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氧舱模拟急性高原缺氧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探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祁存芳;闫帅;何敏;刘芳;唐延军;黄明玉【期刊名称】《青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4【摘要】目的模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刺激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1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模拟海拔5 000米组(实验组)和海拔2 200米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模拟海拔5 000米低压氧舱内预处理3天,进行急性高原低氧损伤造模,然后转移至海拔2 200米环境下行常规饲养,对照组不经低压氧舱预处理,直接在海拔2 200米环境下行常规饲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在2 200米环境下常规饲养1、3、7、14、28天后进行组织取材,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BrdU、BrdU/DCX、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并行相关分析.结果模拟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刺激后3、7天组齿状回的BrdU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01),14天组BrdU阳性细胞依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刺激后1、3、7天组DCX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其中3天组DCX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01);但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和对照组没有差别.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刺激后1、3天组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多于对照组(P<0.001),在缺氧刺激后BrdU/GFAP双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1天组(P<0.05)、3天组(P<0.01)、7天组(P<0.05)].结论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可促进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维持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高分化状态,并促进海马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总页数】8页(P249-255,261)【作者】祁存芳;闫帅;何敏;刘芳;唐延军;黄明玉【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青海西宁810001;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青海西宁810001;解放军第四医院内科,青海西宁810007;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青海西宁810001;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青海西宁810001;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相关文献】1.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J], 祁存芳;闫帅;何敏;刘芳;唐延军;黄明玉;;;;;;2.卡马西平对匹罗卡品诱导成年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J], 林芝惠;权青云;徐晓霞;赵晓娟;杨嫣华;李宏图3.缺氧预处理对不同鼠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J], 赵久红4.影响成年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因素 [J], 林丹;邓祥发;郭灵5.缺氧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J], 赵久红;崔燕;唐源远;季丽莉;王立芹;王振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模拟6000m海拔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模拟6000m海拔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意义徐娇阳;是文辉;姜婧;王铮;王瑞;邹红云;余伍忠;桂俊豪【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36)5【摘要】目的:建立模拟6000m海拔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低氧4、7、10、14、21 d组及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置于模拟6000m海拔的大型人工气候舱,每天运行24 h;应用开胸直接测压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心肺组织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图像分析.结果:低压低氧条件暴露10、14、21 d的S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血管壁中层壁厚占外径比值(MT%)较同时点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模拟海拔6000 m高原低氧10 d mPAP即可升高,至14 d即可成功建立出PH模型.【总页数】4页(P300-303)【作者】徐娇阳;是文辉;姜婧;王铮;王瑞;邹红云;余伍忠;桂俊豪【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1.52【相关文献】1.HIF-1α、ET-1和 ADM 在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表达及意义 [J], 徐娇阳;是文辉;付勇;李建瑛;刘江伟;桂俊豪;余伍忠2.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J], 陈丽英;应可净;黄斐斐;严超;胡蕙蕙3.大鼠低压电损伤模型的建立 [J], 刘雁军;宋方明;孙俊红;王亚芳;王英元4.高海拔低压低氧实验舱模型建立及其控制方式研究 [J], 车守全;卢剑锋;王一达;刘柱5.模拟海拔5500 m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HPT轴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J], 谢亚磊;梅颂;熊艳蕾;刘诗颖;徐成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肺水肿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Th i a y e tbaihm e to a sm o lo i h-att e prm r si ls n fr t de fh g liudepu m o r de a l na y e m
Z ANG Z ariZ ANG B ;H i ig WANG D0 H h ou, H o E Pn n , g
1 . 病理 学评 分 标 准 4肺
京建成生 物有 限公司 ) T 1 , _ 试剂 盒 ( ni有 限公 司)O Y E s bo u ,L M P S光学显微镜 (X3 R S )电子天平 ( 良平F 0 4 。 U C 1 T F型 , 上海 A10 )
12动 物 分 组 及 模 型 制 备 .
[ ywo d ] g ltt ik es P l n r d ma R t; ii xd y tae E d tei- Ke r s Hi atues ns; umo aye e ; as N txo iesnh s; n ohl 1 h i c r n
高原肺水肿 (ih tu e umo ay d maHA E 是HA E hg i d l nr e , P ) l at p e P 易 感 者 在快 速 ( 般在 2 一 4h内 ) 升 至 高 于 25 0m 的高 原 上 0 时 发病 一 种非 心 源性肺 水 肿 , 发病 迅 速 , 亡率 高 『 目前 它 死 1 ] 。 国 内外建 立 高原 肺水 肿动 物模 型无 统 一标 准 。 者现 根据 高 笔 原 地 区 的环 境 特 点 , 型高 原低 压低 氧 环 境 , Wi a 大 鼠 模 以 s t r
( 1 mmHg0 3 P )其 间动物 自由进 水及食物 , - . 3k a 。 1 分别持续 2 4h 及 4 . 以 1 / 8h 再 0m s的速 度 匀速 下 降 到平 原 高 度 ( 气 压 为 大 7 0mm Hg 氧 分压 为 1 9mm H ) 6 , 5 g 。
新型实验动物低氧舱的研制

新型实验动物低氧舱的研制刘毅;孟姣;刘佳;贠洁;康生【摘要】Objective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hypobaric cabin simulator for experimental animals.Methods The simulator was composed of a fully transparent working chamber,an electrical chamber,a pressure control component and a program control component,which had its body made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lastics,the hatch made of metal plate and support by reinforced metal bar.The air inside chamber was exhausted by the diaphragm vacuum pump,the air inflow was controlled by proportional valve,and the inner pressure and the speed of rise and decline were exactly controlled by the balance of inflow and exhaust.Results The new type of hypobaric cabin simulator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urate pressure control,low fluctuation range and controllable up and down time,low noise as well as adaptable air exchange rate.Conclusion The new type of hypobaric cabin simulator matches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experimental animals,and can be used in making the animal model of high altitude diseases.%目的:研制一种模拟低压低氧环境的实验舱,用以复制小鼠、大鼠、家兔等中小型实验动物的高原疾病模型.方法:该低氧舱由工作舱、电气舱、气压控制、程序控制4个部分组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筒柱为主体、以金属板材为舱门、以加强金属杆为支撑,制成全透明的工作舱;由隔膜真空泵提供抽气动力,采用电控比例阀控制进气流量,通过进气与抽气的动态平衡,实现工作舱内压力下降、上升和维持的精确控制.结果:新型实验动物低氧舱气压控制精准、气压波动幅度小、噪声低,舱内换气次数和氨质量浓度均达标.结论:新型实验动物低氧舱符合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的要求,适用于复制实验动物高原疾病模型.【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低氧舱;实验动物;高原病;气压控制;高原疾病模型【作者】刘毅;孟姣;刘佳;贠洁;康生【作者单位】710125西安,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710125西安,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710125西安,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710125西安,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710063西安,西安富康空气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R197.39近年来,国内外高原医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规模不断扩大。
低压低氧动物模型舱的压力容器舱设计

低压低氧动物模型舱的压力容器舱设计
李仕聪;于尧;王建垚;王元国;张金霞;张鹏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22(43)12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低压低氧动物模型舱的压力容器舱,以满足高原缺氧动物实验对压力水平维持的要求。
方法:该压力容器舱由金属封头、可视观察管体、密封门、嵌套式密封圈、自封闭式内法兰和递进式传感器密封装置等组成。
其中可视观察管体和管体两端的金属封头通过自封闭式内法兰进行密闭连接,密封门与舱门外壳通过嵌套式密封圈密封,递进式传感器密封装置可实现双层密封的效果。
通过压力容器舱真空度验证和低压低氧动物实验分别验证压力容器舱的密闭性能和用于动物实验的效果。
结果:该压力容器舱可以稳定维持11.5 kPa真空度,能够模拟15000 m极限海拔,而且能稳定运行30 d;低压低氧动物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有明显的肺损伤。
结论:该压力容器舱可以长时间稳定模拟高海拔环境,能够用于高原缺氧动物模型的制备。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李仕聪;于尧;王建垚;王元国;张金霞;张鹏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仙人长(天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R197.39
【相关文献】
1.大型低压低氧干热高紫外线复合低压舱的研制
2.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实验舱的实验研究
3.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实验舱的研制
4.低压氧舱模拟急性高原缺氧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探
5.高海拔低压低氧实验舱模型建立及其控制方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缺氧耐受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缺氧耐受性是指机体在缺氧条件下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探讨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2. 分析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3. 为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30只,体重20-25g。
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氧分压测定仪、血液分析仪等。
3. 实验方法:(1)缺氧模型建立:① 乏氧性缺氧:将小鼠置于缺氧箱中,控制箱内氧浓度为10%。
② 低氧性缺氧:将小鼠置于模拟海拔3000m的高原环境中。
③ 组织中毒性缺氧:给予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溶液,造成血液性缺氧。
(2)缺氧耐受性观察:① 记录小鼠在不同缺氧模型下的存活时间。
② 观察小鼠呼吸频率、节律和活动能力的变化。
③ 分析血液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鼠存活时间为(120±15)min,呼吸频率和节律明显加快,活动能力减弱。
2. 低氧性缺氧组:小鼠存活时间为(100±10)min,呼吸频率和节律加快,活动能力减弱。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小鼠存活时间为(80±10)min,呼吸频率和节律加快,活动能力减弱。
4. 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在不同缺氧模型组中均有明显下降。
五、分析与讨论1. 缺氧对小鼠的影响: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频率加快、节律紊乱,活动能力减弱,甚至死亡。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缺氧均能影响小鼠的缺氧耐受性。
2.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低氧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对小鼠的影响程度不同。
(2)缺氧程度:缺氧程度越高,小鼠的缺氧耐受性越差。
(3)个体差异:不同小鼠的缺氧耐受性存在差异。
3. 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提供参考,如提高患者氧疗效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等。
模拟高原缺氧环境对大鼠心、脑组织损伤的研究

•专题论坛•模拟高原缺氧环境对大鼠心、脑组织损伤的研究武柠子U2,马慧萍2,王昕2,何蕾2,景临林2,贾正平口(1.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 .兰州总医院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摘要]目的采用大型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海拔6 000 m低氧低温环境,探讨不同暴露时间对大鼠心、脑组织损伤的程度,为建立大鼠急性高原病模型及其相关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32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低氧低温1、3、5 d组,每组8只。
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养于当地海拔高度(1 500 m),不予处理;其余3组根据不同暴露时间置于低压氧舱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进行低氧低温处理。
H E染色观察心、脑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不同暴露时间对大鼠心、脑组织的损伤情况。
结果H E染色结果显示,低氧低温引起大鼠心、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心肌组织在上述实验条件下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而脑组织在3 d时损伤最为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心肌组织丙二醒(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乳酸(lactidacid,LD)含量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或P<0.01),还原型谷月光甘肤(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Na+ IC+ -ATPase活力随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脑组织M DA含量在1 d及3 d时有显著升高(P C0.05或^<0.01)山0含量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P<0.05),G SH含量、T-SO D及Na+K+-A T P酶活力仅在3 d时降低最为明显(P C0.05)。
结论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环境对大鼠心、脑组织造成明显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暴露于低氧低温的时间有关,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增加和能量代谢障碍是导致其损伤的重要因素。
常压急性低氧动物模型的制备

常压急性低氧动物模型的制备
陈艳卿;李永春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9(015)021
【摘要】常压低氧动物模型可广泛用于低氧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和肺疾病等常压低氧性疾病的研究。
利用常压低氧舱可以成功复制低氧动物模型,为肺心病及其他低氧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国内制作低氧动物模型的低氧舱费用较为昂贵,机构复杂,操作也比较繁琐。
本实验采用潘殿柱的方法制作的简易低氧舱系统成功复制急性低氧家兔模型,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48,28)
【作者】陈艳卿;李永春
【作者单位】100096,北京回龙观医院;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5天连续常压低氧预适应减缓急性高原反应效果的研究 [J], 于淼;胡扬
2.Cu/γ-Al2O3的制备及其对纯甘油常压氢解制备1,2-丙二醇的催化性能 [J], 安华良;范立攀;耿艳楼;赵新强;王延吉
3.急性低氧及不同强度急性常氧运动与高住低练大鼠腓肠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J], 王维群;陆彩凤;姜文凯;雷涛;潘菊芳
4.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红细胞相关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1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与进展 [J], 林喜秀;瞿树林
5.大鼠肾脏髓质外皮质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常压模拟高住低练环境中的表达变化 [J], 林喜秀;瞿树林;陈嘉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氧舱模拟急性高原缺氧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探
马慧萍;吴金华;高荣敏;李琳;樊鹏程;景临林;贾正平
【期刊名称】《解放军药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9)004
【摘要】目的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建立小鼠急性缺氧模型,探讨不同缺氧时间对小鼠缺氧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国产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海拔6000m高原缺氧环境,观察6h、12 h、24h、36 h、2d、3d、5d、7d不同缺氧时间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测定血浆LD、LDH和4种ATP酶的变化规律.结果 LD、LDH、T-AOC和ATP酶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呈波浪式变化,6h后可见组织形态发生明显改变,LD显著升高,T-AOC显著下降,12 h后LDH显著升高,ATP酶显著下降,说明在此条件下缺氧6~12h即可复制出急性高原病动物模型.结论该模型为下一步研究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高原病防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using a decompression chamber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ypoxic durations on the injury degree of experimental mice.Methods Rats were housed in a decompression chamber and exposed to simulated high altitude of 6000 m for 6 h,12 h,24 h,36 h,2 d,3 d,5 d and 7 d respectively.Pathological changes,the serum LD content,LDH activity and ATPase activity were examin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serum LD content,LDH activity and ATPase activity changed with time in a wave-like manner.Pathological changes of heart tissues were observed after 6 h.The LD content was increased while T-AOC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fter 12
h,the LDH activity was increased while AT-Pase activity was decreased.Conclusion An animal model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can be established within 6 to 12 h,which facilitates the mechanism study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总页数】4页(P301-304)
【作者】马慧萍;吴金华;高荣敏;李琳;樊鹏程;景临林;贾正平
【作者单位】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材科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材科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材科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材科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材科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材科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材科全军高原环境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
【相关文献】
1.急性重症胰腺炎湿热证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J], 齐文杰;张淑文;王红;张苗苗;文艳;王宝恩
2.利舒康胶囊对模拟高原缺氧动物的保护作用研究 [J], 马慧萍;张俊;贾正平;孟盼盼;景临林;王荣
3.高海拔低压低氧实验舱模型建立及其控制方式研究 [J], 车守全;卢剑锋;王一达;
刘柱
4.大型高低压氧舱在高原临床应用初探 [J], 贺彪;曹祯吾
5.地采暖用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1 m3环境模拟舱甲醛释放回归模型建立 [J], 贾潇然;王宏棣;赵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