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美丽的小路》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美丽的小路》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2《美丽的小路》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4篇)《美丽的小路》教学案例及反思篇1【教学案例】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词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课的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美丽的小路》。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介绍一下你的识记方法。
二、自读课文,感受小路的美1、同学们的生字记得真好,小鸭要请我们到他家做客了。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还有哪些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去鸭先生家做客呢?3、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想:到小鸭家做客你看到了什么?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到小鸭家做客你看到了什么?课件:美丽的小路6、这条小路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7、指导朗读第一段。
8、这么美的小路上,瞧,我们的小伙伴也来了,他们在说些什么?鹿先生是怎么说的?过渡语: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你有什么感受?是啊,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多么开心、幸福啊!我们一起来唱首幸福拍手歌吧!三、课间游戏:歌曲《幸福拍手歌》四、细读课文,感知小路被破坏的原因过渡语:多美的小路啊,朋友们都喜欢在这里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不了多就,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的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你看到这条堆满垃圾的小路,你想说些什么呢?五、朗读我们的小伙伴他们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他说的话?1、指导朗读:课件: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哪去了!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2、师独白,学生分组角色朗读。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⑴指名表演,学生评价。
⑵学生提问。
六、略读课文,感知美丽的小路找回的过程1、师过渡语: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2、指名回答。
3、师引读。
4、同学们,鸭先生门前的小路有恢复了以前的美丽,我们这条小路还要怎样打扮打扮才漂亮呢?老师想把自己的这朵鲜花献给这条小路,有谁也愿意把你的鲜花献给小路呢?听,我听见花儿在说悄悄话呢?七、延伸1、过渡:环保小卫士们,这条小路在你们的打扮下,多美啊!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小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篇课文,你觉得你以后会怎样做?【反思】这是我上《美丽的小路》时的教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整体把握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从感知美、体验美、奉献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小路》听课感想评课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小路》听课感想评课记录《美丽的小路》听后上午第二节听燕欢执教《美丽的小路》。
这次是青年教师互动听课活动。
燕欢的课感很好,听她的课如沐春风,清新自然、平和淡定。
今天的教学预设,围绕课题“美丽的小路”,预设了三个板块的教学:夸小路——走小路——找小路。
预设简洁,过程明快,每一个板块中精心预设几个环节,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近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以读为本,重朗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朗读和感悟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在体验和对话中激发情感、提升情感。
一、夸小路——在情境中练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动物王国去走一走,看一看。
那儿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风景呢!”老师的导语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情境之中。
接着课件出示一幅画——美丽的小路。
请学生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很漂亮的小路。
”“上面还有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呢。
”“路旁有高大的树木。
”在看图说话中,学生对这条美丽的小路有了感性的认识。
然后引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联系生活说说在哪儿见过“鹅卵石”,有学生谈到附近的公园就有鹅卵石路,走起来很舒服,有学生说起在一家饭店里看到,也有小朋友说学校里也有这样美丽的小路,还有学生说鹅卵石是椭圆形的,滑溜溜的,上面有很多颜色。
从画面到文本再唤起生活经验,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花花绿绿”,还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最后以“夸一夸”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抒发对小路的喜爱之情。
二、走小路——在体验中感悟在初读感知、认读生字后,老师便带着小朋友和课文中的小动物一起到美丽的小路上去走一走。
先和“兔姑娘”一起“轻轻地走”——走得那么轻,怕把小路弄脏了;走得那么轻,是因为太喜欢了;走得那么轻,怕把小路踩坏了;走得那么轻,鹅卵石会轻轻地按摩脚底,多舒服……在和“鹿先生”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走,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可以闻到花香;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多惬意。
美丽的小路评说课稿

美丽的小路评说课稿美丽的小路评说课稿1有幸听了袁老师上的《美丽的小路》一课,大方自然的体态,亲切的语调,生动有趣的课堂调控方法,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给我们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以下几点:第一,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
复习完词语后,袁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
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
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地’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二,创设情景,调动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
课上袁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
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袁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
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
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从课上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
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
第三,表演朗读,丰富情感。
《美丽的小路》它通过童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爱护环境”的道理蕴涵其中。
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表演的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袁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
在美丽的小路上徜徉

在美丽的小路上享受——《美丽的小路》评课稿古槐街小学李华《美丽的小路》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章图文并茂,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我个人认为,邢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点做得非常好:首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这是一年级的学生迄今为止读到的最长的一篇课文。
老师紧紧围绕课题“美丽的小路”,进行了四个板块的教学:感受小路之美——痛失小路的美——找回小路的美-----保持小路的美。
每一个板块中精心设计几个环节,以读为本,引领学生走走停停,说说读读,在美的意境和语境中,一步一步走近文本,在朗读、体验和对话中激发情感、提升情感。
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语言,明白了道理,自然而然地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巧妙积累,发展语言。
词汇积累十分繁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基础工程,要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但若缺乏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势必事倍功半。
在本课教学中,邢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例如在一开始,首先复习积累的词语,然后结合画面尝试运用词语,并且在课文中结合语境深入理解词语,进一步加深印象。
纵观这个过程,她从能读、记忆、理解、运用等多方面入手,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为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善用插图,调动情感。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低段语文教材中,课文大多是图文并茂的。
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
今天的课堂上,邢老师把插图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合插图,练习表达;运用插图,创设情境;图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调动了学生情感,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全身心投入阅读。
第四,多样朗读,丰富情感。
在整个阅读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调控者的身份出现,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主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
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听了贺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路》,总的感觉是朴实、扎实、又不乏情趣。
课堂上亮点有:
一、找准切入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轻声词儿丰富是这篇课文比较明显的语言现象之一,贺老师就把轻声词儿提取出来,列成四组依次出现,通过打招呼,把这些词儿读好听等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轻声这一音变现象给我们的朗读、说话所带来的美感、亲切感。
2.篇幅长、情节变化有致、情感起伏明显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特点,这样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困难。
贺老师就紧抓三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品读、体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文中描写小动物看到小路变化后发出惊叹的三个句子,虽然同样表现惊奇的语气,可有着丰富的语气词和句式。
学生往往只会感觉到惊奇的语气,对于丰富的语言却不能感知。
教学时,贺老师故意从语气词切入,在大屏幕呈现三个句子时也用不同的色彩区分开来,把这些有价值的语言凸现出来,让学生反复品读,内化,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感图式。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这篇课文是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童趣,语言美,情节美,情感美,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让他们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学习,与童话中的主人公同喜同乐,同叹息同伤心,使小动物的感受与学生的感受水乳交融,并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我觉得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最难把握的,但贺老师从品读语言着手,创设情境,巧妙对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1.在学习小路的美丽时,学生与老师以及文本进行了一段很巧妙的对话:。
《美丽的小路》的课堂教学评析

《美丽的小路》的课堂教学评析1激情导入师: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美丽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小朋友想不想也上去走走?生:想!不过,得先过词语关。
过关了,才能走上美丽的小路。
有没有信心?课件点击鹅卵石,电脑弹出生字、词语。
师:恭喜你们,过关了。
让我们一起踏上美丽的小路吧!生齐读第1段。
2自主学文师:小朋友,你们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会说什么?生:小路真美啊!生:哇,小路真舒服!生:呀,小路可真漂亮!师:兔姑娘和鹿先生走在小路上,又会怎么说?课件出示第2、3段。
指名读。
师:你就是斯文的鹿先生或可爱的兔姑娘,你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真好,读出了感叹号。
生:“啊,多美的小路啊!”师:你突出了“多美”,你被美丽的小路陶醉了。
老师也想试试,行吗?生:行!师:啊!多美的小路啊!生:老师把“啊”字拉长,我觉得很好听。
生:老师凑出了小路的美。
师:你还想怎么读?学生有个性地朗读,用不同的语调读出喜欢、赞美的语气。
师生合作读第2、3段。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动物们都很喜欢这美丽的小路,可是过了不久……。
课件出示(脏兮兮的小路)鹿先生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厌恶、惋惜的语气。
师:美丽的小路不见了,鹿先生、兔姑娘又会怎么说?自由读第5~8段。
师:小朋友想不想当这些小动物演一演?生:想。
师:怎样才能演好呢?生:我觉得要读得有感情。
生:要有表情。
生:还要加上动作。
师:说得真好,请小朋友自由练读句子。
师:这条路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生:我觉得是鸭先生自己乱扔的。
生:是小动物们不讲卫生,在路上边走边吃,随手乱扔的。
师:既然有那么多人扔垃圾,为什么鸭先生说:“这都怪我!”生:因为鸭先生看到别人扔的时候,没有及时劝阻。
生:因为鸭先生没有及时清扫。
生:我看见路上没有垃圾桶,如果有垃圾桶的话,大家就不会乱扔了。
师:现在鸭先生非常后悔,他多么希望美丽的小路能回来呀!所以说……生:“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指导朗读,读出难过、着急、坚定的语气。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评课记录精编版

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评课记录精编版《美丽的小路》听评课记录上午第二节听王老师执教《美丽的小路》。
今天的教学预设,围绕课题“美丽的小路”,预设了三个板块的教学:感受美——失去美——找回美。
预设简洁,过程明快,每一个板块中精心预设几个环节,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近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以读为本,重朗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朗读和感悟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在体验和对话中激发情感、提升情感。
一、导入亲切自然。
“动物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居住在美丽的村庄里。
小朋友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老师的导语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情境之中。
接着课件出示一幅画——美丽的小路。
请学生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很漂亮的小路。
”“上面还有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呢。
”“路旁有高大的树木。
”在看图说话中,学生对这条美丽的小路有了感性的认识。
然后引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最后以“夸一夸”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抒发对小路的喜爱之情。
二、感受美——在体验中感悟在初读感知、认读生字后,老师便带着小朋友和课文中的小动物一起到美丽的小路上去走一走。
先和“兔姑娘”一起“轻轻地走”——走得那么轻,怕把小路弄脏了;走得那么轻,是因为太喜欢了;走得那么轻,怕把小路踩坏了;走得那么轻,鹅卵石会轻轻地按摩脚底,多舒服……在和“鹿先生”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走,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可以闻到花香;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多惬意。
走着走着,不禁要感叹“啊!多美的小路啊!”学生仿佛真的行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他们似乎看到了路旁的鲜花,闻到了沁人的花香。
于是,不光是“兔姑娘”和“鹿先生”在走,不光是孩子们在“走”,更多的小动物走来了。
熊弟弟慢慢地走来,说:“啊!多美的小路啊!”猴哥哥蹦蹦跳跳地走来,说:“啊!多漂亮的小路啊!”……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本进行了拓展。
小学语文优质课美丽的小路说课稿及自评稿

小学语文优质课《美丽的小路》说课稿及自评稿《美丽的小路》说课稿【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课文《美丽的小路》。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学目标,第三是教学环节。
【教材分析】(点课件)首先,我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
《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转变及居住在周围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知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
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一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超级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诵训练。
【教学目标】(点课件)这堂课我想让学生熟悉“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能够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其中如何抓住描述“美丽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很是为难的地方。
通过反复推敲,沉思熟虑,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点课件)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展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它美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这儿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点课件)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结合语境,识记生字:(点课件)接下来,是识字教学环节,这是本课的重点。
因为文中的生字较多,我主要利用课文的学习,分散到两课时或三课时中识字。
识字方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方式识字。
我打算选用以下的方式:1、可让学生在文中圈诞生字多读几回,读准字音。
2、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教大家认字。
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
针对学生个体差别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再也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美丽的小路》这篇文章是一个相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
为了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一堂课就是一幅生命整体的图景:生机勃发、诗意交融、生命流动。
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
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
在教学中,张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
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
学生自不过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二、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
学习完生字后,张老师用一句“想知道这条小路美在哪吗?”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自然地走入文本。
在引导理解的过程中,能够引导用“这是怎样的一条小路”来说话,这时就要注重文本,紧扣文中“长长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三个词来理解、来表达,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像理解“花花绿绿、五颜六色”。
这样设计既扣住关键词理解了文本,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因为有了这样具体、切实的理解和体会,所以最后学生就能够很自然地读出赞美之情。
像这样的学习方法在后面的重点段中都有沿用。
三、使用角色转换,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
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
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到“学生”的固定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接受”、“被教育”的传统模式和消极状态中,必然影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有创意的活动。
教学中,张老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角色转换成他们自己喜爱的动物角色,比如兔姑娘,鹿先生,这样的角色转换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激起
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
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路的美丽吧!
齐读
师:请女同学把兔姑娘的话读一读,兔姑娘……
生:请男同学把鹿先生的话读一读,鹿先生……
师:那兔姑娘、鹿先生是怎样走过小路的呢,你能用动作来告诉老师吗?
生:兔姑娘是轻轻地走过来的,鹿先生是慢慢地走过来的。
师: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这些兔姑娘和鹿先生,你们为什么要走得那么轻,那么慢呢?好像爸爸妈妈在睡觉,怕惊醒了他们似的。
生:我走得这么慢,是怕惊动了花丛飞舞的蝴蝶。
生:我怕把小路弄脏、弄坏了,所以要小心地走。
……
使用角色转换,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他们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体验的深入而持续地变化。
他们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感悟,使情感交融,思维也得到了一定水准的拓展。
在角色转化中,激发了学生的体验,学生被卷入到文本的感情中,产生共鸣,逐步升华为自己的情感。
四、扩展文本,训练说话。
“美丽的小路如何不见了?”课文用一句话交待:“不过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很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张老师课件出示变脏的小路,只见垃圾遍地,苍蝇飞舞,播放苍蝇飞舞的声音片断,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让学生谈失去美的感受,饭菜的酸臭味,纸屑水果皮等让蝴蝶看不见花朵的美丽,蜜蜂闻不到花儿的香味,纷纷飞走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
此时的课文朗读,能够说是水到渠成,学生以惊奇、气愤、着急、失望的语气读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五、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者、促动者的角色出现,持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
感觉、感受和情感。
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
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