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

合集下载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1、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2、黄昏心理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3、不安全心理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惧怕外面的世界。

4、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5、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6、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假如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惧怕症、强迫症、癔症等。

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

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

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3、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

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

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ppt课件

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ppt课件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精神行为障碍(BPSD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行为障碍,以冲动、伤人、外走、拣拾废物、收藏垃圾、本能行为异常为主 性格改变,人格变化,自私幼稚 情感障碍,早期情绪不稳,晚期淡漠无欲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期
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
引言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3.2%的速度急剧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2.3亿,占人口总数的20%以上。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Delirium --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痴呆:Dementia --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功能性精神障碍: 抑郁 Depression
1.快感缺乏、兴趣缺乏; 2.记忆力明显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诉; 3.疑病倾向; 4.悲观消极,甚至产生自杀观念; 5.进食减少、消瘦甚至拒食; 6.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有内疚感; 7.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谢谢!
MID与AD的临床鉴别:
起病较急,常有高血压史 病程呈波动性或阶梯恶化,可有多次脑卒中发作,症状呈波动性 早期神经衰弱综合征 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自知力保持较久,个性改变不明显,识记及近记忆力障碍,情感脆弱,易伤感
起病隐渐 病情缓慢,进行性发展 早期近记忆障碍 全面性痴呆,早期即丧失自知力,个性改变明显,远近记忆力均差,情感淡漠或欣快
早期 9年 中期 5年 晚期 6年
阿尔茨海默病结局:
在西方国家AD是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排在第四位的导致死亡的疾病。 最后死亡: 肺炎或尿路感染 、褥疮等感染性疾病。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在脑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脑出血或缺血,导致精神障碍。一般进展较缓慢,病程波动,常因卒中引起病情急性加剧,代偿良好时症状可缓解,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最终常发展为痴呆。

老人16种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老人16种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老人16种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一、认知功能变化长者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退化和机能障碍,首先引起感觉和知觉能力逐渐衰退。

人到老年期,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有所衰退,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等等却由于长者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而往往比青少年强,因此,长者思维的成分和特性十分复杂。

二、智力变化因为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甚至在不少方面超过中青年人。

这是由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往往不是单一的智力成分,而是包含社会经验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分析及敏锐判断。

三、动机与需要老年期各种层次的需要又有其独特的内涵。

长者的安全需要表现为主要对生活保障与安宁的要求,另外,长者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并且仍有很强的参与社会活动、融入各种团体的要求,以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

尽管长者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要求社会能承认他们的价值,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过自信、自主、自立的养老生活。

四、情感特点在严格区分年龄因素及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之后,研究表明长者的情感活动与中青年人相比,本质特点是相同的,仅在关切自身健康状况方面的情绪活动强于青、中年。

也就是说,孤独、悲伤、忧郁等负性情绪并不是年老过程必然伴随的情感变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长者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

五、个性变化在年老过程中,人格仍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改变相对较小,而且主要表现为开放经验与外向人格特质的降低。

相对来说,个性的变化受出生时代的影响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

六、人际关系与配偶的关系。

丧偶使长者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入空虚孤独、抑郁之中。

老年人心理健康PPT课件

老年人心理健康PPT课件

流与互助。
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
03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老年人和家属对心理健康
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05
预防与教育措施
提高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注度
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打破年龄歧视,营造尊重、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 围。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推动老年人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3
社会认知度不高
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不高,重视 程度不够,导致问题被忽视或得不到有效解决。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出现
未来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将向多元化发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心理康复等多种服务模式。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将更加智能化、 个性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障碍
行为问题
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偏执、固执己见等,与周围环境和社 会关系紧张。
社会适应障碍
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角色转变,如退休、丧偶等, 表现为社交退缩、自我封闭等。
03
评估与诊断方法
观察法
观察老年人的行为表现
注意老年人的言谈举止、表情神态、 生活自理能力等,以判断其心理状况 。
制定干预计划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制定 相应的心理干预计划,以促进
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04
干预与治疗策略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
缅怀疗法
帮助老年人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和行 为模式,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引导老年人回顾过去的人生经历,寻 找积极意义和成就感。
人际关系疗法
通过改善老年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减轻孤独感和社交焦虑。

【精品】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老年期常见心理与精神问题的护理

【精品】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老年期常见心理与精神问题的护理
责怪子女
活动减少 兴趣减退 深居简出
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空巢综合征
1
指导老人正 确面对现实
指导老人安 排合适社会活 动
护理措施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
3
支持丧偶 老人再婚
鼓励表达 情感,积极 获取应对技 巧资源
帮助老年 人适应老年 机构的生活
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高楼住宅综合征
1.周老先生目前发生了何种健康问题?
2.针对周先生的健康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第二节 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 主要内单容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2 老年人常见精神障碍与护理
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伴有躯体疾病 掩盖精神症状
耐药性差、易 药物副作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平时,仅老两口在家。只 有每年春节时才能和孩子们相 聚一次,每次最多也就是10来 天。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几 年了。
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空巢综合征
定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
境中,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
产生被疏离、舍弃的感觉,
出现孤独、寂寞、空虚、伤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离退休前缺乏足够心理准备 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太大 存在个性缺陷或适应能力差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价值感丧失
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离退休综合征
主 要 表单击现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焦虑
抑郁
躯体不适
心烦意乱 情绪不安
老年护理学 第五章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1、老人常见的心里健康问题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

一份科普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心理建设尤其重要。

人在一生中不断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老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多,那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1.1、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

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

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

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1.2、衰弱综合征:由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导致。

常表现为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

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1.3、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

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1.4、焦虑症: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

常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引起。

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常见精神障碍相关试题及答案

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常见精神障碍相关试题及答案

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常见精神障碍相关试题及答案老年期的主要心理变化不包括()A、各种感觉衰退B、认知功能减退C、人格改变D、各项功能显著增强[正确]E、情绪和行为控制力下降轻度和重度神经认知障碍的治疗药物包括()A、改善认知功能药物B、改善循环药物C、抗精神病药物D、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情绪稳定剂E、以上都是[正确]VD的Hachinski评分()A、>6B、>7[正确]C、>8D、>9E、>10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病因与病理机制包括()A、遗传:多基因遗传,同卵双生同病率50%,一级亲属5-13%B、神经发育:神经发育阶段神经元移行异位或分化障碍C、神经生化D、社会心理因素:文化、社会支持、应激事件等可以促发,但常难以影响病程和结局E、以上都是[正确]痴呆治疗目标为()A、改善认知B、延缓或阻止痴呆的进展C、改善认知、减少并发症、延缓或阻止痴呆的进展[正确]D、减少并发症E、减少并发症、延缓或阻止痴呆的进展以下哪项不属于老年期的心理需求()A、老有所养B、老有所教[正确]C、老有所为D、老有所乐E、老有所学对于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痴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AD的早期症状是近记忆障碍B、AD的影像学变化是弥漫性脑皮质萎缩C、VD的早期症状是神衰综合征D、VD的Hachinski评分<4[正确]E、VD的影像学变化是多发梗死、腔隙或软化灶关于谵妄状态的相关知识表述错误的是()A、谵妄状态的定义:急性脑综合征,以注意力障碍和意识障碍为特征,短时间内产生并在一天内症状波动变化的一组综合征,常伴随广泛的认知障碍和相应的精神行为症状B、治疗:对因治疗(针对原发病治疗、环境);对症治疗(水电平衡、营养、抗精神病药物使用)C、病因:素质因素(高龄、轻度认识损害或痴呆、躯体疾病、抑郁症状、物质滥用);诱因(药物加量或停用、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疼痛、麻醉、手术、感染)D、预后:病程都很长,总病程超过6个月[正确]E、流行病学:综合医院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包括()A、思维障碍以较为固定的不系统、逻辑不严密的妄想为主;关系妄想、被窃妄想、嫉妒妄想常见。

6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的护理教研版全

6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的护理教研版全

第六章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的护理【重点、难点解析】1.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 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则:适应原则、整体原则、系统原则、发展原则。

3.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坚强4)关系融洽5)适应环境6)人格健全7)行为正常。

一选择题:(一)A1型题相同知识点:心理健康的原则(1-4 题)1. 人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符合()A. 适应原则B. 整体原则C. 系统原则D. 发展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C2.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身心相互影响。

这符合()A. 系统原则B. 发展原则C. 适应原则D. 整体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D3.人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从自然、社会文化、道德、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系统内外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这符合()A. 系统原则B. 发展原则C. 适应原则D. 整体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A4.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状况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环境的可变性和可塑性。

这符合()A. 系统原则B. 发展原则C. 适应原则D. 整体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B相同知识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5-6 题)5. 属于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为最简单的心理活动是()A. 记忆B. 感知C. 思维D. 情绪E. 智力答案:B6. 属于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A. 记忆B. 感知C. 思维D. 情绪E. 智力答案:C相同知识点:记忆(7-13题)7、下列有关老年人记忆力相关说法描述不正确的是:()A、近事记忆能力减退较远事记忆明显B、次级记忆保持得较好C、老年人逻辑记忆较好D、老人有意记忆能力下降E、再认能力的保持比回忆能力好答案:D8、下列不属于老年人的思维特点是:()A、不能集中极力思考问题B、计算速度减慢,计算能力减退C、自己熟悉专业的思维能力衰退较早D、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比中青年时差E、对语言的理解速度减慢,讲话变缓答案:C9. 老年人的各项心理特征中,衰退最早的是( )A.感知觉B. 记忆力C. 思维D. 人格E. 情绪答案:B10. 下列老年人的记忆功能错误的是()A.初级记忆保持得较好B. 次级记忆减退不明显C. 老年人意义记忆较好D. 机械记忆较差E. 再认能力的保持比回忆能力好答案:B11.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表现需除外 ( )A. 记忆的广度降低B. 远期记忆下降C. 再认能力减退D. 回忆能力减退E. 机械记忆下降答案:D12. 老年人对刚看过或听过的事物的记忆属于()A. 短时记忆B. 初时记忆C. 次级记忆D. 速时记忆E. 初级记忆答案:E13. 老年人对已听过或看过的事物的记忆属于()A. 短时记忆B. 初时记忆C. 次级记忆D. 速度记忆E. 初级记忆答案:C相同知识点:心理健康(14-16题)14.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中的首要标准是()A. 情绪健康B. 智力正常C. 意志坚强D. 适应环境E. 关系融洽答案:B15. 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B. 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C. 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D. 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E. 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答案:C16. 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B.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C.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D.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E.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答案:D相同知识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7-19题)17. 导致老年人孤独的可能原因为()A. 丧偶B. 空巢家庭C. 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D. 性格孤僻E. 以上均是答案:E18. 老年人产生自卑的原因是()A. 生理功能退化,疾病缠身B. 对事物消极的认知评价C. 社会因素的影响D. 性格的改变E. 以上均是答案:E19.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 ( )A. 情绪感觉方面B. 生理知觉方面C. 社会支持系统D. 认知方面E. 行为方面答案:C相同知识点:老年痴呆症(20-21题)20.关于老年人短记忆明显衰退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感觉器官功能衰退有关B.由于大部分记忆都衰退,故早期的经历也不易记起C.脑功能衰退是导致短记忆明显衰退的原因之一D.主要表现为健忘,电话、地址常遗忘E.由于注意力减弱,故短记忆差答案:B21.老年痴呆症临床首发症状()A.记忆障碍 B.定向障碍 C.人格障碍 D.思维障碍 E.语言障碍答案:A相同知识点:其他(22-25题)22. 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各种生理功能减退B. 家庭人际关系和经济状况的改变C. 社会角色的改变D. 疾病、丧偶、文化程度,E. 性别答案:E23. 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 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 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E.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答案:C24. 心理活动包括()A. 心理活动及现象B. 心理过程及人格C. 心理现象及人格D.个性气质和能力E. 遗传素质及人格答案:B25. 人的心理实质是()A. 心脏的功能B. 思维的结果C. 脑的机能D. 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E.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应答案:C(二)A2型题相同知识点:人格类型(1-5题)1. 李某,女,61岁,为保持自己的外观、体型,热衷于饮食、保养和身体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护理 改善睡眠状态:早醒→减少睡前活动,睡 前准备 加强营养:食欲减退→选择老人喜爱的食 物、变换饮食种类耐心、规劝老人饮食 督促自理:鼓励、引导老人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
4、痴呆的概 念
★ 老年期痴呆
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 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外 伤、肿瘤、感染、营养代谢障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
1、离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 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的焦虑、
抑郁、悲哀、恐惧等一组消极情绪,或因
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
碍。多数一年后恢复。
2、“空巢”综合征
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
人际疏远,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 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 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 试条症状。
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倾向 生化因素:5-HT、NE↓,MAO↑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心理社会因素 经济状况 医疗费用支付形式 疾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 社会支持 鳏寡老人 人格特征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 后期表现为抑郁心境
“三低”症状:情感低落、 思维迟缓、意志消沉
激越性
激越性抑郁症最常见于老年人 表现为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 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足,坐卧不 安,惶惶不可终日;夜晚失眠
隐匿性


老年抑郁症病人大多数以躯体症状作为主 要表现形式 常见的躯体症状有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体重减轻、胃肠道不适、便秘、颈背部疼 痛、心血管症状等,情绪低落不太明显, 因此极易造成误诊 隐匿性抑郁症:常见于老年人,躯体症状 较突出,查不出相应的阳性体征,服用抗 抑郁药可缓解、消失

老年期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至少2周)的情绪低 落或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又 称情感障碍。
老年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 定人群的抑郁症 包括: 1、原发性抑郁(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 发) 2、继发性抑郁(老年期)

老年抑郁症分类


原发性抑郁: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 床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 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且不能归于躯体疾 病和脑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抑郁: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缓 解期间精神活动保持良好,一般不残留 人格缺损,也无精神衰退指征,部分病 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
疑病性

疑病内容常涉及消化系统症状,便秘、胃 肠不适是此类病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 症状之一
妄想性
大约有15%的病人抑郁比较严重,可以出 现妄想或幻觉,看见或听见不存在的东西; 认为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听见有 声音控诉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谴责自己,让 自己去死。由于缺乏安全感和无价值感, 病人认为自己已被监视和迫害
第一期,遗忘期,早期: ①首发症状为记忆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 ②语言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孤立性失语; ③空间定向不良,易于迷路; ④抽象思维和恰当判断能力受损; ⑤情绪不稳,较幼稚,或呈童样欣快,易激惹
⑥人格改变,敏感多疑。病程可持续1~3年。
第二期,混乱期,中期: ①完全不能学习和回忆新信息(近期),远期记 忆力受损但未完全丧失; ②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护理



减轻心理压力 创造与人接触的机会,增 强社交的技巧 阻断老人的负向思考 护理人员应该鼓励 老人倾诉,协助老人确认负向的想法并 加以取代和减少。帮助老人回顾自己的 优点、长处、成就的机会来增加正向的 看法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鼓励其内心表达, 认真倾听,言语恰当,选择其感兴趣的 话题交流
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
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 组综合征。
老年期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混合性痴呆 其他类型痴呆
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两种约占全部痴呆的 70%~80%,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身体状况
AD 分为三期
第一期 遗忘期, 早期
第二期 混乱期, 中期
第三期 极度痴呆期, 晚期
3、抑郁症

央视主持崔永元因 压力过大,曾患严 重的抑郁症,病发 最严重时,他曾经 需要24小时的陪护, 甚至曾经想过自杀
抑郁症现状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相关研究发现,老年
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

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 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 抑郁症还因反复发作,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 生活功能,导致精神残疾
③助; ⑤人格进一步改变; ⑥行为紊乱. 此期护理照管最困难,多在起病后的2~10年
第三期,极度痴呆期,晚期: 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两便失禁; ②智能趋于丧失; ③无自主运动,缄默不语,成为植物人状 态。 常因吸入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 发症而死亡。该期多在发病后的8~12年。
最常见 症状
抑郁症性假性痴呆


80%病人记忆力减退,类似痴呆表现的占 10%-15% 为可逆性认知功能障碍 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
自杀倾向
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病人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 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由于病人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 功率也较高。据研究,抑郁症病人的自杀率 比一般人群高2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