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需求的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高鸿业-经济学基础-第2章-需求和供给

高鸿业-经济学基础-第2章-需求和供给

(2)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政府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
家整体经济的 运行,
及政府运用
经济政策来影 响整体经济等 宏观经济问题。
(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 的经济科学。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六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一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改变
(fanction)
(quantity)
3.供给的表示:
(广义的)供给函数:Qs=f(P,C,Te,Ps,Es,n…) Supply Function
保持不变
(狭义的)供给函数: Qs = f(P)→ 常用的供给函数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P
供给量Qs
供给量: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商品的数量。 供 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商品的数量。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17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2.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且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通常,销售者总想提高价格,购买者总想降低价格。但在价格 高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供给,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迫使 用经济模型来表示,均衡价格决定的条件为: 销售者降低要价,从而迫使价格下落。反之,在价格低于均衡 Qd = f(P) (1) Qs = g(P) (2) 点时,就会出现超额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准备买得商品 Qd = Qs f(P) = g(P) (3) 的人提高其出价,从而迫使价格上升。买卖双方的竞争,将最 (1)式是需求函数,(2)式是供给函数,(3)式是供求相 终趋于均衡状态。
供给也是出售愿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如 果只有供给能力而无出售愿望,那就不形 成实际的供给。
2.影响供给因素
(1)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 (2)商品的价格。 (3)其他商品的价格。 (4)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5)政府的租税政策。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3.供给函数
同需求一样,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 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 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量因素与 上述方程表示Qs这个变量与a、b、c、d……n等变 供给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 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其中Qs作为因变量,它 的数值的大小是由决定因变量的自变量a、b、c、 给函数(supply function)。 d、……n的数值决定的,并且随着后者的变化而 以Qs代表供给,a,b,c,d,…,n代表影 变化。 响供给的因素,则供给函数为: Qs= g( a,b,c,d,……n)
二、供给定理
• 1.供给量同价格的关系· 供给定理 • 2供给定理的各种表述方式 • 3.供给定理的例外
1.供给量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定 理

经济学基础高职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高职第二章

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基本概念:1.需求与需求定理2.供给与供给定理3.均衡价格和产量4.需求的价格弹性5.收入弹性6.交叉弹性二、选择题: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是常数?( )A 消费者的收入B 其他商品的价格C 消费者的偏好D 商品本身的价格2.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

A彩电的价格提高了 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C 消费者对彩电的偏好下降D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了3.在其他因素不变得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 其需求增加B 需求减少C 需求量增加D 需求量减少4.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预期价格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 减少B 增加C 不变D 无法确定5.下列除了哪一种因素变化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 购买者(消费者)收入B 商品本身价格C 其他有关商品价格D 消费者偏好6.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突然下降,但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却有很大改进,则( )。

A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B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C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量下降D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供给曲线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价产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7.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互相替代的,则A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A 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商品 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8.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互补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B互补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C互补品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9.在得出棉花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不保持为常量?( )A 技术水平B 土壤的肥沃程度C棉花的种植面积 D 棉花的价格10.正常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 )。

经济学基础第2章 供求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2章 供求理论
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 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 卖不出去。
一、需求、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二)需求的三种表达形式
需求表 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
一、需求、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1、需求表:是描述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商品在不同价 格水平下所形成的需求数量的一个列表。
经济管理系 喻文丹
第二章 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其核心问题
是价格决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本章研究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需
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及弹性理论应用问题。
第一节 需求理论 第二节 供给理论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第四节 弹性理论 本章知识小结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三、需求定理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一节 需求理论 3 需求定理
三、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The 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 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定理。
The law of demand states that there i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and quantity of demanded.
需求定理认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负相关)
需求定理的例外
消费者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吉芬物品(Giffen Goods) 炫耀性消费品(Conspicuous Consumption)
第一节 需求理论

微观经济学-需求理论

微观经济学-需求理论
微观经济学-需求理 论
目 录
• 需求理论概述 • 需求定理 • 需求弹性 •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 市场价格与需求 • 特殊商品的需求分析
01
CATALOGUE
需求理论概述
需求的定义
总结词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价格水平下, 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的数量。
详细描述
需求是消费者在特定时期内,在各种 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一种或几种商 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它反映了消费者 在不同价格水平上对商品或服务的需 求意愿和购买能力。
,价格会相应调整,从而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实现市场均衡。
02
政策制定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考虑需求定理的影响。例如,政府可以通
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需求,从而控制商品的价格和供需关系。
03
企业营销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定理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例如通过降价促销来增加
商品的销售量。
03
CATALOGUE
直接计算法
根据需求函数或需求表,直接计算出需求弹 性系数。
弧弹性计算法
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需求弹性,通常用 于短期分析。
点弹性计算法
计算特定点的需求弹性,通常用于长期分析 。
线性需求函数下的弹性计算
对于线性需求函数,可以通过斜率计算弹性 系数。
04
CATALOGUE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消费者行为模式
增加对劣质商品的需求,导致吉芬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炫耀指具有象征意义的高档商品 ,如豪华汽车、名牌手表等。这类商品的需 求量与价格呈正向关系,即价格越高,需求 量越大。
原因解释
消费者购买炫耀性商品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展 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因此,当价 格上涨时,这些商品更能彰显消费者的社会 地位和经济实力,从而刺激需求量的增加。 此外,炫耀性商品通常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 ,这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其需求。

第二章 价格理论:需求与供给..

第二章 价格理论:需求与供给..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3.收入水平 • 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 正方向变动。 • 低档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 反方向变动。
恩格尔法则: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随着人们收入 的增加,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递减。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4.消费者偏好(Preference) 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呈同方向变化。 广告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偏好的形成。 5.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如社会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变化,对老年医疗服务、保健品的需 求会增加。 6.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Expectation) 如果预计未来自己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或者商品价格水平会提高, 对现在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对现在的需求会减少。 7.政府的经济政策 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则会刺激消费,需求增加。 反之政府实行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需求会减少。
• 需求不是指实际购买,是消费者预计、 愿意或打算的购买。 • 需求是指有现实支付能力的需要。 • 没有相应的价格,就谈不上需求。
2.需求表
需求表பைடு நூலகம்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 水平和与之相对应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列表。 表2.1 A
价格(元) 需求量(单 位数 )
某商品的需求表 B C D E F G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需求和供给是打开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大 门的钥匙,在西方流传着 一句谚语语:教会了鹦鹉 说供求,就教会了它经济 学。因此本章是经济学的 基本内容,在微观经济学 中处于中心地位。本章的 内容是进一步学习经济学 的基础。
需 求
供 给
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供求的不同因素,特别是价格与供求之 间的关系; 2.了解商品价格弹性的作用,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 关系; 3.理解供求对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作用。

经济学基础2、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1-3节) (2)

经济学基础2、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1-3节) (2)

供求定理 ——思考 思考 当今城市的发展要面对大量的移民问题 移民问题对该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 影响,城市对移民问题应该持什么样的态 度(限制、支持、无所谓),试用供求定理来解释
供求定理 ——思考 思考 当今城市的发展要面对大量的移民问题移民问题对该城市的 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城市对移民问题应该持什么样 的态度(限制、支持、无所谓),试用供求定理来解释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P(元) e
S
a b c d e
a 0
Q(斤)
供给定理 ——问题 问题 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 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减少 增加 不变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A. B. C. D.
供给定理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7、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变动 互补关系 替代关系 3、厂商的目标 4、生产技术的变动 5、生产要素的价格 6、政府的政策
P D S
市场形成的P0价格无法满足人们生活 的最低需求 政府设立P1为商品市场价格
EO PO P1
此时的市场状态为超额需求 怎么办?
Q
0
Qs QO Qd
价格政策 ——限制价格的运用 限制价格的运用 • 一般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期使用。但有些国家对某些生 活必需品或劳务,长期实行限制价格政策。 • 二战后的法国、文革中的中国以及现在的朝鲜等。
供求定理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产生的三种情况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产生的三种情况 1、超额需求 、 非均衡状态 非稳定状态 需求=供给 需求 供给 均衡状态 稳定状态 P D S
2.25 1.75 O S:10 Q D:25
供求定理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产生的三种情况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产生的三种情况 2、超额供给 、 非均衡状态 非稳定状态 需求=供给 需求 供给 均衡状态 稳定状态 P 3.75 2.25 D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认可软件的逻辑概念和其适用性需要花费的精 力
可学习性 用户为了学会使用软件需要花费的精力
易用性 可操作性 用户执行软件操作和控制软件操作需要花费的精力
吸引性 软件吸引用户的能力
依从性 同上
2.4质量属性 —— ISO/IEC 9126
时间行 执行功能时的响应时间、处理时间和吞吐

速度
效率
资源行 为
需求工程的主要工作
需求开发,确定 R 研究问题背景,描述问题域特性E 构建解系统,描述解系统行为S,使得 E, S R
主要内容
1. 需求的涵义 2. 需求的类型
1. 分类方式 2. 功能需求 3. 性能需求 4. 质量属性 5. 对外接口 6. 约束
3. 需求工程的路线 4. 优秀需求的特性 5. 常见的需求错误
依从性 同上2.4质Βιβλιοθήκη 属性 —— ISO/IEC 9126
适应性
可安装 性
可移植 共存性 性 可替换 性
不需采用额外的活动或手段就能适应不同 指定环境的能力
在指定的环境中安装软件需要花费的精力
在公共环境中同分享公共资源的其他独立 软件共存的能力
在另一个指定软件的环境下,替换该指定 软件的能力和需要花费的精力
执行功能时使用资源的数量和时间
依从性 同上
2.4质量属性 —— ISO/IEC 9126
可分析 诊断软件中的缺陷、故障的原因或者识别

待修改部分需要花费的精力
可改变 性
可维护 性 稳定性
进行功能修改、缺陷剔除或者应付环境改 变需要花费的精力
因修改导致未预料结果的风险程度
可测试 性
确认已修改软件需要花费的精力
特征 子特征
简要描述
精确性 依从性
软件准确依照规定条款程度,规定确定了权利、协 议的结果或者协议的效果
软件符合法定的相关标准、协定、规则或其他类似 规定的程度
功能性 互操作性 软件和指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安全性
软件阻止对其程序和数据进行未授权访问的能力, 未授权的访问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意的
适合性 指定任务的相应功能是否存以及功能的适合程度
总体上限制了开发人员设计和构建系统时的 选择范围
系统开发及运行的环境。
包括目标机器、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编程语言、数据 库管理系统等。
问题域内的相关标准。
包括法律法规、行业协定、企业规章等。
商业规则。
用户在任务执行中的一些潜在规则也会限制开发人员设 计和构建系统的选择范围
主要内容
1. 需求的涵义 2. 需求的类型 3. 需求工程的路线 4. 优秀需求的特性 5. 常见的需求错误
R2.2.3-1:一旦书籍被借出,则在归还之前,它不能被再次借阅。
R2.2.3-2:在归还的书超过30天的归还期限时,归还后应该进行 超期处罚。
直接需求 间接需求
现实世界
需求
问题域
共享 现象
解系统
1.需求的涵义 ——规格说明
规格说明是解系统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提供的解决方案,规定了解系统 的行为特征
容量(Capacity),系统所能存储的数据量,例如PR2.3.3-2。 PR2.3.3-2:系统应该能够存储至少10万条销售记录。
吞吐量(Throughput),系统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的事务数量, 例如PR2.3.3-3。
PR2.3.3-3:解释器每分钟应该至少解析5000条没有错误的语句。 负载(Load),系统可以承载的并发工作量,例如PR2.3.3-4。
2.2 功能需求 ——用户需求
执行实际工作的用户对系统所能完成的具体任 务的期望,描述了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做些什么
直接用户 间接用户
对所有的用户需求,都应该有充分的问题域知 识作为背景支持
特性
模糊、不清晰 多特性混杂 多逻辑混杂
2.2 功能需求 ——系统需求
用户对系统行为的期望,一系列的系统行为联系在一 起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任务,满足业务需求
第2章. 需求基础
主要内容
1. 需求的涵义 2. 需求的类型 3. 需求工程的路线 4. 优秀需求的特性 5. 常见的需求错误
1.需求的涵义 ——需求的定义
(1)用户为了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些目标所需 要的条件或能力;
(2)系统或系统部件为了满足合同、标准、 规范或其它正式文档所规定的要求而需要具备 的条件或能力;
依从性 同上
2.4质量属性 ——质量属性的开发
用户并不能明确地提出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期望
并不了解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也就无从判断哪些质量属性 会在怎样的程度上给设计带来多大的影响,也无法将他们对 软件系统的质量要求细化成一组组的可量化的质量属性
需求工程师
质量属性大都是和功能需求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需要对照软 件的质量属性检查每一项功能需求,尽力去判断质量属性存 在的可能性
基础的特征集及特征之间的联系 质量属性的重要性
对设计的影响很大 对越复杂的系统越为重要 [Robert19901] :真实的现实系统中,在决定系统的成功或
失败的因素中,满足非功能属性往往被满足功能性需求更为 重要。
2.4质量属性 ——ISO/IEC 9126
2.4质量属性 —— ISO/IEC 9126
质量属性(Quality Attribute): 系统完成工作的质量,即系统需要在一个“好的程度”上实现功能 需求,例如可靠性程度、可维护性程度等。
对外接口(External Interface): 系统和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需要建立的接口,包括硬件接口、软件 接口、数据库接口等等。
约束 进行系统构造时需要遵守的约束,例如编程语言、硬件设施等
系统建立的战略出发点,表现为高层次的目标 (Objective),它描述了组织为什么要开发系 统
为了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需求工程师需要描 述系统高层次的解决方案,定义系统应该具备 的特性(Feature)
参与各方必须要对高层次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 以建立一个共同的前景(Vision)
特性说明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各项功能,它限 定了系统的范围(Scope)
文档化和验证 需求规格说明
问题
3. 需求工程的路线
问题分析
背景分析
需求获取
高层次解决方案
根据项目范围,确定问题域的范围
确定需求获取的源头
确定获取的主题和内容
选择需求获取的方法
用户需求
围绕获取的内容,运用需求获取的 方法,从源头获取需求
对获取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 在项目前景的指导下进行解决
问题
3. 需求工程的路线
问题分析
背景分析
问题分析和背景分析
高层次解决方案
业务需求
发现问题比发现需求要简单的多 需求获取
进行背景分析,以更好的理解用户的问题
问题分析
明确问题。
用户需求
性能需求 质量属性 对外接口
约束
定义业务需求。
制定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
确定系统特性。
系统需求
系统特性 问题域特性 系统模型
形容词和副词通常意味着质量属性的存在
对于一些不和任何功能需求相联系的全局性质量属性,需求 工程师要在碰到特定的实例时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2.5对外接口
解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软硬件接口
接口的用途 接口的输入输出 数据格式 命令格式 异常处理要求
用户界面
利用专门的人机交互设计文档记录
2.6约束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如图2-3(b)):
(1)对共享现象(模型)的描述; (2)系统对共享现象所施加的操作的描述。
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需求
完全针对系统行为发出的期望
一种理想的、完全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努力即可以转换为系统行为的需 求。
现实世界
问题域 规格说明 解系统 共享现象
现实世界
问题域
共享 现象
换句话说,软件系统当中含有问题域某些部分的模型(或模 拟),常见的模型包括数据模型、对象模型、处理模型等。
问题域中的某些信息能够和模型中的信息建立映射关系 这些通过映射建立的共同知识,就是问题域和解系统之间的共
享现象
现实世界
问题域
共享 现象
解系统
1.需求的涵义 ——需求
需求是用户对问题域当中的实体状态或事件的期望 描述
2.1 需求的分类方式 (1)
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 和系统主要工作相关的需求,即在不考虑物理约束的情况下,用户 希望系统所能够执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功 能需求主要表现为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行为交互。
性能需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 系统整体或系统组成部分应该拥有的性能特征,例如CPU使用率、 内存使用率等。
系统需求可以直接映射为系统行为,定义了系统中需 要实现的功能,描述了开发人员需要实现什么
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需求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需要分析问题领域及其特性,从中发现问题域和计算机 系统的共享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模型;
然后将用户需求部署到系统模型当中,即定义系列的系统行 为,让它们联合起来实现用户需求,每一个系统行为即为一 个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
经过需求获取过程,可以得到获取 的文档资料,其中以获取笔录为主
业务需求
需求获取
性能需求 质量属性 对外接口
约束
需求分析
文档化和验证 需求规格说明
系统特性 问题域特性 系统模型
问题
3. 需求工程的路线
问题分析
背景分析
需求分析
高层次解决方案
业务需求
该过程就是需求工程当中最为重要的需求分析活动,又称建 模与分析活动。
2.2 功能需求 ——从功能需求的层次性看需求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