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

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

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变形和应力,从而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

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1.混凝土热膨胀混凝土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会发生破坏。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2.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在受热时会发生强度降低,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水泥熟料的矿物转化和混凝土中的气孔扩大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温性能。

3.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受热时会发生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和混凝土的热膨胀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混凝土的裂缝。

三、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普通混凝土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电子温度计、荧光光纤测温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实验设备。

3.实验方法将混凝土试件置于恒温箱中,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电子温度计和荧光光纤测温仪对混凝土试件的温度进行监测,同时使用万能试验机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拉伸和压缩测试,记录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和变形数据。

4.实验方案本实验采用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测试,探究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1)实验组1:常温组,温度为20℃。

(2)实验组2:低温组,温度为-20℃。

(3)实验组3:高温组,温度为50℃。

(4)实验组4:超高温组,温度为100℃。

四、实验结果分析1.混凝土试件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混凝土试件的温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常温组,混凝土试件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而在低温组、高温组和超高温组,混凝土试件的温度分别为-20℃、50℃和100℃。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混凝土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温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

一、混凝土结构温度影响的分析温度是混凝土结构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和低温都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探讨高温和低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1. 高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当混凝土结构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时,混凝土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导致结构变形和裂缝。

另外,高温还会促使混凝土的龄期加速,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2. 低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当混凝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下时,混凝土会发生收缩,从而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风险。

此外,低温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过程,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二、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了减少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需要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考虑到温度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1. 适当加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高温和抗低温性能,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需要适当加强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和韧性。

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都能够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2. 合理处理混凝土结构的伸缩性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性的变化,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处理混凝土的伸缩性。

比如,在混凝土结构的构造中,需要合理设置伸缩缝以缓解混凝土的收缩和热胀问题。

3.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保护措施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暴露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中,需要加强混凝土结构的保护措施。

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通风和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温度。

而在低温环境中,则需要增加混凝土结构的隔热设施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热损失。

三、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分析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进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是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温度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温度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以及温度影响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方法。

首先,温度变化会显著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会膨胀并丧失一部分强度,甚至会出现裂缝。

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会收缩并且变得脆弱,易受力学性能的损害。

此外,温度的变化还会对混凝土的持久性和耐久性产生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增加,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其次,温度影响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首先,设计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以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体积变化,从而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温性能。

此外,结构的布置和施工方式也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避免温度变化过大,从而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和损伤。

最后,温度影响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模拟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结构布置和材料。

其次,可以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曲线,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监测和检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温度引起的损害。

综上所述,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需要充分了解温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满足设计的要求,并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和分析。

只有在考虑温度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易形成各种形状和容易施工等优点。

但是,混凝土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材料配合比、浇筑方式等。

其中,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对于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机理混凝土强度的变化与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温度变化会引起混凝土内部孔隙水的膨胀和收缩,导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强度。

此外,温度变化还会影响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高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高温是混凝土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遭受高温时,混凝土中的水分开始蒸发,水泥熟料中的熟料矿物质开始分解,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使其内部裂缝增多,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低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低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低温下混凝土的强度仍然会降低。

低温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冻结,从而引起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强度。

此外,低温下混凝土的水泥水化反应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三、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其他因素1.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中不同材料的比例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的配合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对其强度也有影响。

浇筑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3.施工环境施工环境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混凝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1.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合理施工采用合理的浇筑方式,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温度过高引起强度倒缩与硅酸盐水泥混用混凝土Concrete课件

温度过高引起强度倒缩与硅酸盐水泥混用混凝土Concrete课件
材料 • 复合材料:有机-无机、金属-非金属、金
属-有机 二、按使用功能分 • 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建筑功能材料
无机材料
•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钢铁、不锈钢 有色金属-铝、铜、铝合金
• 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花岗岩、大理石等 烧土制品-粘土砖、瓦、陶瓷 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泥 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砖 无机纤维材料-玻璃、碳纤维
四、建筑材料的结构—性能—组成
要合理地选用材料,就必须对不同材料进行 比较,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包括强度与破坏 特性、变形性能、耐久性能等多方面
五、建筑材料—人类—环境关系
• 建筑材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 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环境。
• 人类大量建造的基础设施对生存环境发挥着巨 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作 用,即大量地消耗地球的资源和能源,在相当 程度上污染了自然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
耐 水性
• 3、耐水性-材料在水作用,保持其原有
性质的能力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公式 :KP=fW/f • 式中:KP -材料的软化系数 f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W-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MPa)
材料软化系数的要求
1).软化系数越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 的强度降低越多,其耐水性越差。 2).对经常处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 构物(如地下构筑物、基础、水工结构) 的材料,其K软≥0.85; 3).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的材料,其K 软≥0.85; 4).K软≥0.80的材料,一般称为耐水的材 料。
(3).火山作用
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冷却后在 岩石中形成大量的孔隙
(4).烧作用
孔隙的类型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分析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首先,温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水分蒸发,使混凝土变得干燥。

而干燥的混凝土在负荷作用下容易出现开裂,从而降低了其强度。

此外,温度变化还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进一步影响其硬度。

其次,温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冻融性能。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会结冰,导致混凝土膨胀并可能引发裂缝。

而当温度回升时,冻结的水分会融化,从而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变化。

这种周期性的冻融循环会使混凝土发生疲劳破坏,进而降低其耐久性。

此外,温度还对混凝土的变形特性产生影响。

当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会因热胀冷缩而发生体积变化。

这种变形可能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内应力和应变的不平衡,导致开裂和破坏。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温度变化对变形特性的影响,以充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那么,如何应对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呢?首先,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材料的选择来提高其温度稳定性。

例如,在配制混凝土时添加适量的掺合料和化学控制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程度。

同时,可以选择具有较低线膨胀系数的结构材料,如纤维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以减轻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其次,采取合理的温控措施也是应对混凝土温度影响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温度变化调整浇筑和养护工艺。

此外,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绝热材料或喷涂防冻剂,以减少温度的变化幅度。

最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温度的敏感性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建立力学性能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并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构造材料,其性能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并详细分析其机理。

1. 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热胀冷缩效应。

当混凝土受热时,其体积会膨胀;相反地,当受冷却时,混凝土会收缩。

这种热胀冷缩效应将使混凝土产生应力,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和开裂。

2.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在高温下,混凝土的强度会下降,而在低温下,混凝土的强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会改变混凝土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影响其强度和抗压性能。

3.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温度变化还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在高温下,混凝土的孔隙水分可能蒸发,导致混凝土干燥和开裂,从而降低其耐久性。

相反,在低温下,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会收缩,增加了吸水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冻融循环引起的损伤。

4.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影响温度变化对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如水泥)产生显著影响。

在高温下,水泥的水化反应将加速,促进早期强度的发展。

然而,高温环境下,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水化反应过早,从而引起裂缝和不均匀的收缩。

在低温下,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减慢,导致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延长。

结论: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和控制温度变化,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合理设计和施工技术、使用温度控制体系等来实现。

未来的研究也应继续深入探索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机理,以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指导。

(字数:394)。

混凝土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混凝土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混凝土强度和温度的关系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一个看似枯燥,但其实充满趣味的主题——混凝土的强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说到混凝土,可能你首先想到的是那种沉甸甸、冷冰冰的东西,但它可不是个简单的家伙哦。

其实,混凝土的表现可跟天气一样,千变万化,尤其是温度这一因素,真的是大老板。

想象一下,你在夏天的烈日下浇筑混凝土,那可真是给它“烤”得不要不要的。

而冬天呢,温度一低,混凝土就像被冻住了,难以发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混凝土和温度之间到底有什么猫腻。

2. 混凝土的基本知识2.1 混凝土的组成首先,咱们得知道,混凝土是由水、砂、石子和水泥这四种主要材料混合而成的。

就像做饭一样,材料的比例和质量决定了最终的“菜”好不好吃。

水泥是“主厨”,负责把所有的材料混在一起,而水则是“调味料”,帮助混凝土更好地结合。

所以,混凝土的强度,跟这两者的比例关系可大着呢。

2.2 温度的影响接着,温度就像一个外部因素,对混凝土的表现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你知道吗?当温度升高时,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得特别快,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水分一少,混凝土就容易出现裂缝,强度自然也就打折扣了。

而在寒冷的环境中,混凝土又会因为温度过低而硬化变慢,甚至出现冻胀的现象,这可就像在冬天外出时,穿的衣服不够厚,冻得瑟瑟发抖一样,混凝土也难以发挥出它的实力。

3. 实际案例分析3.1 夏天施工的挑战想象一下,夏天的工地,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就像在火锅里煮的一样。

水分蒸发得飞快,强度可就不如意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工人们可得动点脑筋,尽量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工,避开最热的时段。

就像打篮球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攻,混凝土施工也是一样的道理。

3.2 冬天施工的对策而到了冬天,情况又是另一番景象。

气温一降,混凝土的强度提升就像被人施了“冻结术”。

这时候,工人们会采取一些“暖心”的措施,比如加热水泥,或者用防冻剂。

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杯热腾腾的汤,让身体暖和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
1.温度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1.1温度变化对水泥水化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是由水泥、集料、拌和用水及外加剂等组成的混合物。

在混合物拌制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是水泥的水化反应,水泥水化速度与水泥细度有关,同时也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其间的关系服从普遍适用于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通用的Arrhenius定律。

根据许多学者研究,硅酸盐水泥在常温下水化时的激活能E值约在30—
40kJ/mol之间变化。

设E= 40kJ/mol,则温度从20C上升至40C时反应速率k 值将增加185%,温度上升至60C时k值将增加624%。

反之,如果温度降低至10C和
0C (273K,则k值将分别减小44.6 %和7.03 %。

简言之,如果说温度是按算术级数升高的话,那么反应速率是在实用的温度范围内以每升高10C大约增长70%的速率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水化速率要比温度的变化强烈的多。

这给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速率提供了研究依据。

在上世纪80年代初,Carino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做了一项试验,用水灰比等于0.43的标准试件在指定温度下浇制、密圭寸和养护,直至指定龄期测定其抗压强度,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强度增长如图1所示。

(I
51并护盟度匀震夏土豈厦必%速皇矣系隔
试验说明,混凝土浇筑后强度的增长速率是随着养护温度的增高而加快
的,也是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渐减的。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在形成强
度的前10d左右的时间,而对混凝土在28天后的强度影响比较小。

1.2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施工经验告诉我们,在炎热天气下同样材料制成同等稠度的混凝土拌和物总要比寒冷天气多用一些水。

同样拌和物的坍落度确实是随着它的温度升高而减小的。

试验结果显示,为了使一般混凝土拌和物具有相等的坍落度(75mm,拌和物的温度每升高1O C,每1m3就需要增加约7kg 的拌和用水(见图
2)。

W 列30 40 .50 fiO
10 3)3Q
髓(X)
92掘肝料摊翹的黠
拌和物的稠度(坍落度)主要取决于固体颗粒间的相互摩擦,除了水对这种内摩擦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以外,还与其中所含气泡有关,空气的存在等于增加了水泥浆含量而减少了集料含量,因此可以较为明显地削减稠度。

气泡的形成与水的黏滞度有关,而水的黏滞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

因此,在较高温度下为使拌和物获得同样稠度通常需要较常温多用一些水,以增加气泡含量,从而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

同样,在低温条件下拌和混凝土时要相应减少拌和用水,以防止用水过多产生泌水或坍落度过大的现象。

1.3低温下的混凝土强度研究
在混凝土浇筑后尚未硬化前,低温下内部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发生9 %左右的增长,同时产生约2500kg/cm2的冰胀应力。

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而降低强度。

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结晶,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黏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浇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

试验研究还表明,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

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

对于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
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

而对于安全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
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由此可见,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从而避免产生混凝土早期冻害。

随着混凝土龄期增加,混凝土抗冻性能也得到提高。

因水泥不断水化,可冻结水量减少,水中溶解盐浓度随水化深入而浓度增加,冰点也随龄期而降低,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所以延长冻结前的养护时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称临界强度,我国规定临界强度为不低于设计标号的30%即不得低于
35kg/cm2。

2.冬季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2.1混凝土冬季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温度在混凝土的拌制和浇注后强度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说来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宜热不宜冷,浇灌入模时的温度宜冷不宜热,冬季施工亦是如此。

对于大体积结构物,为了防止拌和物冻结、凝结过缓,入模温度也不宜过低。

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冻和保证强度增长,应对施工地点进行临时性的围护,并对混凝土的表面和模板用隔热材料掩盖保温养护,必要时可用蒸汽或电热加温。

浇灌后宜用成熟度法或其他测试方法时时监测混凝土强度,直至达到预定的强度要求(例如临界防冻强度、脱模强度、预应力张拉强度),方可停止上述措施。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灌温度,可将集料贮存在温暖的场所,必要时可对集料和水进行加热。

2.2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实践中,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工程结构状况(工程量、结构厚大程度与外露情况),工期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及价格,早强剂、减水剂、抗冻剂的性能及价格,保温材料的性能及价格,热源的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工程,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冬季施工方案。

一个理想的方案,应当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施工费用,来获得最优良的工程质量,也就是工期、费用、质量最佳化。

目前,基本上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调整配合比法。

主要适用于0C左右的混凝土施工。

具体做法:一是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

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

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d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酸盐水泥7d的强度,效果较明显。

二是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

三是掺用引气
剂。

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黏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四是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

应用较普遍的有硫酸钠(掺用水泥用量的2%和复合早强试水剂(掺水泥用量的5%。

五是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2)蓄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C左右,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

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
0C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

此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不多,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3)外部加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C以上,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

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

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

蒸汽加热:用蒸汽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

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

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

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

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

红外线加热:用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圭寸辐射加热。

(4)使用外加剂法。

在-10C以上的气温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

目前常用有氧化钙、氯化钠等单抗冻剂及亚硝酸钠加氯化钠复合抗冻剂。

上述4种冬季施工方法都有其利弊,适用范围也都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应根据现场条件,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施工方法结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