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三大基本作用力(一)—(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初高衔接重难点预习课件(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28张ppt)

•
4.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 的研究 ,具有 特殊意 义。许 多专家 指出, 联觉现 象的研 究为找 到比喻 和语言 能力的 神经学 基础打 开了大 门。一 些针对 联觉现 象的研 究提出 ,使声 音和物 体形状 之间建 立联系 的能力 可以成 为语言 和抽象 思维发 展的一 粒种子 。
•
5.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 言的存 废问题 ,曾经 引起激 烈争议 ,但争 论至今 ,越来 越多的 人逐渐 达成共 识:推 广普通 话很重 要,保 护方言 也很重 要,二 者并不 是非此 即彼的 关系。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 修 第 一 册 第 三章 重 力 基 本相 互作用 课件( 共28张 PPT)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 修 第 一 册 第 三章 重 力 基 本相 互作用 课件( 共28张 PPT)
•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
7.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 为所在 职业、 阶层、 年龄、 性别、 文化教 养等方 面的社 会差异 而形成 不同的 社会变 体。
•
8.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 际的工 具。英 国作家 塞缪尔·约翰逊 说过:“ 语言是 思想的 外衣。 ”除了 交际工 具,语 言同时 也是文 化的载 体。在 岁月与 文明的 浸泡下 ,方言 承载着 浓郁的 地方文 化特色 ,能够 满足本 地区社 会交际 的需要 。
7 三大基本作用力PPT(一)—PPT人教版高中物理初高衔接重难点预习课件

•
3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 是唯一 的方法 。记忆 规律, 还有许 多未解 之谜, 有待我 们继续 探索和 发现。
•
4.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由 隶书逐 渐演变 而来, 更趋简 化,字 形由扁 改方, 平正而 不呆, 齐整而 不拘。
•
5.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介于 楷书、 草书之 间的一 种字体 ,是为 了弥补 楷书的 书写速 度太慢 和草书 的难于 辨认而 产生的 。
B.F1=kx2
C.F1=k(x2-x1)
D.F2=k(x2-x1)
解析
弹簧弹力公式F=kx,其中x为弹簧形变量。 由图可知,F1=kx1,F2=kx2。 A正确。
二、弹力
胡克定律深度剖析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例三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F1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 ;
改用大小为 F2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L
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
总结
高中物理
恭喜你 又进步了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 过程, 是人最 基本的 智慧之 一,联 结着我 们的过 去与现 在。一 切经验 都要经 过编码 、储存 和提取 才能形 成完整 的记忆 过程。
•
2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 程中充 当了刺 激物的 角色。 在读的 过程中 ,我们 需要将 更多的 注意力 集中在 所要记 忆的信 息上, 也更能 帮助我 们记住 它。
第七节
三大基本作用力(1.2)
高中物理 老王课堂
一、重力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参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不同性质的力可以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同一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方向
竖直向下
大小 作用点
G = mg
( g 一般取9.8m/s2 ) 单位牛顿,N
重垂线
总是竖直向下
例:如右图, 挂在天花板上铁链的重心在
哪儿? 掉在地上成一团后重心又在哪
儿?
例:如下图,矩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 度,重心如何变化?
注意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返回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力的性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相互性
重物压金属片 金属片发生了形变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分类
按性质: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 电磁力等
按作用效果: 推力、压力、拉力、动力、 阻力、支持力等
返回
返回
重力的作用点在哪儿?
=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
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 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
可以根据悬挂法
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
注意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返回
返回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与质量分布有关 返回
重心测量法 两次悬挂法
C
D
两次悬挂法适用于测量薄板的重心
返回
阿姆斯特朗说: 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真理如海洋 科学无止境 坚定信念 同学们加油!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返回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返回
设计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
方向
竖直向下
大小 作用点
G = mg
( g 一般取9.8m/s2 ) 单位牛顿,N
重垂线
总是竖直向下
例:如右图, 挂在天花板上铁链的重心在
哪儿? 掉在地上成一团后重心又在哪
儿?
例:如下图,矩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 度,重心如何变化?
注意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返回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力的性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相互性
重物压金属片 金属片发生了形变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分类
按性质: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 电磁力等
按作用效果: 推力、压力、拉力、动力、 阻力、支持力等
返回
返回
重力的作用点在哪儿?
=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
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 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
可以根据悬挂法
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
注意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返回
返回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与质量分布有关 返回
重心测量法 两次悬挂法
C
D
两次悬挂法适用于测量薄板的重心
返回
阿姆斯特朗说: 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真理如海洋 科学无止境 坚定信念 同学们加油!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返回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返回
设计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初高衔接重难点预习课件(16页)

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有弹力)、 产生相对滑动趋势。
高中物理
例三 判断下面各图中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判断A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A
A
A
A
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深度剖析 1.“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的物体。
2.静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解析
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甲图中A没 有相对于B的运动趋势,故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也处于平衡状态,但A的 重力使A有沿B上表面下滑的趋势,故B对A有向上的摩擦力,即A受与F方 向相同的摩擦力,故D正确。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高中物理
总结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
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 ,大多 采用书 面形式 表达, 由于言 者与听 者、作 者与读 者不是 直接接 触,所 以在修 辞上要 求有严 密性、 系统性 和规范 性。
•
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 发挥的 讲演词 ,口语 色彩极 浓,从 而更好 地表达 了自己 的感情 。
•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 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高中物理
例三 判断下面各图中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判断A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A
A
A
A
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深度剖析 1.“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的物体。
2.静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解析
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甲图中A没 有相对于B的运动趋势,故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也处于平衡状态,但A的 重力使A有沿B上表面下滑的趋势,故B对A有向上的摩擦力,即A受与F方 向相同的摩擦力,故D正确。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 )人教 版(20 19)高 中物理 初高衔 接重难 点预习 课件( 共16张P PT)
高中物理
总结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
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 ,大多 采用书 面形式 表达, 由于言 者与听 者、作 者与读 者不是 直接接 触,所 以在修 辞上要 求有严 密性、 系统性 和规范 性。
•
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 发挥的 讲演词 ,口语 色彩极 浓,从 而更好 地表达 了自己 的感情 。
•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 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14张PPT)

• 3.试着画出下列各情况中物体所受力的图示 (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53°斜向左下方的力F,大小为5N;
(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竖直向下的力F,大小 为15N;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垂直于斜面向上的 支持力F,大小为10N;
拓展: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 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思考与讨论:
• 请某位同学将班级的前门关上;
1.体会轻拉门柄与用力拉 门柄两个过程有何不同;
2.若将门柄的位置置于门 的中央,关门的过程会比 以往更省力还是更费力?
3.若将拉动门柄的方向由 垂直于门面改为与门面平 行,门是否会被拉动?
(三)力的三要素
• 1.描述一个力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 • (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 2.为力清楚地描述出力的三要素,我们一般采
•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 电流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 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质子、质子与 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 有约10-15m。
•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 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 施力物体:施加(产生)这个力的物体; • 受力物体:受到这个力的物体(研究对象).
注意: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都是不存在
的,物质性判定是判定力是否存在的依据.
• (3)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 体同时一定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 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力的作用效果判定物体受力与否的依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二、 重力
4、作用点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 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 (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 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 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 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小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 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的要求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地球吸引苹果
(施力物) (受力物)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绳
车
人
分析车.绳.人之间的力的作用
车与绳
作
业
P53 (2)
按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3.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按效果分.
结 4重力:方向;大小;与质量成正
比:G=m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8 三大基本作用力(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初高衔接重难点预习优秀课件PPT(共16张)

之间,即 正比,即F= μFN ,μ为动摩 擦因数,FN表示压力的大小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 开祥和 安全的 家庭环 境。和 谐安宁 的家庭 氛围给 他以心 理上的 安全感 与幸福 感。要 让孩子 全面发 展,和 谐家庭 至关重 要,建 立温馨 的家庭 。才能 让他们 有信心 、有兴 趣学习 。
解析
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1)(2)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竖直方向上的静摩擦力等于重 力,Ff1=Ff2=G=6 N,与压力大小无关。 答案:(1)6 N (2)6 N
高中物理
总结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
定义
面上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相
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有弹力)、 产生相对滑动趋势。
高中物理
例三 判断下面各图中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判断A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A
A
A
A
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深度剖析 1.“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的物体。
2.静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解析
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甲图中A没 有相对于B的运动趋势,故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也处于平衡状态,但A 的重力使A有沿B上表面下滑的趋势,故B对A有向上的摩擦力,即A受与F 方向相同的摩擦力,故D正确。
高中物理
例五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已知木块的重力G=6 N,木 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1)求当F=25 N时,木块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当F增大为30 N时,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课时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课时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ppt精选
1
ppt精选
2
探究一 对力的进一步理解
1.力的三性 (1)物质性: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 在的力. ②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 力物体.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 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ppt精选
16
名师点睛:画力的图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明 确画出力的标度;②必须正确显示力的三要素;③ 切不可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混淆;④必要时须 先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力的相关要素.
ppt精选
17
变式 训练
2.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 N,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ppt精选
ppt精选
27
名师点睛:本题为概念性选择题.求解这类概念性 选择题,要仔细审题,逐项进行推理判断,抓住一 些关键词语,如“一定”“可以”“可能”等,从 正面或反面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是解题的常用方 法.
ppt精选
28
变式 训练
3.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点的集合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D.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 在铁丝上
ppt精选
3
(2)相互性: ①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 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 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②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ppt精选
4
2.力的作用效果 (1)
第一课时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ppt精选
1
ppt精选
2
探究一 对力的进一步理解
1.力的三性 (1)物质性: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 在的力. ②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 力物体.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 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ppt精选
16
名师点睛:画力的图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明 确画出力的标度;②必须正确显示力的三要素;③ 切不可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混淆;④必要时须 先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力的相关要素.
ppt精选
17
变式 训练
2.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 N,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ppt精选
ppt精选
27
名师点睛:本题为概念性选择题.求解这类概念性 选择题,要仔细审题,逐项进行推理判断,抓住一 些关键词语,如“一定”“可以”“可能”等,从 正面或反面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是解题的常用方 法.
ppt精选
28
变式 训练
3.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点的集合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D.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 在铁丝上
ppt精选
3
(2)相互性: ①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 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 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②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ppt精选
4
2.力的作用效果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弹力
高中物理
常见弹力
弹力方向
压力 支持力
垂直 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被压缩或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
沿着绳子指向绳子 收缩
的方向
记住你的研究对象
高中物理
例二 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甲);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乙);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的弹力(图丙)。
•
8 . 成 熟 社会 的成熟 公民不 必刻意 选择生 活,“活 得丰富 ”与“活 得正确 ”是自然 而然形 成的结 果。
•
9 . 中 国 人对 自然的 态度是 亲和、 “不隔”的 ,对用 具器皿 的制作 不单是 为了控 制自然 ,满足 生存所 需,还 希望以 此表现 对自然 的敬爱 ,反映 自然所 给予的 启示。
•
1 0 . 人 类社会 里的礼 和乐体 现着天 地运行 的大道 ,而礼 之本在 仁,在 于音乐 的精神 ,所以 乐是一 切人类 艺术的 最髙境 界和最 终追求 。
第七节
三大基本作用力(1.2)
高中物理 老王课堂
一、重力
产 生
由于地球的 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大小:G=mg,式中G,m,g的单位分别为 N , kg ,N/kg 大 小 (2)测量:用弹簧测力计 竖直 悬挂被测物体,当处于静止
状态时,示数即为其重力大小
方 向
总是
竖直向下
.
(1)定义:物体的 各部分
•
5 . 追 求 一种 具体生 活之上 的普遍 原则很 容易, 所以很 多人选 择“活得 正确”而 放弃“ 活得丰 富”。
•
6 . 不 论 是正 确性标 准的形 成,还 是正确 性标准 的修正 ,都离 不开生 活实践 的丰富 性,二 者密切 相关。
•
7 . 生 活 中个 体的人 ,追求 “活得丰 富”并不 意味着 对“活 得正确 ”的放弃 ,仍应 体现出 对既有 规则的 尊重。
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
重 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
心
心 (2)决定重质心量位的置分的布因素:①物体的
形状
②物体
.
,即为物体的重 .
高中物理 老王课堂
二、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产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 弹性形变 恢复的过程中
产生弹力
肉
肉
眼
可 见
眼 不 可 见
二、弹力
高中物理
弹 支持力
力 分
压力
类 拉力
高中物理
例一 已知两物体A,B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下表面发生形变,B物体上表面不发生形变。 B.A物体下表面不发生形变,B物体上表面发生形变。
A C.A物体下表面发生形变,B物体上表面发生形变。 D.A物体下表面不发生形变,B物体上表面不发生形变。 解析 对A,B受力分析可知,A下表面与B上表面均发生形变。C选项正确。
2.劲度系数: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单位为 牛顿每米
,符号
N/m。是表示弹簧“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
例三
(2018·浙江6月学考)如图所示是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右上方为其对应的
F-x图象。O点对应弹簧自然伸展状态,弹簧拉伸至x1时弹力为F1,拉伸至x2时
弹力为F2。则(
)
A.F1=kx1
高中物理
解析:如图。确定弹力方向的关键在于,抓住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与接 触面垂直,当接触情况是点与面接触时,则弹力方向应与该接触点处的 切面方向垂直,而拉力方向则是沿着绳子方向。
二、弹力
弹力有无的判断
假设法 受力分析法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二、弹力 弹簧的弹力
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 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 k∆x 。
B.F1=kx2
C.F1=k(x2-x1)
D.F2=k(x2-x1)
解析
弹簧弹力公式F=kx,其中x为弹簧形变量。 由图可知,F1=kx1,F2=kx2。 A正确。
二、弹力
胡克定律深度剖析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例三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F1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 ;
改用大小为 F2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L
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
总结
高中物理
恭喜你 又进步了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
•
1 . 在 过 去, 艺术品 的接受 并不属 于美学 的研究 范围, 而当接 受美学 诞生以 后,关 于艺术 品的接 受的研 究就成 为艺术 美学中 的一门 显学。
•
2 . 接 受 美学 认为, 艺术品 在艺术 家手中 产生出 来,这 只是艺 术创作 的第一 阶段, 读者、 观众、 听众对 艺术品 的接受 是艺术 创作的 继续。
•
3 . 通 过 读者 、观众 和听众 的接受 ,艺术 作品的 价值才 从一种 可能的 存在转 化为现 实的存 在,从 这个意 义上说 ,接受 也属于 艺术创 作的一 部分。
•
4 . “ 前 理解 ”是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