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平等和尊重

最好的教育是平等和尊重
最好的教育是平等和尊重

最好的教育是平等和尊重

2015-05-19 布尔费墨

一、传统教育对人缺乏尊重

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纠缠不清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母亲和婴儿一样的关系中,整个社会的人几乎都像孩子依靠母亲一样,在感情上互相依附,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

独立的人格必须建立在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能力的基础上。而自我意识又依赖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维能力。于是,从古至今,那些理性思维较强的人,往往人格比较独立,也比较有个性。故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孔子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代的智者很敏锐地看到了,一些人的人格比较独立,既能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但又同时保持自己的看法,不盲从(和而不同)。他们在观点上保持独立,也在交往上有一定的距离(君子之交淡若水)。他们把这种人格称为君子,认为这是最理想的人格。但这种人格在社会中非常少见。

其原因,就是我要说的以下两点。

第一,传统教育对人缺乏尊重,是因为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在等级社会中,只有处于较高等级的人能够得到尊重,而较低等级的人总是生活在贫穷和屈辱之中。高等级和低等级的人是不能随便变化的。顺便提一下,宗教的作用就是给下等人的贫穷和屈辱一个解释,使他们放弃抗争。

给出身卑微的阶层以尊重教育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你既教会了他们被尊重,又不给他们尊重,他们就会造反。造反的人一百个里有九十九个都会横死刀下。古人云,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妒英才,有个性的人几乎都活不长。所以传统教育对人缺乏尊重,是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被统治阶级活命的需要。

第二个原因,是教育者本身就不懂得什么是尊重。这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个师长从小就没有被尊重过,他又怎么能去尊重后生?

古代社会是缺乏尊重的社会。虽然哲人会歌颂君子的德行,但是君子之德仅仅存在于美好的幻想之中。实际生活中,君子做人做事的方法必然会遭遇巨大的挫折。不要说君子,就是孔子和庄子自己的生活,都非常潦倒窘迫。上到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普遍都以等级规则,而非平等尊重来教育后代。

嗯,需要特别提一下,在教育中没有尊重,不是中国人的特点。几乎所有的古代社会对人都缺乏尊重。从这一点上讲,古代欧洲比古代中国好不到哪里去。就是到了现代,英国的学校也有殴打体罚的现象。Pink Floyd说

I don't need no education, I don't need no thought contorl不是无病呻吟。幻想一个西方,对于认识中国的现实没有什么好处,只会更糟糕。

二、人类被尊重的渴望是无法消灭的

没有人不渴望被尊重。那些认为只有一部分人需要被尊重的想法是对人的情感的巨大误解。人类被尊重的渴望纵使一时被压抑,它也会在另外的时刻以别的方式迸发出来。

上面说到,古代等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能够得到尊重,而被统治阶级的生活中充满了贫穷,不幸和屈辱。在封建社会,人的身份由出身决定,生在帝王家的

人“命贵”,一生荣华富贵享用不尽。生在贫苦人家的人“命贱”,还没几岁就可能夭折一半。所以想要得到富裕、幸运和尊重,被统治阶级只有变成统治阶级一条路。

所有的社会都有富裕和贫穷的分别。等级社会与自由社会的不同,在于等级社会的富裕和贫穷并不是可变的,而是被国家制度固化了。由此就造成了一小部分长期有尊严的统治阶级,和大部分长期没有尊严的被统治阶级的社会现象。

被统治阶级一直得不到尊严,但是人类被尊重的渴望是无法消灭的。下等人对于尊严的渴望无处发泄,于是他们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等级社会是没有平等的。所谓尊严,就是凌驾于其他人之上。所以被欺压的人会去想办法欺负弱小,来获取尊严。

由于在传统社会,儿童存活率低,所以女人在她成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怀孕-生育-哺乳的状态。因此,几乎所有的传统社会中,女人的社会地位都很低,都被男人掌握的政权和家族制度性地,系统性地歧视。而且由于养育小孩子大多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女人只好把这股怨气发在小孩子身上,导致了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感受到的不是父母和家庭的爱,而是母亲的哭泣和怒火,父亲的轻蔑和忽视。

在成长中得不到尊严的小孩子,长大之后也很容易用压迫别人的方式去寻求尊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这导致了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不知尊严为何物的,具有多重压迫的等级牢笼。

三、平等的教育是等级恶性循环的解药

上面说了,等级制度在传统社会中造成了恶性循环。那么这种恶性循环是被什么打破的呢?答案就是自由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人的独立和自由,以及独立和自由的人对下一代的平等教育。

我记得1980-9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惊讶于美国孩子在家对父母直呼其名。这是中国人无法想象的。就是到今天,中国人都无法接受这一点。托克维尔在美国大陆旅行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平等观念在美国深入人心。美国后来的经济奇迹,不能不说和这种平等观念非常相关。

很多中国人在和欧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对方身上带来的那种自信、自我负责和界限感。实际上这三者是一种东西。正因为你有自信,所以你有信心为自己负责。正因为你会为自己负责,别人也为他自己负责,所以你和别人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人际界限。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被教育者,把被教育者当作一个平等的人。这意味着教会他自我的尊严,和对别人的尊重。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小孩子也需要被尊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小孩子只是知道的比较少,难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已。但是如果因此而认为他们在人格上低人一等,则是犯了大错误。

从父母的角度来讲,如果不给他尊重,不与他平等,那为什么还要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别以为单单把小孩子喂大,他就会感激你。小孩子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被尊重和自我实现。

平等和尊重的教育才能打破千百年来的等级制度造就的恶性循环。而平等和尊重本身,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人类被尊重的渴望不应当通过进入更高的等级,而是要造就一个普遍平等的社会来实现。

自由意志主义和其他政治理论的最重大的分别,就是我们追求人与人之间在政治、法律和财产权上绝对的平等,不承认任何等级制度的合理性。由此,自由意

志主义是最能体现平等这一古典自由主义概念的现代政治理论。任何把平等和尊严当成最高价值的人,自由意志主义都会是你的选择。

教育学考试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目的 3、形成性评价 4. 课程设计 5、学校教育: 6、发现学习: 7、教育目的: 8、课程目标: 9、绝对评价法: 10、教育自传: 11、人性化教育: 12、读书指导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意义。 2、简述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3、简述校本研究的特点。 4、简述新课程的教学观。 5.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6、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7、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有哪些? 8、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9、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10、简述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11、简述读书指导法的内涵、意义和注意事项。 12、简述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含义与方式。 13、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14、简述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1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结合实际论述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4、结合实际,谈谈教学实践中如何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5、结合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6、试论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7、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谈谈新时期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8、试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 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 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 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一般来讲,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具体来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4.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课程机构的编制,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 5、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7、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含有方向性的总体目标和最高目标,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和方针,它所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 8、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广义为课程总目标,狭义为分科课程目标,各领域、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指从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角度所规定的人才培养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分科目标)。9、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客观标准),再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到达目标的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10、教育自传:当教师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我们把它叫做“教育自传” 11、人性化教育:是建立在人本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应以人为中心,重视教育的人性需要,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重视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性化教育是以尊重人格和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为前提的教育,是使人获得健全人格,使人性得到完满实现的教育。 12、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亦称阅读和围绕阅读材料进行的活动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意义。 (1)通过学校教育制造政治舆论,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或政治路线与方针, 为某种政治活动的需要做思想准备。 (2)通过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社会政 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政治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3)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各种政治人才。其一,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 才。其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2.简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提示:(1)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教师讲解: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活动二:探究网络自由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3.查一查: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提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

尊重的教育

姓名:段辉霞专业:教育学原理学号:2013020011 尊重的教育 摘要: 教育是启迪心灵的艺术,尊重在教育过程中是启迪心灵的起点,尊重的力量就是教育的生命力,建立一种基于“尊重”的教育理念,就意味着找到了教育生命的基石。尊重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尊重;教育;尊重教育 一、尊重的内涵 “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尊敬或重视(个人、集体或有关的抽象事物,如意见或权利等。”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完整的、具有人格和尊严的人,而尊重就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基本的道德价值认同。 在教育领域中,“尊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用语,人们没有给出明确的解说,更没有针对这个概念提出明确的行为规范。“尊重”这一理念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德育的培养等问题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值得探讨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对象指尊重的客体,指主体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倾向对象。关于尊重的对象,人们的探讨集中在单向还是双向。尊重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然而,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是单向的,即主要是指“下”对“上”、“弱势”对“强势”而言。“尊老爱幼”这一中国传统观点就是很好的证明。孩子在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往不在受尊重之列。“尊老爱幼”变为“尊师爱生”,但尊重对象的单向性并没有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重”的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尊重对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尊重的相互性、动态性特征正日渐深入人心。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尊重的相互性观点。如有研究者提出,不仅要尊重长者,而且“尊幼”“、尊生”同样也是正确的。在教育中,不应当只是要求学生“尊师”,教师其实也应“尊生”。“尊生”与“爱生”是有重要区别的。“爱生”所隐含的社会学意味是社会等级、社会距离,是强者对弱者之爱、高位对低位之爱。而“尊生”所凸显的则是一种社会认知、社会常识,其中所彰显的社会学意涵是相互交换、地位平等、相互依存、同舟共济。尊重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价值导向和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就是要让师生的主体与主体间得到合理发挥,彼此尊重,消除误解,增进理解。 二、尊重在教育中意义所在 (一)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这样才能衍射到尊重他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最核心的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尊重,是教师专业生活和道德修养过程中必须回应的一个问题。我有以下看法: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呼唤真正的尊重。 把尊重放在首要位置来讨论,不仅因为尊重是教育产生效力的基础,而且因为在实践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尊重存在不足。 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师生之间的年龄和角色差异很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存在成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差异,而且相对学生而言,教师“闻道在先”,班主任是行政管理者,级别和权力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加上要求尊重的(维权)意识不强,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行为往往迫于威严,有苦难言,忍气吞声。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 2、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这种责任和使命很容易使教师忽略尊重。教师承担着学校巨大的升学压力,班主任承担着巨大的管理压力,纵然要求过高甚至不合理,也只有落实的份。在压力面前,有些工作就会变形。对于学校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并没有做好解释,没有彻底沟通,落实起来非常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生最多处于教师的威严表面上照做,实际上内心是排斥的,对管理制度并没有做到深度认同。这样的学生容易存在侥幸心理,早晚还会出现问题。 由于缺乏尊重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出于爱的教育行为并不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其结果轻一点是教师的努力看不到效果,重一点是师生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对艰辛的付出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很多教师感到委屈,甚至感觉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高危行业,自己的生活都惴惴不安。他们没有意识到,缺乏尊重的基础,致使学生产生了抵触和逆反心理,教育才没有成效。 二、如何做到尊重学生呢? 1、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如何理解学生呢?从被接受者的角度“将心比心”是一种有效的理解方式。在理解学生时,不妨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在他的处境”,然后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强加于人”。 07级李姓女生学习很好,压力很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我看来有些另类。由于压力大经常找我谈话,有时候哭闹。虽然我很有耐心,但是看到她的表现,仍然想改变她的三观,每次谈得还都挺好。但是过不了一两个星期,依然如故。终于有一次谈话,她主动提出来,老师,您有您的观念,我有我的观念,为什么您总把您的观念强加给我?我一下子就怔了,当时很气愤,平时都是我教育学生的份,哪有学生教育老师的?!谈话草草了事,待我心平静后,好好想了一想:我确实没有完全站在她的角度、她的处境处理问题。我和她的观念虽然不同,在我看来虽然有些另类,但不代表她的观念就不好就全错,也许学习好的同学就该有点“个性”,我有尊重她吗?我是不是一副管理者的架子?我愿意让别人改变我的既有正确认识吗?或许我们只是观察角度不同罢了。后来的数次谈话,我再也没有强加我的意识给她,而是侧重于引导她分析解决问题,她的状态

尊重与平等的作文 尊重平等的文章

尊重与平等的作文尊重平等的文章 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尊重,没有一个人有天生看低他人的权利。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尊重平等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作者:梁龙 在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与聪明的人共事会使人理智,与平和的人打交道会使人大度,与有修养的人相处会使人感到平等,没有压力。如果你和有修养的人在一起那是你的幸福,当你处在尴尬境地,他会为你圆场,不会冷嘲热讽。当你左右为难时,他会为你出主意想办法。有修养的人会尊重人,平等对待客观事物,没有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之气。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使人感动不已。 平等就是最大限度的体现人地尊严。西方人在举行婚礼时,主持人有一段主持词:无论他(她)是赋予或是贫穷,是健康或是生病,你们都会相爱一生吗?套用到日常生活的为人出事中,那就是无论的位高低、贫富、人格都是平等的。你需要帮助吗?这是有修养的人常说的一句话。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你会大有人缘,也会体现你的人的最大价值。当你用爱心对待别人时;你也会得到爱的回报。作家贾平凹说过:当他50岁后,才能理解善良和宽容的真正含义。这就是一种修养。有修养的人道德是完善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懂得尊重人,没有歧视、没有不屑,就像老百姓说的不会瞧不起人。认得到的最朴素的,与位贫富无关,关键是为人的准则。人生百态,任何一种不可知因素,都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都可能影响着别人对命运的判断和取舍。如果一个人过多地受到打击歧

视他的心灵就会播下仇恨的种子;如果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人格就会得到完善,对生活充满热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和谐的音符,这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有位慈善家说没有不可爱的人,没有不可信任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人要学会感恩。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长辈是一种美德,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的人是一种教养。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平等的对待自己,我们干嘛不首先平等的对的他人?正如一位哲人说过:平等是一种生活方式。 聪聪是一个有些智残的孩子,经常会受到一些调皮孩子的欺负,这个说:聪聪来背我上楼!聪聪就老老实实背着他上楼,那个说:聪聪来让我骑骑聪聪就会老老实实趴在地上让他骑,常此一来小朋友们都看不起他,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他经常躲在一边自己玩。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看到聪聪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一边玩,其他小朋友又蹦又跳地在一起玩,她感到很惊讶,心想为什么他老是一个人玩,而且安静的不发出一点声响。有好事的小伙伴告诉她,聪聪是个傻瓜,什么都不懂,别人叫他干啥他就干啥。小女孩动了恻隐之心,主动去找聪聪玩,起初聪聪对女孩的到来漠然置之,不闻不问,只管低着头自己玩。小女孩并不灰心,继续细声细语的和他说话,一天、两天过去了,聪聪终于抬起头来,含糊不清的说出了三个字好姐姐! 从此,好姐姐就成了小女孩在聪聪心中的名字,她和小女孩在一起开心的大笑,开心得在地上打滚,开心地愿意为好姐姐做她要求的任何事。 渐渐的,小伙伴们都长大了,他们都知道了人生中的一些幸和不幸,也醒悟了当年那样对待聪聪是一种歧视。也醒悟了自己那样做是不对的。聪聪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了大小伙子,他几乎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着,幼年时反应迟纯的毛病已荡然无存。

【部编道德与法制八下】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教案

部编版中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课题尊重自由平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 重点 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 难点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设计 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导入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新课教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1.问题: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提示: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2.教师讲解: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教师补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五:查资料——男女平等 4.问题:请你列举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提示: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 男女平等。”在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活动六:知识补充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残疾人参加国

以爱为前提,尊重学生教育叙事

以爱为前提,尊重学生 ----教育叙事 三堡寄宿制小学蔡晓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管理、学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要用爱心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生成的伙伴,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自己的保证。 作为一名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学生必须以爱为前提。而且爱也是相互的。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她)的爱,学生才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才会朝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呢?第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班中有一位多动的孩子,课上总会突然的发出一个奇怪的响声,课上也有时会突然走到某某的身旁"偷"喝他的一口饮料或忽然地推谁 一下.对于他,我是伤透了脑筋,他总会弄出点意外的事让我难以应对. 而在当今的时代,对孩子的教育重在引导,一味的批评打击只会让他变得更顽劣。要缩小孩子之间得差距,我认为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他的课堂作业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完成了,下课一让他补作业,他就借口说上厕所,然后就一去不返.把他叫到楼上来,他趁我不注意就溜. 我知道对于他不能再纵容下去,可如何让他改变呢?今天的大课间,我 把他叫到身边:"这几天你为什么课上不爱写作业呢?"他腆着个小肚子撅着个小嘴拉拉着脸默不作声."别的同学都写完了,你看后面的一大 摞子作业本,唯独缺少你一个,你想搞特殊化吗?你不想好好学了吗?"

我话音一落,他竟然"噗嗤"的笑了出来.看来和他讲道理行不通,于是我话题一转:"爸爸妈妈每天很辛苦的挣钱是为了谁?"" 为我.""可你三天都没完成课堂作业了,你对得起妈妈吗!看你每天穿得漂漂亮干干净净的,妈妈多喜欢你啊!如果你在学校还不好好表现,她得多伤心啊!""嗯,妈妈给我做饭洗衣,还陪我学习.我要什么妈妈就给我买什么."小文的脸上表现出了少有的深沉和严肃,我接着说:"其实,你很聪明,不比咱班的任何一个同学差.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会相当优秀!"他抬起眼睛看 着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我接着说:"以前你写作业很快,老师还经常表扬你.其实你有能力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只是你贪玩了.老师也为你 感到难过.""我错了老师!"我一看机会来了,就顺势说:"三天没完成作 业的事我先不告诉你妈妈,但是你得快点把作业补上!老师想给你一个好好表现的机会."小文很诚恳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肯定能补上,明 天一定交给你!"我也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我相信你!" 我认为教育的优先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要教给学生这种能力,单靠在课堂上发表长篇大论显然是不行的。而谈话却可以创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达到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比纯粹的理论要有用得多。 多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更是细致入微的工作。浇花要浇根,帮人须帮心,谈心正是一个思想的传递,一个心灵的沟通。谈心是老师有针对性的,又是及时的、贴近的工作手段,谈心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增进了解,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使他们看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并不是机械的服从,而是乐意接受。学生在看见老师以后,眼中闪现的不是畏惧,而是一种亲切感。这才是从事老师工作的成功之处。 我对学习有困难和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我不是一味地批评他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活动讲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知识讲座 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 图一 图二

图三图四 2.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 日前,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30分集体出发,一路旁若无人的狂野骑行,见灯就闯,路过的机动车只能纷纷避让。 3.思考:骑行爱好者的做法为什么不对? 4.教师讲述:作为公民,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5.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二:践行平等 活动四:故事展现 (阅读教材第9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提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教师讲解: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活动五:支教活动显平等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平安在其位于北京市房山的希望小学启动2017支教活动

经典教育理念

经典教育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

平等待人作文1000字

平等待人作文1000字 1平等待人 人人生而平等,平等是与生俱来的,不论高低贵贱,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作为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待人。然而,那些图书馆的读者却不赞同图书馆的‘允许任何人入内’,他们反感农民工等位于低层、工资较少的人群,用鄙夷、厌恶的眼光看待那些人,觉得允许那些人随便进图书馆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由此看来,他们不懂得平等这一道德。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一定会瞧不起那些读者,觉得他们缺乏爱心,没有怜悯之心,不懂得知识匮乏的人对知识的渴望,是不懂得平等,没有道德教养的人。然后再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成为那些读者中的一个,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坐在你的旁边读书,你会不会厌恶他呢?不,不能这样,就像刚才所说的,如果我们也像那些读者一样,就会遭来置身事外的人的谴责的目光。所以,我们不能用高低贵贱来衡量他人,我们要学会平等待人,善待他人。其实,在法律面前我们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地位或高或低,家庭或富或贫,做了一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外的事,都会给以规则里同样的惩罚。 那么,我们应怎样做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平等呢?亦或说,怎样做才符合平等待人的平等待人的标准呢? 想要做到平等待人,首先,我们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是平等的精髓,尊重他人,也就是说做到把心放宽,给人以尊重。其实,对于

那些农民工来说,知识是高贵的,他们每次进图书馆,首先会自觉把自己“打扫”一下,可以看出他们对书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你付出多少,别人就给你多少,就好像空气,吸进去了还要再吐出来,平等与尊重是相互关联的,学会了尊重,也就做到了平等待人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人,处身置地的为他人着想,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如果我们是那些农民工,在感受到厌恶的目光之后会怎样?可能会感觉自己和别人不同,觉得自己很卑微,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甚至会遭受心灵的创伤。所以,我们应学会善待他人,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他人才会觉得和别人之间没有差距,觉得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 最后,我们要消除内心的歧视。当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被上天赋予了做人的资格,然而,世间的每一件事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当走在大街上,会看到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士,也会看到衣着简陋的社会弱者,他们都是人。前者,人们会对他们更多的是尊重,而后者,人们或许会有一些同情,但是,甚至有些人连同情都不会施舍与他们,把他们归纳到骗子一类,这样就造成了歧视的心理。其实,消除歧视心理很简单。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然后,把心放宽,以一视同仁的心态对待他人,以公平对待他人就可以了。 学会平等待人,让平等的阳光沐浴这个社会,让平等春风吹绿这个世界。让我们携手共创和谐的社会,共创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2感悟平等待人

德育活动课《尊重》教学设计

《学会尊重》德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穆棱镇中心小学尤春玲 设计理念: 德育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经历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本次德育活动课的主题和本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本节德育活动课,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背景:在班级中,经常出现个别学生嘲笑某一方面能力稍弱的同学的现象,孩子们对于“尊重”这个问题还没有认真思考过,本节课通过演情景剧、观察树叶、故事、讨论等活动,来唤起同学们的共识——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大家才能和谐相处,快乐生活,共同进步。因而,我设计了本次德育活动课,希望对学生会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 懂得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 2. 知识目标: 学会尊重别人的正确做法。 3. 能力目标: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 活动难点: 学会怎样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方法: 情境陶冶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四、活动准备:课件、树叶标本、录音机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有一天,小明和两个同学一起去公园玩,到了公园门口,在售票处,小明把钱往窗口一扔,说:“喂,买三张儿童票!”售票的阿姨不高兴地说:“小同学,你有没有礼貌?难道老师没教你怎样尊重别人吗?”小明满不在乎地说:“什么尊重不尊重的,快给我找钱,我们还急着进公园玩呢!”阿姨无奈地摇了摇头,说:“这孩子,真是少教育!”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尊重别人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尊重别人! (板书:学会尊重) (设计意图:用一个贴进生活的小故事来导入,会使学生精力集中地认真倾听,听完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在评价小明做法的同时,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做。)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

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活动讲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讲座 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2.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 日前,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

20条常用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2、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3、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4、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5、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

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

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 庐江县冶父山镇中心小学李春霞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在这里爱默生先生把尊重当成打开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深有体会。在我的一次教学活动中,经历过一件难忘的事情。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一张贺卡,里面写着?老师,谢谢您善意的谎言。?看到这娟秀的字迹,我就知道是谁。记得那天我正在讲课,突然看到张丽在匆忙地写着什么。这时,其他同学也注意到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张丽。恰好她一抬头,碰到我的目光,赶忙将桌上的纸条揉成团捏紧。我走近她,和气地说;?把纸条给我吧!?她看了看我,脸都红到耳朵根了。我伸出了手,她这才把那纸团放在我的手心里。我展开一看,?可惜不是你?五个字跃入眼中。我再次看了看张丽,她一直低着头,我清了清嗓子,说:?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纸上写了什么??不少学生都说:?想!?我说:?张丽同学写的是‘努力了不一定成功’,而且她今天的字写得非常大方、秀气。?张丽猛的抬起头,这时我观察到她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神,惊讶、感激......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正因为我尊重这位学生的人格,信任她,不因为她表现不好而忽视她,所以才会有她后来的上进。还是那句老话,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学生无论在家庭、学习、性格、思想等方面如何千差万别,作为

合格的教师,都应该尊重他的个性和差异。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校长是当时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学生是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尔斯。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着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我一看你修长的手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么一句语重心长的话给了他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是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中国教育家魏书生也曾说过:?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是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文本式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目标感知 1.知识目标 理解自由的含义,明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懂得平等的含义,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明确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能力目标 提高对自由平等的认识,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自由、平等意识,崇尚法治精神,追求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重难点感知 重点 1.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点 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广泛查阅资料、搜集教学资源;

找寻与本课有关的案例,设计教学活动,精心编制教案;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本课时内容,在有疑问之处做出标记;网络搜集相关法律知识,以备课堂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自由,人们都会想到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及平等,大多数人会想到康有为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那么,你对自由平等有哪些新的认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阐述中外人物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唤起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畅谈对自由的看法 同学甲说: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同学乙说: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同学丙说: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

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