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 刚地弓形虫

合集下载

刚地弓形虫课件

刚地弓形虫课件
3、 刚地弓形虫的感染宿主为: A. 人 B. 哺乳动物 C. 鸟类 D. 以上都是
2、 刚地弓形虫感染普遍的原因是什么?(6点)
4、 刚地弓形虫的实验诊断: A.主要以检查血液包囊为主 B.主要以动物接种试验为主 C.主要以体外培养试验为主 D.病原学检查成功率低, 多采用免疫学诊断 E.以上都不是
假包囊:
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囊壁,内含2个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新月形子孢子。卵囊是 有性生殖的产物,而包囊是无性生殖的产物。
卵囊:
速殖子(tachyzoite)
假包囊(pseudocyst)
包囊(cyst)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卵囊(oocyst)
02
刚地弓形虫 卵 囊 包 囊 滋养体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在突尼斯的一种啮齿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内发现,其滋养体呈弓形,故名弓形虫。
弓形虫寄生在人及其他多种哺乳动物除红细胞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孕妇在孕期感染可致流产、早产、死胎 、畸胎;后天感染常损害脑、眼等多种脏器,引起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我国首例弓形虫感染是钟惠澜1957年从猫和兔中发现,续后江西医学院谢天华教授1964年在人体进一步证实。
感染方式多种,如经口、胎盘、输血感染。此外在尿液、精液、唾液眼分泌物均找到弓形虫 。
寄生部位特殊,于有核细胞内,在人体可侵入多种脏器与组织,其导致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无特异性,仅靠临床症状较难诊断。
生活史各阶段均能感染人。
中间宿主广泛,除哺乳类外,如鱼类、鸟类、爬行类均可感染,在鸡蛋中也有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 宿主免疫功能状态 • 症状,病程,愈后与被侵宿主组
织器官相关
(二)临床
—— 先天性弓形虫病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 母亲孕期感染,约50%胎儿受染
• 孕期前3个月感染,症状尤重,可 致流产、早产、死产或脑积水、小 脑畸形、小眼畸形等胎儿畸形,还 会增加妊娠的合并症
• 受染胎儿
• 出生时出现症状刚地/弓畸形虫形卡氏者肺孢,结肠小死袋纤亡毛虫率12% • 存活者,80%精神障碍,50%视力障碍 • 隐性感染,数月— 数年 — 成年,出现症状 • 典型表现: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视网膜脉
7. 寿命:数月、数年、甚至终身
小结:
1. 感染阶段多: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2. 寄生的组织部位多:所有有核细胞,特别是脑、 淋巴结、肌肉、心、肝、肺等
3. 中间宿主多:除人外,140多种哺乳动物,鸟 类,鱼类
4. 繁殖方式多: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 孢子生殖(无性); 配子生殖(有性)
关注高危人群
• 易患弓形虫病者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 隐性感染易转化为急性/亚急性者
• 高危人群
• 恶性肿瘤 • 施行器官移植 • 长期接受放射治疗 • 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剂 • 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 AIDS等
四、实 验 诊 断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1. 病原学:确诊
• 包囊形成与转归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宿主免疫功能正常

存活
速殖子增殖减缓
活化
虫体分泌形成囊壁

破裂
缓殖子释出
在中间宿主体内
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结肠小袋纤毛虫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Introduction1.Toxoplasma gondii 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因其滋养体形似弓形而得名。

2.其分类地位是:Kingdom Protista>Subkingdom Protozoa>PhylumApicomplexa>Class Sporozoa>Order ?>Family Toxoplasmatidae> Toxoplasma gondii3.该虫呈世界性分布,可感染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和人,引起Toxoplasmosis.人群平均感染率33%,有5亿人抗体阳性。

我室血清学检查数据显示重庆地区孕妇抗体阳性率20%以上。

4.Morpholog y Trophozoite (tachyzoites and bradyzoites)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Slide shows endozoites exposed to antibody containing serum and then treated with fluorescein conjugated anti-human globulin. There is a zone of light green fluorescence around each organism. The cytoplasm appears reddish as it was counterstained with Evan's blue. ×1000. Enlarged by 5.4.In the centre is a macrophage filled with endozoites. This stage is also known as the pseudocyst. Giemsa stain. ×1000. Enlarged by 9.6.A ruptured macrophage which has liberated endozoites. Many are still lying close to the macrophage nucleus. Giemsa stain. ×1000. Enlarged by 9.6.A ruptured macrophage with the endozoites dispersed in the background. Some parasites are undergoing division. The large dense body is the macrophage nucleus. Giemsa stain. ×1000. Enlarged by 5.4.A macrophage containing endozoites and some free endozoites, stained with acridine orange. The cytoplasm of the endozoites consisting mostly of RNA takes up a red color and the nucleus consisting mainly of DNA takes up a yellowish green color. ×1000. Enlarged by 5.4.Intracellular tachyzoites of Toxoplasma gondii.Freshly passed Toxoplasma oocysts. Most of the oocysts have a single spororblast. Interferenc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oocysts after incubation in vitro for 12 hours.Most of the oocysts have now sporulated. Interferenc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23.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 The cyst has partly detached from the brain tissue. Phas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The cyst has completely detached from the brain tissue. Phas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Showing the argyllophilic nature of the cyst wall after silver staining. This is the best method for demonstration the cyst wall. ×1000. Enlarged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 Showing the PAS positive cystozoites. The cyst wall is faintly visible. This is the best method for demonstrating the cystozoites. ×10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 after H and e stain.The cyst wall is faintly visible and the nuclei appear as dark bodies inside the cyst. ×1000. Enlarged by 5.4. Life Cycle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1 Infective stage:(1) Oocyst in feces of cat(2) cyst or pseudocyst in muscle of animals.2 感染方式和途径经口感染。

刚地弓形虫检验及临床意义

刚地弓形虫检验及临床意义

刚地弓形虫检验及临床意义
一、正常值
刚地弓形虫寄生于细胞内,且无组织器官选择性,病原检查较为困难,直接涂片法阳性率较低。

多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查。

正常人血清抗弓形虫抗体(IgG类、IgM类)为阴性。

二、影响因素
1、试剂从冰箱取出后应恢复至室温(18~25℃)。

2、不同厂家、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3、标本应避免溶血、脂血。

三、临床意义
1、弓形虫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由猫与其他宠物感染人的可能性较大。

后天感染轻型者常无症状,但血清中可查到抗体;重型者可有各种症状,如高热、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2、通过胎盘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各种异常,患儿出生后可表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眼及内脏的先天损害。

3、由于弓形虫在人体细胞内可长期存在,故检测抗体一般难以区别现症感染或以往感染,可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以及其动力学变化加以判断。

血清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如在新生儿体内检测到血清抗弓形虫IgM抗体,则表示其有先天的弓形虫感染。

刚地弓形虫[调研知识]

刚地弓形虫[调研知识]

优选分析
12
刚地弓形虫生活史图
优选分析
13
在中间宿主体内
卵囊 吞食 包囊
假包囊
子孢子 缓殖子 速殖子
血流 速殖子
假包囊(急性期) 包 囊(慢性期)
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与人关 系密切的有牛、羊、猪、猫、鼠等),鸟类、鱼类、 爬行类。
优选分析
14
1、感染 :
(1)阶段: 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弓形虫寄生在人及其他多种哺乳动物除红细胞
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 病(toxoplasmosis)。孕妇在孕期感染可致流产、 早产、死胎 、畸胎;后天感染常损害脑、眼等多 种脏器,引起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当宿主免 疫功能低下时,往往引起严重的后果,如AIDS患者 中有 5-10%的人合并弓形虫感染。是重要的机会 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优选分析
1
优选分析
2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优选分析
3
引言(introduction)
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在突尼斯的一种啮齿
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内发现,其滋养体 呈弓形,故名弓形虫。
优选分析
21
三、致 病 (Pathogenic)
优选分析
22
(一) 致病阶段:
速殖子(急性期),包囊(慢性期)
(二) 致病机制:
1、虫体毒力:
(1) 强毒株(RH株)(急性感染) (2) 弱毒株(Beverly株)(多为隐性感染) (3) 弓形虫毒素有: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具有广泛的宿主,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人和许多脊椎动物为其中间宿主,可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

当人体感染弓形虫后,其免疫功能正常时常表现为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造成严重后果,为目前医学上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受到重视。

一、形态在弓形虫生活史中有五个不同形态阶段即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对人体具致病或传染性的阶段为速殖子、包囊和卵囊。

1.速殖子(tachyzoite)主要寄生于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呈不对称的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侧扁平,另一侧膨隆,大小约4~7μm×2~3μm。

用姬氏液染色后,可见核位于虫体中央偏后,呈紫红色,胞浆呈蓝色,在虫体靠尖端半部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为副核体。

从有核细胞内逸出游离于体液或组织液中的速殖子能作螺旋式转动。

在细胞内寄生的虫体以内二芽、二分裂及裂体增殖等方式不断增殖,一般含有数个至十几个虫体,这个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称为假包囊(pseudocyst)。

2.包囊(cyst)包囊寄生于中间宿主组织内,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至5μm,大的可至100μm 以上。

最外层为虫体分泌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坚韧囊壁,囊内为生长缓慢、不断增殖的缓殖子(bradyzoite),虫体的数量由数个至数千个,缓殖子在形态上与速殖子相似,但是虫体较小,核稍偏后。

包囊可在宿主组织内长期存活,在一定条件可破裂,释出的缓殖子又侵入周围的细胞形成新的包囊。

3.卵囊(oocyst)卵囊是随猫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10~12μm, 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囊内充满均匀的小颗粒。

成熟的卵囊多为椭圆形,大小约为9~11×11~14μm,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呈新月形的子孢子。

二、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两个专一性(1)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之刚地弓形虫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之刚地弓形虫教学护理课件
病例二
患者张某,男,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刚地弓形 虫感染。
护理经验分享
护理经验一
针对刚地弓形虫感染患者,应采 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经验二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护理经验三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 高对刚地弓形虫感染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护理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量表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
THANKS。
01
02
03
急性感染
发热、头痛、肌肉疼痛、 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的 症状。
慢性感染
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 常在体检时发现。
严重感染
可引起脑炎、心肌炎等严 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通过检测血清抗体、粪便抗原或 DNA等方法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如流感 、结核等。
推广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刚地弓形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 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体系
提高医疗机构对刚地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和 治疗感染者。
健康教育
了解刚地弓形虫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01
让公众了解刚地弓形虫的传播方式、症状和危害,提高自我防
范意识。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和接触动物后,以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刚地弓形虫的动物
如猫、狗等,尤其是怀孕期间的妇女和儿童更应避免接触。
定期进行刚地弓形虫检测

刚地弓形虫(2)

刚地弓形虫(2)
2.动物接种分离法 或细胞培养法查找滋养体。采用敏感的实验动物小白鼠,样本接种于腹腔内,一周后剖杀取腹腔液镜检,阴性需盲目传代至少3次;样本亦可接种于离体培养的单层有核细胞。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是目前常用的病原查诊方法。
(二)血清学试验
鉴于弓形虫病原学检查的不足和血清学技术的进展,血清诊断已成为当今广泛应用的诊断手段。方法种类较多,主要有:
3.间接免疫荧光接体试验(IFA) 以整虫为抗原,采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检测特异抗体。此法可测同型及亚型抗体,其中测IgM适用与临床早期诊断。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用于检测宿主的特异循环抗体或抗原,已有多种改良法广泛用于早期急性感染和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诊查。
近年来将PCR及DNA探针技术应用于检测弓形虫感染,更具有灵敏、特异、早期诊断的意义。目前也开始试用于临床,限于实验室条件,国内尚不能推广应用。
2.流行环节
⑴传染源: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而猫及猫科动物则为重要传染源。人类只有通过垂直传播即通过胎盘才具意义。
⑵传播途径: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指胎儿在母体经胎盘血而感染;后者主要经口感染,可食入未煮熟的含弓形虫的肉制品、蛋品、奶类而得感染。曾有因喝生羊奶而致急性感染的报告。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也是一种传染途径,实验室人员需加注意。此外,接触被卵囊污染的土壤、水源亦为重要的途径。国外已有经输血、器官移植而发弓形虫病的报导。节肢动物携带卵囊也具有一定的传播意义。
⑶易感人群: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尤其是胎儿、婴幼儿、肿瘤和艾滋病患者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缺陷者可使隐性感染复燃而出现症状。职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与弓形虫感染率有密切关系。
防治原则
防止弓形虫病流行重在预防。应加强对家畜、家禽和可疑动物的监测和隔离;对肉类加工厂建立必要的检疫制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教育群众不吃生或半生的肉制品,不养猫养动物;定期对孕妇作弓形虫常规检查,以防制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2)获得性弓形虫病
食入包囊、卵囊,或速殖子经皮肤、黏膜侵入而感染。
1)免疫力正常受染者:多为隐性感染,感染者一般无症状。弓形虫在细胞内 寄生,以包囊的形式出现,局部可有慢性炎症。 2)免疫力低下受染者出现急性弓形虫病,可引起: 淋巴结炎 弓形虫脑炎 弓形虫眼病 肝炎、肌炎、心肌炎、肺炎等。
主之间均可互相传播; (2)对中间宿主选择性不严格,与人关系密切的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性; (3)虫体(卵囊)在宿主体内存活时间长,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也强。
25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五、流行与防治
1
流行
流行环节 (1)传染源:猫及其他猫科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 染源,而猫则为重要传染源;其次为家畜(猪、 牛、羊)、家禽(鸡鸭等)。 (2)传播途径:口、胎盘、皮肤。
19
弓形虫脑炎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弓形虫眼病 以视网膜脉络膜炎为多见,成人 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婴幼儿可 见手抓眼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 钝,也有出现斜视、虹膜睫状体
炎、葡萄膜炎等,多为双侧病变。
20
弓形虫眼病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7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一、形态
3
包囊
在宿主的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组织内弓形虫繁殖速度较慢,形成球形或 近球形包囊,直径50~100 µ m,其外具有一层弹性的囊壁,内含多个缓殖子 (包囊内的滋养体称作缓殖子)。
8
缓殖子数量较少的包囊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HIV感染者的获得性弓形虫病 单一器官受累(孤立性): 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 多个器官受累(播散性):见于免疫功能异常者。 脑(88.3% )、心肌(85.0%)、肺(58.3%)等;
5个以上器官(36%);
最多可累及16个器官。
弓形虫肺部感染病理组织切片
21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人体寄生虫学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3
概述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
四、实验诊断
3
影像学诊断 X线或CT等可显示脑部病变
24
脑弓形虫病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脑弓形虫病
肺弓形虫病
五、流行与防治
1
流行
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感染,人群感染率为
25%~50%,多数属于隐性感染。 造成流行的原因:
(1)生活史中有多个感染期,终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与中间宿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17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 类型,多见于颌下和颈后淋巴结。 较硬,有橡皮样感,伴有长时间 的低热、疲倦、肌肉不适。
18
耳后淋巴结肿大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弓形虫脑炎 发热、头痛 90%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定位症状 (抽搐、偏瘫、失语) 脑水肿样症状(精神错乱、痴呆、 昏睡、昏迷)
28
刚地弓形虫(To数量较多的包囊
一、形态
4
卵囊
圆形或椭圆形,大小10~12 µ m,具 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其内充满均匀 小颗粒。成熟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 分别含有4个新月形的子孢子。
9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一、形态
5
裂殖体
在猫科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发育增殖,成熟的裂殖体为长椭圆 形,内含4~29个裂殖子,以10~15个居多,呈扇状排列,裂殖子形如新 月状,前尖后钝,较滋养体为小。
14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1)先天性弓形虫病 母亲怀孕期间将体内感染的弓形虫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的疾患。 对优生优育构成严重威胁。
15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先天性弓形虫病 临床表现: 畸胎、死胎、脑积水、大脑 钙化灶、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涂片染色法:取患者的体液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吉姆萨染液 染色后查滋养体,但阳性率不高。 动物接种:涂片染色法检查结果为阴性者,取剩余体液或活组织
穿刺物,接种易感动物,一周后剖杀,取腹腔液镜检。
细胞培养法:取上述样本进行细胞培养,检查滋养体。
2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二、生活史
刚地弓形虫生活史
1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1. 感染阶段 卵囊、假包囊、包囊
2. 感染方式 卵囊—经口
假包囊、包囊—经口或皮肤破口、胎盘 3. 两种宿主 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 中间宿主—人、动物(猪、牛、羊、鼠等) 4.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猫和猫科动物 无性生殖—人和动物(包括猫) 5. 对中间宿主和寄生的细胞选择极不严格
13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1
致病机制 弓形虫的致病作用与虫株毒力、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1)虫株的毒力:虫株有强毒株和弱毒株之分。毒力表现为侵袭力、繁殖 速度、包囊形成与否、致死率等。
(2)宿主的免疫状态:弓形虫为机会性致病原虫。 • 免疫功能正常:弓形虫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慢,形成包囊,宿主一般无 临床表现(隐性感染)。 • 免疫功能异常:弓形虫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快,形成假包囊,并使被寄 生的有核细胞破裂,释放出滋养体及新陈代谢产物(毒素),侵犯并损 伤新的宿主细胞,宿主出现临床。
呈世界性分布。 寄生于人和多种恒温动物及少数变温动物的有核细胞内。 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及中间宿主,人和多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 寄生于人体可引起弓形虫病。
4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一、形态
生活史过程中主要阶段有:滋养体、包囊(或假包囊)、裂殖体、 配子体和卵囊。
1
滋养体
• 寄生于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是假包囊内速殖子和包囊内缓殖子
的统称; • 香蕉形或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较圆,一边扁平,一边隆起;
5
• 速殖子长4~7 µ m,最宽处2~4 µ m。
• 核位于虫体中央。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一、形态
弓形虫滋养体
6
瑞氏染色
荧光染色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一、形态
2
假包囊
由于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弓形虫 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快,形成的大量 速殖子(假包囊内的滋养体称作速殖 子)聚集于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将宿 主的细胞核挤向细胞膜,宿主的细胞 膜看似虫体的囊壁,故称假包囊。
四、实验诊断
2
血清学检查
1. 染色试验(dye test) 阳性率不高
2. IFA IgM(7~8天出现)、IgG(晚些) 3. IHA
4. ELISA
5. IEST 近年来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早期诊断 价值的PCR和DNA探针技术开始试用于临床。
染色试验
23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26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五、流行与防治
1
流行
流行环节 (3)易感人群 • 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 • 孕妇易感性比常人高 • 胎儿和幼儿易感性比成年人高 • 免疫功能功能受损或缺陷者易感性增加
27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五、流行与防治
2
防治
(1)治疗病人:乙胺嘧啶、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孕妇应使用 螺旋霉素治疗。 (2)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肉类的检疫。 (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10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一、形态
6
配子体
配子体有雌雄之分。雌配子体呈圆形,成熟后发育为雌配 子,其体积可不断增大达10~20 µ m,核染成深红色,较大, 胞质深蓝色;雄配子体量较少,成熟后形成12~32个雄配子, 其两端尖细,长约3 µ m。
11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