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服装的变迁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

在殷商时代,女性的服装以宽松的衣衫和裙子为主,材料多以麻布制作。

到了周代,女性的服饰变得更加丰富,有上衣下裳、深衣、袍服、裙
裳等多种形式。

此时,女性已经开始使用丝、绸、缎等面料制作衣服,而且开始使用发簪、步摇等首饰装饰发型。

到了汉代,女性的服饰变得更加华丽,出现了许多新的款式,如“袔”、“裠”、“裻”等。

这些款式多为贵族妇女所穿,多为宽袖
大袍,腰间配有腰带,并且开始使用锦绣等高档面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女性的服饰也受到影响。


个时期的服装多为宽大的袍子,衣袖也比较宽大,但女性也开始尝试
一些新的款式,如“袔”的款式开始减少。

同时,这个时期的女性也
开始注重面料的质地和服装的舒适度。

到了唐代,女性的服饰变得更加华丽和多样化。

此时,襦裙继续流行,但款式也更加丰富,如“半臂”等款式开始出现。

同时,女性也开始
使用金银珠宝等高档饰品来装饰自己的服装。

宋代以后,女性的服饰逐渐回归简约,但仍然有部分朝代的女性服饰
较为华丽。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和审美观念。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服装款式和面料上,也体
现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上。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满汉文化交融
在清代服饰中,既可以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子,也可以看到 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交融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06 近代服装
近代服饰变革背景
西方文化的传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政治运动的推动
近代以来,一系列政治运动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对服饰变 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服饰与等级制度
唐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等 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体现了尊卑 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观念
服饰与外来文化
唐代服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波 斯、印度等国家的服饰元素在唐代服 饰中有所体现,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包 容性。
唐代服饰注重表现人体美,追求华丽 、鲜艳的审美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审美观念。
服饰与礼仪
02
明代服饰在礼仪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场合穿着的服饰也
有所不同,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
03
明代服饰在审美上追求自然、和谐,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05 清代服装
清代服饰特点
服饰等级制度森严
清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穿着的服饰有 明显差异,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明代男女服饰
男子服饰
男子服饰以长袍为主,搭配马褂、直裰等。官员服饰根据品级不同,图案、颜 色等有所区别。
女子服饰
女子服饰丰富多样,包括袄裙、背子、比甲、霞帔等。发饰也极具特色,如发 髻、发簪等。
明代服饰与等级制度
服饰与身份
01
明代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穿着的服饰在颜色、图
案、材质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女装发展史

女装发展史

在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时尚文化通过流行的影视剧的方式进行传播,很多流行影视剧中的角色的穿扮成为了中国女性消费者效仿和追捧的对象,比如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背带裤和“纯子头”,《庐山恋》中的连衣裙、高跟凉鞋、小手包、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中的红裙子等等都成为当时女性消费者向往的追求的时尚元素,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港台剧在内地的流行,以及包括香港选美比赛的举办等等也开始推动女性时尚的发展,女性开始站在消费和时尚的舞台上,女性时尚消费涌现出与国际接轨和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个阶段的时尚可以归纳为“我要与世界同穿戴”。

1980年代:女装进入时装时代随外开放,时尚率先与国际接轨,人们早已厌倦了“灰,蓝,绿”的单一色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追求新款服饰。

一时间,蝙蝠衫,棒针衫,滑雪衫纷纷登场,成了服饰的亮点。

多样性,多元化是这一阶段女子服饰的特点。

80年代初期,服装流行与变化速度相对缓慢,到了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这时候女性服饰开始向时装化变化,在浪漫娇美的基础上,加上了成熟因素的设计风格,造型和装饰突出艺术性和时代风貌,强调合体廊形线和腰线,通常采用轻薄和半透明的丝绸等材料,使装式更接近着衣者的需要,一充分显示人们享受时装美的生活情趣。

1982年夏天,一种一开到底,钉上大扣子的布裙悄悄流行,随后,有出现了黑色紧身踩脚裤,以及露脐短衫。

运动休闲是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概念,人们趋之若鹜,之一时期出现了外穿运动装的时尚。

宽松,舒适,健康风尚使得运动装不再是竞技场上的专利,而成为健康养生,陶冶情操,调剂生活的一种服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登山旅游,上学上班,走亲访友,都能见到蝙蝠衫的身影。

1986年至1987年随着服装消费日趋高档化,时髦群体成为个体户、时装模特、演员、有海外关系的上海女性等的集合体,她们的着装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尤其是一些有海外关系的上海女性在服饰流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喜欢穿着海外、港澳流行款式;华亭路的个体户以此作为灵感进行服装设计。

中国古代女性服饰演变史.

中国古代女性服饰演变史.

中国古代女性服饰演变摘要:中国历经朝代更迭,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历朝历代的衣着服饰均各具特色,女性服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各个朝代大放荣耀。

历史长河中,服饰由最初的抵风御寒到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款式颜色的多样,显示出不同文化融合下,历史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服饰、演变先秦时期,动乱的社会局面和活跃的思想状态使服饰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

华夏族衣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

此时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

深衣,是将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腰带系扎的衣服。

褶,就是指穿在外面的的上衣,特点是短小而具有宽广的袖子;或者是指一种左袖的短袍。

左袖是胡人衣式的特点,广秀则是从胡服的窄袖演变而来。

女子所穿的内衣又称“亵衣”,当时的男女老少为了保暖和及时吸汗均有穿亵衣的习惯。

秦汉时期的女子服装:身穿大袖宽衣,下着长裙,脚穿高头丝屐,服色尚黑。

女子服饰有变化,“上短下长”上衣之裙只到胸部并且窄小,袖子仍宽大,即所谓“窄衣大袖”。

下裙拖曳及地,贵族女子的裙更长,甚至走路时要用两名婢女提携。

到了汉朝,女性衣裙最著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子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三层,名曰三重衣。

女子所着贴身之衣是抱腹与心衣,抱腹:上下有带,包裹腹部,背后和上面没有遮挡的东西;而心衣则是在抱腹的基础上用细带钩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服装:从服式来说,受胡服的影响比较大,衣袍外为左襟,特点是上短下长,裙长至足,腰系长带,长裙飘逸给人以视觉跳跃感。

此时女子的内衣前后均有布料覆盖,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俗称“两当”。

隋唐时期经济,政治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兴盛,使得当时的思想较为开明,女子和男子都穿“背子”款式是对襟式,也有少数是“套衫”式的领口宽大,显袒冲状,短袖式者没有袖子。

但是贵族妇女,尤其是后宫嫔妃的服饰有严格的等级规格。

隋唐的妇女的服饰可以说是把戏繁多,具有艳丽、华美、自由、潇洒的艺术风格。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女性运动员在体育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渐提升。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也经历了多次变迁,从1912年至2017年,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1912年-1949年:传统与变革在1912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主要以传统的旗袍为主。

旗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服饰,具有优美的线条和端庄的气质,被认为是典型的中国女性标志。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依然穿着旗袍,这种服饰虽然优雅但并不适合体育运动,给运动员的表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女性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社会变革对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也产生了影响,逐渐有人开始尝试将西式运动服引入中国,以提高女性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这种尝试虽然只是小范围的实践,但却为未来的变革埋下了种子。

在1949年至1978年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逐渐开始采用西式运动服。

这种变化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形象的重新认识。

文化大革命期间,女性运动员的服饰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运动服成为了她们的主要选择。

这种运动服在设计上更加贴合运动员的身体曲线,并且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发挥出更好的表现。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与其它国家的女性运动员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变革趋势。

三、1978年-2008年:改革开放与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并开始融入国际体育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西式运动服成为了她们的主要选择。

这种变化与中国社会的国际化进程紧密相关,也是中国体育事业与世界接轨的体现。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近代中国女性服饰的变化一、湘绣服湘绣服,传统湖南省的家饰服饰,并受到大部分华语文化圈的欢迎,因其既美丽又有纹理而被很多其他文化圈的女性推崇和把玩。

湘绣服的制作,多由绣师母子俩一同协作完成,缝制的布料多为当地的锦绣或丝绸,缝纫手法既美观又考究,而且显示出丰富的民族风情。

湘绣服的色彩有着一些特殊的历史意涵,体现着当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钟爱。

二、长衫加蓬裙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变化。

在19世纪,普遍会见西方式的礼服,这种服装由里衬加上外套长袍,外边加上裙子,被称为“长衫加蓬裙”。

它以民族服饰元素搭配,大衣长袍花痴藤,又为西方服饰修饰,上衣布料用印花,边缘使用米簇,大衣口袋加上格纹及褶边,堆叠状的蓬裙自然扩展。

三、锦服20世纪初,中国古典服饰发生巨大转变,从就湘绣服及长衫加蓬裙发展到锦服。

锦服﹝Chi-koi绣锦﹞通常是一件口袋装饰的无领宽松服装,多以竹编、丝绸及其它装饰品为装饰,穿着锦服的女性看起来也更时尚灵动。

20世纪50至60年代,锦服受到传统服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新潮元素份量,模仿出蓬裙大衣领子,宽松装饰,以灵动细节设计,展现女性优雅和力量,受到更多人的推崇。

四、长袍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式服装出现了一些改良的类型,如长袍,它紧贴身着,宽松的下摆搭配金属丝绸,或湖流纹,纽扣等装饰品,同时,穿着长袍能使你的气质更加显著,把传统服饰也融入于当代时尚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总结从湘绣服,到长衫加蓬裙,再到锦服,以及长袍,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每一种服饰都有其文化传统的内涵,代表着细致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服饰,不但包含文化传统,又带来时尚潮流,使传统服饰更新,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中国传统服饰王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论述中国古代女子深衣的发展演变过程

论述中国古代女子深衣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女子深衣的发展演变过程导言古代中国女性的服饰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变迁以及时代背景的变化。

女性深衣作为古代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古代女子深衣的发展演变过程,旨在深入了解古代女性的服饰文化。

第一部分:深衣的起源与演变1.1 深衣的起源深衣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当时的深衣还不是女性的专属服饰,而是男女通用的服饰。

深衣是一种由上衣和裙子组成的套装,采用立领设计,整体线条简洁、修身合体。

1.2 唐代的深衣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深衣逐渐成为女性的主要服饰,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深衣风格多样,主要包括宫廷礼服、官员服饰和民间服装。

•宫廷礼服唐代的宫廷礼服注重丰富的细节和华丽的装饰。

宫廷女子的深衣通常使用高质量的丝绸和绣花。

丰富多彩的图案和花纹被精细地刺绣在深衣上,展示了皇家阶级的豪华和权威。

•官员服饰唐代的官员服饰尚重典礼,深衣的款式也比较庄重。

官员的深衣通常统一规格,采用素雅的色彩和简约的图案,彰显其身份和职务。

•民间服装唐代的民间女性多穿着色彩鲜艳的深衣,流行的款式有中腰连衣和直裾。

民间女性的深衣以舒适、实用为主,注重舒展身段。

1.3 宋代的深衣演变到了宋代,深衣发生了一些变化。

宋代的深衣整体风格朴实、大方,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舒展。

•苏州深衣苏州是宋代深衣的代表,其特点是线条简洁、流畅,剪裁合体。

苏州深衣以丝绸面料为主,薄透而具有良好的贴身感。

领口和袖口常常采用对比色的镶边,增强了整体的美感。

•宋代宫廷深衣宋代宫廷深衣在设计上更加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同时,宫廷深衣中逐渐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如腰带、褶裥等,使服饰更加凸显女性的曲线美。

第二部分:深衣与女性身份深衣不仅是一种服饰,还与女性身份和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女性的身份地位常常通过衣着来显示。

2.1 古代女子深衣与家族身份在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中,深衣往往被视为家族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发展

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发展

服装无疑是历史美丽的、趣味的镜子。 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的服饰进化史,知 道了服饰除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 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 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 连。服饰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 志,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让我们更爱祖 国。
课题: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发展
组长:侯泽琦 组员:林娜 翁绵玲 朱宛薇 李华仪 黄伟纯 林晓仪
女子 直裾
女子 曲裾
曲裾特点
藏不露,雍容典雅。 a.通常用交领,直裾 b.通身紧窄,长可曳地, 不绕襟,衣裾在身侧 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 不露足。 或侧后方。 b.通身紧窄,行不露 c.衣袖有宽窄两式,袖 口大多镶边。 足。 c.衣袖有宽窄两式, d.衣领部分很有特色, 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 袖口大多镶边。 以便露出里衣。
隋朝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 圆领或交领短衣,高 腰拖地的长裙,腰上 还系着两条飘带。
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 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 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
唐代的妇女服饰,是 历代中的佼佼者。 衣料质地考究,造型 雍容华贵,装扮配饰 富丽堂皇。袒胸、 裸臂、披纱、大袖、 长裙是唐代妇女最 典型着装形象。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 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 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 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 的对比。 旗装以它用料节 省,制作简便和穿 着方便,取代了古 代的衣裙,这是后 人易于接受的主要 原因。
清朝汉族妇女服饰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 制推行其满族的发型和服装样 式。这种民族压迫政策激起汉 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为缓和汉 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不得 不实行“男从女不从”等十从 十不从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 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汉 族妇女服饰仍沿用明朝服装形 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女性服装的变迁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援华女专家成了时尚风向标
流行裙装:布拉吉
流行背景: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

款式特点: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一条布带。

但由于布拉吉宽松肥大,布料颜色、花样比较单调(主要是碎花、格子和条纹),质地粗糙,对女性风采的体现有限。

街头效果:是中青年女性的最爱,是文教界女性夏季的必备服装。

在近期热播的各类同时代影视剧中,《金婚》里的小学教员文丽,便以一身布拉吉引领了厂区家属的着衣时尚。

流行插曲:当时,因为大量制作布拉吉连衣裙,小花布或大花布进入中国。

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还发生过要求共青团员等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带头穿的事儿。

一时间,甚至街头的三轮车夫也穿起了花布衣服。

流行起因:与先进者保持一致
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

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身穿“布拉吉”的援华女专家则成了大众直接模仿的对象。

后来,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不用了,但“连衣裙”即布拉吉的意译名一直沿用下来。

上世纪70年代
行政铸造不了流行
流行裙装:江青裙
流行背景:“文革”时期,中国与国际文化和经济组织不再发生联系,国家或民间的文化交往少之又少。

在服装界,中国重新回到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旧的时代;一个与国际服饰时尚主流相脱离、相平行的自行发展的阶段中。

款式特点:小和尚领,领内有个白衬领,领子和前襟的边缘镶布边,腰间抽褶,并配上一条本色腰带,腰下是半长裙,裙子的下摆在小腿中部。

街头效果:女领导干部带头穿。

无论体形什么样,都必须穿这种只适合瘦人穿的款式。

流行插曲:当各大商场开始出售“江青裙”时,有些单位就以穿不穿江青裙作为评定一个人政治态度的标准。

流行起因:行政命令式的推广,最终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流行。

上世纪80年代
报道、电影均成流行诱因
流行裙装:红裙子、黄裙子
流行背景:上世纪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的大门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

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有必然联系。

款式特点:各种款式,但无一例外的是同样的红或同样的黄
街头效果:似乎是一夜之间,全城的人都流行穿红裙子、黄裙子,你不穿就显得过时和落伍。

各式各样的红黄裙子成了80年代中期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女性的时髦装束。

流行插曲:2007年杨恭如在某选秀节目做评委时,接受了某记者的采访,事后,出现的报道说其“穿老土的黄裙子”。

如果记者知道当年黄裙子的风靡程度,是不是就可以把杨恭如往怀旧上靠了?但不知是黄色真老土了还是人们怕穿黄的招虫,如今,还真少见黄裙子。

流行起因:报道、电影
1984年拍摄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

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在第28期第4版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

文章中写道:“对行情反应灵敏的个体服装摊贩,迅速推出一批黄裙子。

在西单夜市上,放眼望去,一排排黄裙子有如一丛丛盛开的黄玫瑰……一位姓程的个体商贩告诉记者,他最多时一晚上卖出100多条黄裙子。

他从广州买来黄色水洗布,自己加工后出售,每条裙子卖8-18元不等。

”一篇报道迅速瓦解了红裙子统治的天下,女性着装进入了红黄并存的鲜艳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初
与国际接轨出现专卖店
流行裙装:超短裙
流行背景: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时期。

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

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的女性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多的款式与花色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

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游者,几乎无人问津。

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服装摊,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的两极,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

款式特点:超短裙在上世纪60年代由被称为“时髦活跃的伦敦女王”玛莉·匡特催生,并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全球。

它的长度由最初的膝盖以上5厘米,逐步演变为膝盖以上20厘米。

街头效果:上世纪80年代后期,超短裙与宽松式西服上衣或外穿羊毛衫相配,穿着季节上也局限于春、夏季。

90年代中期,更多的是与紧身上衣和高筒靴相配。

这种穿着时髦性感,穿着的时间也扩展到秋冬季。

流行插曲:超短裙的出现,着实让传统人群触目惊心,加上“迷你”两字,如同捅了马蜂窝,部分保守媒介甚至将“迷你”裙称为洪水猛兽。

流行起因:在国际时装潮流趋势影响下,北京等大型城市出现了频繁的时装表演秀,而国际二线品牌也开始走向中国。

品牌专卖店出现在城市街头,超短裙正式进入中国,并很快受到时尚女子的喜爱。

上世纪90年代末
内衣外穿从吊带开始
流行裙装:吊带裙
流行背景:1998年,某时尚杂志的文章写道: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要奇怪。

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女白领的普遍共识。

与前面提到过的六七十年代相比,中国女性在20年间像跨过了一个世纪。

款式特点:这种样式的关键和醒目之处在于肩部的吊带。

它原本是内衣上或晚装上的一个部件,却移植到了日常服装上。

街头效果:吊带裙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当时在消费者中并不流行,只是演艺明星们偶尔穿着,过了一两年后,才有少数时髦姑娘在海滨浴场穿着它们。

姑娘们在并非很热的日子穿吊带裙,通常在外面加穿一件半透明的轻薄长裙。

如果是夏季,身着吊带长裙的女郎的脚上,必穿一双松糕底或其他厚底的凉鞋。

流行插曲:有些女同胞既想赶潮流又怕舆论压力,就想出聪明的方式,内穿T恤外穿吊带裙。

流行起因:吊带裙的流行其实是内衣外穿,1998年夏季,它抢足了时尚的风头。

时髦女孩子把属于鸡尾酒和晚礼服的袒肩露背带到了阳光下的草坪上。

其实,在1996年、1997年夏季就已经有了预兆:吊带裙曾被若隐若现地罩在短外套下。

吊带裙并非新款,伊夫·圣·洛朗1960年就曾推出。

21世纪初
中国元素成为世界时尚
流行裙装:旗袍
流行背景: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的。

标新立异是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

另一方面,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款式特点:既可表现出高雅端庄,又娴静温柔,只是穿着时一定得保持基本的仪态。

街头效果:“旗袍热”应运而生。

凡上映过《花样年华》的国家,都掀起了对旗袍的追捧,直到今天仍在继续着。

流行起因:电影
王家卫于新世纪元年拍摄了《花样年华》这部旧上海风格的爱情影片,女主角张曼玉在片中展示了数十款旗袍,它们不仅成为导演表现上世纪30年代十里洋场的符号,还将旗袍这种典型的中国化服装集中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旗袍热卷土重来,甚至波及世界很多地方。

其他流行
泡泡袖连衣裙
流行年代:上世纪80年代
流行起因:这款连衣裙的看点不是在裙上,而是在肩膀上。

有长袖,也有短袖,肩膀处有小的褶皱,形成两个大的隆起,隆起的幅度越大越受欢迎。

这样的款式之所以受女生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受童话书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公主服都是这样的泡泡袖,有贵族气质,而且还不失纯真可爱。

一步裙
流行年代:上世纪90年代初
流行起因:中国电视剧市场刚开始兴起,而《情义无价》和《公关小姐》中,女主角的着装就成了被竞相模仿的对象。

一步裙也随之风生水起,满大街都是穿着又宽又大的短袖上衣,窄小的一步裙的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