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1、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答案】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译文】宣和末年,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qí州。
2、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yì/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xīn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译文】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
3、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
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4、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答案】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译文】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
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
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1、名词(代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文言断句导学案(答案解析全面)

请判断下列句子依靠哪种修辞断句?(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1.(
)
例 1.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例 2.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璧 奏 秦 王 秦 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人
及 左 右 左 右 皆 呼 万 岁。
2.(
)
例 1.上 食 埃 土 下 饮 黄 泉
第一人称:吾、予、我、余、吾属、吾侪 chái(我们这些人)
第二人称:汝(女)、若、其、而、乃、若属、汝辈、尔曹(你们这些人)
导 第三人称:之、彼、其、或(有的人)、 莫(没有谁)、相(互指代词)
谦称:皇帝自称:寡人、朕(自称)、孤、不谷
学
男性自称:臣、仆、不才、鄙人、愚
流
女性自称:妾、贱妾、婢子 和尚自称:老衲
程 尊称:王或帝:陛下;君称臣:卿
一般人:子、公、君、夫子、足下、贵执事
对和尚的尊称:长老、师父
(2)疑问代词
问人的有: “谁”“孰”“何”;
问事的有:“奚”“胡”“曷”“恶”“安”“焉” “何”等。
(3)指示代词
常见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
“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还常作指示代词
激励语: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文言断句导学案
编号:一轮复习-文言断句 时间:20210505
课题:一轮复习《文言断句》
学
习 1.通过练习总结归纳并掌握断句的方法 目 2. 学会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标
学
习 1.重点:归纳掌握断句方法 重 2.难点:学会运用方法准确断句
例 2.故 不 积 跬 步 无 以 至 千 里 不 积 小 流 无 以 成 江 海 骐 骥 一 跃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导学案(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复习搭配用)

高中文言文断句导学案一、主观断句题(一般需断6至10处)(一)课堂示例1、媒人说翠花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2、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二)课堂巩固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4、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6、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8、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三)课后初级巩固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后汉书·宋弘传》)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宋人献玉》)3.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孟德传》)4、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钟嗣成《录鬼簿序》)5、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①不至:可译为“不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6、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文德后贺太宗》)7.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有志》)8.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后汉书·陈蕃传》)9.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10.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志大才疏》)11.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后汉书逸民传》)(四)课后进阶巩固1、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班固《苏武传》)3、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司马迁《将相和》)4、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5、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宋濂《水北山居记》)6、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拌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李渔《闲情偶记·卷五》)7、太子稍嗜声色兴土功承庆见造作玩好浮广倡优鼓吹喧哗户奴小人皆得亲左右承颜色恐因是作威福宜加绳察乃上疏极陈其端(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8、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柳宗元《封建论》)9、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2.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4.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置思之法因得其玄秘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王以为奇进于中国诏举朝能弈者与较又求四方有高手名者敌之皆败。
或言杨靖善弈;时靖以事系狱③,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满贮桃实于前而弈,猴心牵于桃,遂连败。
诏椎杀之。
5.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7.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8.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9.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0.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参考答案和译文】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本文档为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的完整版,包括练题和答案,旨在帮助考生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
以下是练题及答案:
练题
1. 古人常云:“言念其可,行思其难。
”斯言之谓也。
2. 读书如吃饭,善吃人饭者,必先洗手。
3. 不合时宜,则无所受益。
4. 色白如雪,婷婷者神与之偶。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答案
1. 古人常云:言念其可,行思其难。
斯言之谓也。
2. 读书如吃饭,善吃人饭者,必先洗手。
3. 不合时宜,则无所受益。
4. 色白如雪,婷婷者神与之偶。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以上是本文言文断句练题及答案的完整版。
希望考生们通过练能够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练参考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均为作者根据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的常见题型和答案所编写,具有独立性和参考性。
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文献内容。
如有任何变动或疑问,请及时与作者联系。
*。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知识点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偶有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需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有时候一首诗加上标点就便成了一首词。
如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被改成词: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人名、地名、年号、爵位、官职名、物品名往往做主语或宾语,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往往提名不提姓。
要联系前文,适当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题1】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解析】①仁宗是庙号,初指初年②庆国公是爵位③未几表示时间,单独停顿④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专有名词⑤玉清昭应宫判官、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都是官职名。
【答案】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练习1】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2.代词往往做主语或者宾语,要注意划分。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高三)用“ / ”线给以下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医生,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民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九)( 赵围于秦)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十)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参照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看法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 /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 歆废书出看 / 宁割席分坐 / 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好像没见到同样,照旧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得手里看了看,而后抛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
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
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1、名词(代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注意下列代词: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3)练一练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②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2、虚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们看加黑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 处标点,有10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鸟兽”“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2)小结: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①句尾词: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哉、夫等后可断句。
②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首时间词: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④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⑤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⑥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注意: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如“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练一练: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②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③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3、对话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小结: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3)练一练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4、修辞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⑤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小结: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另: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练一练①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②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5、特殊句式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小结: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我们可以据此来断句。
(3)常用典型句式有:◆判断句式:“…者…也”,…者也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 ?何,若… ?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
如:何易于、中期等。
(3)练一练:①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四)步骤总结:1、审题(断哪些,断几处,多少数)2、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3、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4、标志(抓词语,观句式)5、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四、总结: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介绍的方法,那么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
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五、综合练习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4、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5、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6、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7、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9、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练习答案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译文——那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光武帝便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群臣,悄悄地揣摩公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