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分析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分析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16-04-14T13:56:06.1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邓纲[导读] 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检验科在临床中,对于消化道溃疡以及慢性活动胃炎等疾病来说,往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邓纲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检验科湖南株洲 412200【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

方法将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入选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总结最有效的临床检验方法。

结果嗜银染色法检验阳性共71例(55.47%);快速尿素酶法检验阳性共82例(64.06%)。

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中,两种方法检验均呈阳性共62例(48.44%)。

数据显示:对于幽门螺杆菌,采取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检验,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同时,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即表明两种检验方法结果不一致。

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提倡给予嗜银染色法联合快速尿素酶法检验,以此使其检测的准确率及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嗜银染色法;快速尿素酶法在临床中,对于消化道溃疡以及慢性活动胃炎等疾病来说,往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颇高,约为30%至50%,并且此菌易导致消化道溃疡的发生[1]。

为此,加强对幽门螺杆菌的检验非常关键。

本次将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此次纳入研究的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我院,将抑酸药物及抗生素治疗者逐一排除。

当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年龄分布在21岁至79岁,年龄均值为(51.8±3.4)岁。

1.2检验方法基于患者胃窦部黏膜取活检标本1块,以同样的方法基于患者胃体部黏膜取活检标本1块,分别给予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进行检验:(1)嗜银染色法。

改良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改良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改良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辛强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年(卷),期】2008(18)11
【摘要】目的:对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改良Warthin-Starry银染(改良W-S)法进行评价。

方法:对1000例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用改良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Hp,并与常规染色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War-thin-Starry
银染法检出率高于常规Warthin-Starry银染法,且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

结论:
与常规染色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结果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在实验室广泛开展。

【总页数】1页(P2345-2345)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病理
【作者】辛强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相关文献】
1.幽门螺杆菌Warthin-Starry染色法和qRT-PCR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J], 张少华;肖青;梁健智
2.改良三重染色法与银染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对比分析 [J], 潘地佳;王耀辉;黄
斌;马璐;卢林明
3.改良三重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J], 张德江;卢德宏
4.快速尿素酶试验与改良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 [J], 黄培宁;韦代林;余贤恩;彭乃宝;陆美林
5.改良六胺银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真菌检测中的应用 [J], 付琳琳; 鲁萍; 平金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法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评价

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法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评价

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法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评价丁懿;曾海波【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17(021)016【摘要】目的探讨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法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100例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行胃镜检查时取胃窦部黏膜活检标本行嗜银染色法检测,同时进行血清Hp抗体ELISA法检测.结果 100例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经嗜银染色法检测Hp呈阳性者有81例,在这81例患者中,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为阳性的有75例,其余6例检测为阴性;19例嗜银染色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中,有4例经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为阳性.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法的灵敏度为92.59%,特异度为78.95%.结论血清Hp抗体ELISA检验法对幽门螺杆菌有较高的检测效能,且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总页数】2页(P2033-2034)【作者】丁懿;曾海波【作者单位】隆昌县人民医院,四川隆昌 642150;隆昌县人民医院,四川隆昌6421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ELISA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IgG、IgA、IgM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 [J], 钟宏良;殷秋华;程亦陵;韩力薇;秦立强;雒丽红2.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免疫快检卡与快速血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带检测法诊断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比较 [J], 杨旭;狄子晖;郑志东;李继来;杜继臣;郑华光;秦海强3.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J], 徐超;贺亚飞4.小鼠PVM血清抗体I-ELISA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J], 赵雅静;宁磊;李建平;张永兴5.粪抗原检测法诊断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研究Ⅲ.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粪抗原诊断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现场评价 [J], 焦伟;柴君杰;伊斯拉音.乌其曼;付承;瞿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邵军丽;吴丰【摘要】In this artical we are mainly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ed culture, rapid urease test, histology examination, urea breath test, antibody detection, stool antigen test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det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was reviewed briefly in recent years.%本文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新进展作一简要的概述,主要从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尿素呼气实验、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几个方面展开.【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21)008【总页数】4页(P691-694)【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实验;尿素呼气实验【作者】邵军丽;吴丰【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东莞523808;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生物科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中H.pylori感染率约90%。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H.pylori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所以H.pylori感染的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和必要。

H.pylori检测是H.pylori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就H.pylori检测方法近年来的发展作一概述。

一般用脑心浸液(或哥伦比亚琼脂或布氏琼脂)添加一定量的血清或全血,选择性抗生素做培养基,微氧条件培养3~5 d,根据菌落特征、涂片镜检、三酶(尿素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判定为H.pylori阳性或阴性。

改良W-S银染法在幽门螺杆菌染色中的应用

改良W-S银染法在幽门螺杆菌染色中的应用
目前 ,对幽门螺杆 菌 ( HP) 的研究 ,普遍 采用以 石蜡 切 片 ,酸化水 溶解 各 种 试剂 ,银染 色 为主 ,染 色改 良 方 法 较 多 ,大 家都 在探索 、寻 找操 作简 便 ,检出率 高的方 法 ,我 们 在实践中采用改良 W - S银染 法检测 HP,经 50例 病理 诊 断应用比较 ,发 现其 阳性 率高 于 原染色 方 法 ,检测 准确 性 提高 。现介绍如下 : 1 操作方法 111 胃粘膜活检标本 ,用 10%甲醛固定 ,常规石 蜡包埋 切 片 , HE染色作病理组织学诊断分类 , HP用改良 W - S 银染 。 112 试剂配制对照 (见表 1)
+细菌数很少 ,衡疏散在分布 。 + +细菌数较多 ,密集分布 。 + + +细菌数很多 ,密集成堆 。 213 分 5次共 50例患者两法检出结果对照 (见 表 2)
表 2 50例胃幽 门弯 曲菌 两法银染结果对照表
方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5 例 5例 10例 16 例 14例
关键词 :w - s银染法 ;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 : R44615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002 - 1108 ( 2008) 03 - 0045 - 01
W arthin2Sta rry法原为螺旋体的染 色方法 ,经 改进用 于 幽门螺杆菌检测 ,故称 (W - S)银 染法 。其 原理是 :由于 幽 门螺杆菌 (下 面简 称 HP )具 有嗜 银性 ,在 一定 条 件下 , HP 可以从银液中吸 附银 离子 ,后 经 孵育 液中 的显 色剂 处理 , HP内已吸咐 的银 离子被还原为黑色的金属银而显色 。
第 30卷 第 3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24年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范文

《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细菌,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毒力基因型的差异被认为是影响Hp感染后胃部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Hp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Hp检测方法往往需要提取DNA进行基因分析,过程繁琐且耗时。

近年来,免提取荧光PCR法因其快速、简便、高效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Hp毒力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1. 样本采集:收集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样本,分别取自无症状的健康人群及不同胃部疾病患者。

2. DNA检测: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直接对胃粘膜样本进行DNA检测,分析Hp毒力基因型。

3. 数据分析:将PCR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关联分析,探讨Hp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

三、实验结果1. Hp毒力基因型分布:通过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我们发现不同个体中Hp毒力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差异。

其中,某些特定基因型的Hp与胃部疾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2. 胃粘膜病变程度:我们发现Hp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某些毒力基因型的Hp感染患者胃粘膜病变程度较重,而其他基因型的Hp感染患者则以轻中度病变为主。

3. 相关性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Hp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其中,特定毒力基因型的Hp感染患者发生严重胃部疾病的风险较高。

四、讨论本研究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Hp毒力基因型,并探讨了其与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Hp毒力基因型的差异与胃粘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免提取荧光PCR法的应用为Hp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比传统方法,免提取荧光PCR法无需提取DNA,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

《2024年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范文

《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毒力基因型进行检测,并探讨了其与胃粘膜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Hp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方法不仅为Hp的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手段,同时也为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病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引言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Hp的毒力基因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检测Hp的毒力基因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Hp检测方法多采用培养或血清学检测,但这些方法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

近年来,免提取荧光PCR法因其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对Hp的毒力基因型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胃粘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的患者,根据胃粘膜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

2. 方法(1)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对Hp的毒力基因型进行检测;(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3)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Hp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三、实验结果1. Hp毒力基因型检测结果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对Hp的毒力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的Hp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2. Hp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Hp的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具体表现为,毒力基因型较强的Hp感染者,其胃粘膜病变程度往往较重;反之,毒力基因型较弱的Hp感染者,其胃粘膜病变程度相对较轻。

四、讨论本研究采用免提取荧光PCR法对Hp的毒力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基因型的Hp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且Hp 的毒力基因型与胃粘膜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银盐染色方法改进_韩亚京

幽门螺杆菌银盐染色方法改进_韩亚京

幽门螺杆菌银盐染色方法改进韩亚京(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83) 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 lori ,Hp )的感染关系密切[1]。

因胃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的需要,本科实验室自1988年以来开展Hp 银盐染色技术。

我们以Warthin -S tarry 银染法为基础加以改进,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A gNO 3与对苯二酚为分析纯,明胶为化学纯(国产明胶)。

用双蒸水配制0.06mol ·L -1AgN O 3水溶液、0.12mol ·L -1AgN O 3水溶液、0.01mol ·L -1对苯二酚水溶液以及20g ·L -1(2%)明胶水溶液。

显影工作液配制:0.12mol ·L -1Ag NO 3水溶液、0.01mol ·L -1对苯二酚水溶液、20g ·L -1(2%)明胶水银水溶液以1∶2∶4(体积比)比例配制,显影工作液使用前现配,配制5min 后失效。

实验用玻璃器皿用前浸入硫酸-重铬酸钾洗液过夜,双蒸水涮洗,烤干备用。

1.2 方法组织标本以0.14mo l ·L -1甲醛水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5μm 。

切片脱蜡入水,双蒸水洗。

入0.06mol ·L -1A gN O 3水溶液浸染1h ,60℃,避光。

倾去浸银液,双蒸水涮洗。

切片入显影工作液2~4min ,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

显影至切片组织呈棕褐色,立即弃去显影液,流水涮洗停显。

切片常规脱水透明,光学树脂胶封固。

2 结果组织呈金黄色,细胞核棕黑色,Hp 位于粘膜上皮游离缘上侧呈黑色棒状或S 状。

该法改进后7年余,制片10余万张,至今组织着色牢固稳定。

3 讨论我们使用此改进法和War thin -Star ry 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为试剂配制简便组织着色牢固稳定,成本低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介绍我院对传统银盐染色法的改良方法及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7例患者采用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验,同时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对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不仅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均令人满意,而且较传统银盐染色法在操作流程方面更为合理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幽门螺旋杆菌;检验;银盐染色法;改良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螺旋状细菌,其不仅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而且也是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的促成因子之一,故国际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建议临床应加强对Hp的检验工作[1]。

但就其检验方法来看,银盐染色法(Warthin-Sharry,W-S)可谓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同时效果也最为满意的检验方法之一,但基于该方法在操作方面的复杂性,以至于在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具体开展流程时常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且多数均又存在不尽相同的不完善之处[2]。

近些年内,我院在传统W-S法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良工作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因表现有不同程度消化系统症状并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417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255例,女162例;年龄18~71岁,平均(40.8±15.6)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近1个月内有使用过任何抑酸药物及抗Hp药物者以及近1 w内有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检查前保持12 h以上的空腹,准备妥当后即在电子胃镜辅助下于距幽门3 cm处取胃黏膜3块待检。

其中2块分别常规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法)进行檢验[3]。

另1块则采用我院改良W-S法进行检验,具体方法为:首先对标本采用0.14 mol/L 的甲醛水溶液进行固定处理,石蜡包埋切片(以4 um厚度为宜),接着采用二甲苯脱石蜡,之后再进行脱苯处理,采用各级乙醇过度到蒸馏水的程序进行刷洗,最后再将样本在避光条件下置于维持温度在60℃浓度为0.06 mol/L的AgNO3水溶液中进行1 h的侵染处理,完成染色后再次进行双蒸馏水刷洗,接着将样本置于显影液中进行显影,若在2~4 min内观察到有出现组织变为棕褐色时即可结束显影,同时倾倒出显影液,并用自来水对切片适当涮洗,最后再将切片脱水处理至透明,采用光学树脂封固后即可供医生阅片诊断。

1.3阳性标准RUT法中若标本在试剂中放置30 min内变为红色即认为是阳
性;14C-UBT法中最后的14C放射强度测定结果若>1.67 Bq则认定为阳性;改良W-S法中,若阅片时观察到组织与细胞核分别呈金黄色与棕黑色,并在胃黏膜上皮观察到呈短棒状或S状黑色影像则判定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改良(W-S)法、RUT法以及14C-UBT法三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1.8%、66.7%与67.4%,比较以改良(W-S)法显著更高,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改良(W-S)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达到了100.0%与96.4%,均显著高于RUT法以与14C-UBT法(P<0.05);同时RUT法与14C-UBT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一般人群的Hp感染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4],在该种情况下,人们对Hp研究的关注愈发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相关Hp感染的诊断学方法也成为了Hp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多中检验方法的诞生,但基本上都尚存有某些不足之处。

就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检验方法来看,RUT法虽然具备廉价、操作简便与反应快速的有点,但同时其检测结果也很容易受到标本细菌密度与试剂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其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难以获得很好控制,普遍认为不应将其单独作为判定Hp感染的依据。

而14C-UBT法虽然为目前比较普遍认可的非侵入性检验方法,但由于口咽部的尿素酶阳性细菌也很容易对尿素酶活性造成影响,故采用本法进行Hp检验时并不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而且在受到某些消化道杂菌或服药与呼气间隔时间等多种情况的影响,其检验结果也很容易出现假阴性。

在次基础上,在当前多种检测侵入性Hp的方法当中,微生物培养法因其敏感性非常高而且特异度甚至可达到100%,故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建议将此类方法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而W-S法即为此类方法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但传统的W-S法因为操作步骤繁杂等原因常导致操作人员难以较好掌握,以至于可能致使最后检验结果出现着色不牢显影不清等不足[5]。

而经我院对W-S 法进行改良后笔者认为已在以下3方面获得了显著进步:①将传统的醋酸盐缓冲液用双蒸馏水替代,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试剂配制;②显影摆脱了传统方法必须将温度控制在40℃~50℃范围的约束,本法在室温下即可完成显影故其过程也更为简单;③将染色时间延长至2~4 min,大大提升了染色质量,诊断更为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所开展的改良W-S法较RUT法与14C-UBT法在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3方面效果均显著更具优势,同时也较传统W-S
法在操作流程方面更为合理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明哲.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99-1101.
[2]刘莉,刘都礼,李佽,等.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三种染色方法比较[J].华西医学,2010,25(1):80-81.
[3]姚晓燕,毛建英,嵇学仙.幽门螺旋杆菌感染4种检测方法的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23-1124.
[4]江南,刘泳冬.改良Giemsa法和硼酸美兰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7):1131-1132.
[5]黄培宁.幽门螺杆菌Warthin-Starry银盐染色方法的改进[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0(2):3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