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 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实验报告
缺氧反应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细胞代谢发生障碍的一种生理和病理状态。
缺氧反应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动物机体对缺氧的反应,探究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医学和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缺氧反应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动物在不同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3. 分析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4.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克左右,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 缺氧模型制备:1) 乏氧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瓶口用密封胶塞封住,模拟低氧环境。
2) 血液性缺氧: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模拟血液性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射5%氰化钠溶液,模拟组织中毒性缺氧。
3. 观察指标:1) 呼吸频率和深度:实验过程中,每5分钟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2) 皮肤和黏膜颜色:观察小白鼠皮肤和黏膜的颜色变化,判断缺氧程度。
3)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小白鼠的反应速度、协调性等神经行为变化。
4) 血液pH值和氧分压:实验前后分别采集小白鼠血液,测定pH值和氧分压。
四、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深度加深,皮肤和黏膜颜色变暗,出现紫绀。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反应速度减慢,协调性下降。
血液pH值下降,氧分压降低。
2. 血液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皮肤和黏膜颜色变淡,出现苍白。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反应速度减慢,协调性下降。
血液pH值下降,氧分压降低。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皮肤和黏膜颜色变暗,出现紫绀。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反应速度减慢,协调性下降。
血液pH值下降,氧分压降低。
五、讨论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低氧环境下,小白鼠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提高氧气的摄入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小鼠环境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环境缺氧条件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不同类型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缺氧的原因,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本实验主要研究低张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20只,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实验设备: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低张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2)将缺氧瓶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水温保持在25℃。
(3)将甲、乙、丙三组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中,密封瓶口,观察小鼠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颜色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4)将丁组小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适量钠石灰,观察小鼠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颜色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2只,分别编号为甲、乙。
(2)将甲组小鼠腹腔注射5%硝酸钠,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3)观察两组小鼠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颜色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实验(1)甲、乙、丙三组小鼠在缺氧瓶中活动减少,呼吸加快,粘膜和肝脏颜色变深,存活时间分别为:甲组80min,乙组70min,丙组60min。
(2)丁组小鼠在缺氧瓶中活动减少,呼吸加快,粘膜和肝脏颜色变深,存活时间为100min。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甲组小鼠活动减少,呼吸加快,粘膜和肝脏颜色变深,存活时间为30min。
(2)乙组小鼠活动正常,呼吸平稳,粘膜和肝脏颜色正常,存活时间为120min。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缺氧

题目不同类型缺氧成绩实验者第一作者姓名:xxxxxxx 参与作者姓名:xxxxxxx年级专业xxxxxxxxxx一、目的;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缺氧时呼吸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3.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二、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小白鼠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刻度吸管,酒精灯、注射器与针头、粗剪刀、组织镊、塑料盆、干毛巾、量杯。
3.药品与试剂: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三、方法与步骤:(一)抓取四只小白鼠,观察其的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于记录表中。
(二)乏氧性缺氧1.平放装有钠石灰的广口瓶,让小鼠进入,速直立广口瓶,塞紧瓶塞;2.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动物存活时间。
(三)CO中毒性缺氧1,准备CO发生装置;1.平放广口瓶,让小鼠进入,速直立广口瓶;2.用刻度吸管取3ml甲酸,沿事关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浓硫酸,密封广口瓶;3.观察瓶中小鼠的上述指标的变化,直至小鼠死亡,并记录,若反应太慢,加用酒精灯。
(四)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给两只小鼠腹腔注射亚0.3ml硝酸钠;2.迅速给一只小鼠注射0.3ml亚甲蓝,同时给另一只注射0.3ml生理盐水;3.观察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四、结果缺氧类型观察指标状况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皮肤粘膜肝脏颜色存活时间乏氧性缺氧正常良好108次适中粉红21分钟缺氧先平静,然后狂躁,后抽搐,最后死亡加快加深青紫CO中毒性缺氧正常良好120次适中粉红43秒缺氧迅速痉挛抽搐,剧烈挣扎,后死亡,大小便失禁难以观察到,但应为减慢变浅樱桃红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正常良好120次适中粉红亚甲蓝一直比较安静,最后死亡变化不明显变化不明显蓝色17分钟生理盐水先安静后抽搐,死亡,大小便失禁加快先加深后变浅青紫色12分钟五、讨论1.实验中亚硝酸钠部分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还是死亡,原因可能是我们小组在对小鼠注射亚硝酸钠后未立即注射亚甲蓝,导致小鼠的缺氧不可逆转,最终还是死亡。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
2. 实验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装置、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 将甲、乙、丙鼠放入缺氧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死亡情况(记录时间及耗氧量)。
- 观察并记录甲鼠尸体部分肝叶颜色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使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将两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 开始计时,每3分钟重复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 甲、乙、丙鼠均死亡,耗氧量逐渐减少,肝叶颜色变暗。
- 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导致肝叶颜色变暗。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短,耗氧量迅速下降。
- 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缺氧。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长,耗氧量逐渐减少。
缺氧模型复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因氧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而导致的生理和生化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了研究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旨在复制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包括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3. 分析不同缺氧类型对小鼠的影响差异。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
2. 试剂与仪器: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0%葡萄糖溶液、0.1%氰化钾溶液、NaOH溶液、乙醇、甲醛、冰醋酸、中性树胶、显微镜、电子天平、移液器、离心机、水浴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复制(1)乏氧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容积为1000ml的广口瓶中,加入NaOH溶液至瓶底,密封瓶口,使瓶内氧气被NaOH吸收,形成乏氧环境。
(2)血液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含有5%亚硝酸钠溶液的广口瓶中,密封瓶口,使亚硝酸钠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携氧能力。
(3)组织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含有0.1%氰化钾溶液的广口瓶中,密封瓶口,使氰化钾抑制细胞内呼吸酶活性,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2. 观察指标(1)生理指标: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2)生化指标:采集小白鼠血液,检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等生化指标。
(3)组织形态:取小白鼠肝脏、心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缺氧类型对小鼠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差异。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细胞出现肿胀、变性等病理变化。
缺氧的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了解缺氧的类型、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创新性地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并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探究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不同类型缺氧的耐受性。
3. 探究缺氧对小鼠组织器官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共40只。
2. 实验设备:缺氧箱、呼吸频率监测仪、心电图仪、血氧饱和度仪、显微镜等。
3. 实验试剂:NaOH、NaCl、Na2CO3、CO2、H2O2等。
四、实验方法1. 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低氧组、CO中毒组、H2O2中毒组。
2. 对照组:正常饲养,作为正常生理指标参考。
3. 低氧组:将小白鼠置于缺氧箱中,模拟海拔3000米的高原环境,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4. CO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CO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5. H2O2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H2O2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6.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监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7. 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组织器官,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缺氧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低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缺氧时间延长,生理指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2. CO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
3. H2O2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缺氧对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六、讨论与分析1.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发现缺氧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2023年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机能试验学试验汇报
日期:×××
1.试验目旳
(1)通过理解缺氧旳分类;
(2)复制不一样类型缺氧模型;
(3)观测不一样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旳变化规律,理解不一样类型缺氧旳体现特性。
2.试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旳盛有钠石灰(NaOH·CaO)旳容器中,容器中旳O2而呼出旳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取。
因此,在缺氧瓶中旳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运用,而小鼠呼出来旳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取,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旳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运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旳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旳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旳结合能力。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旳亲和力为氧气旳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旳动物模型。
(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取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旳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措施
3.1材料或/和动物。
小鼠缺氧病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代谢,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制备(1)低张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箱中,箱内氧气浓度控制在5%以下,持续30分钟。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持续吸入一氧化碳30分钟。
(3)氰化钾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腹腔注射氰化钾50mg/kg,观察动物中毒症状。
2. 实验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和钠石灰组。
3. 指标检测(1)呼吸频率:观察并记录实验前后小鼠的呼吸频率。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如兴奋、抑制、抽搐等。
(3)血液指标:检测小鼠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组织学观察:取小鼠脑组织、肺组织等,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兴奋、抑制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脑组织出现水肿、神经元变性等。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肺组织出现水肿、肺泡出血等。
3.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
1.实验目的
①了解缺氧的分类,了解和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本次实验的缺氧模型包括低张性缺氧模型及血液性缺氧模型);
②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观察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③熟练掌握小鼠的抓取、灌胃、腹腔注射、注射器使用及颈椎脱臼处死技术;
2.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成年昆明种小鼠,10只,体重18~22g,雌雄不拘,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灌胃器,塑料盆,量杯等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
(3)实验方法与步骤
A.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
1)实验步骤
①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
②抓取小白鼠并放入装有钠石灰广口瓶中,观察,记录;
③塞紧瓶塞,计时,拍摄,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2)注意事项
①主要通过爪部、尾部观察皮肤颜色,通过口唇部观察粘膜颜色。
②诱导小鼠进入广口瓶时,将广口瓶平放,向后拉拽小鼠尾部,使
小鼠本能前进进去广口瓶,当小鼠全头进入时将广口瓶直立;B.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实验步骤
①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②将1只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③用量杯取甲酸3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
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直至死亡。
2)注意事项
①加液先加入甲酸,后加入浓硫酸,防止酸入水飞溅,造成危险;
②大试管橡皮塞应迅速盖紧,并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③若试管内无明显气泡冒出,可以使用酒精灯加快反应速度;同时
应注意CO气体不宜产生过快,小鼠缺氧死亡过速不便观察个体状态和皮肤、黏膜颜色。
24
C.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实验步骤
①选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②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只;
③立即取其中1只,腹腔内注入l%亚甲蓝溶液0.3 ml;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为对照;
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2)注意事项
①腹腔注射亚甲蓝或生理盐水应在亚硝酸钠注射完毕后立即进行,
防止出现亚甲蓝救治不及时,影响实验结果
②抓取操作(采用双手抓取法)
1.将小鼠放置在粗糙的台面上,右手抓尾后拉,左手拇指食指迅
速抓住小鼠大部分头颈部皮肤,将其固定于左手大鱼际处
2.拉直四肢,并用左手无名指、小拇指压紧尾部或夹于两指间,
右手即可进行其他操作。
③腹腔注射操作
1.小鼠体位:左手固定小鼠,采取头低尾高位,使内脏前移;
2.持针方式:采用持弓式持针法,右手拇指中指捏住针管两侧,
食指于针管上方便于控制力度与角度;
3.进针位置:两大腿根部上缘连线与腹中线交叉点一侧约0.5cm,
左侧进针避免损伤肝脏;
4.进针方式:先刺入皮下,向前推进0.5cm,再45 °(30 °~
60 °)刺入腹腔;针头刺入不宜超过1cm,以免刺入脏器;刺
入后应先回抽针管再注射,确认针头未扎入膀胱或肠道
④器材处理:亚甲蓝注射器用后不用清洗,避免污染环境,上交统
一处理。
3.结果
(1)不同类型缺氧的小鼠各项指标的记录(每隔3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1)乏氧性缺氧
正常0 正常29 正常红润
3 狂躁32 正常红润
缺氧 6 狂躁35 加快紫绀
9
活力减
退23 加快紫绀
14分23
秒
12 安静18 减慢紫绀
14分
23秒
死亡0 不呼吸紫绀2)CO中毒性缺
氧
正常0 正常27 正常红润
缺氧 3 正常24 正常红润9分50秒
6 躁狂34 加快樱桃红
9 安静19 减慢樱桃红
9分50
秒
死亡0 无呼吸樱桃红色
3)NaNO2中毒性
缺氧
正常0 正常26 正常红润
亚甲蓝救治 3 正常33 正常红润
9 正常29 加快红润
12
活力减
退20 减慢紫绀
17分10
秒
15 安静17 减慢棕色
17分
11秒
死亡0 无呼吸棕色
生理盐水对照0 正常24 正常红润
3 躁狂36 加快紫绀7分40秒
6 安静2
7 正常紫绀
7分40
秒
死亡0 不呼吸棕色
(2)实验图像
图1 乏氧性缺氧(左为正常至躁狂状态,右为安静状态)
图2 CO中毒性缺氧(左为正常至躁狂状态,右为安静至濒死状态)
图3 NaNO2中毒性缺氧(从左到右依次为盐水小鼠,盐水小鼠与亚甲蓝小鼠的对比,盐水小鼠)
(3)实验过程记录
1)实验前:
本组10只小鼠10s内呼吸次数19次,28次,27次,21次,23次,25次,27次,24次,20次,24次,得到小鼠呼吸频率为142.8次/分,与小鼠平均正常呼吸频率140~210次/分接近,本组十只小鼠呼吸情况正常。
2)实验时:
①乏氧性缺氧
小鼠进入广口瓶后行为活跃,有不间断的排便现象;
一至二分钟,小鼠呼吸平缓,活动逐渐增多,表现不安;
三至六分钟,小鼠表现躁狂,呼吸加深加快,胸廓起伏明显,该现象随时间推移愈发明显;
六至九分钟,小鼠不安和狂躁状态表现至最大,并伴有抽搐现象;十二分钟后小鼠活动逐渐减少至最后卧于瓶中静止少动,呼吸频率降低;
实验进行14分23秒时小鼠呼吸停止,完全无活动,认定死亡。
③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小鼠进入广口瓶后行为活跃,有不间断的排便现象;
CO发生器起始无明显气泡冒出,采用酒精灯加热加快反应速度,试管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后逐渐减少直至小鼠死亡;
实验开始至第五分钟小鼠呼吸平缓,活动逐渐增多,表现不安;
实验六至七分钟小鼠表现躁狂,呼吸加深加快,胸廓起伏明显,该现象随时间推移愈发明显;
实验八至九分钟小鼠活动逐渐减少至最后卧于瓶中少动,口唇和尾部皮肤呈现樱桃红色;
实验9分50秒小鼠呼吸停止。
④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两只小鼠同时注射亚硝酸钠,制作亚硝酸钠中毒小鼠模型;
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刻对1号小鼠实施亚甲蓝救治,2号小鼠同时注射生理盐水;
实验开始至三分钟,2号小鼠呼吸深快,逐渐狂躁;1号小鼠活动正常;
实验三至六分钟2号小活动逐渐减少至少动,1号小鼠活动正常,呼吸略有加快;
实验七分四十秒2号小鼠胸廓无运动,呼吸停止,无活动,翻看发现失禁,判断2号小鼠死亡;对比同时1号小鼠活动增加,呼吸加深加快;对比两鼠尾部皮肤,2号小鼠明显更为红润。
实验至十五分钟后1号小鼠活动逐渐减少至最后卧于桌面少动,尾
部皮肤颜色逐渐接近2号小鼠;
实验十七分十秒时1号小鼠呼吸停止。
4.讨论
(1)乏氧性缺氧实验
广口瓶中的钠石灰用于吸收小鼠呼出的CO2,随着小鼠呼吸过程中耗氧呼CO2,瓶中的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的分压不上升。
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呈现红色,脱氧血红蛋白为青色,当小鼠动脉血和静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时,小鼠出现发绀,可观察处为无皮毛覆盖的尾部和爪部。
(2)CO中毒性缺氧实验
1)本组的小鼠存活时间对比其他小组时间偏长,排除加液错误和瓶塞紧密性原因,推测为:
连接CO发生装置的皮管有漏气现象,导致最初在加热时大量产生的CO没有完全进入广口瓶;
2)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大于氧,故一氧化碳作为竞争性抑制剂结合血红蛋白成为碳氧血红蛋白,减少氧合血红蛋白的量。
同时,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后使血红蛋白其他亚基的释氧能力减弱,血氧容量减少,组织可用氧也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
由于碳氧血红蛋白为鲜红色,所以小鼠的皮肤和粘膜呈现樱桃红色。
(3)NaNO2中毒性缺氧
血红素中的二价铁在氧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使血氧容量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容量减少,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多。
因为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所以亚硝酸钠中毒死亡的小鼠血液和肝脏呈棕褐色。
亚硝酸盐中毒解毒剂是亚甲蓝,俗称美蓝,能够有效的将三价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二价铁血红蛋白,从而恢复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
5.结论
不同类型缺氧的原理和表现特征不同,乏氧性缺氧可使小白鼠呼吸先加深加快而后逐渐衰竭,出现发绀;CO中毒性缺氧小白鼠皮肤黏膜肝脏颜色为樱桃红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皮肤黏膜肝脏颜色为棕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