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的思考_余伟

合集下载

广东养老行业报告

广东养老行业报告

广东养老行业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养老行业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广东养老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分析。

一、现状。

1.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目前广东省的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养老服务更是严重不足。

2. 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一些养老机构存在着设施陈旧、管理混乱、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3. 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广东省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农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发展趋势。

1. 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未来广东养老行业将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模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2. 信息化养老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养老服务也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包括智能养老设备、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这将会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未来广东养老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政府将会加大对养老行业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包括民间资本、社会组织等,共同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

三、问题及解决方案。

1.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针对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加强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支持等措施,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2. 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针对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加强养老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鼓励养老机构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广东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广东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广东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中国统计信息网2005.06.17 08:39:37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7%)或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10%)的人口占总的比例不断增加,而14岁及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缩小的现象。

它是通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根本改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以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过程。

因此,了解广东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广东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据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6.82万人,占总人口的7.91%。

与2000年“五普”相比,净增130.83万人,增长24.87%,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了1.74个百分点。

按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衡量,2000年之后,广东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其进程较其他省、市(注)稍为缓慢,这主要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省外人口迁移流动,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补充,从而延缓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广东老年人口表现出如下特征:(一)中龄组的老年人口比例有所增加国际上通常以65~69岁(低龄组)、70~79岁(中龄组)、80岁及以上(高龄组)人群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来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状况。

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广东老年人口的低龄、中龄和高龄组的比例分别为35.59%、48.32%、16.09%,其中中龄组所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最高,与2000年“五普”相比,上升2个百分点。

中龄组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一方面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另一方面则对今后的社会服务、福利设施规模、结构及分布等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二)城镇、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同步,超过1/2的老年人口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生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别,使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不同步现象。

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引言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龄人口的增加对退休保险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的影响1.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导致退休人口增加,而劳动人口减少,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随之增加。

广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数据显示,广州市的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广州市的退休保险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2. 退休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的影响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进行改革。

广州市应积极推进退休保险制度的改革,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改革的重点可以包括增加养老金的支付标准,提高退休金的调整幅度,完善养老金投资运营机制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缓解退休保险制度面临的压力,确保退休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3. 促进养老金多元化投资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的影响,广州市可以鼓励养老金多元化投资。

通过将一部分养老金投资于股市、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可以提高养老金的回报率,增加退休保险基金的规模。

同时,多元化投资还可以降低风险,提升养老金的抗风险能力。

结论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险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广州市作为一个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应加强退休保险制度的改革,并积极推进养老金的多元化投资。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保障退休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并为广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提供经验。

浅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毕业论文

浅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毕业论文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会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我国早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

国家统计局公布在2001年到2020年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末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会达到总人口的17.8%左右,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

并且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可谓世界之最,同时具有增长速度快的特点,而且人口通常都是还没达到富裕程度就已经跨入老年阶段,自身的养老能力较差,这最终会导致我国的养老保险系统承受极大的压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

笔者通过资料文献法,调查问卷法,数据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及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提升家庭养老能力,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提升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以及缩小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层级差异的方法。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分析总结了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本文以最新数据为基础,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细则,以及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受人口老龄化影响下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影响;对策ABSTRACT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will inevitably have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China has long entered the ageing population.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ounced that from 2001 to 2020, China's population ageing is developing rapidly.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will reach about 17.8%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by the end of 2020. This shows that China's population ageing problem is very serious.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world's fastest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growth, and the population usually has entered the aging stage before reaching the level of wealth, and its own ability to provide for the elderly is poor. Eventually,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will be under great pressur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China's current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through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data document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data analysis method, etc., and makes targeted plan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amily endowment,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ina, reduce the difference in pension levels between retired employee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 units.The main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current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latest dat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from the specific rules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China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China,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 Ageing of population;Endowment insurance;Influences;Countermeasure目录一、前言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文献综述 (1)二、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2)(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2)(二)中国人口指标及人口老龄化数据 (2)(三)广州市人口老龄化情况 (3)(四)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3)三、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4)(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4)(二)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失衡 (5)(三)暴露出我国的养老保险未实际普及的现象 (6)(四)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层级差异凸显 (8)四、针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的应对策略 (10)(一)对计划生育进行调控,增强家庭养老能力 (10)(二)调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 (10)(三)提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11)(四)缩小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养老保险差距 (12)五、总结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5)附录 (16)浅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杜泳枫一、前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我国从1999年以来,各地就逐渐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必然会给社会的养老保险系统造成压力。

广东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广东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广东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大学论文标题:广东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广东省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本文旨在分析广东养老服务业的现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1. 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广东省老年人口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导致养老服务需求巨大。

2.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传统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3. 养老服务质量亟待提高:部分养老机构存在设施陈旧、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无法满足老人多样化的需求。

二、问题分析:1. 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以养老院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

2. 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有限: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培训水平相对较低。

3. 养老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估机制。

三、对策建议:1. 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2.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3. 建立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估机制:制定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建立评估机制,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4. 政府支持政策:加大养老服务业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行业,引导养老服务市场发展。

四、实施路径: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

2.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和床位供给。

3.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引导民间投资兴办养老机构。

4. 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

五、结论:广东省养老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多元化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政策支持和专业化培训等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广东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研究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研究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研究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制度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引言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年轻人口比例的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现行退休金制度。

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制度的挑战1. 人口老龄化导致退休人口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这对退休金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付退休金。

2. 退休年限延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寿命延长,退休年限也相应延长。

这意味着退休金支付的时间更长,增加了退休金制度的负担。

3. 劳动力供给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

这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影响经济发展。

退休金制度需要面对少人数支撑更多退休人口的挑战。

广州市退休金制度的应对策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制度的影响,广州市可以考虑以下策略:1. 提高退休金缴费率:适当提高退休金缴费率,增加退休金的筹集金额,以应对退休人口增加的压力。

2. 增加退休金投资收益:广州市可以采取措施提高退休金投资的收益率,增加退休金的可持续性。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广州市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来减轻退休金制度的负担。

例如,完善医疗保险、养老服务等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福利。

结论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制度造成了诸多挑战,但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广州市可以减轻这些影响,保障退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在制定策略时,需要兼顾经济实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以确保退休金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广州市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广州市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广州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长寿化显著的城市之一,但广州市老龄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产业规划指引,社会资金进入不足以及专业化人才缺乏等。

为了发展老龄产业,广州市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出台老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并落实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老龄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以促进广州市老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州市;老龄产业;老龄市场二十一世纪,世界人口的基本发展趋势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三大人口问题之一。

广州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长寿化显著的城市之一,据预测,2015年末,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40万人,比 2010年增加24万人,增长21%;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将超过 16%,比201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广州市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尽管广州市发展很快,但其人口老龄化特征依然没有避免全国的共性,即“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老龄产业的发展将不仅有利于老龄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研究广州市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州市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迄今为止,老龄产业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的定义。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龄产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是横跨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是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成或集合”。

老龄产业又被称为“银色产业”,”银发产业”和“银龄产业”。

目前,由于我国厂商多注重青少年和儿童人口的市场需求,而巨大的老年人口的市场需求则受到压抑,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多是老年人营养品、保健用品,其他类型的适宜老年人群的服务产品比较缺乏。

广州城市养老行业报告

广州城市养老行业报告

广州城市养老行业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市养老行业在广州市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州城市养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一、现状分析。

1. 人口老龄化加剧。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2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广州市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2.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目前,广州市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口增长的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高品质的养老服务资源更加紧缺。

3.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在广州市,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小型养老院存在管理不善、服务不规范等问题,给老年人带来了安全和生活质量上的隐患。

二、问题分析。

1. 养老服务资源不足。

广州市的养老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养老院床位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等方面,这导致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小型养老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老年人在这些机构中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

广州市的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全面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三、发展趋势。

1. 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

未来,广州市的养老服务供给将更加多元化,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形式,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

2.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政府将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促使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

3.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未来,广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四、对策建议。

1. 加大养老服务资源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资源的投入,增加养老院床位、建设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求2010年第2期(新129期·总192期)收稿日期:2010—1—12作者简介:余伟(1970—),男,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州社会建设及民生改善。

·市情研究·关于广州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的思考余伟(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广东广州510032)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正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对广州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而言,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老有所养”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广州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广州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服务的现状(一)广州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呈加快趋势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出现了人口老龄化。

据此标准,1992年广州开始进入老龄化城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和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影响,广州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呈加快趋势,表现为如下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

从人口比重看,2008年全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分别达到107.5万人、7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3.7%和9.8%,即使把统计口径换成常住人口,也已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

从老年人口的增速看,2008年全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2003年增加15.8万人、8.3万人,五年中增长17.2%和12.1%,年均增长3.2%和2.3%,快于同期全市户籍人口增速1.6个、0.7个百分点。

二是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

国际上通常以65—69岁(低龄组)、70—79岁(中龄组)、80岁及以上(高龄组)人群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来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状况。

2008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为70.14岁,年龄中位值为69岁,其中中龄、高龄老年人口占所有老年人口的比例为48.3%,相比10年前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三是“四二一”家庭增多。

我国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已进入婚育年龄。

有关资料显示,广州市30岁及以下年龄的独生子女占总人口接近15%,其中已婚独生子女占一成左右,表明“四二一”模式的家庭逐步增多,即:一对夫妇在供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而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摘要]广州已经迈入了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每10个常住人口之中就有超过1名60岁以上的老人。

“未富先老”的国情进一步凸显全社会性的养老问题。

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广泛凝聚民力,推进广州市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广州;人口老龄化;养老;思考[中图分类号]C9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0)02—0013—06132010年第2期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相当多的家庭无力照顾老人。

四是人口“未富先老”。

广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全国、全省一样,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则是在经济发达时期,经济承受力强时出现。

目前广州市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但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超两万美元相比差距很大。

因此,“未富先老”使得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变得脆弱,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农村一些老年人口缺乏应有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

(二)广州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养老服务是指专为老年人提供特定商品和服务,包括老年公寓、医疗、旅游、保健、生活照料、教育、中介服务以及各种特殊用品等诸多方面。

这些年来,广州养老服务从救济型向福利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转变,逐步形成政府为引导、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机构养老服务不断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63家,总床位22817张。

其中,市、区(县级市)办的13家,床位3603张,街(镇)办的74家,床位5512张,民办的76家,床位13702张。

作为政府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接收社会上的“三无”人员,即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同时也接收自费托养的老人。

由于其起点较高、投入较大、环境较好、设施较齐全,在整个养老服务机构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广州市老人院是市政府开办的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在全市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

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已成为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广州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数占全市的47%,提供的床位数占全市的60%。

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接受生活不能自理或只能半自理的老人、残疾人,据统计,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现共接受全护理照顾的有5257人,半护理照顾的有1286人,分别占入住人员的57.4%和14%。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方兴未艾。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也是广州市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载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目前,广州市有8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覆盖全市114条行政街,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有575人,服务对象达9692人。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行模式:1、依托物业管理公司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如:越秀区东湖街试行“公助民营”管理模式,将建成的街道托老中心面向社会招标,择优选取承办单位和个人与街道共同承办。

2、借助民办养老机构承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如:白云区松洲街依托民办老人院成立松洲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开通“松洲热线”,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

3、以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为载体,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目前,全市共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286个,覆盖全市83%的街道(镇)和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天河区员村街依托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建立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

4、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如:荔湾区金花街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引入民间组织——“牵手互助社会工作服务站”承接居家养老。

二、广州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已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广州市养老服务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与国内先进城市对照,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与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滞后和不适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广14探求2010年第2期州市养老服务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匹配,是社会事业的一个“短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供给不足目前广州市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仅为2.1张,距离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达到4张床位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5—7张床位的水平。

根据抽样调查,目前广州市有49.1%的老年人口希望政府建立免费或低价养老院,有82.3%的老年人口认为有必要建养老院或老人公寓。

随着居民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方式在变,入住机构养老已逐步得到普遍的认同,特别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愿望更为迫切,这将导致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更趋突出。

(二)规划统筹不到位当前在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规划;涉及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仅在一些规划中有所体现,但相关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工作重点等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充实、细化。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重视不够,还没有详细的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实际工作中难以找到适合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场所,致使目前在市区的45家民办养老机构绝大部分是租用商业用房、旧厂房、住宅。

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这些情况必将影响养老服务的提供和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有效管理近年来,广州市在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建成了一批养老服务设施。

但对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主要还是依托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行政管理色彩浓,而且机构与机构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没有基本的评估标准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养老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达不到边际效益最大化。

有的重建设,疏管理,有的只图形式,不讲实效,难以达到专业要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有待改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社会化基础薄弱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属于微利行业,资金短缺是养老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广州市现处在“未富先老”阶段,多数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尽管养老服务需求总量不断增长,但老年人能够承担的养老费用仍十分有限。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方面,由于其公益性质,不可能高收费,其发展只能依靠政府投入,一旦政府投入不足,就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会受到一定影响。

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方面,由于受社会承受能力的制约,也不可能高收费,如缺乏政府的支持,将举步维艰。

自2002年以来,广州市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立项资助年均仅200多万元。

目前广州市约20%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处于亏损阶段,60%的民办机构收支相抵略有节余。

三、部分城市的主要做法与广州一样,上海、北京、杭州或早或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上海市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00万,占户籍人口将近22%,老龄人口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0.2万,占总人口的17.3%。

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8.1万人,占总人口的16.1%。

三市在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一)高起点的规划三市是全国较早开展养老工作的城市。

尤其是上海市在探索发展养老工作的进程中,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坚持高起点和国际接轨,注意紧密结合上海实际,探索出本土化的务实做法。

在理念上,率先把养老服务内涵从“补缺型福利”逐步转向“适度普惠型福15关于广州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的思考2010年第2期利”;在工作机制上,从政府投入为主转向多元化主体推进;在服务方式上,由单一化提供转向多样化发展。

上海市政府把养老福利服务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整体框架统盘考量,把养老福利服务事业发展的一些重要指标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先后制定了养老福利事业“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