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研究_以江苏省为例_林闽钢
《2024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研究》范文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制度创新策略,以期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文化、体育设施不足。
城市地区则相对较好,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 问题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性障碍,如财政投入不均、政策倾斜等;二是资源配置不均,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地区;三是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导致公共服务需求减少;四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制约了公共服务的提升。
三、制度创新策略1. 财政投入制度改革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应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经费来源。
同时,应建立财政投入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2. 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建立跨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鼓励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应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3.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乡镇、村级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同时,应加强基层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通过立法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律保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重制约与消弭对策——基于江苏的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重制约与消弭对策——基于江苏的研究张玉磊【摘要】江苏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城乡二元体制、重经济增长轻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与需求不相适应、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与责任模糊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彻底实现.为此,亟待通过改革户籍制度、转变发展理念、倡导社会参与,建立起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公共财政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目标的实现.【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体制;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建议【作者】张玉磊【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
“十二五”规划中又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单设一篇,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中可以看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民生工程的核心和突破点。
江苏省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江苏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和成效近年来,江苏省持续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矛盾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从制度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2024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研究》范文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体制机制性难题一直困扰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创新,以期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养老、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普遍低于城市。
同时,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时,面临着不同的政策待遇和资源配置。
(二)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度设计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财政投入不足等。
首先,现行的公共服务制度未能有效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服务权益;其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导致服务能力有限;最后,财政投入的差异也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三、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必要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可行性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制度创新的路径与措施(一)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城乡之间公平、合理配置资源。
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二)推进财政投入的均等化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城乡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上达到均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使城乡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相对均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常州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问题亦备受关注。
本文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就城乡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城乡教育设施布局的存在问题。
在常州市,城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等设施齐全;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学校数量较少,教师配备不足,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这导致城乡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设施布局的不均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增加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设施设备的质量,引进优秀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同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辅助设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其次,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常州市可以通过调整学校布局,使教育资源更加合理地分布在城乡之间。
可以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寄宿制学校,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地区,鼓励城市教育机构与农村学校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加强城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常州市可以通过培训计划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提高农村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
此外,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最后,加强城乡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的监测和评估。
常州市可以建立城乡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定期对各个区县的教育设施布局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常州市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2024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以及人民的福祉。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地域、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依然存在,且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总体上呈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的人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服务。
(二)资源配置不均等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均等现象。
一些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的人民无法享受到充足的公共服务。
此外,不同群体之间的资源分配也存在差异,如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分配不均。
(三)政策执行不到位尽管政府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对政策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腐败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因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1.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衡。
2. 历史因素:长期以来的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倾斜等因素,使得部分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
(二)主观原因1. 政策制定与执行不到位: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腐败、不作为等现象,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2. 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无法享受到充足的公共服务。
《2024年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范文

《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逐渐凸显。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关乎民生福祉,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在全体公民之间公平、合理地分配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这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二)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教育普及率提高、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等。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资源匮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三、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一)资源分配不均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资源丰富,能够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而经济落后地区由于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
(二)政策执行不力政策执行不力也是导致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之一。
部分地区在执行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三)城乡差距明显城乡差距也是影响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由于人口聚集、资源丰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资源匮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四、解决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一)优化资源分配优化资源分配是解决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关键。
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分析及其均等化

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分析及其均等化邱倩倩;钟丽蓉;石晓峰;纪婷婷【摘要】鉴于从时空变化角度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的研究较少,提出了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的思想.以江苏省主体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医疗、交通、人民生活4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年、2017年江苏省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引用信息熵函数测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探索不同功能区、相同功能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情况.研究表明,2016-2017年江苏省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均有所上升,大致呈现“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的阶梯状递减格局,同时加快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医院与学校服务覆盖率差距或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期刊名称】《遥感信息》【年(卷),期】2019(034)003【总页数】6页(P128-133)【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地理国情;信息熵【作者】邱倩倩;钟丽蓉;石晓峰;纪婷婷【作者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南京210013;卫星测绘技术与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3;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南京210013;卫星测绘技术与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3;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南京210013;卫星测绘技术与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3;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南京210013;卫星测绘技术与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P9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强调推进各主体功能区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
《2024年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然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
三、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及原因(一)问题1. 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
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
2. 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
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3. 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
不同群体之间由于收入水平、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机会和待遇存在不均等现象。
(二)原因1.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往往也较低。
2.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
3. 资源配置不合理。
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地区和群体的资源分配不足,导致其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基础教育均等化指数 在教育投入方面,选取小学生均学校数(A1)、中学生均
学校数(A2)、小学师资配备(A3)、中学师资配备(A4)、 小学生均校舍面积(A5)、中学生均校舍面积(A6)、小学教 学设施配备(A7)、中学教学设施配备(A8)、小学生均预算 内教育公用经费(A9)、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A10)、 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A11)、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 费(A12)共 12 个二级指标。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江苏 南京,210023;2.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摘 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评估已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引进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基于 2010 年江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思路,采取德尔菲法确定一级指标 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时采用表 1 中的比 例标度。
表 1 比例标度的含义
含义
5/5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6/4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稍微重要。
7/3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明显重要。
8/2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系数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了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推进区域性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江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overall implementation has become China's comprehensive built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well-of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of equalization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attention and research. To establish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HP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10, The paper try to analyze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qualization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paper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development. 【Keywords】Basic Public Service; Equalization Assessment; Ahp; 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9/3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最重要。
经进一步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的评价指标系数为表 2 所示:
表 2 评价指数系数表
基础教育 均等化 (A)
基本医疗卫生 均等化 (B)
基本社会保障 均等化 (C)
基础设施 均等化 (D)
4
6
8
5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w~ij =
通过判断矩阵后计算权重向量,根据
aj
求得权重向量后,再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 检验,一致性检验是通过一致性指标 CI 和检验系数 CR = CI/RI 进行的,其中,RI 是参考一致性指标,可以根
·中彩页 24·
据矩阵阶数查表得出。首先根据公式
∑ λ
=
1 n
n i =1
(
Aw)
wi
i
。计算判断矩
阵的最大特征根 λ max = 4.0132 。可知,当 n=4 时,RI=0.9,所以,
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Equal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Regional Assessment Research: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林闽钢 \LIN Mingang, 王增文 \WANG Zengwen
在教育产出方面,选取学龄儿童入学率(A13)、初中入学 率(A14)共 2 个二级指标。
在教育结果方面,选取小学升学率(A15)和初中升学率(A16) 共 2 个二级指标。 2.1.2 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指数
在投入水平方面,选取人均医疗卫生服务经费(B1)、每 万人口卫生机构数(B2)、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B3)和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B4)共 4 个二级指标。
图 2 江苏各市各指标变异系数趋势变化图
地区
南京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盐城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宿迁市
每万名学生 学校数 (A12) 11.39 7.46 12.85 9.21 8.94 10.02 11.08 11.41 12.69 10.10 10.65 8.66 9.00
在社会保险方面,选取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C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C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中彩页 23·
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第 3 期
覆盖率(C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C4)、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C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C6)、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C7)、工伤保险覆盖率(C8)、生育保 险覆盖率(C9)、人均社会保险经费(C10)共 10 个二级指标。
2. 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体系
2.1 评估体系指标的初步选取 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来看,它主要包括:基础民
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以及公共安全性 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一级指标构建上,本文选取了基 础教育均等化指数、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指数、基本社会保障 均等化指数和基础设施均等化指数共四个指标,对应的二级指 标的选取如下。
每万名学生 专任教师数
(A34)
914.16
表 3 2010 年江苏省 13 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 (%)
基础教育均等化指标
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指标
教育支出占财 政支出的比重
(A56)
小学 升学率 (A15)
初中升学率 (A16) (%)
每万人口卫生 机构数 (B2)
每万人口卫生 技术人员数
(B3)
n
∑
aj
,
i , j=1
(n=1, 2, 3, 4)将判断矩阵 Mi×j 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
得到矩阵:
然后将每一列归一化的矩阵 w~i ,按行求和得到 :
w~i 最后再通过公式
,(n=1, 2, 3, 4)
将归一化得到最终的权重向量为:
图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结构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0 No.3 2013
每千人口医疗 机构床位数
(B4)
0.14
100.54
99.90
2.76
60.32
3.88
539.34
0.17
98.88
99.90
3.13
45.85
4.07
536.87
0.19
100.00
96.61
4.91
38.26
3.55
491.59
保险覆盖率(C56),将 C11 和 C12 合成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C67), 将 C17 和 C18 合成为每万人口社会福利床位数(C78)。 2.3 层次分析法(AHP)下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估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将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结构见图 1。 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主要选取城镇居民健身工程覆盖率(D1)、农村居民健身 工程覆盖率(D2)、每万人口拥有公路里程(D3)、每万人口 拥有公共交通车辆(D4)、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图书馆数(D5) 共 5 个二级指标。 2.2 评估体系指标的优化与筛选
在实践操作中 , 由于指标计量标准不一、指标所需数据难 以有效获得、指标不同程度的重复以及相近指标可以合成等原 因,本文对初步选取的指标做以下处理:
表 4 中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如图 2 所示:
基于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搜集了江 苏省 13 个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的具体数据,采用变异系数 法进行均等化评估(表 3)。 3.1 评价方法及结果
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来衡量 2010 年江苏省各市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的差异。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在支付水平方面,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B5)、 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B6)、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B7)、 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B8)共 4 个二级指标。
在服务水平方面,选取医卫人员年均负担诊疗人次(B9)、 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B1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B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B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 率(B13)共 5 个二级指标。 2.1.3 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