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中看中西方幽默片的区别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 引言1.1 介绍电影《喜宴》电影《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作品,于1993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同性恋男子为了维持传统家庭的形象而参加了一个大型的喜宴,导致了种种爆笑和尴尬的情节。
影片以一场喜宴为背景,巧妙地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现代社会中的碰撞与交流。
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较为生动地描绘了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电影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能够透过这些差异看到文化之间的相通与共鸣。
《喜宴》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产生的趣味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新颖观察角度。
1.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共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对于电影《喜宴》来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发我们对文化之间的思考和探讨。
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沟通。
在电影《喜宴》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将得到深刻体现,引发我们对文化认知的思考和反思。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来解读电影《喜宴》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启发。
2. 正文2.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影片中的体现在电影《喜宴》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通过不同的服饰、建筑、语言等元素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论中美幽默文化的差异——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和《tom and jerry》为例

第□卷第3期Vol.11,No.3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2020年5月May.,2020论中美幽默文化的差异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和《Tom and Jerry》为例王帅杰(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陕西方言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8)摘要: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下,幽默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以典型儿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和《Tom and Jerry》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对象、表达方式以及社会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中隐含的中美幽默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美式幽默;中式幽默;文化差异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3-124-02“幽默”,来源于拉丁文humor。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美学范畴之一,它主要以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矛盾可笑来表现真理、智慧和美。
它的审美效果是引人发笑的,是一种与喜剧性范畴密切联系着的美学范畴。
”幽默是一种文化现象,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以风趣的方式使人们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益。
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不同,中美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表达也不同。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风靡中国万千家庭的喜剧动画片,《Tom and Jerry》则是起源于美国,风靡于全球的搞笑动画片,两部动画片都深受欢迎,获得一致好评。
但两部动画片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框架下,其中的幽默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内容不同美式幽默的内容相对自由,角色塑造更丰富多变;而中式幽默却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Tom and Jerry》以其富有想象力和有趣的情节而为每个家庭所熟悉。
在《PetPewe》中,为了争取主人的宠爱,猫卖力地打扫房子,而狗则着急地收拾衣服。
在<Zoo Cat)中,Tom精心打扮,在喜欢的猫咪面前跳舞,送礼物,动作夸张,虽然不慎摔倒,但眼中仍然充满了爱意。
同样,该图也可以相应地进行很多更改。
国内外无厘头电影分析

Chinese
VS
American
——魏凯
What is Wulitou?
A way that people deliberately combine or distort somethings or some phenomenon which have no connection by some unintelligible way to reach the effect of funny or satire.
之余,我们也应有所感悟。周星驰所不经意问触及的社会和事物的本质.往 往让我们笑后更加悲凉。)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 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 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大话西 游》
Thank you!
Frolic,Ridicule,Cynicism
(戏谑、调侃、玩世不恭).
The words,action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in his movies open up a new expression way. (一般观众看到的往往是周星驰电影的嬉戏、调侃与玩世不恭。但是。欢笑
Exaggerated facial expressions,Funny deliberate action
Both:
Limited by Ethnic、Cultural、 Geographic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Cater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more wulitou、 more 无节操.
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两者在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的差异。
东方动画电影注重细腻的画面表现和深刻的哲思,而西方动画电影则更注重幽默风趣和情感传达。
在角色设计上,东方动画倾向于塑造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角色,而西方则更倾向于展现英雄主义和戏剧性。
色彩运用方面,东方动画多以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过渡展现情感,而西方动画则常用鲜明对比和饱和色彩突出氛围。
本文总结了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东西方动画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不同之处,为动画电影制作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音乐配搭、总结、启示与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背景:动画电影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而东西方对于动画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审美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
西方动画电影受到欧洲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强调写实主义和科幻元素,以及讲述成人主题的趋势。
而东方动画电影则受到东方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幻想与传统审美,多以童话、神话为题材。
在这样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东西方动画电影在美学风格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东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比较,揭示其不同之处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两大地区动画电影的创作特点和审美趣向,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综合比较东西方动画电影的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以期达到对于东西方动画美学风格比较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东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差异,探讨其在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的异同。
探讨美国疯癫喜剧与中国浪漫喜剧片的异同

探讨美国疯癫喜剧与中国浪漫喜剧片的异同美国疯癫喜剧片的特点美国疯癫喜剧片以其离奇荒诞的情节、幽默搞笑的表现方式和不拘一格的风格而著称。
这类喜剧片通常会突出主角的古怪行为和离奇遭遇,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一种解压和放松的愉悦感。
在美国疯癫喜剧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天马行空的情节设定,比如主人公穿越时空、与外星人交流、变成动物等等,这些设定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奇的体验。
这类喜剧片的主角往往是一些离奇怪异的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出人意料,让观众捧腹大笑。
美国疯癫喜剧片还常常运用夸张、滑稽的表演手法,让笑点更加突出,观众更容易被吸引。
中国浪漫喜剧片的特点相比之下,中国浪漫喜剧片则强调情感和人物关系的表现,注重塑造真实、可爱的角色形象,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一种温暖和感动。
这类喜剧片通常会围绕着爱情或家庭关系展开,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探讨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主题。
在中国浪漫喜剧片中,往往会有一些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比如爱情的纠葛、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等等,这些情节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让人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类喜剧片的主角往往是一些普通人物,他们的情感和遭遇与观众更加接近,让观众更容易被打动。
中国浪漫喜剧片还常常运用柔和、含蓄的表演手法,让笑点更加自然,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美国疯癫喜剧片与中国浪漫喜剧片的异同虽然美国疯癫喜剧片和中国浪漫喜剧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它们都是以幽默搞笑为主要特点,都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愉悦的观影体验。
它们都是以轻松愉快的情感为主要取向,都希望能够在喜剧的基础上,表现出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而在异同方面,美国疯癫喜剧片更加注重离奇荒诞的情节和夸张滑稽的表演,更倾向于追求笑料和搞笑效果。
而中国浪漫喜剧片更加注重真实可爱的角色形象和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更倾向于追求情感共鸣和情感触动。
在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上也有所不同,美国疯癫喜剧片更加开放大胆,中国浪漫喜剧片更加含蓄温和。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的差异

就像《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用新的 电影技术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老而又老的美 国神话:一个近乎弱智的孩子,只是因为他母 亲不承认他比别人差,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按照 他母亲所教导的生活观念去生活、去努力奋斗。 结果他竟取得了成功。这是典型的平民社会的 观念,即相信任何人都有能力、有机会取得成 功,关键在于只要你肯努力去做,肯努力奋斗。 它所宣扬的个人奋斗的神话,从道德上来讲, 大概不会有哪个社会认为有不道德的问题。这
然而,由于中国本土电影比欧美电影更加直接地连通中 国观众对现实的体验。像张艺谋的《红高粱》、《菊 豆》、《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 《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 还有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些新生代青年导演拍摄的影 片都充分利用了本土现实文化资源,都善于将风云变幻 的社会图景和对离合悲欢的普通平民命运与通俗电影模 式相结合,不仅表达对转型期现实的体验,而且也表达 人们的生存渴望、意志、智慧和希冀,从而赢得了中国 观众的喜爱。这些都表明,本土现实是欧美电影目前还 不可能替代的中国电影的文化优势。
部片子在美国非常走红,但是,它进口到中国 后,尽管传媒一直鼓吹,实际上观众的反应却 平平。可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并不是能够 被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都认可的。因为在中 国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对于一个人成功的期待 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特殊禀赋, 即天命所归。另一方面则是外在的机遇,所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阿甘式的弱智儿在 美国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不得而知,但美国人能 够理解和欣赏这种努力,或者说他们认为从道 义
上讲阿甘应当成功。而在中国,传奇故事中 也不乏弱智儿成功的例子。但那基本上是属 于“傻人有傻福”的套路,即傻子由于意外 的侥幸而成功。如果说傻子是靠着自己的奋 斗而成功的,人们多半会觉得这象是痴人说 梦。阿甘的形象在中国很难唤起人们的赞许 或认同,《阿甘正传》在中国不能火爆也就 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中外影视史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中外影视史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不仅传播着各国的文化,也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
在中外影视史中,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影视史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首先,跨文化交流在影视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外影视史中,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是由影视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创作的。
例如,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就是在探讨中国文化与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而这些作品通过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和国际发行,跨越了国界,在国外观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样,美国电影产业也在不同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影视拍摄,例如通过在中国拍摄的《功夫熊猫》等电影。
这些跨文化的合作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使得本国的影视创作水平得以提高。
其次,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中,影视作品扮演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媒介角色。
通过影视作品,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社会制度、历史背景等信息。
例如,中国电影《卧虎藏龙》通过展示中国武术以及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类似地,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也将美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观众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跨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影视技术的互相借鉴和创新。
许多国家的影视人士在创作过程中会吸收其他国家的影视技术并进行创新。
例如,中国武术电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受到了西方动作片的影响,采用了更加精致和动感的拍摄手法。
而同样地,国外的影视技术也通过中外合拍电影的合作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这种跨文化的技术交流使得影视作品更加多样化和精良,为观众呈现出更丰富、更真实的视觉效果。
然而,跨文化交流和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观众对于电影中的情节、角色和价值观的理解存在误差。
例如,中国的喜剧电影通常在幽默表达上更加注重细腻和内涵,而西方的喜剧电影则更加注重幽默的尖锐和直观表达。
从电影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必然意味着对传统文化形态的全面革新,尤其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道德规范的改变,是影响到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扭曲、道德规范的失衡,已 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一大阻碍了。
• 现代人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采取一种开放的价值观,客观公正
地评价本民族和异族文化,才有可能保有本族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 向别族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扬长避短,使本族文化放出更绚丽的光 彩。这使我想到了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所称赞的那位赵武灵王了。 那个时代他却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向最顽固的传统文化 习惯宣战,堪称得上伟大。社会发展到今天,当人们对“全球一体 化”、“地球村”等概念不再陌生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固步自封、
• 面对科学主义对人文精神的种种冲击,现代社会中心人 变得焦灼困惑、冷漠仇怨了,把有些现代社会所需的价 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如修身克己,爱众亲仁,忠信笃敬等也 丢失了,不由得让人发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叹 了。
• 反思?
•
因此,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吸纳与更新,使之有益于社会的
发展,成了中国有识之士非常重视的课题,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段之一; • 又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代表的正直和勇敢; • 再如孕妇临盆,丈夫对医生说两难之下“保夫人”
所表示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观点, 等等。 • 但是,这些却都统统成了美国法律和美国律师对 主人公的起诉理由和判罪根据。 • 刮痧被当成“虐待儿童”; • 孙悟空摘蟠桃,打翻老君炉等被理解为“不遵守 社会规则,毁坏他人劳动”; • 而两难择一的“保夫人”,干脆被说成是“对一 个独立生命的直接扼杀”。
• 高父
• 影片中的高父与儿子矛盾的引发、发展和结局,成 为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生动展现过程。高父是中国 传统伦理的代表,他面对儿子大龄未婚的担忧、无子嗣 的恐惧,以及对新媳妇待人温柔、体贴的喜欢和赞赏,最 后却因得知儿子搞同性恋的实情而被激怒中风,以及最 终对儿子因同性恋组成的“三合一”家庭形式的接纳, 等等,都全面展示了高父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西方 当代文化从疑惑、焦虑到妥协的经过,刻画了高父既具 有中国传统普通父亲的慈祥、和蔼与威严的性格,以及 受到压抑性的困惑心态,又有一般中国传统父亲所缺乏 的现代父亲的宽容与豁达。高父的“中国父权”权威 向西方式同性恋文化的让步与妥协,既从根本上动摇了 中国传统伦理的根基,也调和了同性恋、异性恋之间不 同的文化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帝也疯狂》与《让子弹飞》中区别中式幽默和
美式幽默
电影,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自其诞生之日起,伴随着科技的革新,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有声到数字电影,可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而伴随着其发展,电影也分为了不同的类型,爱情片、警匪片、战争片、动作片、动画片等等,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幽默片。
它的出现,无疑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无论是视觉上的,还是听觉上的。
不同于其他的类型的电影,你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幽默片正因为其幽默性和不确定性,结局往往不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这或许也是幽默片为什么会更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然而幽默片也因为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呈现的方式截然不同,于是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分区,即中式幽默片和美式幽默片。
在此,我将用具有代表性的两部电影来区别。
一、美式幽默片
美国向来以幽默自居,拍过的幽默片也是最多最杂。
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政府首脑都乐意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幽默,促使美国成为了一个幽默的国度。
然而,美国的幽默片,不同于英国的古板、含蓄,它搞笑毫无禁忌,宗教、政治、民族和传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恶搞的。
这样毫无顾忌的幽默,令看得人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开怀大笑,少了拘谨,少了顾虑,自然也幽默的较为自然。
除此之外,与中式幽默片不同的是,美国的幽默片更善于用丰富
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他们的幽默。
例如,幽默片《上帝也疯狂》,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式幽默片,电影的每个镜头都体现着幽默与诙谐。
以主人公基为例,他生长在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的非洲大沙漠,却依然生活的悠然自得。
他们依赖大自然,每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星期天。
然而一个从天而降的玻璃瓶却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人们争相抢夺,嫉妒,怀疑等矛盾随着产生。
于是基认为上帝一定是疯了,送给人类这种罪恶的东西。
他就决定到“世界的尽头”把瓶子扔还给上帝。
他不断的向空中扔,但瓶子总是掉下来,甚至砸到他身上,但他确认为是上帝不想要。
他那种可爱的表情,傻里傻气的动作,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就是美国人的幽默,很少用语言来表示,却将他们的肢体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更直观形象的表现他们的幽默。
诚然,美国人也会懂得用语言来表达幽默,不过更多的是冷幽默,或许听了没觉得多么可笑,但是仔细想想,也会令人忍俊不禁。
例如:电影《上帝也疯狂》中的女博士被困在沙漠中,没有水,没有食物,野兽出没,女博士说“这可怎么活,我得回去,我住在纽约。
”她的同伴兼飞行员史蒂芬说,“你在纽约?你在纽约能活,在这就能活。
”这是一种幽默也是一种讽刺。
可见美国人的幽默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幽默,而是在幽默的话语中蕴含一定深意。
这些典型的幽默特点自然与美国人的性格密不可分。
美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和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首先,美国人强调独立自主性,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个人独立性。
美国人一般都认为自
己是独立的个人,其重要性超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个人独立性的态度,也使美国人一般能尊重他人,相信所有人应是平等的。
正是由于相信这一点,所以他们才更愿意去表现自我,表达自我。
其次,坦承与直率,在中国所谓的“面子”被视为比生命重要,无论是说话,做事,人们总是把“面子”放在第一位,深怕伤了自己和别人,有时甚至会作出“宁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事来。
而美国人坦承和直率,直言不讳,不善于转弯抹角,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所以美国人更需要用幽默来表达自我。
总之,美式幽默片以其独有的表现方式,在世界电影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是世界幽默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向我们展示着美国人的幽默,更向我们传达着美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二、中式幽默片
不同于美式幽默片,中国的幽默片,更多的是使用语言来使人发笑,中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在语言上的独一无二,将幽默表现的也颇具特色。
在电影中将语言幽默表现到巅峰的当属姜文的《让子弹飞》,它那其幽默得让人兴奋的经典台词,让观众难以忘怀。
语言幽默的创造,源于语言符号超常规的组合方式与认识主体的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合。
姜文电影《让子弹飞》的台词幽默诙谐且新鲜别致,让人发笑的同时又回味悠长。
它在电影中体现的语言幽默主要表现在:
(1)方言的使用,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语言也不尽相同,而地方方言的发音,本身让人们听了就很具有喜感。
姜文将这一语言
特色很好的融入影片中,让人们不用思考,一听语音就觉得很
好笑。
这是一种最直白的语言幽默变现。
(2)语境的忽然转变。
例如:六子:这是谁吹的?
张麻子:听着像穆扎。
他们那边叫穆扎,咱们这边叫莫扎特。
六子:你还能听出来是谁吹的呢?
张麻子:得分时候。
六子:什么时候?
张麻子:那上面印着他名字的时候。
前面说的很是正经,显得张麻子的音乐造诣已经高到能够听出演奏者是谁的水平,到最后却原来是唱片上印着名字。
而其中小六子的插话,更是让人对前面的表达确信无疑,造成了一种类似精美相声小段的喜剧效果。
(3)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如:黄四郎:这位马邦德县长,他不是王八蛋,不是禽兽,不是畜生,也不是寄生虫,他今天亲自带队,出兵剿匪,他是我们的大英雄。
这是张麻子出征剿匪之前,黄四郎对着全鹅城百姓训话时说的台词。
前面说“鹅城一共来过五十一任县长,他们都是王八蛋、禽兽、畜生、寄生虫”,而马县长和他们不一样,他是大英雄。
其实明白人一听便知这是明褒暗贬,并且还“王八蛋、禽兽、畜生、寄生虫”挨个骂了个痛快!再加上黄四郎那一本正经的表情和当时严肃的场合,想
让观众不笑也难。
就连剧中的师爷也听得一脸尴尬相,让人忍俊不禁!(4)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
黄四郎:你不要变成小凤仙呐!
花姐:老爷,谁是小凤仙?
胡千:小凤仙都不知道还当妓女?那可是名震京城、誉满全国的妓!
“名震京城” “誉满全国”本是极好的褒义词,但这里用来形容妓女,词汇意义上的褒赞被移作了修辞意义上的贬斥,褒词贬用,把胡千对于“小凤仙”的鄙夷之情展露无遗。
这就是中国式的幽默,将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功底展露无遗。
中国人向来讲究含蓄,委婉,做人如此,在语言运用上亦是如此,所以中国的幽默也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是委婉的,而非毫无顾忌的。
中国人的委婉,也并非凭空而来,中国被外国人称为君子之国,从古时代起人们说话就很婉转,话里有很多层意思,由于中国朝代的政治制度,人们始终牢记祸从口出,所以很多不能说的话都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话里有话,在文言文中甚为严重。
综上所述,中式幽默和美式幽默,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表现方式上都不同。
美国幽默片,内容毫无顾忌,且多用肢体语言老表现。
中国式的幽默,内容狭小,有一定限制,善于用语言来表现幽默。
但无论是美式幽默片还是中式幽默片,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我们不能以此来判定谁的更好或者更完美,只能说各有所长。
中式和美式幽默片的不同,从更深层次上体现的是中国和美国两
个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国度的不同,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去评判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