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之断句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古文理解水平。

3. 通过对古文断句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古文断句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古文断句的技巧。

2. 古文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古文断句的教材或古文文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古文的感受。

2. 提问:阅读古文时,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3. 总结:阅读古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断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古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

b. 按照语意断句。

c. 按照修辞断句。

3. 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会古文断句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古文进行断句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断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

4.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断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总结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觉得阅读古文有没有变得容易一些?4.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所学古文,加强记忆。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断句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古文断句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断句技巧,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九华初中张冬云【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学时安排】一课时一、复习指导1、见《中考作业高效复习》P140-P1412、重点掌握其中介绍的前五种方法二、文言文断句练习: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1处,加#号的句子标2处)1、且壮士不死即已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至于负者歌于途#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7、可以为师矣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上使外将兵10、同舍生皆被绮绣1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2、衔远山,吞长江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7、其一犬坐于前#18、而乡邻之生日蹙#19、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三、给下列语段断句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附教学反思: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谓语断句法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语文标准(修订版)》中规定: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本节课通过以《望海潮》为脚本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在词作中寻找拍摄素材,即重点字词的解析;总结拍摄画面,即词作整体内容的概括;整个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过程中,力求用想象和联想还原柳永笔下杭州的“好景”。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又能结合解说词,结合实例,实现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

最后从导入及词作的总结中让学生知晓词作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展现朝代气象的载体。

(1)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2)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3)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教学难点: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二、教学准备查阅了语文高考真题,结合自身断句方法和学生学情对高考中的断句类题目进行了依据“断句是什么”“断句怎么考”“怎样断句”的思路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并且自制课件,课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有课前导入的视频;具体授课步骤和每一步骤的具体问题;练考题以及高考真题。

教学器材:PPT、翻页笔作品清楚叙述作者收集教育教学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器材准备等情况,反映出作者的教学预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处断句的不同点在哪里?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断句规则,并能够正确运用断句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写作基础,提升中考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2.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

3. 运用断句技巧,正确解读文言文句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文言文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断句规律,引起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Step 2: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包括标点的使用、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内容。

同时,通过示例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断句规则的具体应用。

Step 3: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15分钟)教师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Step 4:练习断句技巧(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分析和断句。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个别完成,然后与同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段落,自行编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断句,并解读句子的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分析,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教学设计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教学设计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断句的意义、明确考点;2、归纳总结断句的方法。

3、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当点拨——练习巩固。

4、消除学生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恐惧心理,树立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题例子的练习、分析,归纳总结文言断句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断句。

【教学过程】一、需知句读1、请根据句后括号提示的意思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留客)明确:下雨 /天留客 /天留/ 我不留(主不留客)〔有不同的停顿,意思对即可〕下雨天 /留客天/ 留我不/ 留(主留客)2、考情回顾(提醒学生注意高考考查的题型以及分值,鼓励学生争取高分,高考题放在最后才练习)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07年广东高考卷)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 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 执叶公之余习/ 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 满之为害如是夫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08年广东高考卷)访练兵简卒/ 欲宣力中原/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善于抚纳士众/ 皆为致死/ 闻敦有不臣之心/ 访恒切齿/ 敦虽怀逆谋/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09年广东高考卷)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二、书山觅径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材料断句。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乃前曰/ 璧有瑕/ 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明确:标名代,查云曰,明修辞(顶真)2、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明确:看虚词句首:其、盖、凡、窃、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句末: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明确:明修辞(排偶)4、①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孟子•梁惠王》明确:依关系。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8: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8: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小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中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考点阐释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断句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

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因此,它也是中考文宫文阅读考查的基础题之一。

常见的题型有两类: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二、常见题型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X处)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三、解题方略1.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顾/野有麦场。

3.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俄而/雪骤。

6.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

7.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其一(狼)/犬坐于前。

8.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泉香/而酒洌。

【方法总结】解答断句题,首先要将句子放回语境中,理解其意思,再根据古文句法进行断句。

其次,依据句子结构来辅助断句。

再者,依据关键字的提示来辅助断句。

“矣”“乎”“者”“也”等语气词之后要断开;比如“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一句中有“大家”和“其妻”两个陈述对象,“其妻”前应断开。

此外,文言文中有些地方不能断开。

地名、官名等不断开,比如“端明殿学士”是官名,中间不可断开。

古诗文断句学案

古诗文断句学案

古诗文断句学案高一语文古诗文断句学案班级:姓名:学号:自学目标:1.掌控古诗文断句口诀2.熟练运用口诀完成古诗文断句练习一.文言文断句技巧与方法:恳请大家先忘记下面的口诀: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1.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极易被辨认出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常用虚词就是标志,更有规律可供参见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矣、兮、耳、而已”等后面可以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例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协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特定句式掌握住,紧固结构莫抛弃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知识链接什么叫“断句”?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 (jù dòu) ”,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1、教师激趣导入 ( 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

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2、明确学习目标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后划分停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

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1、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孔子云/何陋之有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5、公输盘曰/夫子何焉为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种情况:1、句首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但、夫、若夫……如: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前面可断开)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如:嘻/技亦灵怪矣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与(欤)、哉、耶(邪)、乎、焉、兮、耳、已……如: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得为众人而已耶?(后面可断句)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时间词前面可以断句,当句子较长时,时间词后面最好也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二、【2017 年新疆】
【乙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
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古诗文阅读之断句复习学案
考点解读 断句,即理解: 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其用法 ③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④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考题精析 例一:【2016 济宁中考试题】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 3 处)。(3 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断句密码: ①看句意: ②看句式:句式整齐,结构对称,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③看虚词: “以”“之” 例二:【2017 济宁中考试题】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分)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断句密码: ①看句意: ②看句式:句式整齐,结构对称,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③看实词:(找主语,找动词) “学士”“师尊”
归纳总结:看句意:找名词,找动词。看句式:找虚词,找标志。
断句常见标志 1、句首的语气词: 其、岂、安、孰、盖、凡、诸、夫、若夫……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 3、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由是、继而、然则、但……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 5、句末语气词 : 者、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6、常见固定结构: “……者……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得无……乎”(得无异乎?)、 “犹…… 之于…… ” (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 7、修辞方法: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四、【2017 年河北省中考】 7.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 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 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况如此浪费,必非饮食 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 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 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 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 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 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 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 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登,不及返顾,遂从三 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
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山峰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文言断句的基本步骤 1.要通读全文,理解句意,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大显身手
一、【2017 年福建省中考】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
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
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A.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三、【2017 年广东省中山市】
7.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