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断句教案

文言断句教案

文言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文言断句是指将文言文的长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若干短句,以便于理解和翻译。

文言断句的作用是:1.使长句变得简明扼要,易于理解;2.便于翻译,减少歧义;3.有助于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照意群断句意群是指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一般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构成。

按照意群断句,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按照意群断句后,可以得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按照句子成分断句按照句子成分断句,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后,可以得到: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按照语气断句按照语气断句,可以使句子的语气更加明确,易于理解。

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按照语气断句后,可以得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 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可以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后,可以得到: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得到: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抽出一会儿时间学习。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授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然后演示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文言断句的知识,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四、教学步骤1. 讲授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首先讲授文言断句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演示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然后演示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文段编排。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引入句子的长度和长句子的阅读难度,从而引出文言文的断句教学。

通过展示一段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句子的繁琐和阅读难度,并引出断句的必要性。

2.呈现将一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言文中断句的重要性。

3.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概念文言文断句是指对文言文中的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分割和排版,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断句的目的是让读者明了文言文的意思,能够顺畅地阅读。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语法和上下文,进行意义的分隔。

2)避免将句子断成无法理解的词组,或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个以上的子句。

3)依据语气和情感,进行断句。

例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减少断句的数量,保证整个句子的表达逻辑顺畅。

5)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断句方式也不同。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进行文言文的段落编排时,一般要保证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明确,分别安排不同的话题,或者以时间、因果、对比等方式进行排比,以突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4.练习将几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断句,并说明断句依据。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检查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断句和排版。

并告诉学生,断句不仅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也是写作和翻译的关键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断句原则和方法,以及文段编排和排比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量实践练习,需要教师进行误导分析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练习。

2.整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文言文断句 教案

文言文断句 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句式等。

2、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2)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断句的重要性。

(2)讲述一些因为断句错误而导致误解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

断句是指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文意和语法结构,在句中恰当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①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要保证每个断句部分都能独立表达一定的含义,不能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割裂开来。

例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正确的断句应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应断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介绍常见的断句标志①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乎、也、矣、焉、哉、耳、耶、之”等,往往出现在句尾或句中,表示语气或停顿。

例如:“夫战,勇气也”,“也”字在这里表示判断语气。

②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面通常要断开。

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断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其结构整齐,断句时可以参考。

比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可断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文言文断句教案、听评课、教学反思、学生感悟

文言文断句教案、听评课、教学反思、学生感悟

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正确断句.3.探索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教学方法:ppt展示、练讲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断句导入: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

总结,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一首好诗可以变成一首好词,或许意思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考纲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高考卷已经连续多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这就要求学生能进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文。

(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参考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光映书而读之。

1、重要名词断句法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概述1.1 文言文的特点1.2 断句的意义与作用1.3 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二章:文言文词语断句技巧2.1 常见虚词的断句规律2.2 语气词的断句特点2.3 助词的断句用法2.4 常见词语断句实例分析第三章:文言文句子结构断句技巧3.1 主谓结构断句3.2 动宾结构断句3.3 偏正结构断句3.4 并列结构断句3.5 句子结构断句实例分析第四章:文言文修辞手法断句技巧4.1 对偶句的断句4.2 排比句的断句4.3 设问句的断句4.4 反问句的断句4.5 修辞手法断句实例分析第五章:文言文特殊断句技巧5.1 并列短语的断句5.2 方位词的断句5.3 数量词的断句5.4 特殊句式的断句5.5 特殊断句实例分析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断句技巧,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第六章:文言文意群断句技巧6.1 意群的定义与划分6.2 意群断句的原则6.3 意群断句的实践应用6.4 意群断句实例分析第七章:文言文语境断句技巧7.1 语境在断句中的作用7.2 依据语境推断断句7.3 语境断句的注意事项7.4 语境断句实例分析第八章:文言文修辞语气断句技巧8.1 修辞语气与断句的关系8.2 不同修辞语气的断句特点8.3 修辞语气断句的实践应用8.4 修辞语气断句实例分析第九章:文言文难句断句技巧9.1 难句的特点与断句难点9.2 难句断句的策略与方法9.3 难句断句的实践应用9.4 难句断句实例分析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提高10.1 断句技巧的综合运用10.2 断句实践训练设计10.3 断句能力的提升策略10.4 断句综合训练实例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言文断句概述重点和难点解析:1.2 断句的意义与作用断句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至关重要,正确的断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阅读效率。

《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

《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

《文言文阅读——断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考复习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断句》,是近年高考考题中比较热衷的一个考点。

下面我将从考纲考点、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说考点及考题: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纲里明文要求的“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而断句就是考题考查考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进而提高学生断句能力,成了体现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4年在全国十七、八套试题中,有八套试题中考查了文言断句,分值都在3—5分,其中包含全国新课标卷两套,大多以选择题呈现,很少是让考生直接在文段中划分。

二、说学情:本届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文言知识功底薄弱,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是低下。

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害怕做文言文习题,对于文言断句习题更是无法下手,大多学生采用“蒙”、“猜”、“碰”的随意办法。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上面所说的情况,我采取如下教学:1. 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文段进行断句;⑵过程与方法:通过高考真题的断句,进行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⑶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三种。

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激情,并结合高三复习备考的教学实际,让学生在讲练中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规律性,经过分析归纳找出解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课由韩愈的《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想到“断句”(PPT打出“文言断句”)。

第二步:考纲考题简介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想出高中学习文言文以来遇到的断句方法都有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得出断句方法)有几种,教师板书几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断句的方法
2、提高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读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对老翁遗嘱的理解。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断句方式一: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女婿断句方式二: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幼子
总结:断句不同遗嘱迥异
二、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三、析考点
断句题是某些省考查文言文的传统语文高考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见证之一。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断句方法与技巧
前提: 读文段,通文意
断句的基础或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自然,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但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介宾短语一
般在句末。

例题分析:
吾欲发兵/ 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项羽本纪》)
小试身手:
1.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例题分析: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小试身手: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五、课后作业:
2014湖北卷、四川卷断句试题
要求:先断句再翻译文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并评讲作业
1、朗读文段;
2、翻译文段;
3、总结断句依据
二、学习断句技巧
方法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句首常见词:
发语词:夫、惟、盖、凡、
表谦敬副词:窃、伏惟、请、敬、
句首疑问反问词:何、安、胡、奚、岂、盍、其、孰与
句首关联词:故、是故、是以、且夫、若夫、苟、纵、、向使、无论、至若、、纵使、……
后分句前常见词:而、则、者、且、于是、继而、然则、然而……
句末常见词:乎、耳、哉、也、矣、欤、焉、耶、而已……
独立成句的叹词:嗟夫呜呼……
独立成句的时间词:
例题分析: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小试身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方法四、借助固定的词组和句子结构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
……者……也不亦……乎
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
安……哉其……乎
例题分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方法五: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1、“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题分析: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三、课堂总结
文言文断句的常见方法
最简单、最有效:语感断句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四、借助句式断句。

五、借助修辞断句。

六、借助总分断句
四、课后作业2014广东卷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