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要点

合集下载

课文注释汇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文注释汇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语文课文注释汇总(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漫江〕满江。

漫,遍布。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怅(chàng)〕失意,不畅快。

这甲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廊〕指宇宙高远辽阔。

〔苍茫〕旷远迷茫。

〔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很多。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qiú)〕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纵放、奔放。

道,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类土一样。

类土,视……如类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击水〕指游泳。

〔遏〕阻止。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

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张皇〕惊慌不安的样子。

〔讷(nè)讷〕说话迟钝、不连贯。

〔讪(shàn)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鹿察〕一种军用障研物,把树木的枝干交叉放置,用来阻止敌人的步兵或坦克。

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

3.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

〔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拮〕提起衣襟完东西。

〔撷(xié)〕把衣搽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4.插田歌〔诸孙〕泛指孙辈。

〔阴霾〕连绵不断的雨。

〔一竿晴日舞比邻〕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一竿,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博〕求取。

〔村酤(gū)〕农家自酿的酒。

酤,酒。

〔廪〕粮仓。

5.短歌行〔对酒当歌〕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

当,也是“对”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这是慨叹人生短暂。

〔慨当以慷〕即“慷慨”。

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当以,没有实义。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高一语文课文考点归纳

高一语文课文考点归纳

高一语文课文考点归纳
以下是高一语文课文《师说》的考点归纳:
1. 了解作者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 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

3. 掌握本文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被动句、倒装句、反问句等。

4. 能够准确翻译文中重要句子,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从而师之”等。

5. 理解并背诵全文,掌握背诵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辅或课文注释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课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义、成语、标点等,这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2. 文学常识:高中语文课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风格等,需要学生了解并掌握。

3. 文本解读:高中语文课文的文本解读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写作技巧:高中语文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等,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

5. 文化背景:高中语文课文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需要学生了解并理解。

以上是高中语文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掌握。

高中语文必修5第九课《说“木叶”》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5第九课《说“木叶”》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说“⽊叶”》是林庚写作的论述⽂章,收录在他的《唐诗综论》中。

本⽂为⼈教版⾼中新课标语⽂必修5第9课课⽂。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中语⽂必修5第九课《说“⽊叶”》课⽂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叶下。

”(《九歌》)⾃从屈原吟唱出这动⼈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们,许多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赋》说:“洞庭始波,⽊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歌》⼜说:“⽊叶下,江波连,秋⽉照浦云歇⼭。

”⾄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我们乃看见“⽊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叶”是什么呢?按照字⾯的解释,“⽊”就是“树”,“⽊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淮南⼩⼭的《招隐⼠》⾥⼜说:“桂树丛⽣兮⼭之幽。

”⽆名⽒古诗⾥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般的情况,⼤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们⽂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遇见“⽊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们似乎都不再考虑⽂字洗炼的问题,⽽是尽量争取通过“⽊叶”来写出流传⼈⼝的名句,例如:“亭皋⽊叶下,陇⾸秋云飞。

”(柳恽《捣⾐诗》)“九⽉寒砧催⽊叶,⼗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过问呢?⾄少从来就没有产⽣过精彩的诗句。

⽽事实⼜正是这样的,⾃从屈原以惊⼈的天才发现了“⽊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再⽤,熟能⽣巧;⽽在诗歌的语⾔中,乃⼜不仅限于“⽊叶”⼀词⽽已。

高中语文荷花淀课文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荷花淀课文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荷花淀课文知识点解析一、内容详解《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

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

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至“上船走了”),故事的开端,写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又可分三层:第一层,月夜编席(开头至“丈夫还没有回来”)。

小说的开头,描写水生女人编席子。

作者把这个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

请看小说的头一个自然段:“月亮升起来,……在她怀里跳跃着。

”开头前三句,作者就点出了劳动的时间、空间和对象。

像诗的语言一样,简练、动听、优美。

它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这里是个劳动场所,但收拾得很干净,而且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白天做好了:现在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接下来就写女人的劳动。

女人劳动得怎样呢?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他只是写劳动的画面。

简单两句话,就把女人编席子的情景完全形象化了:那样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就在她手指上缠绞着,在她怀里跳跃着。

缠绞着,跳跃着,这两个动词用得多么好,他不仅把劳动的场面写活了,而且把女人的好手艺、女人的勤快,都有力地描绘出来了。

再请看下面这一段:“这女人编着席。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你看,本来是在劳动,一下子就变成了“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这不是把劳动的场面结构网络情节⎪⎪⎩⎪⎪⎨⎧学夫奇遇寻夫送夫下月⎪⎪⎪⎪⎭⎪⎪⎪⎪⎬⎫⎪⎪⎪⎪⎩⎪⎪⎪⎪⎨⎧飘香凉风,荷茶淀水薄雾,银白的里编席月色皎洁,院面貌展现精神形象烘托人物情境引入优美女人苇眉子就在她手指上缠绕着,在她怀里跳跃着。

好手艺、勤快话别⎪⎪⎩⎪⎪⎨⎧→→→祖国爱丈夫,爱应嘱识大局,明大义赞同敏,稳重体贴,温柔,机追问完全诗化了、美化了吗?“她有时望望淀里”所引起的关于白洋淀雪白世界的描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完全诗化了的画面,闻到了“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而且还感受到了女人的内心活动。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一、文学常识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为《窦娥冤》。

二、字音识记窦dòu娥桃杌wù哥哥行háng罪愆qiān错勘kān鼓三通tòng盗跖zhí瀽jiǎn半碗苌cháng弘化碧前合后偃yǎn暑气暄xuān湛zhàn三、词语成语积累前合后偃:前仆后倒。

亢旱:大旱。

亢,极。

四、写作素材1、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冤情之深可见旧社会的黑暗。

2、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可见其尊老爱老之孝心。

第2课雷雨(节选)一、文学常识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剧作家。

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

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二、字音识记沉吟chényín无锡xī汗涔涔cén窟窿kūlong谛dì听昧mèi心财混账hùn zhàng哭哭啼啼tí江堤dī三、词语成语积累涔涔: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②形容天色阴沉;③形容肿胀或烦闷。

谛听:仔细地听。

谛,仔细。

昧心:违背良心。

昧mèi。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觊jì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第3课哈姆莱特一、文学常识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结构网络一、内容详解1.故事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祖父上城——祖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全文自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黄昏来时”至“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写与祖父相依为命的纯洁美丽的少女翠翠情窦初开,听祖父讲爸爸妈妈过去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老船夫做事累了”至“不告给翠翠一个字”),写翠翠夜晚听歌,暗中爱上二老的情形,暗中交代了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以唱歌进行爱情“决斗”的情景。

第三部分(“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到结尾),写大老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的爱情而外出闯滩,翠翠与爷爷畅谈与二老傩送未来的爱情生活。

思考以下问题:①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

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

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

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部编版⾼中语⽂必修上册第⼀单元的第⼆篇⽂章,继续展现“青春”的主题,表现得是青年旺盛的⽣命活⼒。

诗⼈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位俯瞰地球,放出声声呼喊,纵情⾼歌,想象着那怒涌的⽩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活的雄壮强⼤的⼒量。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课《⽴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原⽂ ⽴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数的⽩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的⼒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哟! 啊啊!⼒哟!⼒哟! ⼒的绘画,⼒的舞蹈,⼒的⾳乐,⼒的诗歌,⼒的律吕哟! (律吕:节奏、⾳律。

最初发表时作Rhythm。

)2.部编版⾼⼀上册语⽂第⼆课《⽴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教学⽬标 1.语⾔建构与运⽤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动形象的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4.⽂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 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读识⼈ 1.对下句,猜⼈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的桃⼦。

和尚找先⽣告状,先⽣追责学⽣,没⼈承认。

先⽣说,我出个对⼦,谁能对上免罚。

先⽣⽈:昨⽇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物:郭沫若。

2.⾛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诗⼈、学者。

1914年留学⽇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成⽴创造社;1923年于⽇本帝国⼤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提出“⾰命⽂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本,直到抗⽇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作者简介: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文章主旨:抒发革命青年对于国家命运的感慨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文章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简介:梁衡,当代作家文章主旨:展现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文中常识:宋玉,战国时期诗人,有作品〈九辩〉等;斯佗夫人,美国十九世纪小说家,代表作为〈汤姆叔叔的小屋〉文章表现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作者简介:周国平,当代作家文章主旨:阐明对生命本质的看法,表达一个生命发现另一个生命的感激。

《边城(节选)》作者简介:沈从文,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等。

文章主旨: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展示湘西地区的古老风俗、人物的善良心地。

《合欢树》作者简介:史铁生,当代作家。

文章主旨:通过合欢树,抒发母子之间的真挚深情:母亲对儿子的期盼,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文章表现手法:象征《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作者简介:里柯克,加拿大作家。

文章主旨:歌颂了母亲的毫无怨言的奉献精神,也表达了“我”及家人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简介:欧•亨利,美国十九世纪小说家。

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等文章主旨:描写了几位贫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挚友谊,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的老画家形象,歌颂了普通人高尚的心灵。

文中常识:米开朗琪罗,意大利艺术家,代表作有雕塑〈大卫〉、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等。

《邂逅霍金》作者简介:葛剑雄,历史学家。

文章主旨:对霍金的过人毅力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对培育了霍金的环境表示高度的赞美。

文中常识: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一碗阳春面》作者简介:栗良平,日本作家文章主旨:通过吃面的故事,描写了母子三人遭遇挫折后勇敢面对现实、度过难关的经历,刻画了一位伟大母亲、两个懂事儿子的形象,传达出社会的人间真情。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

“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主旨:抒发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

作者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选择的意象典雅、柔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清新之感。

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相映。

2.比喻。

新鲜准确、形象生动。

总评:本诗感情真挚、语言含蓄雅致、意境深邃。

名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现代诗人。

主要诗集《大堰河》。

主旨:描绘了“痛苦与灾难”的国民生存状态,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表现手法;缘情造境,以境显情。

1.象征。

2.本诗风格:凝重沉郁。

3.《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双桅船》作者:舒婷(1952年生),原名龚佩瑜。

当代诗人。

代表作《致橡树》。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主旨:全诗围绕“双桅船”和“岸”两个主要意象展开,以哀婉而缠绵的诗句,诉说离情别绪,营造了凄楚忧伤的艺术氛围。

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韵高昂深刻。

表现手法;象征文学常识:朦胧诗代表诗人还有:北岛、顾城、江河、食指等。

《地球,我的母亲》作者: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

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主旨:以高涨的热情歌颂了地球母亲这一光辉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地球母亲无私抚育的感激之情。

表现手法;浪漫主义风格1.强烈的抒情色彩。

直接与间接抒情2.拟人手法、呼告修辞。

《诗经•蒹葭》作品简介:《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文章主旨:《诗经•蒹葭》表达了对于敬仰热爱的“伊人”浓烈真挚的情感、执著不变的追寻以及寻而未得的惆怅、焦虑。

文章表现手法:起兴、重章叠句《种树郭橐驼传》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

与韩愈一同发起“古文运动”,反对浮夸文风,倡导“文以载道”;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有〈柳河东集〉。

文章主旨:通过种树之道,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法则,指出吏治扰民的弊端,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改革政治的愿望,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文章表现手法:对比、类比《病梅馆记》作者简介: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文章主旨: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抨击了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变革政治、解放人性的愿望。

文章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咏史》作者简介:左思,字太冲,西晋诗人,《左太冲集》文章主旨:借咏史表达作者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文章表现手法:比喻、对比、用典《饮酒》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文章主旨:借饮酒写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促织》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成称聊斋先生。

代表作《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主旨:故事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记叙,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语言准确凝练。

围绕宫廷征集促织,展现了成名一家人命运的戏剧性变化。

揭露了皇帝荒淫无道、各级官吏横征暴敛的残酷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表现手法:1.细腻的心理描写。

2.成名性格与众多人物的对比。

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相关知识:对联: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丁口:百姓。

丁:成年男子。

2.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人。

3.宰:县令。

4.兰若:寺庙。

5.邑庠:县学。

6.成语:呆若木鸡、向隅而泣、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奇货可居。

《香菱学诗》作者: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名霑。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共120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胜到衰的过程。

揭露了封建贵族集团内部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了他们对下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压迫,歌颂了贵族家庭中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和某些奴婢的反抗行为,对封建礼教进行了鞭挞。

文章通过叙述香菱因仰慕大观圆的众姐妹结成海棠社作诗、吟诗的雅事,拜黛玉为诗苦心学习作诗终有所成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执著、不服命运安排、以诗作抒发自我的聪敏伶俐、勤勉好学的女性形象。

也揭示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表现手法:1、以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

2、香菱形象: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相关知识:1.红学2.起承转合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4.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5.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王维)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群英会蒋干中计》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号湖海散人。

《三国演义》别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全书有鲜明的尊刘抑曹倾向,通过赞美圣君贤臣,抨击奸臣小人,反映了人民希望有报国安民的人材出来平息动乱治理天,下的强烈愿望,也深刻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另一大成就是对战争的描写。

最精彩的是“赤壁之战”生动地展示出战争中各方人物斗志斗勇的才能和风貌。

主旨: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人物形象:蒋干:只会夸口,胸无城府,在足智多谋的周瑜面前毫无施展余地。

曹操: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

他天性多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

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

周瑜:勇敢善战,足智多谋,反间计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

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

表现手法: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相关知识:1.演:敷衍、引申、发挥,义:指史书的内容。

《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和元代《三国志评话》及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熔铸敷衍成文的。

书中表现出封建正统观念,尊刘抑曹,对黄巾起义有所诋毁,反映了作者思想和时代的局限。

2.用浅易文言书写,“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有关作品诸葛亮《出师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陈亚先《杨修与曹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展现了宋江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挖掘了官逼民反的起义根源,揭示了农民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然灭亡的命运。

描写了108为梁山好汉,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宋江等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主旨:小说展现乐林冲由“忍”到奋起反抗的转变过程,揭示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主导)(2)刚烈果断,疾恶如仇表现手法:1.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2.景物描写:烘托悲壮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3.细节描写:如草厅被压倒后,林冲的动作心理描写,说明他精细谨慎、忠于职守,表现了他安分守己的性格。

《老王》作者:杨绛,散文家。

作品:小说《洗澡》主旨:叙述了“我”与老王一家在患难中互相帮助所建立的真情,表达出作者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己未能真正理解老王的自责。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作者在文中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也剖析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同情是居高临下的。

不断反思这种优越感对老王造成的伤害。

表现手法:1.明暗线交织——老王的一生与作者的感情。

2.用语平淡,多用短句。

3、对比手法:老王外表的丑陋与内心的淳朴善良,体质的羸弱多病与精神的洁净,地位的卑微与品格的高尚,文化水平的低与思想境界的高,自己的贫苦与对别人的慷慨,生活的苦与灵魂的善。

重重对比,深化了人物形象。

4、细节描写。

第八段。

相关知识1.钱钟书《围城》。

2、愧怍。

《项链》作者: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世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短篇《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