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中寻找文化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先进、戏剧表演,图书室、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开发努力,积极利用。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那么,怎样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欣赏地方自然风光,挖掘的习作素材。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罗丹)如画的大自然中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风雪雨露,鸟兽虫鱼;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电闪雷鸣,秋天的碧空原野,冬天的寒冷萧条……都可以成为对作文教学有用的自然资源,触发他们的灵感,写出本真作文。
台州,有碧绿的田野,绿树红花,鸟鸣婉转,百虫啾啾……。
那春的烂漫、夏的碧绿、秋的金黄、冬的雪白,都是他们笔下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学生写作就自然水道渠成。
1、赏山水景观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秀美的山水风光,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却比较漠然,写作时总觉得“无米之炊”,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吧!那郁郁葱葱的树木,那清澈见底的溪水,山间野花绽放,水中鱼虾嬉戏……这些都是挖掘写作素材的一个源头。
如学完《我的家乡》习作,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山和水,布置孩子写一写家乡的景。
寻找南江文化资源,开展短途研学活动

寻找南江文化资源,开展短途研学活动发布时间:2022-09-25T08:46:07.213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0期作者:苏志承[导读] 地方的优秀文化遗产资源,对当地过去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等的研究,苏志承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中学摘要:地方的优秀文化遗产资源,对当地过去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等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带领学生深入实地进行我们南江流域的文化资源参观、了解、研究,通过这些优秀文化遗产资源的研学,激发学生对南江文化研究的兴趣,传承南江文化。
关键词:研学传承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历史价值新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是《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材的内容是这样说的: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的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
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①。
综合看来,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是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地方的优秀文化遗产资源,对当地过去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等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也就是寻找当地的优秀文化遗产资源。
带领学生深入实地进行我们南江流域的文化资源参观、了解、研究,通过这些优秀文化遗产资源的研学,激发学生对南江文化研究的兴趣,传承好南江文化。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的简称,研究性学习是旨在打破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从“灌输中心”转型为“对话中心”的一种课程形式。
②上一次对学校旁边的张公庙进行课外研学活动后,学生的研学情绪被激发出来,都纷纷寻问,下一次我们要到哪里参观,研究哪个内容等。
所以,寻找身边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学生传承好当地优秀的文化,既是教材的要求,也是拓展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对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资源开发方法:1. 教材和课本:教材和课本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资源。
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教材和课本中的文本、图表、地图等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像资料:图片、照片、卡通画等图像资料能够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从各种渠道搜集这些资料,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和讲解。
3. 视听资料:历史教学中使用视听资料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利用电视节目、纪录片、音频等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现场和声音。
4. 网络资源: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在线博物馆、知识分享网站等,寻找和筛选适合教学的历史资源。
5. 档案和文献:教师可以查阅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的特殊文献和档案,让学生亲自接触历史文献,并了解其真实性和权威性。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资源利用方法:1. 视频播放:将适合教学内容的历史题材电影或纪录片转化为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选择有教育意义和视听效果好的视频进行播放,引导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
2. 小组合作:利用教学资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例如,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历史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供学生使用,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寻找答案。
3.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例如,给予学生一个开放性的历史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去调查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辨和独立研究能力。
4. 参观实地: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址等实地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在实地参观前,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班级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这一
主题有许多值得参考的文献。
首先,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和
管理学的角度来寻找相关文献。
在教育学领域,可以参考《教育管
理学》(刘霞著)、《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王建平著)等
相关教育管理方面的著作,这些书籍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操作都有很好的阐述。
在心理学领域,可以参考《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实践》
(张三平著)、《班级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李四著)等相
关著作,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健
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在管理学领域,可以参考《学校管理》(王五著)、
《教育管理概论》(赵六著)等相关著作,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通过科学
的管理方法来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除了书籍之外,还可以参考一些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比如
《教育研究》、《心理学研究》等相关期刊,这些期刊中经常会有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
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践经验。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
个学科领域的复杂课题,希望上述参考文献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和探索,以期取得更好的班
级文化建设效果。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研讨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初始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大胆地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教育价值,有利于积极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教育体系中引入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尝试探索学前教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通过教育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品格,同时让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很多幼儿还不能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游戏和多种活动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为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文化自信。
(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按照相关的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来渗透知识,引领幼儿认识和感受世界。
但是总体而言,教育资源的来源与学习资源的形式都较单一。
若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资源。
比如老师们可以把一些民间故事、中华传统故事、民俗游戏整合到课程中、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让学前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
(三)让幼儿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古典音乐、茶文化、书法等,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升幼儿的文化感知力。
另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包括礼、智、仁、义、信等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对幼儿价值观念的引导。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实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书籍推荐

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书籍推荐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因此,对幼儿园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此,幼儿园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书籍,推荐以下几本:1.《道德经》绘本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经是古代伟大哲学家孔子创作的一部文化经典。
这本绘本版的《道德经》融合了古代经典文字和现代绘本,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和图画向孩子们传达道德教育和人生哲学。
孩子们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孝敬长辈等重要的道德观念。
2.《三字经》《三字经》是古代经典著作,也是国内外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
这本书简短易懂,文字简洁明了,又有朗朗上口的诗歌韵律。
它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学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和传统的道理,涉及道德、教育、历史、地理等领域,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3.《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是一本国产动画及绘本作品,讲述了小蝌蚪在池塘中寻找母亲的故事。
这本书虽然内容与传统文化无直接关联,但其中蕴含的观念却十分值得幼儿接受:勇敢、自立、坚毅等。
在国内,小蝌蚪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形象,具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增进国际交流的功能。
4.《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一本由德国两位学者收集编写出版的寓言故事集,与中国的古代童话故事一样丰富多彩。
它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丑小鸭》、《灰姑娘》、《小红帽》等。
这本书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让孩子们对国外文化有初步认识。
5.《传统文化启迪识字300例》这是一本专业面向幼儿园儿童的字词教育启蒙读物。
这本由《义和园》字画社出版发行的《传统文化启迪识字300例》作品,是一本小学生三年级识字教材。
全书三百字,九十六个单元化题材,覆盖诗词、散文、名言成语、史书、典故,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贯穿中华传统文化,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幼儿教学管理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探索

幼儿教学管理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探索摘要: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本论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教育在幼儿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挑战。
首先,我们将介绍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讨论多元文化教育在幼儿教学管理中的实施策略,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家庭参与。
最后,我们将探讨多元文化教育在幼儿教学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幼儿教学管理、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家庭参与引言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在幼儿教学管理中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并不容易,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面对一些挑战。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教育在幼儿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1.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1.1 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
它鼓励学生学习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特点,避免歧视和偏见。
1.2 平等和公正:多元文化教育追求平等和公正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不论他们的文化背景。
1.3 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学生可以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4 反思和批判思维:多元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
它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动态和多样化的,不应该被简单地归类或刻板化。
1.5 文化多样性的教学: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在教学中融入多样的文化内容和视角。
教师可以使用多元文化的教材和资源,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2.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1 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个体和群体。
“三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三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路径摘要:新课改与新教改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史的见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宝贵的教学材料。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育,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感。
山西省红色文化资源较为富集,充分挖掘三晋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使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素材鲜活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心理接受和认知特点,提高其学习高中思政课的兴趣。
要最大限度发挥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就要拓展高中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把红色文化转变为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将三晋红色文化素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诸环节中,以红色文化育人,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三晋”红色文化资源;高中思政课;运用路径“三晋”地区指山西省,山西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蕴含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山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中共地方党组织较早的省份之一。
全省现存不同时期党史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旧居、重大战役遗址和重大纪念设施等3400余处。
依托这些历史遗产整个山西在红色文化资源上形成了晋东南、晋西北、晋北、晋中和晋南五大区域组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布局。
积极探索“三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可以增强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和感染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型“三晋”地区存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物质文化层面看,主要包括红色遗址遗迹、红色纪念场馆、名人故居等,比如平型关战役遗址、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忻口战役遗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徐向前故居、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等。
从非物质文化形态上来说,抗战中广大群众和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系列红色经典作品来支持抗战,这些歌曲把传唱至今,给根据地军民带来了极大鼓舞。
比较著名的有《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人说山西好风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材中寻找文化教育资源
发表时间:2012-05-03T14:52:41.2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总第55期供稿作者:郑莹[导读] 九年级unit 11以What’s the matter?为中心话题,讨论了健康、伤病和如何建议解决等一系列的问题。
◆郑莹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中学255051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一个人无论是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的所学加以印证练习,这样就会感觉到高兴。
那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在交谈时却仍旧词不达意,使用一些不合时宜的句子呢?
其实,新教材中有大量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值得我们教师研究,让学生从文化方面感受英语真实的使用环境。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某个句子适合什么样的一个场景,双方是怎样的关系时才能用它。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下面以鲁教版教材为例,论证一下初中英语课本中所包含的英美文化教育。
一、六年级上册unit 1中,出现了How are you?I’m fine,thanks.教师通常都会这样介绍这句话的应用情境,认识的朋友之间才会使用到它,陌生人之间则不会应用到。
其实不然,如果你跟你的好朋友说 How are you?他绝对不会理解成你在跟他打招呼,他会觉得我有什么问题吗? 是不是我今天看上去不太好?所以,How are you在两种情境下用法是不同的:一种情况是简单的问候,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会回答Fine.然后就走了。
中国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可能觉得外国人很冷漠。
第二种情况How are you?则相当于Are you OK?或 Are you all right?这是需要回答的。
如果看到你的脸色不好,可能会有人来问你How are you? 这时候语调是不一样的,重音也不同。
这时候所隐含的意思就是 OK,please tell me how you feel.Are you OK?Are you all right?
二、六年级上册unit 4 What’s your name?这句话,其实这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说法。
如果一个美国人听到这种话肯定会皱眉头的。
这个小孩怎么这么没有礼貌?那应该说什么呢?常用的有:May I have your name?Can I have your name?W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please?但是,What’s your name?常用在什么情境下呢?这是一种上对下、带有质问色彩的说法。
如果你一定要用的话,加一个please。
What’s your name, please?
三、七年级上册unit10 It’s a nice day,isn’t it?就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何与人攀谈,既能消磨时间,又能避免尴尬。
比如:火车晚点了,你可以说:The train is always late,isn’t it?排队买东西时,你可以说:It’s really crowded,isn’t it?看节目看到心潮澎湃时,可以说: This is a great show, isn’t it?聚会上碰到一个好像见过的人,可以说: You’re Jenny’s friend,aren’t you?
四、九年级unit 11以What’s the matter?为中心话题,讨论了健康、伤病和如何建议解决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个单元中以should的语气来提出建议。
岂不知这个词在应用上也有一定的禁忌。
美国人比较看重个人的独立性。
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
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
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亲人的口吻,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他们不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很少说You should do sth …,而代之以委婉用语,如 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Would you please do sth…?等等。
八年级上册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就教会了学生怎样在社交场合有礼貌地进行交际。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尽管学生掌握了绝对正确的语言形式,但用在不同的场合没有注意到对方的文化习惯,就达不到应有的交际目的。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运用交际的模板,并为学生创设使用交际策略的机会和活动,使他们能更好地利用已掌握的有限英语知识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刘鹰《原来英语可以这样教——新课程下的高效能英语教学模式》.未来出版社,2009年。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1950年,语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
3.Edward Sapir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2004。
4.Michael Swan Practical English Us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