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发酵罐生产平菇液体菌种技术

发酵罐生产平菇液体菌种技术
量 使 通 气 压 力 为 01 a . MP 。为 防止 污 染 , 在 接 种 时 向培 养 5 可
菌一 料一 上 料一 灭 菌一 冷 却 、 瓶一 接种 一 培 养 。 一配 并
2 发 酵 罐 深 层 培 养 相 关 设 备 的配 置
在 利 用 发 酵 罐进 行 食 用 菌 液 体 菌 种 生 产 的 过程 中 ,需要
较少 , 萌发 均 匀迅 速 。
文章 编 号 1 o 一 3 7 2 1 ) 3 o 5 — 2 o o 85 (o 0 o 一 o l o
随着 工 厂 化 和 标 准 化 生产 的呼 唤 ,液 体 菌 种 逐 渐 被 应用
到 食 用 菌领 域 。 同 菌种 要 求 的发 酵 工 艺 参 数有 所不 同 , 目 不 且 前 国内 开 发 的食 用 菌 专 用 发 酵 罐不 同 于工 业 微 生 物 发 酵 用 的
1 平 菇 液体 菌 种 生产 工艺 流 程
发 酵 罐 的 清 洗 和 检 查一 煮 罐 、空 气 过 滤 器 及 无 菌 水 灭
5 接 种 及 培 养 参数 的设 定
当培养 液冷 却 到 2 ℃时 , 6 调整 放气 阀至罐 压降 到 0 5M a . P , 0 在 火 焰 保 护 下 将 已 并 瓶 的液 培专 用 种 投 入 发 酵 罐 ,接种 量 为 4 (/) % v v 。设 置 发 酵 温度 为 2 ℃ , 压 00 a 调 整 空 气 流 5 罐 .3MP ,
培 养 。 种 方 法 制成 的菌 种 , 球 大小 不一 , 不 容 易 打散 。 这 菌 且 现
7 发 酵 液 质 量检 查项 目
71 菌 液颜 色和 气 昧 的检 查 正 常 情 况 下 , 液 初 期 略 显 浑 . 菌

平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及应用试验

平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及应用试验
长 满袋 。 22 生 周 期 及 产 出 量 . 长 从 表 1 见 , 体 菌 种 从 接 种 到 可 液
1 . 培 养基 2
① 斜面培养基(D P A综 合 培 养 基 )马 铃 薯 ( : 去
皮 ) 0 , 萄 糖 2 , HP , S . g 琼 脂 2 , 2 0g 葡 0g K :O 3g MgO 1 , 5 0g 水 1 0 ,H 自然 ; 摇 瓶 培 养 基 : 铃 薯 2 % , 皮 3 蛋 0mL p 0 ② 马 0 麸 %,
文 章 编 号 10 — 37 2 1 ) l0 2 一 l 0 0 8 5 (0 2 O - 0 6 O
平 菇 是 商 洛 栽 培 量 较 大 的 食 用 菌 。传 统 的 应 用 固 体 菌
种 栽 培 模 式 , 在 生 产 周 期 长 , 染 率 高 , 龄 长 , 菇 不 整 存 污 菌 出 齐 、 一 致 等 缺 点 。 采 用 液 体 菌 种 具 有 生 产 周 期 短 、 龄 一 不 菌 致 、 动性好 、 命力旺盛 、 发快 、 流 生 萌 出菇 整 齐 , 种 后 菌 丝 恢 接 复 生 长 快 , 利 于 机 械 化 操 作 等 优 点 , 规 模 化 或 工 厂 化 生 有 是
白 胨 3 , 萄 糖 2 , HP .% , S . % , 膏 % 葡 % K 。O O 2 Mg O 00 5 石 00 %, 脂 2 3g酵 母 膏 00 % , 泡 剂 01 . 5 琼 ~ , . 5 消 . %。
13 试 验 方 法 .
出 菇所 需 时 间 2 , 固体 菌 种 需 3 。产 量 方 面 , 体 菌 种 5 而 d 5d 液
浑 浊 度达 到8 %以 上 。 0
菌 种 应 用 平 菇 生 产 , 果 液体 菌 种较 固体 菌 种 出菇 提 前 1 , 结 od 生

怎样培育平菇菌种

怎样培育平菇菌种

怎样培育平菇菌种菌种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通常也称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

1.母种培养:培养母种是指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

母种培养基的制备通常用土豆洋菜培养基。

配制1,000毫升培养基,用土豆200 克,琼脂(洋菜)18-20克,葡萄糖20克。

做法: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蚕豆粒小块,放1 ,000毫升水中煮沸30分钟,用6-8层沙布过滤,补足损失水分。

将琼脂加入溶化后,加进溶解的糖,补充水分至1,000毫升。

以后分装试管,每管装量1/5-1/4,并加棉塞、包纸。

在1.2公斤压力下灭菌30分钟,趁热摆成斜面。

冷却后置于25-27℃条件下观察无杂菌即可接种。

一支母种可转管25-30支。

在无菌操作下接种的试管置于25℃左右恒温条件下培养,半个月左右菌丝可长满试管。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除掉杂菌污染的试管。

培养好的母种移人冰箱,在4℃条件下保存半年,或室温保存三个月。

2.原种培养:原种培养原料可用木屑(锯末)或棉籽皮。

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1%(生、熟石膏均可但生石膏一定要磨成粉方可应用)。

棉籽皮培养基配方:河北省晋县用100 斤棉籽皮加上豆浸出汁水3%,(3 斤土豆切成碎泥煮沸30分钟的滤液),糖0.1%,硫酸镁0.1%(按水量的千分之一)。

做法:培养料加水拌合均匀,培养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料,指缝内见水珠,而滴不下来为宜,一般料水比1:12-1.3(即100斤料加水120-130斤)。

然后装瓶,装瓶方法是边装边将瓶轻轻地抖动,使瓶上下部紧适中,装至瓶肩部将料压平,洗净瓶口内外的培养料,加棉塞包纸捆好放进高压消毒锅内进行灭菌,在1.5 公斤压力下灭菌一小时。

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

将试管种母种接入瓶中,一支母种可接4-5瓶原种,接种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左右菌丝可长满瓶,即为原种。

3.裁培种:栽培种的制备实际上就是原种进行一次扩大繁殖。

栽培种木屑培养基的配方同原种培养的配方。

平菇菌种生产要点

平菇菌种生产要点

平菇菌种生产要点
1、堆高不过60厘米,40一50最好,高了底层厌氧菌多多,失败必然。

2、水分拌料时不能大于60%,水分过大给发酵升温造成障碍,水分大也易产生厌氧菌,升温以后可在每天翻堆前适量添加,装袋前水分不大于62%,或用力握可看见水,而不下滴,或少有1一2滴为宜。

3、PH值:拌料初次加百分之一白灰,装袋前翻堆倒数第二遍加2斤,石膏为1,PH值装袋前8一9,出锅6一7为宜。

4、精料装袋前1一2天添加,特别麸皮,加早了原料易产生酸性细菌,加白灰过多中和,将氨气过大,造成发菌失败。

5、灭菌:一般装袋快速,干半天封锅,提前锅炉烧开,盖锅后用最大火,加大出汽量,使菌包快速升温,达到少产生或不产生酸性细菌的目的,达到80度,最后一次加煤,加水,闷8小时即可起锅。

6、温度计,温度计的放置:应该不论锅的大小,放层高低,将压力式温度计放于最低层上面,避开进汽点,因进汽口处温高,不准确。

一般五千斤原料,出汽四小时可达目的,气温低时会延长。

7、拌料:拌料即第一天上午或下午拌好原料,第二天,第三天早晚各翻一遍,第四天装袋前翻堆增氧,然后装袋。

不要太计较料堆中的温度,50度到75度均可培养放线菌等
有益菌群。

8、接种:袋温35以下即可接种,开放接种,不必棚内杀菌消毒,只打扫一下垃圾,决不污染。

9、低温发菌:接种后因发菌期升温,不易多层排放,日最高温30度以上需单层排放,日最高温30度以下,可适当加高,但要注意通风换气,发菌期氧气需求大。

10、富氧发酵:富氧发酵是半熟料成功之关键,原料富氧,从而减少了酵母菌等酸性细菌的繁殖,给发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生产和使用平菇液体菌种?

怎样生产和使用平菇液体菌种?

怎样生产和使用平菇液体菌种?我国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陈幸美等,1963)试用深层培养(液体培养)平菇、香菇、草菇等15种食用菌的菌丝体,并取得成功。

其后,上海师范大学杨庆尧教授等进一步将其完善、定型,并在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栽培上推广利用。

下面介绍一种浅层培养平菇液体菌种的工艺。

(1)准备菌种平菇母种若干支。

(2)配制培养基配方一:蛋白陈2.0克,酵母膏2.0克,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

.5克,磷酸氢二钾1.0克,葡萄糖20克,加清水至1000毫升。

配方二:蛋白豚2.0克,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钙0.1克,维生素B,10微克,加清水至1000毫升。

配方三:玉米粉60克,维生素B:10微克。

先将玉米粉加人适量开水中搅成玉米糊,然后加清水至1000毫升,加人维生素Bi。

将配制好的任何一种培养基分装于250毫升三角瓶中,每瓶50~100毫升,加棉塞或硅橡胶塞后置于121℃、0.11兆帕的条件下灭菌20分钟,冷却后接种。

(3)接种培养按无菌操作要求,每支母种接种4~6瓶。

接种后置于恒温摇床上,在25℃、125转/分钟条件下培养4~6天,合格者即为一级种子液。

(4)质量检查摇培过程中或摇培结束后,均应进行质量检杏.若培养液变混浊、有酸臭味,表示已被细菌污染;若培养液有咐味,菌丝球异常,表示已被霉菌污染。

将污染的培养物重新灭菌后倒掉,以免污染环境。

将具有平菇香味,菌丝球颜色白、球形正常的液体菌种镜检后立即应用于下一步生产,或置4℃条件下短期贮存。

液体菌种使用方法液体菌种(一级种子液)的用途有如下三种。

①用来扩大生产二级种子液,用量为5%(体积比),培养基配方及生产方法同上。

②用来扩大生产原种或栽培种(普通棉籽壳培养基或木屑培养基),每瓶(袋)用种量为5~10毫升。

可用刻度吸管(事先灭菌备用)或5毫升进样器作为接种工具,转接液体菌种。

③用作栽培种,每袋用种量为15~30毫升。

没有恒温摇床的单位,每天用人工振荡4~6次,每次30秒左右,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平菇母种配方及栽培技术

平菇母种配方及栽培技术

平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
平菇属木腐真菌。营养是平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主要营养为碳源,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类等。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棉子壳、木屑、稻草、玉米芯以及其农作物秸杆等材料中。简单的碳源如葡萄糖、有机酸和醇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可直接被菌丝细胞吸收,而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则需要经酶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在培养料配制时需添加糖、夫子、玉米面等,因为它们都是食用菌易利用的碳源。
维生素类对平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如果缺少维生素菌丝生长迟缓、稀、弱。在配料时加入的夫子、玉米面、米糠作为间接加入维 生素 ,不需另外再添加。夫皮、米糠、玉米面越新鲜,其维生素含量越丰富,所以强调加入新鲜的夫子皮或米糠或玉米面。
2 。温度: 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也就是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温度不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5---32 度,最适宜的温度为 24---28 度。子实体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 13---20 度,低于 10 度生长缓慢,高于 25 度不易出菇。平菇菌丝耐低温能力强,成品菌棒在零下 30 多度也不会被冻死,温度回升后菌丝可继续生长,并且不会影响后期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在出菇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蘑菇生长得越快,但菌盖薄、质量差、颜色浅;温度低,蘑菇生长慢,但菌盖厚,质量好,颜色深。
氮源也是
平菇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平菇菌丝生长时适宜的碳氮比为 20 : 1 ,子实体生长时适宜的碳氮比为 30---40 : 1 。所以针对不同的栽培原料需添 加的氮源也不同,用量也不尽相同。
无机盐等微量元素也是平菇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磷、钾、钙、镁、铁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和酶的组分,并调节体液的平衡。在无机盐中以镁、钙、磷、钾为最重要,尤其是镁,它能促进细胞酶的活性,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进而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同时更使菌丝洁白,更有生命力。出菇后菇质柔韧富有弹性,易于运输和存放。

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菌龄 约 为 2 5天 左 右 。
拌 入各 种 辅 料 , 玉 米 芯培 养基 与 棉 籽 壳培 养基 菌 龄 大 致相 同 。 配 制 好 的培 养 料 , 用装袋机 装袋 , 也 可 用 手 工装 袋 , 人 工 装
袋 应边 装 边 压 实 . 用 力要 均 匀 , 要做到袋壁光滑 、 而 无空隙 , 装 好
后 .两 头 直 接 用 扎 线 扎 紧 即 可 。常 压 灭 菌 时 ,锅 内 温 度 达 到 1 0 0 % 2 , 要 维持 1 2 -1 5小 时 再 停 火 , 等温 度 自然 下 降 到 6 0 q c 时, 才 能 打 开蒸 锅 取 出 料 袋 。待料 温 降 到 2 5 ℃左右时, 即 可接 种 。转接
两 头 接 种 制作 的菌 种 。 菌龄为 3 5 - 4 0 天。 ( 2 ) 棉籽 壳 培 养 基 。棉 籽 壳 1 0 0公 斤 、 麸皮 5 公斤、 复合肥 1 公斤 、 石灰 0 . 5公 斤 、 多菌 灵 0 . 2公 斤 。 先 将 棉 籽 壳 预 湿 , 然 后 把 麸皮 、 复 合H B ( 事 先 压 成 粉 状) 混入料 内, 加 水拌 匀 , 棉 籽 壳 培 养 基
化后, 分装 试 管 , 装 量 为试 管长 度 的 1 / 4 , 分装时 , 注 意 勿 使 试 管 口沾 附 培 养 基 , 装好后 , 立 即 用棉 花 塞 口 , 并要求松紧适度 , 使 之
既利于通风 , 又能防止杂菌侵入 , 棉 花 塞入 试 管 口 的部 分 , 一般 为2 / 3左 右 , 留 1 / 3在 管 外 便 于 拨 出 ; 装完所有 试管后 , 用 绳 子 每1 0支 试 管 作 一 捆 缚 好 , 管 口棉 花 塞 用 牛 皮 纸或 聚 丙 烯薄 膜 包 好. 以防受潮 , 然 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 , 在 1 . 2公 斤/ 平 方 厘 米压力下 , 维持 4 0 分钟, 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 , 使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方法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方法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方法
棉籽壳菌种、麦粒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在发菌、出菇以及接种成本、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为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相关专家整理出了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的方法,供广大种植朋友们参考。

1.麦粒种制备
配方:麦粒99%,石膏1%,麦粒先用温水加1%石灰浸泡至无白心,然后捞出加石膏拌匀装瓶(350g/瓶),126°C灭菌120min,冷却后无菌接种(每瓶接种量为四分之一平板母种),接种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瓶。

2.棉籽壳种制备
配方:棉籽壳85%,麸皮13%,石灰1%,石膏1%,原料预湿后拌料装袋(17cmX35cm聚丙烯袋,每袋装湿料0.9kg),料含水量为62%,料装袋后于126°C灭菌120min,两头接种,每个平板菌种接2袋。

接种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袋。

3.枝条种制备
杨木枝条(规格12cmx0.4cmx0.7cm)扎捆后放入桶内,再加1%石灰水浸泡24h以上,捞出沥水撒麸皮,使每根枝条均匀粘上麸皮后装袋。

枝条装袋前后各在袋底部和顶部铺一层棉籽壳种培养基。

装袋后126°C灭菌120min,冷却后一头接种(袋接种量为四分之一平板母种)。

接种后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袋。

4.液体种制备
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2g、硫酸镁0.5g、氯化钙0.1g、磷酸二氢钾0.5g、B族维生素100ug、蒸馏水100ml。

准确称量原料后煮沸定容,分装三角瓶后每瓶加玻璃珠10粒,121℃灭菌30min,冷却后接种,每瓶接打孔母种块10块,接种后置于转速160r/min、25°C的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7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一、母种的培养:
母种的培育是制种工作中的关键,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原种、栽培种的质量好坏。

母种可以由孢子萌发而成,也可以从子实体组织分离或用平菇斜面的菌丝体移接扩大转管制作。

1、培养基:平菇母种分离和菌种保存宜用普通培养基(PDA)。

平菇菌丝在此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

PDA配方和制作方法是:将马铃薯200克去皮切成蚕豆大小的块加1000毫升蒸馏水,用文火煮沸20-30分钟过滤取汁,加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置于铝锅中加热,待琼脂充分溶化后搅匀,定容至1000毫升,趁热分装于试管中,每管装约12毫升,1000毫升可分装80---100支试管。

分装时要用长管漏斗,不要使培养基沾到试管口上,以免沾湿棉塞污染杂菌。

塞棉塞要用普通棉花,塞入试管要松紧合适。

然后,每10支试管用皮套捆成一小捆,每5小捆再捆成一大捆,棉塞用牛皮纸包好灭菌。

取出试管倾斜排放在桌面上,试管斜面长度应为管长的2/3,冷却凝固后,取一些试管放入恒温箱中27--30度空白培养10天,经无菌观察,确认无杂菌,才能大量用于分离制种或转接生产母种。

2、接种:用无菌操作从平菇子实体组织中分离黄豆粒大小的一块,接入PDA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置恒温箱或培养室(25℃±2℃)培育,3天后菌丝生长洁白、健壮,7天后菌丝长满斜面。

接种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

如果没有出现杂菌,分离培养就算成功。

但该菌株是否优良,生产价值如何,还需出菇栽培试验。

二、原种的制备:
由试管母种初步扩大繁殖到固体种(原种)。

由原种再扩大繁殖应用于生产,叫生产种或栽培种。

母种菌丝数量太少,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把一级种扩大繁殖成二级种(即原种)才能满足生产种的需要。

好的原种菌丝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

原种长满瓶之后,应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衰老甚至死亡。

原种的制作过程是:拌料(含水量60%左右)、装瓶、压实、打洞、洗瓶、用塑料膜包扎瓶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1、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7克,石膏粉1千克,石灰2千克,水约60千克。

2、拌料:含水量约60%。

将棉籽壳、石膏粉、充分拌匀,将石灰溶解在水中,然后边拌边加石灰水,石灰水加完后再充分拌匀。

3、装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装料时尽量做到四周紧实,中间松,并在中心打一小洞,以利接种。

4、洗瓶,加塑料膜包扎:将装好料的瓶子,用清洁湿巾把瓶子的四周及瓶口擦洗干净,以免杂菌污染,用塑料膜将瓶口扎好。

5、灭菌:装瓶后应立即灭菌,不能隔日。

6、接种:将斜面母种划成5-8块,用无菌接种钩钩下一块放入原种培养基上(注意将长有菌丝的一面朝向原种培养料),使其直接与培养基接触,以利生长,置恒温箱或培养室(25℃±2℃)黑暗培育。

三、栽培种的生产
原种扩大繁殖就成栽培种。

栽培种也就是直接用于大生产的生产种,又称三级种。

平菇栽培在培养料配方、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方面与原种生产相同,其培养容器用玻璃瓶子,也有用塑料薄膜袋的。

制作栽培种时,由于数量多,往往比较粗放,培养场所不讲究。

因此,播种之前也必须检查菌种有否带螨类或其它病虫害。

如果发现菌种有螨或病虫害应及时杀灭及弃去不用。

菌丝生活力强弱与菌龄有密切关系,它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

菌丝生活力减弱,播种后不容易成活或菌丝生长缓慢,时间长了菌丝没布满培养料则易感染杂菌,往往造成栽培失败。


以,控制菌龄很重要,一般接种一个月之内,菌丝生活力最强。

菌种长出原基时为成熟菌种,应尽快用;原基一旦变干枯或菌丝柱收缩,瓶底出现积液时,菌种已老化,不宜再使用,应淘汰。

四、注意事项:
1、装瓶时培养料上下松紧要一致,灭菌要彻底,接种要严格无菌操作。

2、原种培育中,从第3天到菌丝覆盖培养基表面并深入基内2cm时,要勤检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

3、菌丝生长到培养基1/3时,室温要比初期低2-3℃,室内空气要新鲜。

4、生命力强的菌种,呈白色、富有弹性。

5、培养好的菌种要放在凉爽、干燥、清洁的避光室内保存,以防老化。

如保存期过长,菌种干燥收缩过多或菌体自溶产生黄褐色的水分,表明菌种已经严重退化,生命力弱,不宜再用。

6、装瓶标准:每瓶能装干料2.5两,装完湿料连瓶称重应为1.1斤,这就证明装料量、松紧度都要适度。

料中间打一个眼以利菌丝快速生长,装完瓶后马上擦净瓶身,盖上聚丙烯塑料,套好皮套,进行高压灭菌 1.5 公斤压力保持2小时以上。

灭菌结束后,瓶温降到 30 度以下搬入接种箱中,接种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一支生产母种可转接 5--8 瓶二级种,接完后马上放入 25----27 度的恒温箱中培养,没有恒温箱也可以放在能保持 25 度条件下培养。

每 3---5 天检查一次,把长势不好、不纯的及时挑出来。

经 25 天左右培养,就能长满瓶,满瓶后应再巩固培养 5 天,才能转接三级种。

二级种可采用12*24丙烯袋装,因为罐头瓶不好买,大规模制种都有采用塑料袋。

7、二级种制作要领:料要干,无变质,加入原料必须精确,灭菌必须达到杀死一切微生物。

接种要在绝对无菌条件下进行,盖瓶塑料必须用聚丙烯塑料,因为聚丙烯塑料比玻璃还透明,就是有小米粒大小的杂菌,也能清楚地观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