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药品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2、疑因药品引起的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 3、疑国药品引起的癌症、畸胎、致突变反应; 4、非麻醉药品引起的药物依赖性等; 5、所有疑因药品引起的致残、丧失劳动能力、 危及生命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一)ADR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A类反应 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其严重 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增加,可根据药 物或赋型剂的药理学和作用模式来预知。是不 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 继发反应、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依 赖性等。
(5)肾损害: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 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 功能适当调整剂量。合用其他肾毒性药 物可使其肾毒性增加。 2.少见不良反应 (1)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全身应用大剂 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 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 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 能减退患者。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可引 发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定向力丧 失等。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该类药物可通过抑 制乙酰胆碱释放而降低神经末梢运动中枢对 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并可与Ca2+结合,使体 液中Ca2+含量降低,产生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发生 几率为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 素及妥布霉素。
2.少见不良反应 ( 1 )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口唇及手足麻木, 可能与药物所含杂质或药物引起维生素 B 缺 乏有关。 ( 2 )营养不良关症状。 (3)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泻、食欲不振等。
(2)泌尿系统损害:由于磺胺药由肾排出, 尿中浓度较高,可形成结晶沉淀,发生尿 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 疼痛和尿闭等症状。形成结晶决定于尿中 药物的浓度和溶解度。 (3)血液系统损害:磺胺药能抑制骨髓可致 白细胞减少症。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是磺胺药对造血系统 的直接毒性或过敏。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 周围血象变化。
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

分析 B - 内酰胺 类抗 生素用药 过程 中存在 的 不 良反应
( 8 . 0 %) 以及泌尿系统感染 ( 7 . 0 %) 等。
不 良反应发生 再离 开。同 时临床 上也要 做好 药 品的保 管工 作, 防止药 物发生变性 o 。 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 高 , 抗 菌类药物 的使用越 来越 广 泛, 这 也导致 了不 良反应 的出现越来越频 繁 。对这些 不 良反 应发生 的原 因及 时进 行总结和探讨 , 对抗 菌药物 的合理 应用 进行加强 , 同时做好 药物使用流程 中的细节管理 , 这样才能从 根本上减少药物不 良反应的发生。
[ 4] 景丽敏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 应用与不 良反 应及其 防治 [ J ] .中
国 医 药指 南 , 2 0 1 4, 3 5 : 3 7 4  ̄7 5 .
年龄 > 6 0岁 。老年人所 占的比例 ( 5 1 . 0 %) 最高, 儿 童所 占的
比例为 3 6 . 0 %; 由此 可见 , 儿童 和老年人是 B 一 内酰胺类 抗生 素用药期间发生不 良反应 的主要人群 。 2 . 2 不 良反应和原发疾 病之 间的关 系 全部 1 0 0例患 者 的 原发疾病类 型较 多 , 包 括 呼 吸系统 感 染 、 围术期 与 发行 ( 预 防) 用药 、 泌尿 系统 感染 、 消化 系统 感 染 、 伤 口感染 、 妇科 感 染、 外伤 骨折等 ; 而呼吸 系统感染 用药 所 占比例 ( 4 5 . 0 %) 最
海 峡药学
疗 。同时要根据药物 的药 效 学和 人体 药代 动力 学来 确定 合理 的药量和使用次数 。在给患者使 用药物 之前 , 要 仔 细询 问患者 的药物过敏史 , 最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患者进行皮试 , 确定患者对 药物 是否过敏 , 防止药物过敏 引发不 良反应的发生 。如 果患 者在 用药 过程 中出现 了不 良反应 , 应该 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 , 并采
一例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导致抽搐的病例分析

一例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导致抽搐的病例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其常用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帕尼培南和多尼培南等。
此类药物可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 0.01% ~3%。
神经毒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惊厥、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
现将临床药师发现的一例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导致患者抽搐的病例分析如下:一、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6岁,于2018年1月18日入院,主诉:慢性咳嗽、咳痰20年,加重两月。
患者自诉20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偶有黄色粘痰,伴气短,无发热、咯血、胸痛、头晕、头痛,曾多次于医院就诊(具体不详),上述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患者平时口服“复方川羚角定喘胶囊”、“氨茶碱”治疗,自述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无发热、咯血、胸痛、胸闷及夜间憋醒,后于当地医院就诊(具体不详),给予“螺内酯”口服,自觉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急诊以“”收入我科,病程中饮食睡眠一般,自述小便量近期减少。
查体:体温36.8℃,脉搏10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7/65mmHg。
一般状态欠佳,意识清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球结膜无水肿充血,睑结膜无苍白,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充盈怒张,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正常,可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04次/分,节律规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7.499,PCO2 39.4mmHg,PO269.2mmHg,SO293.8%。
全学分析:WBC 8.32*109/L,NEUT% 85.94%。
肾功:Cr 35.90umol/L,BUN3.18mmol/L。
肝功:ALB 26.10g/L,ALT 5.30U/L,AST 10.40U/L。
肺CT:支气管扩张。
二、治疗经过根据患者症状,结合患者用药史,给予初始用药方案如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2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bid ivgtt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 0.2g qd ivgtt1月19日(第二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β-内酰胺作用机制及其过敏反应

其它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1、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2、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 唑巴坦 ) 3、单环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 4、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5、头霉素类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及处理
◆总的来说,该类抗生素较为安全,毒副反应小, 但也可发生致命性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故 临床医生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熟悉可以出现的各种 不良反应及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机理,掌握预防或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 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孟多、头孢克洛 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丙烯、头 孢尼西、头孢雷特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品种
①对革兰阳性菌有相当抗菌活性,但不及第一、二代头孢菌
素,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和绿脓杆菌及厌氧菌如脆 弱类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②其血浆t1/2较长,体内分布 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中;③对β -内 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④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青霉素类
◆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 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 易引起6-氨基青霉烷 酸,进行化学改造,接上不同侧链,合成了几百种 “半合成青霉素”,有许多已用于临床。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可分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多发生在 用药后5~30min,最快1min,迟发型可发生在服药数 天后。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过敏反应患者部分无该 品过敏史,或皮试阴性,甚至曾服同种药物未发生 过敏。缓释制剂在减少患者服用次数、提高用药依 从性同时,若为过敏者服用,可能带来反复过敏。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收集 我院 20 0 3年 至 20 0 5年 临床 各科 A R报 告 D
8种 , 中青 霉 素类 ( 其 8种 )7例 3 共 27份 , 中由 B一内酰胺类抗 生素引起 的 A R A R 的药 物 品 种 1 1 其 D D (0 3 ) 头孢菌 素类 (0种 )5例 (97 ) 3.% , 1 8 6 .% 位居前 报告 12份 , 2 占全 部 A R报 告 的 5 % 。采 用 回顾 性 D 6 调查 的方 法分类 , 患者 一般 情况 , 发 A R的药 品 三位 的分 别 为头 孢 曲松 钠 ( 1例 ) 头 孢 哌 酮 钠 (7 按 引 D 3 、 1 种类 , D A R临床表 现类 型进行 统计 分 析 。简介 : 冯玲玲 (9 8一) 女 , 15 , 河南 开封人 , 副主任药师 , 从事 临床 药学工作 。
2 1 一 般情 况 .
41. ) : 中 <1 -57 岁 其 6岁 3 9例 , 6 > 0岁 4 8例 , 年 龄 在 分 布 中老年 人 和 小 儿 的 发 生率 占 7 . 1 。不 良反 13 % 应发生 时 间为 给药 数 秒 至 5 。其 中 <l d h为 5 1例 , 1
关键词 : B一内酰胺 类抗 生素; 药物不 良反应 ; 分析
中 图 分 类号 : 9 9 3 R 6 .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7 70 f 0 6 0 0 7 —0 6 2— 6 6 20 )3— 0 1 2
由不 良反 应 的 程 度 可 知 , 度 占 总 例 数 的 轻 85 中度 占总例数 的 2 . % , 1 3 重度 占总 例数 的 生素 。随着 临床 广 泛 地 应用 , 生 A R的 几 率 呈 上 7 .% , 发 D .0 转归中治愈 10例 , 1 好转 1 , 0例 后遗症 2 例。 升趋势 。本 文就 20 0 3年 至 20 05年 我 院有 关 B一内 12 % ; 酰胺类 抗生 素不 良反应 报 告 汇 总进 行 回顾 性 综 合 分 24 A R病例 给药 途经 分布 . D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种 药 物过 敏史 。根 据 国家食 品药 品 监督 管 理局 (F A) S D 的药 品不 良反应 报告 和监 测 管 理 办法 中 AR D的 分 析 与评 价 , 肯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根据 原始 报告 表及 相 关病 历 资料 对 1 0份 AD 报告 中 2 R 患 者性 别 、 年龄 、 品 剂 型 、 药 给药 途 径 、 患 疾 病 与 A 原 DR、 引
起 A R 的 药 品 种 类 及 例 数 、 品 剂 型 与 AD 给 药 途 径 与 D 药 R、
[ y W r s ealca ni i is A v r e cin R t n l s f r g; n l i Ke O d 1B t tm a t o c ; d es ra t ; ai a u eo u s A a ss a b t e o o d y
B 内酰胺类 抗 生 素是 指化学 结 构 中具有 p 内酰胺 环 的 一 一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观察及合理用药措施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观察及合理用药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时间,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34例(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和研究组34例(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合理用药措施。
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过敏、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相同,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阿莫西林,又称安莫西林;属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别称“抗之霸”;属其他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
上述两种药物均为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可很好的治疗由于敏感菌感染所引起的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有效改善上述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症表现[1]。
目前,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在实际治疗中,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均存在一定不良反应。
本研究对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合理用药措施;现作如下表述:1.基线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选取我院收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时间,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34例(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和研究组34例(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参照组3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中1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分布在22岁-67岁之间,年龄平均(44.26±2.21)岁。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点与耐药机制

【不良反应】
1. 变态反应
发生率是各种抗生素中居首位 (3%~10%)
过敏性休克症状: 呼吸困难、循环衰竭、 中枢抑制
有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 应、过敏性休克等,这是其降解 产物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 6-APA(母核)高分子聚合物所 致。
防治: 1.询问家族史、过敏史 2.皮试>30min(100~500单位) 3.初次使用、用药间隔1天以上或换批号 必须做皮试 4.避免饥饿时注射 5.用药后观察30min 6.用肾上腺素抢救(皮下或肌注0.5~ 1mg),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和抗 组胺药。
效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b 血浆半衰期较短(比如青霉素G,T约0.5~1h) 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 每日分次给药(长效制剂除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 ) 使该类抗生素结构中的β-内β-内酰胺环
Oamidase
S CH3
R
C
NH
CH CH C
BA
CH3
R1
O C N CH COOH
penicillinase
O
S
C NH BA
N O
R2
COO-
青霉素类:6-氨基青霉烷酸
头孢类:7-氨基头孢烷酸
β-内酰胺环是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 机制、特点和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 42 例临床分析
黄波,杜雨华,何丽燕
【关键词】 组合抗结核药物; 过敏性皮疹; 临床特点 DOI: 10. 15887 / j. cnki. 13-1389 / r. 2017. 11. 067
结核病在我国有庞大的患病基数,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 病,其已经对社会公共卫生与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尤 以肺结核发病率最高。随着结核病相关防控工作的开展,临床 上主要通过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来进行治疗,以异烟肼( INH) 、
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后不良反应表现
药物
头孢曲松钠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例数
6 1 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
占比 ( %) 54. 5
9. 1 9. 1
27. 3
不良反应表现
皮疹、发热、支气管痉挛、恶心、腹泻等 过敏反应、腹泻、出血症状等 过敏反应、恶心、腹泻、头晕、中性粒细 胞减少等 过敏反应、恶心呕吐、静脉炎、头晕等
药物类型 INH RFP PZA EMB
构成比 8( 19. 05) 12( 28. 57) 21( 50. 00) 1( 2. 38)
3讨论
结核病是因结核分枝杆菌侵袭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 病,其可累及全身各重要脏器结构( 包括肾脏、肺脏、脑部等) ,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的同时,还可能造成广泛传播,影响社 会公共健康[2]。肺 结 核 作 为 一 种 呼 吸 道 传 染 性 疾 病,在 治 疗 过程中常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特别是过敏反应,有数 据调查结果显示,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占比超过 60% ; 环境污染的加剧及患 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如饮酒等) 又加剧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在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中,皮疹是最多见的表现[3]。一方面, 结核病治疗中多药耐药菌的出现已经使抗结核病用药存在不 足的情况; 另一方面,发生过敏性皮疹的患者又需面临停药的 尴尬。把握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与过敏性皮疹之间的内在联 系,分析其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提高药物 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
头孢菌类药物在临床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中应用最广 泛; 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不完全性抗原性药物,在体内代谢 时近化学重组 产 生 抗 原 决 定 族,与 体 内 血 清 蛋 白 结 合 成 半 抗 体—蛋白质复合物( 即全抗体) ,可使机体产生多种变态反应; 因此头孢菌类药物最常见[4]。在年龄层面以青少年和老年人 最为常见,青少年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肾功能发 育不完全,排泄功能较差,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优先,且其易进入 人脑内等。而老年人应计提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等 影响体内药物 的 排 泄、合 并 用 药 种 类 多 等 药 物 易 出 现 相 互 作 用,造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后不良反应高发。因此,在临 床用药过程中,注意患者年龄情况和身体条件,尽量减少药物 配伍种类。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严格控制给药剂量、避免抗 生素剂量过大及疗程过长,用药时掌握适应症,详细询问患者 用药过敏史和用药史,加强用药不良反应的检测,以利于减少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 杨志忠,毛健,段荣,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神经系 统不良反应[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 ( 9 ) : 593-594. DOI: 10. 3969 / j. issn. 1673-0070. 2012. 09. 025.
[2] 王小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J]. 中国医药 指南,2014,12( 33) : 93-94.
过敏性皮疹类型
丘疹样 麻疹样 荨麻疹样 红斑 剥脱性皮炎
构成比 23( 54. 76) 8( 19. 05) 6( 14. 29)
4( 9. 52) 1( 2. 38)
2. 3 过敏性皮疹的类型统计 PZA 构成比最高,为 50. 00% , 明显高于其他药物类别。见表 4。
表 4 过敏性皮疹的类型统计 [例( %) ]
·96·
临床合理用药 2017 年 4 月第 10 卷第 4 期中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April 2017,Vol. 10 No. 4B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
吴涛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DOI: 10. 15887 / j. cnki. 13-1389 / r. 2017. 11. 066
过敏性皮疹发病时间 7 ~ 13 d 14 ~ 20 d 21 ~ 26 d 27 ~ 34 d 35 ~ 41 d > 42 d
构成比 4( 9. 52) 6( 14. 29) 10( 23. 81) 18( 42. 86) 3( 7. 14) 1( 2. 38)
表 3 造成过敏性皮疹的药物类型统计 [例( %) ]
作者单位: 221700 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病区药房
不能帮助患者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因其用药的不良反应,严 重者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是其 中应用最广泛种类之一,其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致病原细胞壁 的破坏作用达到杀死致病原的效果[2]; 针对具有细胞壁组织 结果的病原体 具 有 强 效 作 用,但 对 无 细 胞 壁 结 构 的 细 胞 无 损 害。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杀菌作用,对 宿主毒性小。
2. 2 不良反应表现 不良反应情况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损伤,且同一药品用药后可出现多种系统
不良反应症状。
2. 3 不良反应药物种类 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头孢曲
松钠 6 例 ( 54. 5% ) 、头 孢 哌 酮 1 例 ( 9. 1% ) 、头 孢 他 啶 1 例
( 9. 1% ) 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 例( 27. 3% ) 。见表 1。
类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剂型、使用方法、用药时间长短及针对
性用药的适应证等情况。
2结果
2. 1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情 况 用 药 后 发 生 不 良 反 应 11 例
( 12. 5% ) ,其中轻度 7 例( 63. 6% ) ,中度 3 例( 27. 3% ) ,重度 1
例( 9. 1% ) ,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19( 45. 24) 21( 50. 00) 28( 66. 67) 14( 33. 33) 29( 69. 05) 13( 30. 95)
2. 2 造成过敏性皮疹的药物类型统计 丘疹最为多见,为
作者单位: 510000 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部
54. 76% ,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发生率。见表 3。 表 2 患者过敏性皮疹的发病时间及构成比 [例( %) ]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5 月 - 2015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肺结核患者 42 例,均符合《临床结核病学》中关于肺结核的诊
断标准,且患者在组合抗结核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 皮疹,经临床症状 观 察 及 皮 肤 科 会 诊 确 诊,并 符 合《中 国 临 床
皮肤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本身合并原发性皮肤 疾病者;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 属于过敏体质,有家族过敏 史者。男 28 例,女 14 例,年龄 12 ~ 59( 43. 1 ± 4. 2) 岁,皮疹出 现时间在药物应用后 7 ~ 58( 31. 5 ± 3. 1) d。首发过敏的患者 共计 27 例。观察患者的合并症状,18 例伴发热,26 例合并明
结果表明,皮肤系统是最常见累及系统,主要表现为过敏; 经临床药物研究表明,导致过敏的药品主要为头孢曲松钠粉针 剂。头孢曲松钠粉针剂烦躁粉末在室温中保存数年仍有抗菌 活性,但是其在溶于水后性质极不稳定,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 易引发皮肤特征不良反应[3]。临床针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 药多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在用药过程中由于注射部位刺激、 输液反应、用药监护等因素增加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显肝损伤。 1.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 ( 主要包括年
龄、性别、过敏性皮疹出现时间、有无饮酒史等) 、抗结核药物 药物的使用情况( 药物类别及其构成比) 、过敏性皮疹的发生
情况( 类别、构成比) ,分析患者临床特点。 2结果
2. 1 基本资料分析 分别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 生活习惯患者的过敏性皮疹发生率,可见年龄在 20 岁及以上、
[3] 黄锡清,陈陆根,江剑萍,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及对策[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 22) : 148-149,154.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4721. 2012. 22. 076.
临床合理用药 2017 年 4 月第 10 卷第 4 期中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April 2017,Vol. 10 No. 4B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在抗感染
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临床应用广泛的抗感染药物 种类[1]。随着药物新品的不断上市,其抗菌谱扩大,耐酶作用
不断增强,应用范围广,随之出现不合理用药及用药后不良反
应。本文分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患者 88 例用药情况
及不良反应情况,归纳出应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规范问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疾病治疗用药种类繁多,在临
床药物应用过程中,抗生素类药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种类
之一。抗生素药物在适应证疾病中的用药效果有目共睹,但是
如何降低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其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是临
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抗生素药物用药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出
现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有关,-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国外医药( 抗 生素分册) ,2015,36( 1) : 12-1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8751. 2015. 01.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