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创作教学研究
关于山水临摹课教学的意义及临摹方法

关键 词: 山水临摹课 临摹方法 传统 借鉴
中国画伴 随着 中华文 明一起演 变和
发展, 有 着 悠 久 的历 史 与 文 化 , 由 象 形 文 字 似 的 图形 意 识 逐 渐 发 展 到 一 种 源 于 心
中国的传统有关系 , 临摹就像 师傅 带徒弟
各 综合 院校 的美 术类专 业等 的国画教 学 大都是 按 临摹 、 写生、 创作 的教 学体 系。 这 样具 有 一定 的系统 性 , 一开始 都是 临
系统地 了解原作 精神和各 个 时代 的整体 面貌。但画 序” , 创造 了一种“ 节奏” 。借鉴 与学习 这 些大家 , 在 于 学习他 们 的观念 , 得“ 道”
为真 , 得“ 象” 为末 。 如 此顺 出 一条 自古 至
画谱与复制 品, 很难发现 与理解古 画的精
妙之处 , 也就很难“ 取 法 乎 上” 。
摹, 山水 临摹作为大 学本科美术类 国画专
业必修课 , 先修课程 为书法 、 写 意花乌 画 临摹 与创作 。因为 临摹是写 生与创作 的
一
上 导 致 了 中 国画 的 衰 退 。 气 韵 生 动 、 骨 法
样, 一代 一代往下 学。临摹使 中国画得
用笔 、 经营位置 、 计 白当黑等 中国画理论 ,
以及 “ 齐 而 不齐 ” “ 似 与不 似 ” 等艺术观点 ,
以延 续 , 进 而再创造 , 始终保持 独特 的形 式语言特点等本质 问题 。 黄宾虹对传统绘 画的研究、 临摹几 乎
伴 随 他 的 一 生 。 他 很 小 就 对 家 藏 的 古 今 书画爱不释 手 , 并进行“ 仿效涂 抹” , 仅 对
2024年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2024年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难点: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名作,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画的魅力。
2.知识讲解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从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分析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方法。
讲解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如干湿、浓淡、虚实等技法。
3.欣赏分析展示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其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培养审美能力。
4.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示范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点评、指导。
5.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创作山水画。
四、作业布置1.课下临摹一幅山水画作品,注意构图、笔墨的运用。
2.收集有关山水画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欣赏、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提高了审美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开展山水画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人风格。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
3.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探讨山水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七、教学资源1.美术教材、多媒体课件。
2.山水画名作图片、视频资料。
3.美术工具:毛笔、宣纸、水墨等。
八、教学时间本节课共2课时,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九、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中国画论与国画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以山水画为例

了 中 国 画 论 课 程 。 在 这 一 方 案 的 指 导 下 我 们 将 中 国 画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教 学 看 做 一 个 整 体 .通 过 中 国 画 论 教 学 与 中
国 画 实 践 教 学 相 结 合 ,以 提 高 学 生 对 中 国 画 知 识 与 技 能 的全 面掌 握 。 中国 画论 教学 的 参与 可 以帮 助学 生 从 理论
文 房 四宝等 泛 泛 的讲解 , 多数 时 间是 在 画 。 何 在实 践 大 如 教 学 阶 段 也 以建 立 中 国 画 审 美 观 念 为 核 心 ,对 此 我 们 作
了有 益 的 探 索 。 中 国 画 的学 习 经 过 先 临 摹 后 写 生 再 创 作 的 过 程 , 目前 的 山 水 画 教 学 主 要 是 临 摹 与 写 生 两 个 实 践 阶段 , 个 环节 相 辅相 承 , 进 发展 , 学 内容 有差 异 , 两 递 教 但 它们 又是 一 个教 学 的整 体 。
一
养 , 国画 的学 习往 往 停 留在对 技 巧 的研究 与 识 到 要 将 山 水 画 教 学 目 标 放
、
山水 画 临摹 与 中国 画论
临 摹 是 中 国 画 的教 学 手 段 ,不 仅 可 以 掌 握 山 水 画 的 基 本 技 法 , 且 是 建 立 中 国 画 审 美 观 念 的 途 径 。 中 国 画 而 在 的学 习 中多 半 的时 间都 在 研 究 学 习前 人 的 艺 术成 就 . 没 有 临摹 就谈 不 上 发展 . 摹 阶段 应 该 打下 一 个好 的基础 . 临
和 技 巧 练 习 , 将 中 国 画 教 学 的 核 心 , 位 在 建 立 起 中 国 应 定 画的 审美 之 中。
目前 的 教 学 也 多 关 注 教 实 际 效 果 。重 技 艺 的 教 学 模
浅谈中国山水画临摹与创作之关联

浅谈中国山水画临摹与创作之关联作者:田林燕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8期摘要:临摹解决对描写对象的笔墨情趣表达,不断地提高对山水画的认识,进而为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奠定基础。
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会在临摹时不断涌现,找到解决方案,解决更多困惑,从而更好的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临摹;创作;艺术作品一、临摹与创作相辅相成临摹是艺术养成的敲门砖,应当学习古人遗留下来的优秀技法为自己所用,并融入自己特有的风格。
正如黄宾虹作画“黑、密、厚、重”的艺术特点,让人一眼便能在众多画作中辨别出来。
从临摹开始,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来学习山水画中最基础的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在临摹中,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画面内容的相像,而忽视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山水画的魅力在于既有形态又有意境。
意境是画面的灵魂,也是画面的精髓所在。
个人觉得创作更能挖掘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绘画功底,对喜欢天马行空的我们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在创作过程中,有些画家完全不创新,固守那些技术;有些画家只知道创新,我认为这两种都不是自然状态。
敢创新和不敢不创新都不叫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你找到了适合你的有效的表达方式。
事实上,一个人的创作过程,无论他怎么展览和怎么样让人评价,整体来说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事情。
在长时间的创作过程中,肯定自己追求的是一种舒服的状态。
如果要求舒服的话,外在的形式慢慢就变得不重要了。
刚开始进行创作就好似在公共场合,需要符合要求、符合礼节,不要破坏规则。
时间久了之后,要求的是一种默契的状态。
到最后会明白,其实就是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和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作为一个画家的先决条件,是要具备独立的人格。
态度决定了他的形式和方式,有了态度之后,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系统。
画家对生命的态度、处世方法和性格特征,这些都是很难改变的。
而正是这些,才往往更真实地决定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画家需要保持独立性,独立性并非差异性,也并不会忽略、出离人类的共通性。
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88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王法亮(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本文主要谈了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阶段与创作方法,点明了临摹、写生与创作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意境一、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临摹是我们学习好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临摹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掌握了传统经典山水画的技法,才能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
在临摹中国山水画作品之前,我们要对画家生平等一系列资料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要以一种认真且耐心的态度投入到作品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心灵去感悟、理解,也去感受他们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还有笔墨、造型之间是如何经营与处理的。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前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成就,那就是他们的作品。
谈到临摹的作品,我们要适当选择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杰出的名家名作,这样才能在临摹中学习到传统的精髓。
有很多名家之作可以临摹研究,如巨然的《层岩丛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容膝斋》、沈周的《庐山高图》等。
二、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对景写生、抒情造境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
第一阶段的临摹已经对山水画的笔墨表现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写生则是锻炼与培养我们在大自然中对景对物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能把观察到的结合造型与笔墨作于画面之中。
‘师造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到自然山水中去,面对自然感受体验客观存在。
把大自然中看到的景物写到画面上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经营去组织的,画面的构图和虚实变化,以及对笔墨处理也都要经过个人深思熟虑、反复推敲。
在大自然中写生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俯察品类之盛,一切思绪都在高度敏感之中,无论你在画面中是在勾、皴、擦、点、染都是你当时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对笔墨的真实理解,这一刻可能不是准确的、完美的,但却是宝贵的、有价值的,也许在以后的作品创作中会受到当时某一情景或画面的启发而成为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3篇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3篇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3篇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3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
以下教案,供参考!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考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希望学生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范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与写生

合 肥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 e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a n .2 0 1 3
Vo i . 3 1 No . 1
第3 l 卷第1 期
山 水画 教 学 中 的临 摹 与写 生
丰 富 多样 。山水 画 中的 山石 法 、 树木法、 . 松 竹法 、 云
水法 、 泉瀑法 、 点景法 、 雨雪法等等 , 构成山水画作品
的全 部要 素 。山石法 里 的皱法 更是 学 习山水 画 的主
要 内容 。
一
山水 画作为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必修专业课程 , 经历 了师徒言传到学校开放式教育的发展过程。今 天 的山水 画教 学在 不 断发展 和 变化呈 现 出多 元 化探
意、 工笔画、 重彩画等 , 各种技法出现 , 并形成一套中 国绘画的技法体系和美学思想 。 传统 山水画技法 经过历代 画家实践 、 改 革、 创 新, 已形成一种模式和内在 的联系。从隋唐到现代 ,
时 间跨度 长 远 , 漫长 的历史 发 展过程 中 , 呈 现不 同观 点 的美学 思想 和 审美 要求 。艺 术创 作 上着 重古 人笔 墨, 强调 继承 而忽 视创 新 ; 过分 强调 抒情 、 写意 , 而忽 视性 质 、 画理 。一 个优 秀 的山水 画 家应 做到 “ 师 古而 不泥 古” , 得古 人 之理 法 , 得 自然之 理法 , “ 外 师造 化 ,
者 思考 的问题 。
一
临 摹是 学 习 山水 画 的必经 之路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必经之路 , 中国山水画有
、
一
千多 年 的历史 , 我 们 学 习 临摹 从 何 人 手 ?这 个 问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山水画》。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表现技法。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着重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以及意境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笔墨技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及意境表达。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山水画作品图片、示范用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颜料、画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开合有致”等。
(3)演示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山水画作品中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2)学生进行笔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经典山水画为例,分析其构图、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起源:原始社会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高峰特点:构图、笔墨、意境2. 构图原则:主次、虚实、开合3. 笔墨技法:皴、擦、点、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笔墨运用得当,体现山水画的意境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创作教学研究
作者:马钰谢雨轩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7期
摘要:传统山水画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的途径来完成的。
在目前相对多元化艺术教学体系的背景下,传统山水画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教学
一、胸有丘壑的临摹
通过山水画的临摹,我们认识并掌握工具材料的正确方法,了解宋初山水画内涵的画理精神。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临摹认识山水画的文化传统继承山水画的文化精神,建立兴趣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人格修养,这是教学目的。
为了达到掌握宋初山水画语言方式的目的,要让学生了解表现的技法,表现规律,掌握正确的运用工具材料,作画时,要求方法正确,并达到乱真的效果。
按照老师选择的范本临摹。
临摹作业与母本等大,侧重母本技法绝似,但不失神采,格调。
学以致用,把所有的表现方法应用到创作练习上,以便更好地理解范本技法手段与神采、格调等精神内容如何统一于和。
1.临摹实践中的问题
临摹的纸张主要以生宣、生绢为主,笔宜以狼毫、兼毫中号为主。
确定画家后,由浅入深、有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生选择若干局部进行临摹,以便更好地理解范本的技法的特点以及更好地控制,把握范本的风格特点。
对临,起稿前,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范本进行仔细分析,体会其在构图、构思、起笔、落墨各个环节上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始至终把握、控制住范本的精神意象和文化境界。
所谓“对临”,本质上是进入古人的一笔一墨,揣摩古人笔墨语言符号形成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轨迹,使之在当代语言环境下能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
这就要求学生在临摹实践中,一方面培养对中国画山水形式语言之美的认知、觉悟能力,另一方面自觉意识到这是培养为文化所以之人的重要途径使临摹与人格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只是停留在原作表象表现的机械的临摹。
2.画山水感言—临摹
正确审视山水画史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整体的绘画风貌,分析、研究其中的代表画家个体间的艺术风格的异同是我学习中的着眼点与出发点。
研究传统应以古代有代表性的大师的经典作品入手,一是着重研究大师典型作品中的高层次的艺术规律,从一笔一墨的精微到整体形式构成的处理;二是着重于对人的研究,通过对大师们的人性精神的体察,感受大师们人生境界。
一方面对大师的作品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准确的把握作品,另一方面从心
灵深处同古代大师沟通,交流,从精神和情感上同古人互通互融,调动自己内在生命的一切因素同古人发生共振,从中得到精神的陶冶升华。
二、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生教学
写生时应有一种谦恭的心态,并强调写生应该注重“贵在精神感应”,也即要有敬天修己的心态,尊重文化,珍惜自己的艺术生命,珍惜每一笔的感情表达,从而把写生看作与文以载道同等重要的事情。
所以写生中要避免以下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缺乏情感,缺乏个性化的感知、觉解的“假自我”状态,避免被古人,被他人左右。
二是缺乏“化成天下”意义上的个性化艺术性的手法表达。
中国画的学习从临摹入手,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够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中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写生,了解自然山水中的山,石、云、水、树木等物的状态形体结构和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发现自然美和应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掌握表现自然美的方法、能力,这是山水画写生的最基本要求。
所以在教学中,无论哪个级别,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临摹,对笔墨、造型构成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既认识自然,又格物,格己,在“与圣人同行”中升华自己,都是写生的理想境界。
在写生时,一方面要像科学家研究自然那样注重对山石客体的研究;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以最佳的笔墨结构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主体感受,抓住生活中感动自己那一瞬间的气象与意味,从中把握住自然形态向笔墨结构相转换的奥秘。
通过写生的深入,使学生知道写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和形色的把握,而且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中观察体味,领悟大自然中“蕴含的人文文化精神,在这之中,一方面完成自然物态与笔墨结构的转换;另一方面捕捉住自己心中的意象精神,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符号表达系统,从而使自己能通过这个表达系统来传达自己对自然的山水情感和对中国山水画的大道的赞颂。
三、笔墨当随时代创作教学
对初学者而言,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该写生,临摹和创作相结合;写生、临摹交替进行,学到一定程度时,则应该以写生和创作为主,此时,创作要与写生、经典作品相结合。
创作必须在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以后再进行。
所以,临摹、写生、创作即是三种学习方法,也是基本的学习步骤,而且要多次地反复进行,广采博收,刻苦锤炼,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山水画的造型规律和笔墨技法。
山水画创作教学的宗旨就是短短的,有限的创作课课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在传统与写生课中的所学所获,为创作课服务,又特别注重个性培养,多角度、多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挖掘创造潜能培养开拓精神。
三等的创造,远远胜过一等的模仿。
以此为山水画创作教学的出发点。
不以古今中外任何人的创造代替自己的创造,真正做到不与人同。
除了注意真情实感,独到认识和个性外,还要几点需注意:应追求自然,自然是大自然中最本质的规律,惟其自然,才能够博大。
画在大气,注意精神境界大。
中国山水画尤贵其大,大彻、大悟、大仁、大智。
越单纯越名贵。
凡大则美则伟,凡小则丑则弱。
不要故意去做作,追求所谓什么天趣。
不要强求变法。
不要说初学者,即使画了很长时
间,要作透网之鳞也不容易。
在创作上,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真知灼见,敢于独往独来,不要在一个浪潮过后,凑上去赶海拾贝,浪潮永无止息,贝壳也永远拾不完。
四、结语
临摹、写生是手段,而创作才是最终的目的,一副作品无不映带个人的修养,是长期苦学修炼和投身自然、投身生活、修身养性的结晶。
可以说艺术求索离不开人格心性的锤炼,艺术苦功的大敌是急功近利,经不住诸多的诱惑,杂念丛生,心浮气躁,必然流漏于笔端。
作者简介:
马钰(1991.10—),男,汉族,籍贯山东,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6级中国画专业。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专业。
谢雨轩(1990.10—),女,汉族,籍贯山东,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5级中国画专业。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