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 PPT

合集下载

2024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4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合同的订立
合同的订立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 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合同的履行
合同履行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义务,使合同 关系得以终止的行为。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合同的变更
合同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前, 当事人就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的行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PPT 课件
目录
• 经济法概述 • 经济法律关系 • 合同法基础知识 • 公司法基础知识 • 竞争法基础知识 • 劳动法基础知识
01
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性
经济法涉及多个领域,如财政、 税收、金融、竞争等,具有高度 的综合性。
社会本位性
经济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 发点和归宿,体现了社会本位的 思想。
04
诉讼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规 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者集中等类型。
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
垄断行为将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 害、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刑事 责任则是对严重的垄断行为进行的刑罚制裁。同时,反垄断法还规定了宽恕制度,鼓励
违法者主动向执法机构报告违法行为并配合调查,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经济义务
指经济法主体根据经济法律规范的规定, 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包括纳 税义务、履行合同义务等。
03
合同法基础知识
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2024版经济法基础完整全套PPT课件

2024版经济法基础完整全套PPT课件
中国经济法
在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 期的经济法主要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法则更加注重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强调国家的适度干预。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01 02
平衡协调原则
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 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 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01
税收法律制度 概述
02
税种与税收分 类
税收征管法律 制度
03
04
税收法律责任
金融法律制度
01
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02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03
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04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06
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经济纠纷的概念与分类
经济纠纷的概念
经济纠纷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方 当事人因经济利益关系而产生的争 议。
仲裁机构与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是常设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与 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聘任, 应当符合法定条件。
仲裁程序
包括申请和受理、组成仲裁庭、开庭和裁决等步骤。
诉讼法律制度
诉讼程序
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 理、宣判等步骤。
诉讼的基本原则
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法院调解 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等。
特点
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综合性。经济性指其调整对象具有经济内容;政策性指其是国家经济政策在法律 上的反映;行政主导性指其在管理过程中政府和行政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综合性指其调整方法具有综合性,包括 民事、行政、刑事等多种法律责任形式。

道德法律和经济常识优质课件

道德法律和经济常识优质课件

18
第三课 法律基础
案例链接
第二节 行政法
案例:2023年4月21日,刘某以为邻居李某家中十分吵闹,影响其休 息,于是上门干预。双方在交涉中发生争吵并相互殴打,双方均受轻 伤。5月11日,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以刘某殴打别人为由,作出治 安管理处分裁决书,决定对其拘留15天;同步,对李某处以50元罚款 。刘某不服,诉至某区人民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变更某区公安分 局对刘某拘留15天旳处分,裁决为罚款50元。 讨论 :法院为何变更对刘某旳处分裁决?
3. 国家公务员
◆国家行政机关在对外管理,行使行政职权时,其实是经过国家公务员实施旳。 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旳代表,公务员以行政机关旳名义行使职权和推行职责,产 生旳法律后果由所在旳行政机关承担。
20
第三课 法律基础
案例链接
第二节 行政法
案例:某区旳一种工商所受区工商局旳委托,对本区某企业实 施罚款人民币1万元、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旳行政处分。某区工 商所旳执法人员甲、乙、丙便以工商所旳名义对该企业当场作 出上述行政处分决定,并自行收缴罚款,扣留企业营业执照。 讨论 :执法人员能否以工商所旳名义作出处分决定?
案例链接
第一节 宪法
案例:2023年12月23日,成都某媒体刊登了某银行招聘人员旳 广告,其中要求招录对象之一为“男性身高168厘米,女性身高 155厘米以上”。蒋某为2023年一般高校应届毕业生,虽符合要 求旳其他条件旳招录资格,但因身高不够而被排除在报名对象之 外。对此,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歧视,将招工方该银行告上了法 庭。 讨论 :蒋某旳何种权利受到了侵犯?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一、什么是宪法 二、我国旳国家制度和政
治制度 三、公民旳基本权利和义

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一课PPT课件

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一课PPT课件

.
10
第一课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 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2. 集体主义原则
◆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 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 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 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精神的产物。孟子认为人生而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旧唯物主义以人的自然本能、抽象“人性”说明道德的起源。孟德 威尔在《道德起源论》中认为,道德的发端,明显是由于巧妙的政 治所创制,借使从事互相为用,又易于驾驭。
•最核心的一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24个字),
•中间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 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部分,
•最外一层是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的现 实表现,具体表现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 局。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也是 一个实践体系,使二者的统一。
.
到第9页
9
第一课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1.集体和集体主义 ◆集体是由若干人聚合组织起
来,有利益关系,有权利义 务关系,有共同目标和行动 的整体。 ◆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民群众 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 无私的思想。
增体强系责任感,是要促使每一位青年学生明白:道德与责任是我

2024版年度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年度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完 整版
2024/2/3
1
目录
• 经济法概述 • 经济法律关系 • 经济法主体 • 经济法行为 • 经济法责任 • 经济法制度 • 经济法实施
2024/2/3
2
01
经济法概述
2024/2/3
3
经济法的定义与特点
2024/2/3
定义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它不能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只调整特定的经 济关系,即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特点
经济法具有一般法律的基本特征,即国家意志性、特殊的规范 性和应有的强制性、普遍性。同时,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相 比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综合性、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 导性、系统性等。
4
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早期经济法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很少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
• 社会本位原则:社会本位是经济法区别于其他传统法律部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时 应当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 经济民主原则: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它要求在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尊 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利,促进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公平竞争。
现代经济法
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开始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逐渐形 成并发展起来。在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初创阶段、市场经济时期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以及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完善阶段。
2024/2/3
5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道德与法律ppt(共10张PPT)

道德与法律ppt(共10张PPT)

法律的特征 :
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
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
性。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一个是肯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按照法律规范的行 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幸福。
道德是生活于一定物质条件的人们以善与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一个是肯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积极的结果,包括国家承认行为合法、有效、应予保护 甚至奖励。
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 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第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的力量不同。 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为模式的要求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积极的结果,包 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
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括国家承认行为合法、有效、应予保护甚至奖励。 另一个是否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规定而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消极的结果,包括国家不承认行为合法、行为无效
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权利和义务,它是由国家确认或认可和保障的一种关系,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一个是否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规定而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消极的结果,包括国家不承认行为合法、行为无效
偏私等标准来评价人们的言行、并靠人们 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

法律基础PPT课件

法律基础PPT课件
从中可以看出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案例
马丽家的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跳舞到深夜。 令人心烦的摇滚乐和跺脚声每天都吵得四邻不安,严重影响了马丽的 学习和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 听。不得以最后马丽只能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 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合上述案例议一议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议一议
社会上有人认为, 一般违法行为,往往情 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 大,为什么也要受到制 裁?
这些行为是否属于违法?
乱穿马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议一议: (1)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 (2)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含义: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
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的规定,同样也是出
于(人四道)主怀义孕的或考虑者,哺体乳现自了己我不国立满法一保周护岁妇婴女儿儿的童的。一贯立场,
也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引(导一,)使已其满转十变思四想周,岁走不上满正十确人六生周道岁路的,;这并非意味着放任
未成年人违法。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 对 考理虑于的。70;年周迈岁的以人上多的身人体不较执弱行,行若政处拘以留行处政罚拘则留是,出在于自人由道被主剥义夺的
的(情三况)下七,十有周可能岁引以发上进的一;步的健康恶化或者其他隐患。对于
路灯、护栏的损坏、张贴小广告、乱刻乱画)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 刑法,达到或必须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盗窃、伤人)
违法 行为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依法治国的意识和能 力
•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努力提高 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 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 (三)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
体系 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
•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规章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
(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完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一个立足中
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 宪法为核心,以刑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
(3)突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4)更加注重文化科技领域立法。 (5)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领域立法。 (6)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 1.宪法 2.民商法 3.行政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四、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和遵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 什么是公民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因此,取得国籍是 确定公民的唯一条件。 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 。平等权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基本含 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不允许任何 人享有法律特权。
◆宪法效力具有最高性 ◆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具有特殊性 3.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138条。
6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
1.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国体(国家制度)
◆宪法是指保障人权、规定国家权力组织与活动程序的国家根本法。它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人们行为的 基本准则。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 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5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一、什么是宪法
2.宪法的特点
◆宪法内容具有根本性
14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
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行为。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其他方面的义务: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
10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 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 见的自由。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11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案例链接 案例:王某是某地农民,高中文化,好吃懒做,不愿在农村 务农。1998年到县城当上了小报“编辑”。他凭借一把剪刀 和一瓶胶水,将其他报刊上的文章剪贴后,找个体印刷厂印 成小报。由于小报充斥色情暴力内容,能迎合一些低级趣味 的人的喜好,很快小报遍布大街小巷的报摊。2000年10月, 经过缜密调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公安部门依法取缔了这 些小报,并对王某进行法律制裁。王某为自己辩解说:“宪 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的权利和自由。办报是我应享有的 政治权利,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国家不应干预我出版报 纸。取缔我的报纸和对我进行制裁都是非法的。” 讨论 :王某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五、民事诉讼
四、常见的几种犯罪及其处罚规定
五、刑事诉讼
到小结页
3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活动导入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导入”案例,并进行讨 论 : 1. 齐某的权利受到侵犯了吗? 2. 谁侵犯了齐某的权利? 3. 齐某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4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一、什么是宪法
1.宪法的概念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一、什么是宪法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
第二节 行政法
一、什么是行政法 二、行政主体 三、行政行为 四、行政救济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三节 民法 第四节 刑法
一、什么是民法 一、什么是刑法 二、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主体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四、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二、什么是犯罪 三、刑罚制度
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这四个方面。
◆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包括公民的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
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以及科学文化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特定主体的权利
13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案例链接
案例:某工厂最近推出这样一项管理规定,即工 人上班时间如果上厕所,需要按照每分钟5角钱 收取费用。入厕费由主管计入上班考勤表,随后 在工资收入中扣除。对此,职工立即提出抗议。 而厂方负责人解释道,入厕收费主要是防止流水 线上工人以上厕所的名义偷懒。 讨论 :这样的厂规合法吗?工人的哪些权利受 到了侵犯?
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5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二节 行政法
活动导入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导入”案例,并进行讨论 : 1. 你认为市工商局有无违法? 2. 张某能否胜诉?
12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我国公民的基本利
◆宗教信仰自由 。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又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
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又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 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人身自由 。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不受侵犯、公民的住
9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案例链接
案例:2001年12月23日,成都某媒体刊登了某银 行招聘人员的广告,其中规定招录对象之一为 “男性身高168厘米,女性身高155厘米以上”。 蒋某为2002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虽符合规定 的其他条件的招录资格,但因身高不够而被排除 在报名对象之外。对此,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歧 视,将招工方该银行告上了法庭。 讨论 :蒋某的何种权利受到了侵犯?
7
第三课
法律基础
第一节 宪法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民主制度 6.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有机结合的一种国家制
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政体(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我国的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 根本政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