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断句学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哉”等虚词。

2、难点(1)对于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句子的断句,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让学生谈谈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从而引出断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定义简单介绍文言文断句就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标点,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2、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断句后每个部分都应该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断开。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能断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这样“传不习”就不完整了。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夫战勇气也”,不能断成“夫战勇气也”,这样语法结构就不正确了。

(3)符合行文逻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像“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其一犬坐于前”,就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了。

3、断句的标志(1)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和“乎”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人教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人教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

2. 正确把握断句的节奏和语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文言文选段。

3. 古文断句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古文断句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古文断句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古文断句?”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根据句首发语词断句。

b. 根据句末语气词断句。

c. 根据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断句。

d.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断句。

e. 根据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断句。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如:虚词的使用、句式结构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古文选段,学生尝试进行断句。

2. 学生展示断句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学生分组进行古文断句比赛,提高断句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文断句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古文断句练习题。

2. 选择一篇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练习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古文理解水平。

3. 通过对古文断句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古文断句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古文断句的技巧。

2. 古文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古文断句的教材或古文文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古文的感受。

2. 提问:阅读古文时,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3. 总结:阅读古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断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古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

b. 按照语意断句。

c. 按照修辞断句。

3. 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会古文断句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古文进行断句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断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

4.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断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总结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觉得阅读古文有没有变得容易一些?4.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所学古文,加强记忆。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断句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古文断句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断句技巧,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际断句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把握句子结构。

(2)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断句。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断句心得。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断句经验,其他组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各组的断句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4. 实践练习(1)教师出示文言文段落,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3)学生展示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基本停顿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言文朗读的停顿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停顿方法,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基本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选取适合的文言文片段。

2. 教学设备:录音机、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朗读的停顿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基本方法,如: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等。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归纳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强调正确运用停顿的重要性。

6. 拓展:推荐一些文言文朗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课后欣赏、学习。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段文言文进行朗读练习。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学习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五个基本规则。

2. 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练习正确停顿的位置。

3. 掌握不同句子类型(如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停顿特点。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给出的文言文句子,根据停顿规则练习划分停顿位置。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新闻播报员,练习在播报过程中正确使用停顿。

3. 比赛活动:组织停顿规则应用比赛,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与技巧: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句子示例,让学生直观理解停顿规则。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句子类型的停顿特点。

3. 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练习,提高自信心。

九、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练习:通过即时问答或小测试,评估学生对停顿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家长签字确认。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意义单位、语气词、虚词等。

2.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语法分析、标点符号、语感判断等。

3. 实践练习: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来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

3.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断句技巧,提醒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断句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进行阅读和断句练习。

2. 比赛活动:组织文言文断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文化讲解:讲解一些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断句练习和相关信息。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断句的参考书籍。

九、教学建议:1.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断句技巧。

2. 反复练习:断句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知识链接什么叫“断句”?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 (jù dòu) ”,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1、教师激趣导入 ( 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

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2、明确学习目标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后划分停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

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1、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孔子云/何陋之有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5、公输盘曰/夫子何焉为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种情况:1、句首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但、夫、若夫……如: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前面可断开)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如:嘻/技亦灵怪矣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与(欤)、哉、耶(邪)、乎、焉、兮、耳、已……如: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得为众人而已耶?(后面可断句)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时间词前面可以断句,当句子较长时,时间词后面最好也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古诗文断句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古诗文断句口诀2.熟练运用口诀完成古诗文断句练习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断句技巧与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1.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4.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5.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北京卷中的“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

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

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

(《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

(《出师表》)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陋室/铭。

爱莲/说。

出师/表。

(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三.古诗词曲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规律。

在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按意义划分的话,古诗中五言诗的节奏则大多数为每句两个节拍,而七言诗则多为三个节拍。

同样是上述两个例句,就会这样划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巩固练习: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1.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2.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A、江山/如此/多娇B、干戈/寥落/四周星C惜/秦皇/汉武D、人生/自古/谁无/死2、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3、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痹。

B、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根据语句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5、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7、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B、二者/不可兼/得C、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D、已济/者立/岸上11、对下列文段画线部分,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A.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B.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C.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D.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12.对下列文段画线部分,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