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法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行政法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完整word版)行政法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配置、规范行政权和确认保障公民等一方权益为核心来规定各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2)领域广泛、内容丰富2.行政法的渊源正式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和协定(8)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9)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其他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非正式渊源:(1)行政惯例(2)典型案例(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3.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

特征:(一)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主体是特定的组织(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地位不能互换(4)与相对人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只能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二)意志的单方性(三)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四)国家权力的不可处分性(五)个体权利行使的有限性(六)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4.行政法律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5.公务员概念: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6.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这是行政相对主的首要义务,主要表现为一是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执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行政相对方有主动予以协助的义务。

(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行政相对方在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行为或行政主体要求其为一定行为时,应遵循法定的步骤、手续和时限等的要求,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基本知识

行政法基本知识

行政法基本知识行政法是一门研究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活动的法律学科。

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权限和职责,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本文将介绍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包括行政法的定义、起源和特点,行政行为的种类和特征,以及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和要素等。

一、行政法的定义、起源和特点行政法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法律规范体系,它以行政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和行政活动。

行政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管理机构的建立。

在中国,成文行政法源自于清代的《大清律例》,而未成文行政法则在清代由皇帝制定的敕令和行册中得以体现。

行政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性:行政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与刑法、民法等法律分支形成并列关系。

2. 公法性:行政法属于公法范畴,涉及到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公共利益,与私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3. 垂直性:行政法规范的是行政机关的行为,所以它是一种垂直的法律规范。

4. 实践性:行政法是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法律工具,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行政行为的种类和特征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职权所进行的具体行动,它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

行政行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具有强制性: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所产生的,具有强制执行的特点。

2. 具有单方性: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的决定,不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或者协商。

3. 具有处分性:行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被行政当事人的权益产生影响,包括保护或限制其权益。

4. 具有预例性:行政行为具有示范作用,为其他相似情况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5. 具有司法保护性:行政行为受到法律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方式进行司法保护。

三、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和要素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其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行政赔偿和行政救济。

行政法律责任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违法性: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违反了行政法规定的规则或者权利义务关系才会产生行政法律责任。

2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2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第二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亦即行 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 政法法律规范的出处和存在形式。 政法法律规范的出处和存在形式。 二、行政法法源包括 ( 一 ) 宪法 :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 具有 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最高的法律效力 ( 二 ) 法律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 法律: 定的规范性文件 (三)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文件 行政法规: ( 四 ) 部门规章 : 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 部门规章: 文件的总称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在案中所涉及的法律《 森林法 》 和行政法规 在案中所涉及的法律 《 森林法》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发生冲突。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发生冲突。在行政法法 源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源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的位阶 次之,行政法规的位阶又次之。据此, 次之,行政法规的位阶又次之。据此,本案应 适用《森林法》而不是国务院的《 适用《森林法》而不是国务院的《电力设施保 护条例》 护条例》。
当堂练习
1、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 、 范性文件的名称是( 范性文件的名称是() A、 地方性规章 B、 地方性法规 、 、 C、 单行条例 D、行政法规 、 、 2、下列规范性文件中效力最大的是()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效力最大的是( A、 地方性法规 、 B、 行政法规 、 C、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解释 、 思考题:简述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哪些? 思考题:简述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哪些?
【 案例 】1988年 6月至 案例】 月至1989年 6月 , 航天工业部某 年 月至 年 月 省管理局所属某厂, 省管理局所属某厂 , 以 “ 经当地电力主管部门的 授权, 维护高压电线路” 为由, 授权 , 维护高压电线路 ” 为由 , 未经当地林业主 管部门的批准, 管部门的批准 , 在某县无证砍伐高压线路下林木 达12.3亩。据此,某县林业局根据《森林法》之规 亩 据此,某县林业局根据《森林法》 对某厂进行了处罚。 某厂认为, 定 , 对某厂进行了处罚 。 某厂认为 , 在其管辖的 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砍伐或修剪危及线路 安全的林木、 竹子属于正常的线路维修工作, 安全的林木 、 竹子属于正常的线路维修工作 , 根 据国务院《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据国务院 《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 , 砍伐危及电力 线路安全而不受法律保护的林木, 是合法行为, 线路安全而不受法律保护的林木 , 是合法行为 , 不是滥伐森林。 不是滥伐森林 。 据此为由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 问 : 本案中涉及哪些行政法法源 , 它们的效力位 本案中涉及哪些行政法法源, 阶如何,当发生冲突时,该如何解决? 阶如何,当发生冲突时,该如何解决?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名词解释1.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法源是行政法法规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

行政法的一般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法源包括法律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国际条约、惯例。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具有如下特征:(1)从主体上看:行政法规的制定权专属于国务院,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权制定行政法规;(2)从依据上看:行政法规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因此它具有从属国家法律性,其内容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3)从性质上看:行政法规属于法律规范的一种,属于“法”的范畴;(4)从内容上看:除专属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规范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个领域的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

3.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和某些其他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5.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指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经法律程序制定的,在本自治地方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注意:(1)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2)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是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3)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之一,他在行政诉讼中享有法律依据的地位。

7.行政判例:行政判例是法院就行政案件作出的能为以后审理同类行政案件所援引的判决。

注意:在我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定的案例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概述第一章行政法概述法学学科体系: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一、行政法的含义:(一)行政的概念:可描述而难以界定的行政——福斯特多夫* 什么是概念?——康德哲学中的“直观”,不随着具体经验与环境而改变的事物本质。

(《纯粹理性批判》)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如《尚书》记载,“周公代成王行政七年,发布天子之命”。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学者们对行政的解释不下数十种,如“目的实现说”、“国家意志执行说”、“除外说”等。

不过,以是否把行政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为标准进行划分,只有两种: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这种观点看到了行政与国家的联系,比前一种看法进取一步。

但是,在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德国的行政法学者马叶尔(Otto Mayer)、乃班德(Paul Laband)等人主张,行政便是实现国家政治目的一切活动。

第二种是“狭义的行政”。

这种观点把国家的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这种观点最为典型的表述莫过于以美国学者古德诺(F·J·Goodnon)为代表的“国家意志执行说”了。

古德诺在他的《政治与行政》一书中说:“在一切政治制度中,只有两种基本的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现和国家意志的执行。

前者谓之政治,后者谓之行政。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基础法律规范,是管理国家行政活动的法律学科。

下面将对行政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关系和行政组织关系的一门法学学科。

2.行政法的特征:专门性、独立性、法定性、强制性、特殊性、协调性。

二、行政法的法源体系:1.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宪法是国家政权组织的根本法,对行政法具有主导地位。

2.法律是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行政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范行政组织及行政行为的法律。

3.行政法规是行政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务院规章、部门规章等。

4.行政法律制定的程序:包括立法、考核、发布等程序。

三、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1.行政行为的定义和特征: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对具体对象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具有强制性、具体性、具有行政手段特征。

2.行政组织的种类和功能:包括中央机关、地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政组织负责管理、执行和监督行政事务。

四、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1.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行政行为正当性的法律标准,包括法定性、命令性、公平性、程序性等。

2.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产生法律效力,对相关方具有约束力。

五、行政救济:1.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对行政行为申请行政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复审的一种救济方式。

2.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指通过法院对行政行为或者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的一种救济方式。

六、行政管理:1.行政管理的目标: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能,保护公民权益,实现社会公正。

2.行政管理的原则:法定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公信原则等。

3.行政管理的方式:行政命令、行政契约、行政协议等。

七、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种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的追究:行政机关对行政人员和行政行为承担追究责任的一种手段。

八、行政法律监察:1.行政法律监察的目标和原则:行政法律监察的目标是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法与行政程序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法与行政程序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法与行政程序一、行政法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活动的法律体系,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法律规范。

它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责任法等内容。

行政法的基本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定原则: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行使。

2. 公正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公正、公平、公开,不得歧视、滥用职权或违法办事。

3. 保护原则:行政法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4. 效益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合理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行政法的基本内容行政法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行政行为的性质和效力、行政程序的规定、行政处罚和行政赔偿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内容进行说明。

1. 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及其授权的组织,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行政机关的组织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和其他特定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的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权力范围和行政管理职能。

2. 行政行为的性质和效力: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对象采取的具体措施或决定。

行政行为的性质分为命令性行政行为和许可性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对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和变更所具备的约束力。

3. 行政程序的规定: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遵循的程序规定。

行政程序主要包括行政决定的形成程序、行政行为的公告和告知程序、行政行为的申诉和复议以及行政行为的诉讼程序等。

4. 行政处罚和行政赔偿: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主体依法采取的惩罚措施;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因执行职务导致他人利益受损时应承担的补偿责任。

三、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依法决定和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 合法性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依法决定和实施。

2. 公开性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要公开透明,便于社会公众监督。

行政法知识点汇总

行政法知识点汇总

行政法知识点汇总行政法是研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公民与行政关系等内容的法学学科。

下面将汇总一些常见的行政法知识点,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组织与职能、行政行为及其法律后果、行政行为的法律保护以及公民与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等的法律规则的总和。

2.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是一门特殊的法律学科,它具有行政性、非协商性、命令性以及强制性等特征。

二、行政法的性质和功能1.行政法的性质:行政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它以规范行政组织和行政行为为目的,具有法律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等特点。

2.行政法的功能:行政法主要通过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限制行政行为的范围和方式、确保行政行为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行政法的法律原则行政法的法律原则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行使行政权力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2.公正原则:行政机关的工作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

3.适当原则: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宜采取最适宜的方式、措施和授权范围,以实现公共利益,尊重公民权益。

4.公开原则:行政机关的工作应当公开、透明,公民有权了解、参与和监督行政机关的行动。

5.保护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行政权力。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和效力1.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行政决定、行政命令、行政契约、行政批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等多种类型。

2.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一般具有合法性、特定效力、相对效力、不可撤销性等性质。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行政行为可能存在非法性、绝对无效性和相对无效性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处理。

五、行政许可制度1.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种类: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对特定行为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从事特定活动的一种行政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公民个人民主权利的限制; 腐败和滥用职权;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财政不堪重负;
可编辑ppt
12
因此,这个时候急需一种规则和制度来解决政 府失灵。限制政府、政府瘦身则显得十分必要了。 具体表现就是各国政治体制改革?在我国就是大部 制改革。
可编辑ppt
13
从上面一系列政府职能变迁来看,为了发展经济 , 政府不断扩大自身职能范围,但是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对 公民个人自由权利产生了威胁和压迫。滥用公权力的政
日本法学家美浓部达吉定义行政法:“行政法,惯于
行政的国内法可。编辑”ppt
15
(二)我国行政法的含义和特点:
1.行政法定义:
总结各国行政法的定义是为了给我国行政法下一个
定义。概念作为法学生命力所在,是研究法律问题的出
发点。而较为准确的定义也能解释法律规范的本质。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法源
可编辑ppt
1
一、行政
(一)基本含义
我们为什么在学习行政法之前要学习行政?
※大家都学习合同法,应该见过或者知道合同的条款。而合 同法正是对合同制度的法律规范。
要想了解行政法,就必须得了解行政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编辑ppt
2
行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24页是这样解释
的:“行使国家权力;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 管理工作。”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行政是国家的组织 活动”。
电局申请开通“120”急救电话,县邮电局拒绝开通,致使县医 院购臵的急救车辆和其他设施至今不能正常运转,而遭受损失 。县医院遂以县邮电局为被告向县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县 邮电局立即履行开通“120”急救电话的职责,并赔偿县医院的 经济损失。县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医疗机构申请开通“120” 急救电话的程序是: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提交书面报告 ,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到当地邮电部门办理 “120”急救电话开通手续。原告县医院是一所功能较全、急诊 科已达标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具备设臵急救中心的条件。县 卫生局曾指定县医院开办急救中心,开通“120”急救电话。县 医院向被告县邮电局提交了开通“120”急救专用电话的报告, 县邮电局也为县医院安装了“120”急救电话,但是该电话一直 未开通。县医院曾数次书面请求县邮电局开通“120”急救电话 ,县邮电局仍拒不开通。
这是为什么呢?
可编辑ppt
10
可编辑ppt
11
(三)行政国家(p5)与法治国家
比较各国行政国家发展,主要经历了一个由一 个职能较为狭窄转向一个较为宽泛的政府职能。这 主要源于市场失灵而国家予以干预的凯恩斯理论。 而国家过度对市场的干预也引来了政府过分膨胀。 从而也不可避免产生了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表现在:
德国行政法学者毛雷尔则定义为:“行政法是指以特 有的方式调整行政——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行政组 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为行政所特有的法。”
英国行政法专家威廉韦德把行政法定义为:“调整公 共当局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一半原则的总称。
法国行政学者莫里斯奥利乌认为,行政法是公法的一 支,它以国家行政体制为立法对象。
本案县医院与县邮电局之间的争议属于民事争议还是行政争 议,为什么?
可编辑ppt
9
(二)行政权
为什么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行为,而并非社 会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法律、管理国 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这种权力包括国家权力、 国际权力和社会权力。行政权作为公权力中最为重 要的一种,不同与立法权
可编辑ppt
5
但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草根组织牛博网博主罗 永浩曾积极组织捐款支援灾区。像这种以NGO形式出 现的,并且带有 广泛社会权力的组织正在我国国家 出现。
可编辑ppt
6
公行政 行政
国家行政:警察罚款 非国家行政:律师协会的行为
私行政:企业的执行管理部门。
可编辑ppt
7
可编辑ppt
8
案例:某县医院根据上级文件的规定和主管部门批准,向县邮
府必须创立一种机制加以对其约束。而这种约束就是行 政法。
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
家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在理解行政过程中逐渐认识
到了行政法是关于调整行政的法律。
可编辑ppt
14
二、行政法:
(一)各国对行政法的定义:
美国行政法学者伯纳德施瓦茨将行政法定义为:“行 政法是调整政府活动的部门法。它规定行政机关可以 行使的权力的原则,对收到行政行为损害的人给予法 律救济。”
可编辑ppt
3
讨论:
大家觉得马克思说的对吗? 马克思说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但是大家
觉得行政仅仅只是存在于在国家机关部门吗?
可编辑ppt
4
在行政部门里:秘书草拟文件; 在企业中:销售人员做企划方案; 在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为同学提供服务;
这些其实都可以算成是广义的行政。
国家行政作为传统理论上以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从事 的执行和管理活动为主。 但是,我国国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出现了大量的NGO 组织。从而使得行政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a.行政管理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
关人发生的各种关系。通俗来说就是行政机关和公民、自然 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行政机关与公民或组织
,也可是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与公民之间发生的关系。 e.g:重庆邮电学院两名学生因假期外出怀孕被学校开除一案

可编辑ppt
17
2002 年10月初,重庆邮电学院大二女生李静(化 名)突感腹痛,去校医院治疗,被校医怀疑为怀孕。 她自费住进地方医院,经诊断是宫外孕,于10月9日 做了手术。
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2.行政法的特点: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
(2)行政法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
(3)行政法是难以制定统一法典的法。
可编辑ppt
16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
由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 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 政关系。
此后,学校以“严肃校规校纪”、“正确引导学生” 为由,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
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该校《学生 违纪处罚条例》等相关规定,给予两名学生“勒令退 学”处分。
可编辑ppt
18
b.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指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对行政主体, 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 种关系。e.g:行政诉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