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自主学习指导及检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自主学习指导及检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自主学习指导及检测

18.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1. 自主认识“晋、絮”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借助作业本会写“芦花、胳膊”等13个词语。联系写作背景、借助图片理解“晋察冀、糠皮”等词语。

2.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列小标题,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难点)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重难点)

4.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认识“晋、絮”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借助作业本会写“芦花、胳膊”等13个词语。联系写作背景、借助图片理解“晋察冀、糠皮”等词语。

2.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列小标题,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关键语句,体会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和“顽皮”。

【学习过程】

一、学习字词,初识雨来

1.读题,理解“节选”。

2.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

特别注意:

1)多音字“拧”“塞”的读音。

这几个词,你自己试着给它们注上拼音吧:塞在怀里,边塞,堵塞。

2)这几个词语你能理解吗?

3.学写生字:

仔细观察,在田字格里把生字每个写两遍,特别注意这两个字:膊、慌。

“膊”字右上部不能少一点,“慌”字右边中间“亡”不要多一点。

4.说一说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喜欢游泳,勇敢,机智……)

二、梳理内容,学列小标题

1.学习列小标题

(1)课文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呢?我们先来读第一部分。小泡泡提示我们:读完第一部分,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什么?

(雨来喜欢游泳。妈妈追雨来,雨来逃到河里。)

(2)对照老师的小标题:游泳本领高。发现:小标题和你的概括有什么不同?

小标题的特点之一:高度概括,简洁。

(3)快速默读第二部分,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

(雨来读书。雨来上夜校。)

(4)对照小标题:上夜校读书。

小标题特点之二:文章的主人公是雨来,小标题都是以雨来为主题的。

2.学习活动:尝试列小标题

预设反馈:三掩护李大叔、四智勇斗鬼子、五怀念雨来、六机智脱险。

3.根据小标题,连起来说主要内容。

4.小结:像这样,先把每个部分的内容用小标题列出来,然后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认识“小顽皮”

1.学习第一部分

1.学习活动:

1.画一画。默读,画出雨来游泳本领高的句子。.

2.读一读。同桌互相读句子。

3.说一说。作者怎样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的?

2.预设反馈: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1)读好句子。

(2)交流:怎样写雨来游泳本领高?

A游泳样式多:会“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B比较: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

C动作描写:“扎进河里、露出小脑袋,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3)说一说:我从哪里发现雨来是个()的孩子?

(喜欢游泳、游泳本领高、灵活、敏捷、调皮、机智、可爱……)

3.小结:这样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如何成长为小英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探究雨来成为“小英雄”的背后原因。

3.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你能正确写出下列词语吗?

完成后对照课本校对,订正。

2.读上面的句子,回顾内容。

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顽皮可爱的雨来,他的游泳本领很高。这节课,我们学习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他是如何成长为“小英雄的”?

二、聚焦人物言行,感悟英雄形象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我从哪些语句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从文中画一画。

(这些句子大都集中在第四部分,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四部分。)

2.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导图。

示范:

(1)这是雨来被抓后应对鬼子的鱼骨图,上面是雨来的表现,下面对应的是鬼子的行为。

对应鬼子的夺书询问,雨来做了什么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从文中的句子中,我们抓住关键词“挣扎”“露”就能把雨来的表现概括出来了——挣扎露书。

(2)总结方法。

A根据鱼骨图中方框内容,找到文中句子并划出来。

B联系上下文,检索并确定对应人物行为的句子。

C读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概括。

(3)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完成后面的思维导图。

3.聚焦三个“说没看见”

交流:

(1)从敌人的动作和语言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敌人从哄骗、利诱、威胁、毒打,越来越残暴。

(2)雨来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雨来从嘟嘟囔囔——摇摇头——咬着牙,一直坚持说“没看见”,雨来非常坚定。(3)指导朗读:一次比一次坚定。

(4)三次“说没看见”,你看到雨来身上哪些闪光点?

(第一次说“没看见”:不怕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二次说“没看见”:拒绝敌人的利诱,坚守秘密。

第三次说“没看见”: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毒打,宁死不屈。)

4.小结: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和鬼子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不管鬼子哄骗利诱,还是威胁毒打,雨来毫不动摇,宁死不屈,最后敌人要枪毙他,他机智勇敢,潜水逃走了,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三、联系上下文,探寻“成长”原因

1.请你思考一下: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甚至生命的威胁,雨来坚决不说出秘密。他为什么这样做?

原因一:时代大环境。

引导关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这句话出现在雨来的识字课本上。不仅如此,上夜校读书时,女老师教孩子们念这句话,老师的教导培养了雨来对祖国的热爱。

(2)正是因为这份爱国之情,面对凶恶的鬼子,危险的处境,雨来毫不动摇,宁死不屈,咬紧牙关不说出秘密。

原因二:周围人的影响。

预设反馈:雨来的爸爸参加抗日战斗,是抗日积极分子,从小生活在革命家庭,雨来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原因三:当时不得不抵抗

预设:当时情况危急,不仅关系着雨来一个人的生命,还关系着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安全,必须要保守秘密,坚决抵抗。

2.总结:战争时代的儿童生活与我们今天不同,在那特殊的年代,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时代环境的推动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会逐渐成长为一个个小战士,小英雄。

四、抓关键词,体会景色描写作用

1.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美丽的还乡河边。课文反复描写还乡河的景色描写。找出来,读一读,想想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引导示范:学习第二处景色描写的作用

交流:

(1)读句子,哪些词语让我有所触动,圈出来。

(2)读圈出来的词语,我想到了什么?

(3)联系下文内容,发生什么事?乡亲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景色描写是为了渲染悲伤的气氛,表现乡亲们因雨来牺牲而惋惜、不舍。3.学习活动:

(1)第一处景色描写

(位于文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写出雨来家乡的美丽。)(2)第三处景色描写

(表达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悲伤,不舍的心情。)

【课堂总结】: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学习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qiān shuān gēbo jié

()笔枪()()()难Chóu shī chèn huāng 红()()首()机()忙二、比一比,再组词。

普()抗()沿()柜()晋()炕()铅()拒()三、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象声词,再给它们归类。

1.说话声:

2.翻书声:

3.抽烟声:

4.门响声:

5.跳水声:

6.跑步声:

7.流水声: 8.哭声:

9.枪栓声:

四、缩写句子。

1.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2.蓝蓝的天上飘着红绸似的云。

3.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着。

1.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

2.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

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半天才喘过气来”说明了: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了: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直接写得数。 1.0.53+=2.7.6-6.7=3.5.+1.6=4.3.26-1.6=5.3.82+2.24=6.7-3.44=7.6.82+1.34=8.3.5+2.4=9.6.6+5.1=10.7.7-3.7=11.5.4+6.6=12.7.25+1.75= 二、填空(用小数表示结果) 1.5米7厘米+45厘米= 2.8元4角7分+5元6角= 3.3吨50千克+650千克= 4.4吨50千克-2吨70千克= 三、计算,并验算。 1.+=2.10-= 3.+=4.-= 四、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38.67+68.23+45.8 2.98.2-37.18-10.82 3.56.23+31.07-54.1 4.32.6+58.04+61.96 5.100-(28.4+32.05) 2.一支修路队要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64.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8米,第三天比前两天总数少

10.4米,第三天修了多少米。 3.一辆卡车运化肥,第一天上午运了吨,下午比上午我运了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了吨,此时已全部运完。这批化肥有多少吨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提高题)四年级3个班共有图书197本,二班比—班多5本,三班比二班少14本,三个班各有多少本 2.(情境题)大西洋平均深度为3.627千米,印度洋平均深度比它深0.27千米,太平洋平均深度比印度洋深0.131千米,太平洋平均深度是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3.(竞赛题)甲、乙两数相差450,如果把甲数末尾的0去掉,就和乙数相等,求甲、乙两数的和。 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略 二、1.5.52米2.2.87元 3.3.7吨4.1.98吨 三、l.13.232.0.433.75.854.1 4.8 四、1.152.72.53.23.33.24.1 52.65.39.55 19.7+19.7+0.5=39.9(吨) 1.解析:可以以二班为标准。 一班比二班少5本,三班比二班少14本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2、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品析课文第四部分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4、借助第四部分中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关键词句,以及相关图片,能尽可能生动地讲述“雨来斗鬼子”的故事片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给每部分列小标题;感受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难点:借助图片和关键词句,讲述“雨来斗鬼子”的故事片段。 教学准备: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设计《小英雄雨来》学习单。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划分自然段序号;完成学习单中的第一题。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在唐山的还乡河公园,有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在那里,人们仰望塑像,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年代,总会情不自禁地默念他的名字——指名读课题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解决词语 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根据序号,它分成了——六部分 2、(课件出示学习单第一题)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预设:晋察冀——这是一个抗日根据地 笤帚——你注意到了这个“帚”要念轻声。北方人管“扫帚”叫“笤帚”) 3、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 指名读,全班齐读一遍。 4、课文中还藏着不少有特色的词语呢,你找到了吗? (预设:我找到不少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嗡嗡嗡嗡”。) 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之为拟声词。我们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读一读。 (课件出示 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

小英雄雨来导学案1

《小英雄雨来》导学案 学习目标1、会认、写本课生字,正确读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程序一、复习。 1、读准“晋察冀、还乡河、苇絮、黝黑、笤帚、泥鳅、背诵、子弹、打扮、脊背、枕头、防备、歪歪斜斜、吆喝、唧唧咕咕、嘟嘟囔囔、推推搡搡、枕头”等词语。 2、一部分一部分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品读感悟课文 1.思考: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①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反复品读,边读边画,思考:这些部分的哪些句子打动了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 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深深地吸引了你呢?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点点、圈圈、画画、写写。 三、课文学到这里,相信你已经认识了雨来。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四、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3.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达标测评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wěi xù jìn chá jìwāi wāi xié xié ( ) ( ) ( ) piāo piāo yōu yōu zhěn tóu (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晋()耍()挣()慌()飘() 普()要()睁()谎()漂() 喘()瑕()妨()却()端() 揣()假()防()劫()湍() 三、我会填词语,我来谈感受。 1、鬼子已经()到树底下,伸手()住雨来的脚,往下一(),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起来,()回到屋里。读了这段话,我觉得鬼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芦花开的时候,()的芦苇上好像盖上了一层()的白雪。风一吹,()的芦苇就()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的芦花里。读了这些段话,我觉得芦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附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仔细审题,正确填空.(共36分,每空3分.) 1.( ):24=8 5= 10÷( )=20:( ) 2.小李6分钟走480米,小明5分钟走250米,小李速度与小明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六(1)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18名,男同学与女同学人数的比是( ),女同学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4.一个小礼盒内装有皮蛋、盐蛋和鲜蛋.三种蛋的个数比是3:2:7.由此可知,这个礼盒内皮蛋的个数是盐蛋的,鲜蛋的个数是三种蛋的. 5.幼儿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用消毒液与水按1:200的比配成消毒水给小朋友洗手,如果配置消毒水10.05千克,那么需要消毒液( )千克;现有80千克水,要配置这种消毒水,需要消毒液( )千克. 6.研究表明,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时间与睡眠时间是最合理的.今年上6年级的小明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 )小时才是合理的.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共8分,每题2分.) 1.在某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日本队与韩国队的比赛结果是0:3,这也是一比.(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3.淘气和笑笑今年的年龄比是6:7,明年两人的年龄比一定是7:8. ( ) 4.六年级订阅《学习方法报》和《学习报》共30份,它们的份数比不可能是1:3. (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共12分,每题3分.) 1.一个比的比值是3,比的后项是4 1,比的前项是( ). A.21 B.4 3 C.12 2.在8:9中,如果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6 B.乘2 C.乘3 3.园林处有9吨黏土和24吨沙土,现要把黏土和沙土按1:3的比配制成新土,最多可配制( )吨新土. A.32 B.33 C.36 4.小刚把一包糖果分给军军和亮亮,按3:5与按7:9来分,结果( ). A.按3:5来分军军分得多 B.按7:9来分军军分得多 C.两种分法军军分得同样多 四、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共12分) 32:5 4 43:0. 5 0.52m:13cm 五、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共32分,每题8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六(1)班48名学生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主题为“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环保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六(1)班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妈妈在本月的收入中支出的钱数和储蓄的钱数的比是3:5,月底结算时发现,支出的钱数比储蓄的钱数少1200元.妈妈本月的收入是多少元? 3.小红家后院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用篱笆将菜地四周围起来,则篱笆的长度是40米.如果菜地长与宽的比是3: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4.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运来200棵树苗,老师栽种了 10 1,剩下的按3:4:5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哪个年级分到的树苗最多,是多少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本组课文学习的,一要是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组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训练的重点:体会拟人句子的作用,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呈现出来。 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一、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二、课内理解 1、在介绍农家别有风趣的装饰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装饰”本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这里采用而来对比的手法。指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把农家小屋装点得色彩明丽,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2、作者为什么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 答:它们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农村的花是那样简单,那样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 3、“探”改成“长”“冒”好吗?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竹笋想迫不及待地看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让人感觉到竹笋的无比可爱。其他两字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4、写鸡群觅食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再现了宁静、和谐的农村生活画面。 5、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此处表现了小鸭子怎样的情态? 答: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6、乡下人家的晚餐有什么特点? 答: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们边享用晚饭,便闲话家常,好不惬意。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和闲适。 7、秋天到了,纺织娘……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拟人。把纺织娘的叫声写得比催眠曲还优美,渲染了乡下人家睡梦的甜美,衬托了秋夜的祥和美丽。 8、作者描写了哪些乡村美景? 答:作者描写的景物主要有: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觅食的鸡群,嬉水的小鸭;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 声甜蜜地进入梦乡…… 9、你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答:文章是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的。从“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株竹”“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秋天到了”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第二十二课《牧场之国》 一、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课内理解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句子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的独特之处。 2、写牛吃草时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作用是什么?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 教材简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统编版语文四下《小英雄雨来》教案

《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课前准备 1.抗日根据地地图。 2.生字新词卡片。 3.《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示地图,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雨来的爸爸是个民兵;鬼子要来扫荡;雨来为了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不屈服,最终安然逃脱。)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字词】 晋察冀扭身起码软鼓囊囊姥姥塞进枪栓捆绑劫难枕头柜板扒开尸首铅笔胳膊红绸敌人慌忙趁机 (1)读准字音

(2)指导书写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一)默读第一段。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默读第二段。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学习第三段。 默读课文,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每题2分,共24分) 1.():10==18÷30=()%=()折。 2.有3,5,6三个数,再添上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则甲数乙数=() ()。 4.如果,那么m=(),n=()。 5.如果x=6y,那么x和y成()比例。 6.一部电视剧的总集数一定,每天播放的集数和播放的天数成()比例。 7.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3.6 cm,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km。 8.比例尺100:1,表示把实际距离()后画在图纸上。有一个机器零件长1.5 mm,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0 cm,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一个三角形的底是9 cm,高是6 cm,把它按1:3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10.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才能使该比例成立。

11.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60圈,从动轮有30个齿,每分钟转()圈。 12.右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处填()。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两个比不一定能组成比例。() 2. ,a:b=3:2。() 3.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 4.按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图形,图形的形状不变。() 5.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3 cm表示实际距离60 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 6.如果x=6y,那么x和y成反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6 分) 1.六(1)班有56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A.2:3B.3:4 C.4:5D.5:6 2.下面的比中,不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A.0.9:2.4 .12:32 C.43:12 D.1:23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语文要素: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要素分析: 新课标中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属于分析概括能力,在它的训练形成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形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在这个单元复述故事的过程,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出“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旨在加强方法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把握说明下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对小学阶段学子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方法做了归纳总结。 编排特点及编写意图 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一单元选取的都是故事性较强的长文章,文章的内容都是反应学生生活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并且长文章都己经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只需要在概括每个部分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

《小英雄雨来》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给其它四个部分列小标题,并说说主要内容。编者用序号来标识,一方面是想让学生见一下这样的长文章的标识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自己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家的男子汉》,它的阅读提示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男子汉,以及作者对他的情感。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直接借助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当然,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提示也提出了可以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的要求。 《芦花鞋》是用空行的方式来标识每个部分。阅读提示是要引导学生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初步掌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先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再把每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这个单元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以及四年级上册的怎样把握一件事,和多件事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教科书还在《小英雄雨来》中通过泡泡提示了阅读长文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醒学生读完一个部分后,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个部分讲的是什么,及时进行概括。这样可以删繁就简,减轻记忆的负担。还有一个方法,如果你遗忘了前面的内容,你可以回读。 教学提示: 长文章的教学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长文短教,不要扣得过细,面面俱到。可以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题的要求选择相关内容来教。其他的内容你不必深究,比如,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有这样一个课后

小英雄雨来

23 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2、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品析课文第四部分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4、借助第四部分中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关键词句,以及相关图片,能尽可能生动地讲述“雨来斗鬼子”的故事片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给每部分列小标题;感受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难点:借助图片和关键词句,讲述“雨来斗鬼子”的故事片段。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在唐山的还乡河公园,有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在那里,人们仰望塑像,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年代,总会情不自禁地默念他的名字——指名读课题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解决词语 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42个自然段,六个部分。 2、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预设:晋察冀——这是一个抗日根据地 笤帚——你注意到了这个“帚”要念轻声。北方人管“扫帚”叫“笤帚”) 3、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 (课件出示: yǒu liè qiè kǎn qiào xuán kàng 黝黑趔趄门槛刀鞘漩涡炕沿 tiáo zhou guān 笤帚吆喝晋察冀还乡河鸡冠花 sǎng níng 推推搡搡软鼓囊囊嘟嘟囔囔咬着牙拧

指名读,全班齐读一遍。 4、课文中还藏着不少有特色的词语呢,你找到了吗? (预设:我找到不少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嗡嗡嗡嗡”。) 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之为拟声词。我们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 小结:你发现了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拟声词,句子才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学列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得那么准,说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把课文读了很多遍。 1、现在谁先自告奋勇,用一句话来说说第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超。 雨来爱游泳,而且游泳技术高。) 把这句话再浓缩成简单的词,可以是——(游泳本领高) “游泳本领高”这几个词既简洁又概括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这部分的“小标题”啦,我们把它写在序号(一)旁边。(出示学习单中的表格) 2、同学们看,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多有趣啊!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小标题了吗?注意,我们今天列的小标题既要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又要尽量的简短。 3、介绍自己列的小标题。 (预设:(一)游泳本领高(二)雨来上夜校(三)掩护李大叔(四)勇斗鬼子(五)河沿枪声响(六)雨来没有死 第六部分标题“雨来没有死”引用的是课文中的句子,我们应该用引号来表示。) 4、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老师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和地点——抗战时期,在芦花村——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变得更完整了。) 四、交流品悟,感受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受,感知形象 1、雨来的故事流传了60多年,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读着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预设: 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使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

《小英雄雨来》导学案 (S版五年级上册)

《小英雄雨来》导学案 (S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 1.()÷12=18∶()==0.75 2.把比例8∶4=12∶6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3.A×=2×(A≠0,B≠0),则A和B成()比例。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8,一个外项是3,另一个外项是()。 5.一个电子零件长4毫米,用7∶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应画()毫米。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6∶3=()∶18 7.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8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1.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2.A、B、C、D均不为0,如果A∶B=C∶D,那么D∶C=B∶A。() 3.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200厘米。() 4.圆的周长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5.在一个比例里,如果内项的积等于1,那么两个外项的积一定是1。()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10∶12=35∶42 B.4∶3=60∶45 C.20∶10=60∶20 2.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图上距离()。

A.缩小到原来的 B.扩大到原来的5倍 C.不变 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4.小洋家的客厅长5米,宽3.8米,画在练习本上,选比例尺()比较合适。 A.1∶10 B.1∶100 C.1∶1000 5.人的体重和身高()。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四、计算题。 1.解比例。(12分) ∶=4∶x=∶x=0.4∶(2+x)∶2=21∶6 2.填表。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厘米450米 4.2厘米1∶20000 350千米1∶7000000 五、解决问题。 1.一箱啤酒12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单元主题、目标、单元重难点、教学措施 第六组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带领孩子们走进浓郁泥土芬芳的田园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田园生活的美”的专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部分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及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的意思,积累佳句。 6、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 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1.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2.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3.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二、课文分析 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一、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二、课内理解

14-小英雄雨来(4篇)

14*小英雄雨来(4篇) 导读:《小英雄雨来》A、B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④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课前准备 ①了解我国抗日战争的有关情况。 ②准备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供学生选读。 ③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着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A案 ●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②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段 ①读课文,找出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②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①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②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 B案 ●了解预习情况 ①限时(根据学生平时读文速度而定,一般可定为6分钟)快速读课文,读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并说说给课文每部分加的小标题。 ②谈谈初读后的感受。(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谈) ●体会“感人之处” ①过渡谈话:这篇课文中,雨来的许多表现确实让人感动,作者在叙述时也确实有许多精彩的地方。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讨论这两点,先看看“感人之处”。 ②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想想被感动的原因。 ③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交流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几处重点的

【学案】第14课 小英雄雨来

*14、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 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给课文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学法提示: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很强,同学们在学习本篇文章时要认真阅读 课前的链接语,按链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雨来的那几件事,自己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学习准备: 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 能独立的完成下列各题; 1、这篇课文我要练习默读、速读读( ) 2、我掌握的拼音较牢固,我会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晋.(j ìn j ìng) 察冀.( j ì j ìn) 睁眼瞎.(xi ā x āi) 劈. 开(p ī p ǐ) 歪.(wa ī w āi)歪斜斜. (x éi xi é) 苇絮.( x ǜ x ù) 挪. 动 (n úo nu ó) 枕. 头(zh ěn zh èn) 3、本文有许多多音字,我能注音并组词。 撒①( ) 拧①( ) 背①( ) ②( ) ②( ) ②( ) 还①( ) 弹①( ) 扎①( ) ②( ) ②( ) ②( ) 4、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预习时我能理解批注这些词语的意 思:如“睁眼瞎、门 槛、推推搡搡”等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白雪()的芦苇()的块糖()的脊背()的芦花()的刺刀 6、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猛烈的跳脚,形容大怒的样子。() ②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的浮动。() ③人小志气大,有大志向,有作为不在于年龄的大小。() 7、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①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②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 4、续写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 8、通过预习,雨来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9、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二)、交流探究 1、快速读课文,我能批注并交流课文写了雨来那几件事?我试着给课文每一部分批注上小标题。 2、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我想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出来,在书上 批注自己的感受。 3、我想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请同学评价一下(评语:签名:) 4、感情朗读课文,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我来自己评价一下(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5、我想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学法: (三)、拓展延伸:

六年级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设计案例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雷家坡小学张峰 基础知识(5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héǎi zīyuán kūjiéāi dào ( ) ( ) ( ) ( ) juàn liàn xióng yīng yūníēn cì ( ) ( ) ( ) ( ) 二、用“√”划出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树汁流经树干(gān gàn),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2、河水为我们解除干(gān gàn)渴,滋润我们的心田。 3、陈明在教室里等待(dāi dài)家长来接他放学,待(dāi dài)了一会儿,只见他的妈妈出现在教室门口。 三、比较下面的字,并组词。(8分) 指()揭()剔()坑()脂()竭()赐()炕()四、查字典填空。(5分) “顾”字用音序法应查音序_______,再音节______;用部首法查_____部首,再查_______画,字形结构是______,第四画名称是______ 。它的解释:A.到商店来买货物的;B.拜访; C. 珍惜,顾念; D.看或转过头看。依次写出含有这些意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日积月累,按要求积累成语。(6分) 1.含有“天”或“地”字的: 2.含有“草”或“木”字的: 六、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试着写一个环保标语。(6分) 1、善待地球就是。 2、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 4、有限的,无限的。 5、自然资源,生命绿色。 环保标语: 七、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不少科学家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等许多设想。 缩句: 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非常小。 改为比喻句: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选自作家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小英雄雨来》一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不能忽视的是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教育。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中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通过阅读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重点: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2、难点: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他的机智和勇敢私毫不比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儿童小夜莺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板书:小英雄雨来,课件展示雨来图像,给学生一个直观深刻的第一印象)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二)初读解疑: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中印象最深的部分,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和发现。 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集体认读,指名读。 晋察冀、苇絮、黝黑、睁眼瞎、歪歪斜斜、姥姥、挪动、枕头、劈开、尸体(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又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解决了生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小组交流自己加的小标题,看看哪组加的小标题最简洁,又能概括本部分的内容。(要求不要太高)以下小标题可供参考。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到夜校读书)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智救李大叔)第四部分:什么也没看见(或与鬼子斗争)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宁死不屈)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虎口脱险)2.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简要复故事内容。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抗日根据地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默读第三段。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