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1.9)
合集下载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课件(共45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 单元五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
2、高粱 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抗旱、耐涝。高粱有红
色、褐色、白色,球状,光泽坚硬,气味不明显,味苦涩。 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中国栽培 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
• 单元五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
• 单元五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
模块二 饲料原料及加工利用技术
单元五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
• 单元五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2.了解能量饲料的种类。 3.掌握能量饲料的选购和验收。
重点难点:1.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2.各类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选购和验收能量饲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 单元五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
(二)常见的谷实类饲料 1、玉米
亦称玉蜀黍、仙麦、包谷、包芦、苞米、棒子、苞谷。有黄玉米、白 玉米、红玉米、紫玉等,饲用玉米一般为黄色玉米光泽坚硬,气味不明 显,微甜,适口性好。玉米的有效能值高,猪的消化能值超过14MJ/kg, 鸡的代谢能值达13.5M/kg左右,故有“能量之王”的美誉。
高粱应用: 粉碎后饲喂效果较好。 奶牛饲料:来说高粱其饲用价值与玉米相当; 肉牛饲料:其营养价值相当于玉米的90%~95%,可带穗粉碎饲用; 猪饲料:由于具有苦涩味,用量控制为配合饲料的20%以下; 蛋鸡和雏鸡饲料,用量一般控制为配合饲料的15%以下。 高粱用作单胃动物饲料应严格限量,否则不仅会影响采食量,甚至会引起 动物便秘。
• 单元五 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
小麦使用: 适口性好,用作猪、鸡配合饲料时宜粉碎,若适量使用相应的酶,效果更好 。 专用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及纤维素酶等。 鸡:不宜粉碎过细,且常与玉米搭配使用,其用量一般占玉米的50%。 草食家畜:因小麦具有黏性,使用过多(50%以上)会引起反动物与马属动 物消化障碍。
预混料配方设计课件(共21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 单元三 预混料配方设计
2.根据使用对象分类 有猪用预混料,禽用预混料,对虾、鱼类预混料及奶牛预混料 等。每种动物又根据其生长阶段、生产目的、生理状态等分为若干 种预混料如产蛋鸡预混料、泌乳母猪预混料等。
• 单元三 预混料配方设计
二、 预混合饲料中活性成分需要量与添加量确定的原则
1.需要量与添加量的概念 预混合饲料中活性成分主要是指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药物成分等。 (1)活性成分需要量。活性成分需要量主要是指动物对维生素、微量矿物质元素、氨基 酸和药物成分的需要量,包含两层含义,即最低需要量和最适需要量。最低需要量是指在试 验条件下,为预防动物产生某种维生素或微量矿物质元素缺乏症,对该维生素或微量矿物质 元素的需要量。现行的饲养标准中推荐的维生素或微量矿物质元素需要量都是指最低需要量。 最低需要量未包括实际生产情况下各种影响因素所致的需要量的提高,因而在生产实际条件 下并不完全适应尤其以维生素更为突出。
(5)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饲料的加工、贮存。选择稳定性强的添加剂作为原料非常重要,加 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活性成分的损失也应考虑。如制粒对维生素和酶制剂、益生素的破坏, 贮存过程中维生素的破坏。因此,对商品饲料维生素的添加量要考虑贮存过程和制粒过程的损失。
(6)产品的档次和成本。饲料产品的档次是不同的,某些饲料添加剂是否添加、添加量的多 少要考虑产品成本。如低档肉鸡预混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与高档的肉鸡预混料差别很大,因前 者不考虑鸡产品的货架保存时间。
• 单元三 预混料配方设计
一、预混料种类
1.根据有效成分和浓度分类 (3)维生素预混合饲料。指根据动物营养需要,按一定比例将多种维生素 与适当比例的载体或稀释剂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即复合多维。维生素预混 合饲料在日粮中添加量多为0.02%~0.5%的产品。 (4)微量元素预混料。指由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按一定比例与适当比例的 载体或稀释剂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即复合微量元素预混料,通常以1%~5%的 比例添加到全价配合饲料中。
1.9 能量与畜禽营养

第九节 能量与畜禽营养
能量的来源
• 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 单胃动物:单糖、寡糖、淀粉 反刍动物:单糖、寡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脂肪次之 –对单胃动物,蛋白质不宜作能源物质
概念
• 1、总能(GE):饲料所含能量的总和
• 2、消化能(DE):饲料被消化吸收后的能量,从饲料总
能中扣除粪的能量
• 3、代谢能(ME):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管可燃气体能 之后的能参与物质代谢的能量 • 4、净能(NE):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的纯净的能量,是 代谢能减去体增热后剩余的能量 • 5、 体增热:畜禽采食后伴有产热量增加的现意义
• 能量不足:健康恶化、繁殖力降低、能量用于生产的效率 降低 • • 能量过高:动物生长、发育不利 畜禽能量需求与畜禽种类、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有关
能量的来源
• 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 单胃动物:单糖、寡糖、淀粉 反刍动物:单糖、寡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脂肪次之 –对单胃动物,蛋白质不宜作能源物质
概念
• 1、总能(GE):饲料所含能量的总和
• 2、消化能(DE):饲料被消化吸收后的能量,从饲料总
能中扣除粪的能量
• 3、代谢能(ME):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管可燃气体能 之后的能参与物质代谢的能量 • 4、净能(NE):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的纯净的能量,是 代谢能减去体增热后剩余的能量 • 5、 体增热:畜禽采食后伴有产热量增加的现意义
• 能量不足:健康恶化、繁殖力降低、能量用于生产的效率 降低 • • 能量过高:动物生长、发育不利 畜禽能量需求与畜禽种类、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有关
能量饲料(1)课件(共24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粗蛋白质以干物质为基础;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
霉粒、热损伤粒;杂质指能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我国饲料用玉米质量标准(GB/T 17890—2008)
等级
容重/(g/L)
霉粒
水分/%
杂质/% 色泽、气味
1
≥710
≤5.0
4.玉米霉变的产生的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及其它毒素; 5.炒热与压片蒸热、膨化有利于玉米利用,反刍动物:作为精料补充料,以压 片为佳。
3.玉米的质量标准:
我国《饲料用玉米》(GB/T 17890—2008)国家标准规定:以粗蛋白质、容
重、不完善粒总量、水分、杂质、色泽、气味为质量控制指标,分为三级。其中
二、谷实类饲料
主要特点:CF少,CP低品质差、钙少磷多,VE、B1丰富,缺乏VD。
注:无胚乳的植物种 子:花生、棉花、豆 类等的胚特别大,脂 肪含量高,可共发育 生长用。
(一)玉米(maize;corn)
按色质有白玉米与黄玉米之分,现以黄玉米应用较好。因其可利用能值 高,号称“能量之王”、“饲料之王”,60%-80%的玉米用于饲料生产。除 黄玉米与白玉米之外,现在有高赖氨酸玉米(奥帕克-2,Opaque-2),弗洛 里-2(F loury-2),赖氨酸高出一倍(0.5%以上),色氨酸0.2%以上。高油玉 米(一倍以上)。
1.玉米的营养特点:
1.有效能值高,可达到14-15MJ/kg; 2.亚油酸含量较高(2%),是谷实类最高含量者; 3.粗纤维含量少,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高; 4.蛋白质含量低(7%~9%),氨基酸不平衡,缺乏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 5.玉米含钙极少,仅0.02%左右,含磷0.25%,利用率低,其中植酸磷占50%~ 60%,其他矿物元素含量也较低。 6.维生素E多,胡萝卜含量高(黄玉米),叶黄素等色素多。B1多其它少,VD 与VK几乎没有。
畜禽营养与饲料经典课件

功能性添加剂
包括益生菌、酶制剂、有机酸等,用 于改善畜禽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利用 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中药添加剂
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成分可以作 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提高畜禽免疫力 、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等。
PART 02
饲料配方设计与优化
配方设计原则与方法
营养平衡原则
经济性原则
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 、矿物质、维生素等)的含量和比例符合 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
PART 04
饲料质量评价与安全管理
饲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饲料质量标准
包括感官指标、营养指标、卫生 指标等,用于评价饲料的品质和 安全性。
检测方法
包括感官检验、化学分析、仪器 检测等,用于准确测定饲料中的 各种成分和污染物含量。
霉变、污染等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防霉措施
控制饲料水分、降低温度、使用防霉 剂等,防止饲料霉变产生有毒物质。
低蛋白日粮
通过研发新型低蛋白日粮技术,减少畜禽养殖过 程中的氮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饲料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开发新型生物饲料,提高 饲料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环保型添加剂
研发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等, 提高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环境污染。
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对饲料产业影响
1 2 3
雏禽和幼禽
需要高蛋白质、高能量以及易 消化的饲料,同时要保证充足
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生长阶段
需要平衡蛋白质、能量、氨基 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 养素,以促进快速生长和骨骼 发育。
繁殖阶段
需要增加维生素E、硒、钙、磷 等营养素的摄入,提高繁殖性 能和孵化率。
产蛋和产奶阶段
维持营养需要课件(共16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一、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1、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 绝对平衡的状态:不存在,维持状态下的动物,其体组织依然处于不 断的动态平衡中 只能把休闲的空怀成年役畜、干奶空怀成年母畜、非配种季节的成年 公畜、停产的母鸡等看成相近的维持状态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 2.维持营养需要的意义 • 维持需要视为全部非生产性活动所消耗的养分总和,在经济上没有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2.蛋白质的需要 家畜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是不间断的,即使喂不含蛋白质的日粮,从粪,尿中仍排出稳 定数量的氮。 从粪中排出的氮称代谢氮(要来自消化道黏膜脱落部分和消化液等), 从尿中排出的氮称内源氮 代谢氮与内源氮之和为维持氮量。维持氮量乘以6.25即得维持的蛋白质净需要量 维持蛋白质需要=(内源尿氮养需要的估计 1.能量需要 动物维持能量的需要可通过基础(绝食)代谢估测。 基础能量代谢:大约与体重的0.75次方成正比。也与体表面积有关,每千克代谢体 重每天需要293kJ能量,即: 基础代谢能量(净能,kJ/d)=293×W0.75.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基础代谢:指动物处于安静状态(立卧各占一半时间)和适宜的外界温度及绝食时的能量代谢。 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代谢能量+非生产性自由活动及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估测动物维持能量需要: 可用公式表示为:基础代谢能量(净能,kJ/d)=293W0.75×(1+a) 式中,a为动物非生产性活动的能量消耗量。 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家畜舍饲时应在基础代谢上增加20%,笼养鸡增加37%,散养家畜增加50%.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2.年龄和性别 幼龄动物代谢旺盛,以单位体重计,基础代谢消耗比成年和老 年动物多,幼龄高于成年和老年动物。 公畜比母畜代谢消耗高,如公牛高于母牛10%~20% 3.体重和体型 一般说来体重越大,其维持需要量也越多。 但就单位体重而言,体重小的维持需要较体重大的为高。这是因为体重小 者,单位体重所具有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多,故维持需要量也多。
脂类营养作用课件(共27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脂肪的分布及理化特性
1.脂肪的分类和分布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肪主要指三酰甘油(或称真脂肪),主要分布在植 物种子和动物脂肪组织中,由于其储能的作用,因此也称为储存脂,另外,其含量随 着营养状况等因素而变化,所以又称可变脂。 类脂包括胆固醇、磷脂和糖脂。类脂是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又称为基本 脂或固定脂,由甘油、FA、磷脂、糖脂、胆固醇、色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等组成,除了 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外,还含有磷酸、糖和其他含氮物。在神经组织中含量较多。 脂类按照营养或营养辅助作用及组成结构分类,分为皂化脂和非皂化脂;皂化脂 又分为简单脂类和复合脂类。
三、脂肪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脂类是非极性物质,不能与水混溶,所以必须先使其形成一种能溶于水的乳糜微 粒,才能通过小肠微绒毛将其吸收。这个过程概括为:
脂肪水解 → 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 → 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 →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 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一)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单胃动物) 1.脂类在消化道前段的消化 脂肪是通过脂肪酶的作用而水解的。单胃动物的胃脂肪酶和幼小动物的口腔的脂 肪酶对脂类的消化作用小,一般经过胃运动而初步乳化,到达十二指肠后,与胰液和 胆汁混合,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
一、脂肪的分布及理化特性
2.脂类的理化特性
(1)水解作用:
脂肪可在稀酸、强碱或脂肪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大多数 无臭无味,但低级脂肪酸,特别是4~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如丁酸和乙酸具有强烈的 异味,影响动物适口性。
水解时,如果有碱存在,则发生皂化反应。脂肪酸分子量越少,皂化价越高。 动物营养中,把这种水解看成是影响脂肪利用的因素。多种细菌和霉菌均可产生 脂肪酶,当饲料保管不善时,其所含脂肪易发生水解而使饲料品质降低。一、脂肪的分布及理化特性
1.脂肪的分类和分布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肪主要指三酰甘油(或称真脂肪),主要分布在植 物种子和动物脂肪组织中,由于其储能的作用,因此也称为储存脂,另外,其含量随 着营养状况等因素而变化,所以又称可变脂。 类脂包括胆固醇、磷脂和糖脂。类脂是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又称为基本 脂或固定脂,由甘油、FA、磷脂、糖脂、胆固醇、色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等组成,除了 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外,还含有磷酸、糖和其他含氮物。在神经组织中含量较多。 脂类按照营养或营养辅助作用及组成结构分类,分为皂化脂和非皂化脂;皂化脂 又分为简单脂类和复合脂类。
三、脂肪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脂类是非极性物质,不能与水混溶,所以必须先使其形成一种能溶于水的乳糜微 粒,才能通过小肠微绒毛将其吸收。这个过程概括为:
脂肪水解 → 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 → 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 →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 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一)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单胃动物) 1.脂类在消化道前段的消化 脂肪是通过脂肪酶的作用而水解的。单胃动物的胃脂肪酶和幼小动物的口腔的脂 肪酶对脂类的消化作用小,一般经过胃运动而初步乳化,到达十二指肠后,与胰液和 胆汁混合,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
一、脂肪的分布及理化特性
2.脂类的理化特性
(1)水解作用:
脂肪可在稀酸、强碱或脂肪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大多数 无臭无味,但低级脂肪酸,特别是4~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如丁酸和乙酸具有强烈的 异味,影响动物适口性。
水解时,如果有碱存在,则发生皂化反应。脂肪酸分子量越少,皂化价越高。 动物营养中,把这种水解看成是影响脂肪利用的因素。多种细菌和霉菌均可产生 脂肪酶,当饲料保管不善时,其所含脂肪易发生水解而使饲料品质降低。一、脂肪的分布及理化特性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浓度较低、不易饱和、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 2、短肽可使幼小畜禽的小肠提早成熟,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 3、一些特定的生物活性短肽可能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4、短肽能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的沉积率。
5、短肽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一些短肽能直接被畜禽吸收, 参与机体生理活动和代谢调节,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
畜禽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三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组成的化学元素有:碳、 氢、氧、氮,有的还含有硫,少量含有磷、铁、铜等元素。各类蛋白 质的含氮量不同,但总的来说,饲料中的真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 16%,所以常用饲料中的总含氮量来估算饲料中的蛋白质质量。
2、非必需氨基酸
概念:是指在畜禽营养上需要,但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他氨基 酸转化而成,不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绝大部分由日粮提供,不足部分才由体内合成。当日粮 中非必需氨基酸不能满足需要,机体将利用必需氨基酸转化为非必需 氨基酸,结果引起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因此,在日粮组成成分中尽量 做到氨基酸种类全面而且比例适当。
在畜禽生产中,由于谷类籽实占非反刍畜禽日粮的大部分,因 此,要求我们在配合该类日粮时,必须补充谷类籽实中缺乏的必需氨 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等,使日粮中氨基酸的配比“理想化”。
各种畜禽在各个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产水平下,对氨基酸的需 求量不同。
2、提高非反刍畜禽对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
蛋白质的来源不同,品质差异很大,在生产中采取综合措施, 可合理地利用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谢产生尿素,由肾脏以尿的形式配出,从而加重了肝、肾负担。
2、饲料中蛋白质供给缺乏的后果 (1)消化功能紊乱 影响动物消化管组织的正常代谢和消化液的 正常分泌。 (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 幼龄动物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体 内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迅速生长发育,需要的蛋白质也很多。 (3)动物发生贫血及其他疾病 如出现贫血,抵抗力下降。 (4)畜禽繁殖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5、短肽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一些短肽能直接被畜禽吸收, 参与机体生理活动和代谢调节,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
畜禽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三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组成的化学元素有:碳、 氢、氧、氮,有的还含有硫,少量含有磷、铁、铜等元素。各类蛋白 质的含氮量不同,但总的来说,饲料中的真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 16%,所以常用饲料中的总含氮量来估算饲料中的蛋白质质量。
2、非必需氨基酸
概念:是指在畜禽营养上需要,但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他氨基 酸转化而成,不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绝大部分由日粮提供,不足部分才由体内合成。当日粮 中非必需氨基酸不能满足需要,机体将利用必需氨基酸转化为非必需 氨基酸,结果引起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因此,在日粮组成成分中尽量 做到氨基酸种类全面而且比例适当。
在畜禽生产中,由于谷类籽实占非反刍畜禽日粮的大部分,因 此,要求我们在配合该类日粮时,必须补充谷类籽实中缺乏的必需氨 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等,使日粮中氨基酸的配比“理想化”。
各种畜禽在各个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产水平下,对氨基酸的需 求量不同。
2、提高非反刍畜禽对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
蛋白质的来源不同,品质差异很大,在生产中采取综合措施, 可合理地利用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谢产生尿素,由肾脏以尿的形式配出,从而加重了肝、肾负担。
2、饲料中蛋白质供给缺乏的后果 (1)消化功能紊乱 影响动物消化管组织的正常代谢和消化液的 正常分泌。 (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 幼龄动物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体 内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迅速生长发育,需要的蛋白质也很多。 (3)动物发生贫血及其他疾病 如出现贫血,抵抗力下降。 (4)畜禽繁殖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能量与畜禽营养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 第九节 能量与畜禽营养
提问:1.六种营养素已全部学完,现在我们回忆一 下它们哪些能为机体提供能量?哪些不能?
提供能量:
糖、蛋白质、脂肪
不能提供能量: 矿是哪种能 量?(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热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化学能
作业
1.名词解释: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体增热(热增耗) 2.简述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3.日粮中能量水平变化与饲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净能 (NE)
维持净能 :(用于基础代谢、随意活动、维持体温恒定的热量) (NEm)
二、日粮中能量水平在饲养实践中的意义
提问:1.日粮中能量过高或不足对畜禽有哪些影响? 2.畜禽的能量需求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量不足: 健康恶化、繁殖力降低、能量用于生产的效率降低 能量过高: 动物生长、发育不利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畜禽能量需求与畜禽种类、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有关 结论:生产中应根据畜禽种类以及生长发育的不 同阶段合理提供能量饲料。
一、饲料中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
(燃烧热) :饮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即饲料所含能量总和 饲料总能 (GE) 消化能 (DE) 粪能 :(饲料中未消化从粪中排出的能量) (FE) 尿能(UE) 气能: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甲烷 代谢能 (ME)
体增热(热增耗):采食后伴随有产热量增加的现象, 咀嚼吞咽消化管蠕动和营养物质代谢产生的热) 生产净能 :(用于生长劳役产肉产奶产毛产蛋繁殖等 (NEp)所需要的能量)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 第九节 能量与畜禽营养
提问:1.六种营养素已全部学完,现在我们回忆一 下它们哪些能为机体提供能量?哪些不能?
提供能量:
糖、蛋白质、脂肪
不能提供能量: 矿是哪种能 量?(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热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化学能
作业
1.名词解释: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体增热(热增耗) 2.简述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3.日粮中能量水平变化与饲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净能 (NE)
维持净能 :(用于基础代谢、随意活动、维持体温恒定的热量) (NEm)
二、日粮中能量水平在饲养实践中的意义
提问:1.日粮中能量过高或不足对畜禽有哪些影响? 2.畜禽的能量需求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量不足: 健康恶化、繁殖力降低、能量用于生产的效率降低 能量过高: 动物生长、发育不利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畜禽能量需求与畜禽种类、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有关 结论:生产中应根据畜禽种类以及生长发育的不 同阶段合理提供能量饲料。
一、饲料中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
(燃烧热) :饮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即饲料所含能量总和 饲料总能 (GE) 消化能 (DE) 粪能 :(饲料中未消化从粪中排出的能量) (FE) 尿能(UE) 气能: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甲烷 代谢能 (ME)
体增热(热增耗):采食后伴随有产热量增加的现象, 咀嚼吞咽消化管蠕动和营养物质代谢产生的热) 生产净能 :(用于生长劳役产肉产奶产毛产蛋繁殖等 (NEp)所需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