岁 每人每年缴口赋20 钱。
算赋
• 15岁以上每人每年 出算赋120钱; • 商人和奴婢的算赋 钱加倍。
秦汉时期
元朝在北方课取具有人头税性质的丁税,致使已推行了500年之久的两税法在北方中断了一个世纪之久,这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大曲折反复,具有落后性。
田租
户调
徭役
允许“以庸代役”, 即缴纳一定的绢布 来替代徭役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原因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唐时期
内容
国
家 财
确定
政
支
出
赋税总额
各地 各地 各地 ……
学霸笔记
唐朝的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转 变为两税法,这种变化反映了均田 制的彻底崩溃与封建庄园制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制度
明 朝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个(人5)所每得一税次的赋起税源改与革演都变对历史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明改初革赋税制税是分历史夏发税展的、必秋然要粮求两。 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 的现象。
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废止国内关税,单一 征收国境关税成为主流,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 一的国境关税。
学霸笔记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内关税长期存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清更名田:1669,康熙宣布原来明朝 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
6、孙中山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是资产阶 级的土地纲领。
7、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931 1942 1947 1950
二、古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 生产。 秦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 商政策。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 生产力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铜器时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铁器时代——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王田制 均田制 屯田制
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例如汉唐时 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 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社会环境。 2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如汉初高祖在位时期实行一些宽舒政策:士兵复 员,释奴为民,减轻田租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提 倡节俭,废除肉刑等。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发展起来,并出现文景 之治的盛世景象。像东汉、唐、明、清各朝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都与统治阶级实行经济政策有关。
3 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 进的生产技术。例如西汉武帝东汉明帝时派 王景治理黄河,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 展。再如汉唐两朝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 革,汉朝普遍使用耦犁和犁耕法,发明了耧 车,唐代制成曲辕犁,发明了筒车等。
4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如三国两晋南 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 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 去了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 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8、元:元世祖重视农业,中央设立大司农司 负责农业和水利,颁发《农桑辑要》,指导 农业生产
9、明中期:张居正一条鞭法,调整赋 税制度,促进农业发展。
10、清朝初年:康熙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 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主要特征: 1、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 生产时间。 2、注重奖励,以提高农民生 产积极性。 3、注重土地开发,扩大耕地 面积。 4、注重兴修水利,奠定农业 发展基础。
革
• 清地丁银—摊丁入亩(彻底取消人头
税)Leabharlann 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编户—人口税、田租、徭、兵役 • 租调—田租、户税—调、徭、兵役 • 租庸调—田租、户税、纳绢或布代役 • 一条鞭—租、徭役、杂税合一、人丁
税
• 地丁银—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
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编户—收(实物、货币、劳役) •租调—收(实物、货币) •两税法—收(实物、货币) •一条鞭—收(货币:银两) •地丁银—收(货币—银两)
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和发展。
赋税制度的变化趋势
• 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过
渡,最终取消人头税。
•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 税种由繁到简。 •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基本定时。
特征:
1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直 至取消人头税(两税法) 2 征税形式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繁多 逐渐减少(一条鞭法) 3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两税 法) 4 征税对象由征收实物为主到征收货币为主(以 一条鞭法为标志) 5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代役(以“庸” 为标志) 6 商品税逐渐加重
2、两汉初期:修养生息
3、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 积极发展西南经济。
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 得到一定的土地;重视水利
北周:武帝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 口的官僚大族;强制僧尼还俗从事农业 生产
5、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
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武则天、 唐玄宗重视发展农业;唐德宗年间,实行 两税法
中国土地制度与赋税 制度
一、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的演变
1、西周的井田制:土地属于国君所有,周王把土 地分赐给诸侯,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买卖,并 交纳一定贡赋。
2春秋战国: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 商鞅废井田,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3、屯田制:西汉、东汉、曹魏、金、元、明、清
4、北魏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隋 唐沿用
四、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 西周--贡赋 • 春秋--按亩收税 • 秦朝--按人丁收
税、征发徭役、兵 役
• 西汉--编户制度 • 北魏--租调制度 • 隋唐--租庸调制
• 唐中期-“两税法” • 北宋中期--方田
均税法和募役法
• 明--“一条鞭法”
• 清--“地丁银”
1.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2.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法”
6、五代十国(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吴 越修海塘抵御钱塘潮
(后周):世宗,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 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 制的土地和劳力大为增加
7、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等措施,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农 民负担。 辽:大力发展农业,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 措施 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备的灌溉系统 金:迁汉人到东北垦荒,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3. 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 4. 北宋中期实行“方田均税法”和“募役 5. 明朝中期实行“一条鞭法” 6. 清朝前期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 秦--按人丁收税、征发徭役、兵役 • 西汉编户—按人丁收取田租、人头税、
徭役、兵役
• 北魏租调—按户征收(田租、户税:
调)
• 唐两税法—按土地和资产征收—大变
思考题:
我国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维护统治,必须调整生产关系 农民的反抗斗争
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
• 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调整生产关系,缓解阶级矛盾。 • 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 。 • 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
之一 。
• 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