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学案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一、考点说明及教学目标【考纲内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E级(运用)。
【考纲阐释】文言断句其实是考测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
因此,将断句考点单列,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题型变化】由主观题变成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分值由4分变为3分【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二、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唐伯虎断句》: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设疑:有些句子有好几种断句方式,从语法结构和这句话本身的含义上看都通顺。
那么怎么去确定哪一种断法是符合题意的呢?三、方法寻津1、回忆自己会用的断句技巧,并写下来,越多越好。
2、断句前提:看语境,悟语感。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语境中,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趣事:教授让学生标点: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女生的答案是: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而男生的答案却是: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可见语境十分重要!!故事: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你能还原当时阔少年与黑中介各执一词的语境吗?3、掌握几种有效的断句技巧【窍门一】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识记规律: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子房功也【窍门二】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识记规律: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于是余有叹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窍门三】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识记规律: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窍门四】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识记规律: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窍门五】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识记规律: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窍门六】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识记规律: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他窍门】除了刚才介绍的六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之外,在具体做题的时候还可以运用常识、语法、关联词等方法来进行判断。
文言断句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主备人:赵勇勤审核:高三语文组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读懂文(句)段大意;2、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技巧;3、能巧借文言断句标志给文言语段断句。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学习难点:借助文言断句标志,巧断文言文。
一、知识板块(一)文言文断句6大标志:详见三维设计87页(二)运用文言断句方法断句示例:1、借助名词断句(名词常做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先找出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借助动词断句(借助“语”“道”“白”“对”“云”“曰”“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对话进行断句)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3、借助虚词断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2)句中标志词:以、之、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也民亦无恙也王亦无恙也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賎而后尊者乎4、借助句子成分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5、借助固定结构断句(唯…是…等,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
详见三维设计88页)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6、借助对称性断句(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7、借助修辞手法断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①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②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③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三)演练体悟:1、(2013·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主观类断句学案1.学习目标(1)明确主观类断句的考查方式。
(2)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3)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难点: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授人以鱼】一、可用来断句的常见文言虚词:(1)句首的语气词和发语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若前面的分句足够长,可在连词的前面断句。
(5)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7)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二、可用来断句的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型:1.特殊句式:(1)判断句:1)…者,…也;2)…者,…;3)…,…也。
(2)被动句:1)…见…于…;2)…为…所…;3)…被…所…;4)…受…于…。
(3)宾语前置句:1)…之有;2)唯…是…。
2.特殊句型:(1)表陈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表示判断语气,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2)表疑问句或反问:不亦……乎用于反问句中变肯定语气,可译为“不是….吗”“难道不是….吗”如(若、奈)…..何表示征询语气,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可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
庸….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么”“哪里….呢”。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⒈趣味断句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⒉句读由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
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
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⒊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三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2004年,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2005年高考,不仅北京卷保留了,还增加了辽宁卷;2006年高考,北京、辽宁卷继续保留,又增加了福建、广东卷.;2007年北京、辽宁、浙江、广东卷进行了考查。
2008年北京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重庆卷2009年高考备考,此考点不能忽视。
二.结合例题,介绍方法。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㈠⑴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校本学案: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学案泰来学校林青明【学习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提示】讨论、总结、归纳法。
【学习准备】电脑(提供幻灯)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1、趣味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2、没有标点的遗书众人断案,财产归谁?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赋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二、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2010年湖南卷在这个点上设题。
另外,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也需要练习断句。
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
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
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考查文言断句的省市的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
而文言文学习就是需要多积累,多感悟,多熏陶。
三、考试题型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四、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五、通过练习再归纳总结解题策略1、学生练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学生归纳解题策略:对话标志断句法2、学生练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与练习学案(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与练习一、方法归纳▲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一)找出动词、名词(代词),确定句子的主谓。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从而正确断句。
※常见代词:吾、余,予、尔、汝、公、卿、君、若、彼、此、其、之,等等。
◎例:/公大笑..而枕.之/..吾身/ 饭.疏食/饮.水/曲肱..乐/ /吾日三省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若夫..春和景明..日出而林霏开/至若2.句尾词:也、矣、焉、耳、哉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其它:①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例: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8: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小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中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考点阐释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断句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
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因此,它也是中考文宫文阅读考查的基础题之一。
常见的题型有两类: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二、常见题型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X处)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三、解题方略1.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顾/野有麦场。
3.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俄而/雪骤。
6.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
7.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其一(狼)/犬坐于前。
8.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泉香/而酒洌。
【方法总结】解答断句题,首先要将句子放回语境中,理解其意思,再根据古文句法进行断句。
其次,依据句子结构来辅助断句。
再者,依据关键字的提示来辅助断句。
“矣”“乎”“者”“也”等语气词之后要断开;比如“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一句中有“大家”和“其妻”两个陈述对象,“其妻”前应断开。
此外,文言文中有些地方不能断开。
地名、官名等不断开,比如“端明殿学士”是官名,中间不可断开。
学案5 文言语句断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30分)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道。事寻露。仲淹
以其反复不常,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 皆受命。自是为中国用,羌人亲爱之,呼为“龙图老子”。仲淹以庆州西北马铺 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其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 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顺城也。 贼觉,以三万骑来战,佯北,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成,而白豹、金 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盗益少。时塞门诸砦既陷,鄜州判官种世衡言:“延安 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 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 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遇石横亘,工徒曰:“是不可
答案 (1)次:位次,职位 (2)幸:帝王到某地去 (3)报:给回信,答复(特指 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 (4)以:凭借……的身份 (5)忌:顾忌,畏惧 (6)愤: 怨,忿恨 (7)坐:因犯……罪 (8)擢:登,及 (9)妻:嫁女予人 (10)擅: 独揽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 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B.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 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C.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 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D.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 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学案
一、明确高考考点
(一)2010年高考广东卷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二)近几年来,断句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借助实例,得出断句规律
(一)看例子,找规律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
..与孔
../.蒉聩
悝登台
5、四年春/齐侯
./楚子
..使
.溃/遂伐楚
./蔡
..以诸侯之师侵蔡
也/不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
.处北海
..处南海
../寡人
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二)文言文断句规律:
Δ注意事项
1、“云之曰”、“问之曰”、“言之曰”、“谓之曰”等不要拆开;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
(1)子曰/何事于仁//
(2)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
3、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三、学以致用
试以规律完成下列断句: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四、巩固练习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1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3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5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010年广东卷)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1)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鞋)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一、虚词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⑥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二、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三、名词代词
名词: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
代词: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子、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