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培训--电平
硬件培训电平

硬件培训电平硬件培训电平是指人们在学习硬件方面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包括掌握方式、运行原理、硬件组装、维修等技能。
这种技能不仅能让人们更方便地进行电子设备的运行和维修,还可以为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硬件培训电平的内容和重要性。
硬件培训电平的内容硬件培训电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硬件组装:这是硬件培训电平的基础,包括硬件的组装、拆卸、安装、调试和升级等技能。
掌握这些技能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硬件设备的构成,并能够进行自主维修和调适。
2. 硬件原理:硬件原理是硬件培训电平的核心知识,它涵盖了电路原理、信号理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硬件运作原理,并提供更深入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技能。
3. 硬件维修:硬件设备容易发生故障,所以硬件维修技能也是硬件培训电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硬件维修技能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分析、硬件元件更换以及电路调试等技能。
4. 软硬兼备:现在的硬件设备通常需要与软件配合工作,所以掌握软硬兼备的技能也非常重要。
软硬兼备技能包括软件与硬件的接口设计、运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硬件培训电平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行业都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硬件培训电平。
以下是硬件培训电平的重要性:1. 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电子设备:硬件培训电平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电子设备的构成和运行原理,这对于人们更好地使用电子设备或进行相关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2. 提高人们的就业竞争力:掌握一定的硬件培训电平可以为一个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生产和维护方面的行业。
3. 推进新能源发展:现在的新能源技术大多都需要电子设备的支持,而硬件培训电平可以培养更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推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4. 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现代智能制造需要更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硬件设备,所以硬件培训电平可以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总之,硬件培训电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设备,提高就业竞争力并推进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的发展。
SMB100A培训手册-文档资料

• 按INFO :
2020/6/6
13
2020/6/6
14
• 2、具体配置。
• 1)通用按键:PRESET、LOCAL、Setup、 HELP、INFO、File。
• 2)RF模块:
• CW mode、List mode、Frequency and Level Sweep mode ,
• Reference Oscillator 、RF Level、RF Level Sweep、ALC、Power Sensors、User Correction
• 也可以在RF模块中设置
2020/6/6
24
1)通用按键
• 8、Selftest:为测试程序,当保护电平1失效时, 可以启用该功能。
2020/6/6
25
1)通用按键
• 9、Check Front Panel:用来检测前面板的对 话框是否正确。
2020/6/6
26
1)通用按键
• 10、日期和时间
2020/6/6
46
3)调制模块
• 1.幅频调制:
2020/6/6
47
3)调制模块
• 2.频率调制FM
2020/6/6
48
3)调制模块
• 3.相位调制
2020/6/6
49
3)调制模块
• 4.脉宽调制(样机无此选项)
2020/6/6
50
3)调制模块
• 5.立体声调制
2020/6/6
51
3)调制模块
2020/6/6
5
• 数字调制:用数字信号对高频正弦载波进行调 制。
•
幅度键控ASK
•
通-断键控OOK
培训体系线务员初级技能认证培训参考资料

(培训体系)线务员(初)级技能认证培训参考资料线务员(初)级技能认证培训参考资料一、基础知识1、电阻的串、且、混联例:三个电阻均为30Ω,则R串=30x3=90Ω;R且=30x1/3=10Ω;上图中R混=30x1/2+30=45Ω;上图中R混=60x30/60+30=20Ω;所以R混=45或20Ω2、电平(表示信号的大小)功率电平10㏒PP的单位为W(瓦),对应的功率电平单位为dB;10㏒PP的单位为mW(毫瓦),对应的功率电平单位为dBm;例:小灵通的发射功率为0.1W,则相当于-10dB;20dBm。
10㏒0.1=10x(-1)=-10dB10㏒(0.1x1000)=10㏒100=10x2=20dBm 3、电池串且联例:3节电池串联,每节1.5V图中电压为4.5V图中电压为1.5V4、欧姆定律的表达式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R=U/I例:判断题: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错)原因:电阻是固定的。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对)2)全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R+r)例:1号电池,£为1.5V,内阻r为20Ω。
5、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具有粒子性的实验:反射、光电效应2)具有波动性的现象A、衍射:光线绕过障碍物的现象B、干涉:明暗相间条纹二、专业知识1、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上行速率最高可达1M,下行速率最高可达8M。
ADSL2+的下行速率最高可达25M。
2、网络结构公共电话网局方侧ISPATMADSL接入点(DSLAM)(ATU-C)分离器机顶盒PC(ATU-R)分离器用户侧其他系统POTS业务1)分离器:低阻语音/数据分离器分离器不是集成电路,其性能随着时间和温度环境而下降,因为分离器里面的元件染上灰尘,而灰尘于水(潮湿天气)的作用下是导电的。
2)调制解调器(MODEM)上行为调制,电脑产生数据向外传输,数据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下行为解调,外界数据向电脑传输,模拟信号转变为数据信号。
第2章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培训讲学

0.3V
2.1.4 MOS管的开关特性
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输入特性:直流电流为0,看进去有一个输入电容CI,对动 态有影响。 输出特性:iD = f (VDS) 对应不同的VGS下得一族曲线 。
(a) 符号
(b) 漏极特性
漏极特性曲线(分三个区域)
① 截止区:VGS<VGS(th),iD = 0, ROFF > 109Ω
工作状态 条件
偏置情况
工
作 集电极电流
特
点
ce 间电压
ce 间等效电阻
截止 iB=0 发射结反偏 集电结反偏 uBE<0,uBC<0 iC=0
uCE=VCC
很大, 相当开关断开
放大 0<iB<IBS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 uBE>0,uBC<0
iC=βiB
uCE=VCC- iCRc
可变
饱和
iB>IBS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正偏 uBE>0,uBC>0
+VCC Rc iC
Rb b c uo
ui
iB
e
iB(μA)
iC (mA) 直流负载线
VCC Q2 Rc
饱 和 区
放
Q
大
区
80μA 60μA 40μA 20μA Q1 iB=0
工作原理电路
0 0.5 uBE(V)
输入特性曲线
0 UCES
VCC uCE(V)
截止区
输出特性曲线
NPN 型三极管截止、放大、饱和 3 种工作状态的特点
2.1.2 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高电平:VIH=VCC 低电平:VIL=0
• VI=VIH D截止,VO=VOH=VCC
培训系列RBS2021

这种合成器中有一个步进马达用于它的调谐,调谐 时间大约需要5--7秒。
第十九页,共116页。
合成和分配单元(CDU) CDU是TRU和天线系统的接口,它允许几个TRU连接到同
ECU进行风扇、电源管理(guǎnlǐ) 所以在DXU中有风扇的告 警信息;
本地终端 接口
本地总线(Local Bus)
A-BIS 接口
外部告警 DXU
接口
TRU
TRU
X-Bus CDU BUS
ECU
CDU
天馈线接口 测试MS接口
天馈线接口
CDU
测试MS接口
主电源输入接口
环境和 电源
外接电池接口 交流电源输出接口
还可加一个不压缩的载波
(1+8)
SYSNYNCC
(1+8)
(1+8)
TRX0-3的 全部信令与 业务数据(shùjù) 包含DXU 信令
TRX4-7的 全部(quánbù)信令与 业务数据
TRX8-11的 全部(quánbù)信令与 业务数据
第六页,共116页。
采用LAPD CONC时的A-BIS PCM时隙分配图。 RXMOI:MO=RXOCON-0,DCP=1&&18; RXMOC:MO=RXOTG-0,CONFACT=5; 压缩因数为4时的情况。 一对(yī duì)PCM的容量是15个载波
一天线。它合成几部发信机来的发射信号和分配接收信号 到所有的收信机,在发射前和接收后所有的信号都必须经 过滤波器的滤波,它还包括一对测量单元,为了电压驻波 比(VSWR)的计算,它必须保证能对前向和反向(fǎn xiànɡ)的功率进 行测量。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基础培训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基础培训一、培训目标1.1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
1.2 对常用软件安装方法及使用安全有一定认识。
1.3 了解网络安全及相关规定。
1.4 形成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启动U盘及系统制作备份。
二、培训概要三、考核方式3.1理论考核方式3.2实操考核方式3.3日常学习和工作评价第一章计算机硬件知识1.计算机(电脑)分类1)台式机:最常见的机型,主机箱与显示器分开,可扩展性强,但移动不方便,一般固定在电脑桌上。
2)笔记本:便携式办公的必备工具,体积轻,显示屏可折叠。
一般屏幕不大。
3)一体机:台式机的升级版,显示器与主机箱集成在一起,减小了放置空间。
4)服务器: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提供数据库服务、WEB服务等,在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都要求更高,硬件和普通计算机不同。
按安装方式可分为台式、机架式、刀片式。
在一些低端的应用领域,台式机也可用作服务器。
5)工控机: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一般配置不高,但用于工控的串口、网口较多。
对稳定性、抗干扰性要求较高,可不断电连续运行。
规格有机架式、无风扇模块式等。
6)嵌入式工控板:单板式小型计算机,能耗较低、体积小,可嵌入仪器仪表内部。
2.术语定义1)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 )内存:存储计算过程中的数据,速度快,但断电后数据丢失。
3)硬盘:即外存,断电后数据不丢失,硬盘容量较大,一般进行分区。
第一个区为C盘。
4)显卡:处理图形显示的硬件。
有些计算机为主板集成显卡。
5)有线网:有线网口一般为RJ45接口,是工控领域高速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
6)无线局域网:即WIFI,传输距离较近,可通过无线路由器接入上级网络。
7)移动通讯网:利用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基站接入互联网,如4G、5G,基站覆盖面积大,可远距离通信。
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物联网、加密通信网等专项应用。
8)主板计算机内最主要的一块电路板,CPU、内存等都安装在主板上,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声卡、显卡、网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
(完整版)示波器的触发电平

[ZZ]示波器基础系列之三:关于示波器的触发功能(上篇)我记得初入力科的时候,在关于示波器的三天基础知识培训中有一整天的时间都是在练习触发功能。
“触发"似乎是初学者学习示波器的难点。
我们常帮工程师现场解决关于触发的测试问题的案例也很多。
通常有些工程师只知道“Auto Setup”之后看到屏幕上有波形然后“Stop”下来再展开波形左右移动查看细节.因此,我有时候甚至接到这样的电话,质疑我们的示波器有问题,因为他在"Auto Setup”之后看到的波形总是在屏幕上来回“晃动”。
但是当我问他触发源设置得对不对,触发电平设置得合适否,是否采用了合适的触发方式等问题时,我没有得到答案; 即使有时遇到我心目中的高手,我也常发现他们对触发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建立起来。
我喜欢在写作某个主题之前google一下,但是很遗憾我没有找到一篇堪称完整的启蒙文章。
虽然三家示波器厂家的PPT讲稿中都有很多关于触发的,但细致介绍触发的中文文章真的很少。
当然,这也是幸运的,因为我的拙文也许将是很多工程师茅塞顿开的启蒙之作。
触发是数字示波器区别于模拟示波器的最大特征之一.数字示波器的触发功能非常地丰富,通过触发设置使用户可以看到触发前的信号也可以看到触发后的信号。
对于高速信号的分析,其实很少去谈触发,因为通常是捕获很长时间的波形然后做眼图和抖动分析.触发可能对于低速信号的测量应用得频繁些,因为低速信号通常会遇到很怪异的信号需要通过触发来隔离.假如示波器的触发电路坏了,示波器仍然可以工作,只是这时候看到的波形在屏幕上来回“晃动”,或者说在屏幕上闪啊闪的。
这其实相当于您将触发模式设置为“Auto”状态并把触发电平设置得超过信号的最大或最小幅值。
示波器的采集存储器是一个循环缓存,新的数据会不断覆盖老的数据,直到采集过程结束。
如图一所示。
没有触发电路,这些采集的数据不断地这样新老交替,在屏幕上视觉上感觉波形在来回“晃动"。
ABB机器人培训内容

ABB机器人内部培训一.手动操纵工业机器人1.单轴运动控制(1)左手持机器人示教器,右手点击示教器界面左上角的“”来打开ABB菜单栏;点击“手动操纵”,进入手动操纵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进入手动操纵界面(2)点击“动作模式”,进入模式选择界面。
选择“轴1-3”,点击“确定”,动作模式设置成了轴1-3,如图1-2所示。
图1-2 模式选择界面(3)移动示教器上的操纵杆,发现左右摇杆控制1轴运动,前后摇杆控制2轴运动,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摇杆控制3轴运动。
(4)点击“动作模式”,进入模式选择界面。
选择“轴4-6”,点击“确定”,动作模式设置成了轴4-6,如图1-3所示。
图1-3 “动作模式”的选择(5)移动示教器上的操纵杆,发现左右摇杆控制4轴运动,前后摇杆控制5轴运动,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摇杆控制6轴运动。
【提示】轴切换技巧:示教器上的按键能够完成“轴1-3”和“轴4-6”轴组的切换。
2.线性运动与重定位运动控制(1)点击“动作模式”,进入模式选择界面。
选择“线性”,点击“确定”,动作模式设置成了线性运动,如图1-4所示。
(2)移动示教器上的操纵杆,发现左右摇杆控制机器人TCP点左右运动,前后摇杆控制机器人TCP点前后运动,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摇杆控制机器人TCP点上下运动。
图1-4 线性运动模式操纵界面(3)点击“动作模式”,进入模式选择界面。
选择“重定位”,点击“确定”,动作模式设置成了重定位运动,如图1-5所示。
图1-5 “重定位”动作模式的选择(4)移动示教器上的操纵杆,发现机器人围绕着TCP运动。
3.工具坐标系建立工业机器人是通过末端安装不同的工具完成各种作业任务。
要想让机器人正常作业,就要让机器人末端工具能够精确地达到某一确定位姿,并能够始终保持这一状态。
从机器人运动学角度理解,就是在工具中心点(TCP)固定一个坐标系,控制其相对于基座坐标系或世界坐标系的姿态,此坐标系称为末端执行器坐标系(Tool/Terminal Control Frame,TCF),也就是工具坐标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平简介------- 内部培训资料(一)电平概述作为一个硬件设计工程师,了解我们现在常用器件的输入输出电平相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分为两大类,单端电平和双端电平。
双端电平常用在传输高速信号的场合,以差分的形式在两条传输线上传送。
单端电平常用在普通的信号线,一般速率不太高(通常指低于100MHz的传输速率)。
对于双端电平,我们着重将在高速信号以及电平匹配的时候再作详细说明,这里先讨论单端的电平。
单端的电平有很多种如:TTL、CMOS、LVTTL、LVCMOS、RS232、GTL、GTL+、HSTL、OC 门、OD 门等等。
目前常用的单端电平主要有两种:TTL电平和CMOS电平。
他们的门电路原理十分相似,不同的就是TTL是由三极晶体管构成的逻辑门,而CMOS则是由场效应管构成。
也正是因为构造上的这些差异,使得它们的高电平,低电平,以及判决电压都有不同。
VCC图1 图2图1、图2是这两种电平的输出门的简单模型,上下二个门轮流打开,输出高低电平。
根据供电的不同,通常有5V和3.3V二种。
由于5V供电的芯片功耗较大,速度相对 3.3V的较慢,因此目前常用的都是3.3V供电的LVTTL以及LVCMOS电平,5V的器件已经很少使用了。
但是为了相互的兼容,现在的芯片生产厂家的3.3V器件一般都能容忍5V的输入电压(一般情况下,芯片的数据手册会说明该芯片的输入管脚是否能容忍5V的输入)。
我们平时说的TTL以及CMOS电平,一般就是指 3.3V供电的LVTTL和LVCMOS 电平。
不作特殊解释。
图3说明了为什么3.3V的器件的速度可以比5V得快。
因为器件的上升下降斜率(dv/dt)是由工艺水平决定的,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增大,在相同的dv/dt的条件下,3v3的电平因为摆幅比5v 的电平来得小,所以上升/下降所需要的时间就比较小,所能达到的最大频率就比较咼。
顺便提一下:大规模集成芯片为了降低功耗,往往采用I/O管脚为3V3 /5V,而内核的采用低电压供电(如 2.5V/1.8V/1.5V等)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芯片本身的功耗,从而缓解散热问题。
电平驱动对于管脚的驱动能力,主要从电流驱动和电压驱动两个方面去考虑。
从电流角度来说,输出管脚还分为高电平驱动能力(l oh )以及低电平驱动能力(l ol)。
大多数器件来说,它们的输出管脚都是低电平驱动能力大于高电平驱动能力(在信号质量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信号波形的下冲比上冲来得大的原因所在)。
loh/ lol这二个指标一般芯片资料上都会有,但是我们平时并不是很关注这个指标,因为在大部分的情况下,loh/ lol的值一般在mA 级别,而输入管脚需要的的电流一般在uA,甚至nA级别,所以静态驱动能力一般情况下都没有问题,也就是一个输出门可以驱动很多个输入门。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关注这些指标,如:a、需要大电流驱动的电路(如驱动继电器),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这个指标,如果输出门的驱动能力不足,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也可能导致高电平高不上去,低电平低不下来的现象,甚至导致输出门的损坏。
b、还有,如果输入门对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速度(斜率)有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考虑一个输出门能否带动很多个输入门。
因为每一个输入门都会有一个等效的输入电容Cp,如果带的门比较多,贝U总的Cp就比较大,最终导致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比较缓。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信号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一个输出门并不能带很多个输入门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下文将会说的反射问题)。
补充说明几点:a、输入门的等效输入电容Cp:一般情况下这个寄生电容比较小,一般是pF级别的,一个管脚支持的速率越高,那么它的Cp就必须做得越小,这就是一个管脚的速度不能随心所欲做得很高的原因之一,因为寄生电容不可能无限小。
同时,Cp越小,那么抗静电的能力就越弱(当然,目前芯片的抗静电并非完全靠Cp,还有一些防静电电路)。
b、从门的结构来说,高电平驱动的时候,连接VCC的晶体管/MOS 管导通,如果在输出管脚短路到GND 上,会产生从VCC 到GND 的大电流,可能将芯片烧坏,所以,芯片实现的时候晶体管的集电极接一个有源电阻,起到抑制电流的作用,当然连接到GND 的晶体管的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以保证不会因为电流过大而烧坏芯片。
从电压驱动的角度来说,一个输出门也有二个指标:Voh、Vol,它们决定了这个门输出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范围。
这二个指标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与输入门判决电平(Vil、Vih、Vt)这三个指标来一起判断这个输出门与输入门能否对接。
输入判决对于输入门来说,无论是三极管还是MOS 管,原理也基本一致。
都是根据输入电平的高低,来切换输入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而三极管基极(场效应管的栅极)电流都是非常小的,在uA 甚至是nA级别,因此,基本上很少考虑驱动电流的问题(即Iil、lih),只判断输入电压能否满足输入门的判决门限。
即:Vil、Vih、Vt输入门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电平的判决。
即输入信号的电平上升/下降到多少的时候,芯片内部逻辑就可以稳定地判断为“ 0”或者“ 1”,Vil :输入电平低于Vil ,贝内部逻辑就能稳定判断为“ 0”电Vt:输入电平低于Vt,则信号被判断为“ 0”的概率比较高,如果输入电平高于Vt,则信号被判断为“1”的概率比较高。
Vih :输入电平高于Vih,则信号能被稳定判断为“ 1”。
可见,当输入信号电平在Vil与Vih之间的时候,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一个输入信号在上升/或者下降沿存在台阶(即不单调)并且这个台阶出现在Vt附近,那么内部逻辑可能出现多一个毛刺的现象,如图5所示。
如果一个输入信号是单调上升/下降的话,芯片内部逻辑不会出现毛刺。
ru内部信号图5如果出现台阶的信号在芯片内部做为D触发器的锁存或者时钟信号的话,那么出错就无法避免了。
这是一种致命问题,务必解决。
如果该信号是一个数据线,虽然不存在锁存错误数据或者节拍出错的问题,但是会影响建立时间或者保持时间,因为数据稳定的时间段减少。
对于频率比较低的信号,台阶导致的建立/保持时间缩短并不明显,但是对于77M以上的信号来说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至于台阶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台阶等问题,我们将在讲述传输线匹配时再作详细说明。
关于常用的TTL和CMOS器件的Voh、Vol、Vt的数值,由下表给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给出的是通用的一下器件的特性,不代表所有的器件,具体用到的芯片要根据芯片资料来作出判断。
这里还有一点说明:当台阶出现在限定值以外(Vol〜Voh之外),那么这个台阶应该算是安全的,例如,Vih —Vt = 2- 1.5=0.5V, 也就是说,干扰要大于0.5V才可能造成误判(如果存在这么大的干扰,就务必解决干扰问题)。
但是如果台阶虽然不在Vt附近,但是在Vol〜Voh之内,那么这个台阶将会比较有威胁性,因为即使平时不会出现毛刺,但是一旦有干扰叠加,就台阶完全可能出现在Vt附近,那么毛刺总是有可能出现的。
时序平时我们测试信号质量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那就是测试时序,也就是信号的建立/保持时间。
我们分二种情况来探讨时序问题。
1、芯片外部的时序冋题芯片内部图6图6是芯片内部D触发器对接的示意图。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D触发器的输出数据总会比时钟总有一个delay,在加上数据走的一般是普通的线,而时钟一般走的是快速的线(如全局时钟线、长线等),这就保证了数据只能比时钟落后,不可能超前,就是利用这个delay做为数据的保持时间。
(这种上升沿打出、上升沿接收方式在芯片内部经常采用)需要注意的是:a如果不能保证时钟比数据快,这种方式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b、如果时钟虽然是同源的,但是不是同一个时钟(即时钟虽然同频,但是不能保证同完全相位,如经过的路径不同),上面这种方式也是不一定正常工作的。
2、芯片与芯片之间的时序问题芯片之间CLK 图8图7是芯片与芯片之间时序时序模型图,由于时钟和数据之间存在不同的delay ,所以无法保证时钟比数据一定超前,那么采用上升沿打出,上升沿接收的方式,就不一定可靠。
具体还得分析芯片资料和实测来判断。
在实测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较好的时序关系应当是时钟采样点的位置应当在数据中间偏后的位置,因为一般情况下,芯片要求的建立时间比保持时间来得长,所以在能满足芯片资料上要求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前提下,我们尽量让建立时间比较充裕(这是一个一般的原则,非绝对)。
图7------ SET S Q ■ delay r delay L ________ J R CLR Q -------- SET ------- S Q > R CL"■ delay -{delay i —如下图情况,没有一个沿在数据的正中间,如果上升沿采样和下降沿采样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都能满足要求,并且有一定的余量,那么我们会更趋向于选择下降沿采样(建立时间比较长的那一种)。
inI-ICLKSETUP H OL D图9对于有台阶的信号,测试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刨除台阶所造成的不稳定。
这样如果台阶比较严重的话,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将会比较小,如下图示。
内部信号图103.3V 和5V 芯片对接问题现在许多 3.3V 的芯片,都基本支持5V 的输入(是否支持5V 的输入,芯片资料里会说明,如果没有说明是5V、3v3 兼容输入的话,那么很可能不支持5V 输入,务必注意,虽然短期之内也许能正常工作,但是无法保证芯片的寿命),但是也会遇到不能兼容这种情况。
这个问题分为两步来讨论:5V 输出,3V3 接收:A 、果只有少数几个管脚,那么可以通过电阻分压的方式,即在输出端串接电阻,接收端下拉,然后根据两个电阻的比值,将电平控制在接受容限以内。
B、如果管脚很多,可以通过一些驱动芯片来进行转换,例如有一种245,收发二侧I/O 的供电可以分开。
这样就可以转接不同的电平。
C、如果输出是OC/OD门,则直接在接收端加上拉电阻(接到接收端所用的电源)即可,但是适用的频率比较低。
3V 输出,5V 接收:对于TTL 的芯片,可以直接相连,请参考表格中的Vil 、Vih、Vt、Vol、Voh值。
而对于CMOS的芯片,则要根据Vil、Vih、Vt、Vol 、Voh 来进行判断是否能够对接。
具体请自行查资料。
其他类型的电平简介除了我们介绍过的TTL/CMOS 的几种电平之外,平时我们还会碰到其他类型的电平形式,在此顺便一提,希望在平时工作中多加留意。
1、RS232:在计算机接口中经常使用的,它的电平幅度有12V左右,也有一些输出幅度为5V的,目前我们OAMP上用的RS232接口输出幅度都是5V 的。
2、GTL、GTL+ :这是一种低摆幅的电平,所以速度可以做得比较快(相对TTL/CMOS 电平来说),驱动能力强,适用于背板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