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学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文言断句
找方法理步骤
1.找主干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看虚词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理对引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4.看句式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5、明顶真
6.据排偶
7.察反复
8.依总分
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附:文言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后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
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将那对联重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班级高三(6)班
课型:高三复习课
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高三复习内容“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大项“理解”中的第四点“理解并翻译句子”。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校本学案: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学案泰来学校林青明【学习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提示】讨论、总结、归纳法。
【学习准备】电脑(提供幻灯)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1、趣味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2、没有标点的遗书众人断案,财产归谁?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赋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二、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2010年湖南卷在这个点上设题。
另外,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也需要练习断句。
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
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
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考查文言断句的省市的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
而文言文学习就是需要多积累,多感悟,多熏陶。
三、考试题型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四、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五、通过练习再归纳总结解题策略1、学生练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学生归纳解题策略:对话标志断句法2、学生练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时间:课时:课型:专题复习主备人: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明确文言文断句的三个原则。
2、通过学习,掌握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方法(据语法、看虚词、明对话)。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一人去算命,算命子给了一张写着“大富大贵没有灾难要小心”的纸条。
不久此人被汽车撞伤。
此人不解,拿着纸条去问算命子:“我是大富大贵,没有灾难的命呀,怎么我会被汽车撞断腿呢?”算命子说这纸条上要这样念:“大富大贵没有,灾难要小心!”(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明确文言文断句的三个原则。
2、掌握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方法(据语法、看虚词、明对话)。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5分钟)阅读《新考案》P412-P143,完成下列问题1、文言文断句的“三原则”(一般方法)是什么?2、文言文断句中的有哪些答题技巧?(前三个)四、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1、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①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②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③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2、①抓关键实词,利用语法结构断句②抓使用规律,利用文言虚词断句③抓引用提示词,利用对话标志断句精讲点拨:点拨一:体察文意,断句读点拨二:据语法,抓实词(抓动词、找名代)自学指导(二)(6分钟)给下列句子断句: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四、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完美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广州市第64中学康缘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加深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学习过程(一)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借助特征。
巧妙断句。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总结:方法总结(一)例2《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总结:方法总结(二)例3: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总结:方法总结(三)例4:(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总结: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方法总结(四)例(1)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2007年浙江卷)(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总结:文言文中的对偶句式和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方法总结(五)(二)课堂练习: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主观类断句学案1.学习目标(1)明确主观类断句的考查方式。
(2)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3)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难点: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授人以鱼】一、可用来断句的常见文言虚词:(1)句首的语气词和发语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若前面的分句足够长,可在连词的前面断句。
(5)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7)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二、可用来断句的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型:1.特殊句式:(1)判断句:1)…者,…也;2)…者,…;3)…,…也。
(2)被动句:1)…见…于…;2)…为…所…;3)…被…所…;4)…受…于…。
(3)宾语前置句:1)…之有;2)唯…是…。
2.特殊句型:(1)表陈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表示判断语气,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2)表疑问句或反问:不亦……乎用于反问句中变肯定语气,可译为“不是….吗”“难道不是….吗”如(若、奈)…..何表示征询语气,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可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
庸….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么”“哪里….呢”。
何以(奚、恶、安)…..为,何(奚、恶、安)…..为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用….做什么”“为什么….呢”“要…..干什么呢”。
何….之有以宾语前置的形式(有何…..)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有什么…..呢”得无……邪(乎)表示推测语气的反问,可译为“该不是….吧”,“莫非……吧”无乃….与(乎)表示对情况推测的商量语气,可译为“恐怕要….吧”。
能无….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呢”。
岂……哉(也,也哉、乎、欤)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么”“怎么…..呢”。
(3)表选择:与…. 孰……表示以询问的方式比较人或事的高下得失,可译为“与…..相比,谁更…..”与其….孰若表示舍前取后的选择,可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宁….不….表示取前舍后得选择,可译为“宁愿….也不……”与….无宁….表示取前舍后得选择,可译为“与其…..宁可….”“与其…..不如….”宁…..又安(岂)能…..表示取前舍后得选择,可译为“宁愿….又怎么能….”【授人以渔】【考什么】文言断句主要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理解能力。
【怎么考】从类型上看,高考断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选择类的断句题;一类是主观类断句题。
从省份分布看,2014年起至今,全国卷连续出现客观选择类的断句题;2014年至今,江苏、浙江两省连续出现主观类断句题。
客观选择类断句题:就文段中的某句话给出四中断句形式,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以新课标卷为主。
分值为3分。
主观类断句题:给出文本中的一段文字(或另选一段),要求考生用“/”给其断句。
分值为3—5分。
【怎么办】一、主观类断句题(一)典题引导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划8处)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
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2.用“/”而给下列句子断句。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注]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选自《孝经》)4.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不能伤秦,兵罢而留于成皋。
魏顺谓市丘君曰五国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因遣之。
5.用“/”而给下列句子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7.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选自《淮南子·精神训》)8.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9.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选自刘向《说苑》)10.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选自《大学》)1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15.乐者圣王之所非而儒者为之过也。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援例说法1.主观类断句题的解题步骤2.主观类断句题的解题方法3.文言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授人以筌】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筌而得思】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选自《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
②妾:指婢女。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5.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选自《六韬•盈虚>)6.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史记·太史公自序》)7.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8.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9.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於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