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混凝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混凝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一直以来,混凝实验就是给水/排水、自来水厂的重要工艺环节,所以,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然而,有很多新用户不了解混凝实验的大概操作步骤,往往在进行试验时都会有点手足无措,所以,今天,本文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混凝实验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流程,希望帮助到大家更明确的指导生产的混凝实验:
1、确定试验目的;
2、测定原水样的水温、PH值、浊度、色度、碱度等水质参数;
3、配置药剂,确定药剂的配比度;
4、将搅拌杯放置于搅拌器的设定位置,确定桨叶的轴心与搅拌杯的中心是否对准;
5、根据不同试验水样的水质,设定药剂的投加量,,该步骤须注意各试管中的药体积相等,配比均匀;
6、设定混凝搅拌转速、时间;
7、设定絮凝搅拌转速、时间;
8、启动搅拌器的按钮,当搅拌速度达到设定的混合转速时,需迅速向不同搅拌杯内同时加药,并记录搅拌时间,观察混凝状况
9、混凝搅拌完成后,需立即从搅拌杯中提出桨叶,同步记录沉淀时间,观察沉淀状况
10、待沉淀完全结束后,先从搅拌杯的取样口排掉少许水样,再取水样并测定浊度、PH值等水质参数,并记录对比。
总结:以上就是混凝实验的简要操作步骤,由于不同用户、不同试验的水力、条件各不相同,以及不同取水量条件下的混凝水力条件也有差别,所以,该步骤中未明确的设定混凝搅拌转速、时间以及絮凝搅拌转、时间,用户可根据临时试验状况自行设定,其次详细的《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方法》可参考武汉市梅宇仪器有限公司官网“技术支持”的具体方法。
武汉市梅宇仪器有限公司:混凝试验(实验)搅拌器、六联搅拌器专业生产厂家,《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方法》编辑单位。
混凝搅拌实验

1.梅雨SC2000-6智能型六联搅拌机(附1000ml烧杯6个)2.浊度仪3.1000Ml烧杯12个4.200ml烧杯14个5.100ml注射器2个移取上清液用6.
1ml移液管一根7.5ml移液管一根8.10ml移液管一根9.1000ml量筒一个量原水体积10. 1 %浓度硫酸铝一瓶
五、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组号
混凝剂名称硫酸铝
1
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
ml
1.00
2.00
.00
4.00
5.00
.00
浊度(mg/l)
11.80
4.30
0.10
0.20
0.30
1.20
根据水样混凝剂搅拌静置后沉淀的清晰度,可以看出第二号较为适宜,所以第二组可设为
实验组号
混凝剂名称硫酸铝
2
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
八、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采用同一水样,取水样时搅拌均匀,一次量取
2.要充分冲洗加药杯,以免药剂沾在加药杯上太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取上清液时,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取。
2.60
3.00
3.40
3.80
4.20
4.60
浊度
1.50
0.50
0.30
0.20
0.10
0.50
六、数据处理
投药量与浊度关系曲线
七、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1.投药量2.搅拌器的搅拌速度3.水温4.水的组6个水样,静止15 min后,用医用针筒取出约130ml的上清液,并分别用浊度仪测出剩余浊度,记入表中。
混凝土搅拌顺序

混凝土搅拌顺序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建造各种建筑物和基础结构。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顺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搅拌的顺序,以及每个步骤的作用。
1. 加水: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首先要加入适量的水。
水的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适量的水可以使混凝土更易于搅拌和浇筑,但过多的水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2. 加入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水反应形成水化物,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
在搅拌过程中,将适量的水泥均匀加入到水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水泥的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配合比进行确定。
3. 加入骨料:骨料是混凝土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主要由砾石组成,细骨料主要由砂子组成。
在搅拌过程中,将适量的骨料均匀加入到水泥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骨料的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配合比进行确定。
4. 搅拌:在以上步骤完成后,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将水泥、骨料和水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凝土浆状物。
在搅拌过程中,可以使用搅拌机或手动搅拌工具进行搅拌。
搅拌的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搅拌设备的性能来确定,一般需要搅拌2-3分钟。
5. 浇筑: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即可进行浇筑。
浇筑时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以确保浇筑的质量和均匀性。
在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振动器来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和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逐渐获得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包括保持混凝土湿润、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养护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来确定,一般需要养护7-14天。
混凝土搅拌顺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控制水泥、骨料和水的比例,以及搅拌的时间和浇筑的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强度,从而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引言:混凝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以提高水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混凝过程,探究不同条件下的混凝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水样:采集自自来水厂的自来水-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 混凝剂浓度:0.1 g/L、0.2 g/L、0.3 g/L- 水样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准备三个不同浓度的混凝剂溶液,分别为0.1 g/L、0.2 g/L、0.3g/L。
- 步骤二:取一定量的自来水样,分成三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混凝剂溶液。
- 步骤三:使用搅拌器将混凝剂与水样充分混合,搅拌时间为5分钟。
- 步骤四:待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完成后,停止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悬浮物的沉降情况。
- 步骤五:测量不同条件下水样的浊度,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混凝剂对水样的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
通过测量水样的浊度,可以客观地评估混凝效果。
1. 不同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了0.1 g/L、0.2 g/L和0.3 g/L的混凝剂浓度。
结果显示,随着混凝剂浓度的增加,水样的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混凝剂中的聚合氯化铝可以与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使悬浮物沉降速度加快。
2.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值是另一个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来调节水样的pH值。
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pH值低于7),混凝效果更好,浊度降低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更容易发生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
3. 混凝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后的静置时间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悬浮物的沉降速度逐渐加快,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的絮凝物在静置过程中会逐渐沉降,从而使水样变得更清澈。
污水混凝实验操作规程

污水混凝实验操作规程污水混凝实验是指利用化学混凝剂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以便于后续处理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污水混凝实验的操作规程,供参考:一、实验前准备1. 配置所需的草酸溶液、硫酸溶液、浓缩盐酸溶液等混凝剂和试剂,并检查其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2. 准备所需的玻璃器皿,如烧杯、试管、容量瓶等,并进行清洗消毒。
3. 确保实验室安全,佩戴实验服、眼镜和手套。
4. 请确保实验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的滞留。
二、混凝试验操作步骤1. 取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如500ml,并记录初始COD (化学需氧量)、浊度等参数。
2. 将污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并在搅拌器的辅助作用下,搅拌一定时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均匀分散。
3. 在搅拌的同时,向污水中均匀加入适量的混凝剂,开始混凝试验。
混凝剂的加入量需事先确定,并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4. 在混凝试验过程中,要保持搅拌器的速度和时间的一致性,以确保样品悬浮物的充分接触和混合。
5. 混凝试验一般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pH值,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在调节温度时可以使用恒温水浴器,调节pH值时可以使用酸碱溶液。
6. 在混凝试验的过程中,要定期取出一定量的样品,进行COD和浊度的测试,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7. 混凝试验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待试验结束后,停止搅拌器的工作。
三、混凝试验后处理1. 停止搅拌器的工作后,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目测或使用离心机进行悬浮物的分离与沉淀。
2. 将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分离,可以通过静置或者离心分离等方式进行操作。
3. 沉淀物的重量可以进行称量,并计算去除率。
上清液可以进行过滤,然后测定其COD和浊度的去除率。
4.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毒性物质或有害气体存在时,应佩戴好防护装备和使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2. 操作时要注意手部的防护,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
《混凝搅拌实验》课件

实验操作
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混凝搅拌 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 解释,得出结论。
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和经验教训。
实验操作步骤
准备混凝剂和待搅拌的液体
按照规定的比例称取混凝剂和待搅拌的液体 ,将其倒入搅拌容器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在搅拌过程中,观察混凝剂与待搅拌液体的 反应,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开始搅拌
将配制好的混凝剂溶液倒入烧 杯中,开启搅拌器进行搅拌。
分析实验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了解 混凝搅拌对水处理的效果。
0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介绍
01
02
03
04
水泥
作为主要的粘结剂,提供混凝 土所需的主要胶凝物质。
骨料
包括粗骨料(如碎石、卵石) 和细骨料(如沙、细沙),提 供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回归分析表明,搅拌时间对混合物的 pH值有显著影响。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通过混凝搅拌实验,探究不同搅拌条件下,混凝剂对水中悬浮颗粒物的
去除效果,为实际水处理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02 03
实验过程
实验分为四个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观察混凝剂对 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各组的水质变化情况 ,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搅拌条件下,混凝剂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 颗粒物,提高水质。同时,实验结果还显示了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混 凝效果的影响。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
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组的水质数据波动较大, 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4熊六玲混凝搅拌实验

沉淀水浊度
浊度与pH值关系曲线
8
6
4
2
0
4
5
6
7
8
9
10
pH值
6/15/2020
SESE of SJTU
实验结果讨论
1. 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 混凝剂加注量的关系。
当混凝剂投加量小于最佳投加量时,混凝剂投加的越多, 沉淀水浊度越小。
当混凝剂投加量大于最佳投加量时,混凝剂投加的越多, 沉淀水浊度越大。
注意事项
本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整个实验采用同一水样,取水样时搅拌均匀,一次量取,并在倒 入烧杯时不断摇匀,以保证各水样水质相同。
在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实验中,向各烧杯投加药剂时希望同时 投加,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 大,混凝效果悬殊。因此,在对实验搅拌机进行程序设置时, 在混凝搅拌前设置加药程序,以保证同时加药。
▪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
▪ (1)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 位,实现胶粒“脱稳”;
▪ (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 吸附架桥作用;
▪ (3)网捕作用; 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Fe(OH)3 沉淀对
胶粒进行网捕
6/15/2020
SESE of SJTU
启动搅拌机,同时加药,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300r/min);中速搅 拌5分钟(转速约100r/min);慢速搅拌10分钟(转速约50r/min)。 此时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情况,如形成快慢、大小及松散密实程度。
若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
关闭搅拌机、抬起搅拌桨、静止沉淀5分钟,观察矾花沉淀过程。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一、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测试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二、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分别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不同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三、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A/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B/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C/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搅拌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搅拌实验是一种模拟混合、反应、沉淀三个工艺过程的实验手段,自来水厂可以通过混凝搅拌试验选择混凝剂的品种以及混凝剂最佳投量。
一、仪器及器皿
1、六联混凝实验搅拌机(带6个原水杯)1台、电子天平1台、散射光浊度仪1台、pH计1台;
2、100mL的容量瓶2个、100mL烧杯2个、收集瓶(250mL-300mL)6个、1升量筒1个、刻度吸管(1mL、2mL、5mL、10mL)各1支;
3、10升~15升的水桶1只、玻棒2根、洗耳球1个、定时器1个,温度计1支、蒸馏水洗瓶1个。
二、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取固体混凝剂约10克备用(可装在磨口试剂瓶中以避免受潮)。
混凝剂溶液的浓度单位实验室常用毫克/升(mg/L)表示,生产上用于投加量计算时往往采用公斤/千立方米(Kg/Km3),这两个浓度单位是等价的,即:1mg/L=1Kg/Km3。
配制混凝剂溶液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投药量的大小,混凝搅拌机投药试管的体积一般约10毫升,所以当投药量大时应提高混凝剂的配制浓度,以保证投药试管能容纳下所投加的混凝剂溶液(投加混凝剂溶液的体积不超过9mL)。
1、1 mL=1 mg(1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0.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mL=1mg(1mg/L)的混凝剂溶液。
2、1 mL=10 mg(10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 mL=10 mg(10 mg/L)的混凝剂溶液。
表1 投药量与混凝剂溶液浓度的关系
三、混凝试验模拟投药量的确定
混凝试验6个原水杯中混凝剂的模拟投药量,一种方法是根据当时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
1、根据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假如当时原水浊度为20NTU、投药量为5mg/L,则可以5mg/L为中心点来确定6个原水杯的投药量,即1~6号杯的投药量分别为3mg/L、4mg/L、5mg/L(中心点)、6mg/L (或以此为中心点)、7mg/L、8mg/L。
2、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①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原水,慢速搅拌,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溶液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溶液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②根据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来确定混凝实验6个原水杯的模拟投药量。
假如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为3mg/L,则取其1/4(即约1mg/L)作为1号杯的混凝剂投药量,取其2倍(即6mg/L)作为6号杯的投药量,用依次增加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药量,即2-5号原水杯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3mg/L、4mg/L、5mg/L。
四、搅拌试验步骤
1、取10L原水,检测其浑浊度、pH值、水温等,并做好记录。
2、将原水充分混匀,6个原水杯分别注入1L原水,将原水杯置于搅拌机相应位置。
3、根据6个模拟投药量(mg/L),计算出需要量取混凝剂溶液的体积(mL)。
若投药量在10mg/L以内,建议使用浓度为1mL=1mg的混凝剂溶液。
4、用刻度吸管分别向1~6号投药试管加入1 mL=1 mg的混凝剂溶液1mL、2mL、3mL、4mL、5mL、6mL,并加入蒸馏水至10mL使每支试管中的药液体积一致。
5、编制搅拌试验程序
混凝搅拌实验分为快速混合、慢速絮凝(反应)及沉淀三个过程。
混合过程是使混凝剂与原水充分混合均匀,要求水流紊动剧烈并快速完成。
可参考生产工艺参数设置搅拌机转速和搅拌时间,一般设置转速为150转/分钟~2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分钟~3分钟。
絮凝过程是混合均匀的混凝剂与水中的胶体颗粒相互碰撞、絮凝,逐渐形成絮凝体(矾花)的过程,要求搅拌强度或水流速度随着絮凝体的成长而逐渐降低,以避免形成的絮凝体(矾花)被打碎。
一般设置转速为40转/分钟~5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5
分钟~20分钟。
沉淀是混凝剂与原水中胶体形成的使絮凝体下沉的过程,静止沉淀时间一般为15分钟~20分钟。
6、启动编制好的搅拌试验程序,例如搅拌试验程序为:自动加药;160转/分钟、1分钟;50转/分钟、15分钟;静止20分钟。
启动程序后,药液即自动加入6个原水杯中(此时快速用蒸馏水冲洗投药试管并将冲洗水倒入原水杯,以使试管内的药液完全投加的原水杯中),并按程序执行搅拌。
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原水杯中絮凝体(矾花)形成的过程、状态,并做好记录。
7、搅拌试验程序结束后,水样静止20分钟,分别取上清液(沉淀水)于6个收集瓶中。
然后分别检测其浑浊度、pH值等,并做好记录。
8、根据混凝试验数据绘制混凝试验曲线,以混凝试验沉淀水浑浊度为横坐标、投药量为纵坐标绘制出浑浊度-投药量关系曲线。
9、选取混凝沉降速度最快、絮凝体结构最好、投药量最小、沉淀水浊度最低的,作为该原水条件下最佳混凝剂投药量,提供生产运行人员参考使用。
混凝搅拌实验记录表试验人:试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