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风景画中的透视
透视和构图(风景速写)

突出重点
在保持画面整体和谐的基 础上,突出表现重点景物。
适当取舍
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对 不必要的细节进行适当取 舍。
捕捉光影和色彩
注意光影变化
强调色彩对比
观察并捕捉自然光在不同时间、不同 天气下的光影变化。
通过强化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具视觉 冲击力。
表现色彩层次
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变化来表现景 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构图设计
根据所选主题,运用所学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个性化的构图设 计。
创作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使作品具有个人 特色和艺术感染力。
感谢观看
THANKS
04
透视和构图的应用
自然风景的透视构图
远近法
利用线条的远近变化表现景物的 远近关系,使画面具有深度感。
焦点法
选择一个焦点,将其他景物以渐 变的方式向远处推,以突出焦点。
对比法
通过对比景物的颜色、大小、形 状等属性,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关
系。
城市风景的透视构图
高低法
利用建筑的高低变化表现城市的层次感,使画面 具有立体感。
02
构图原则
平衡与对称
平衡
在构图中,为了使画面看起来稳定,需要使画面中的元素保 持平衡。可以通过合理分布画面中的元素,使其在视觉上达 到平衡状态。
对称
对称构图是指画面左右两侧完全相同或相似,给人以庄重、 稳定的感觉。在风景速写中,可以利用树木、建筑等元素来 创造对称效果。
对比与调和
对比
通过对比手法,可以突出画面中的某些元素,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例如, 可以利用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等手法来表现画面的主题。
03
风景速写技巧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美术教材第四章《描绘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的第二节《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本节课将围绕透视原理展开,详细讲解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方法观察和表现家乡风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应用。
难点:线性透视中的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画家乡风景的示例作品。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彩色铅笔或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如何将家乡的美景表现在画纸上。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透视的概念和分类(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
(2)讲解线性透视的原理及其应用。
(3)分析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家乡风景画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透视方法进行绘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透视方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5.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画家乡的风景——透视》2. 主要内容:(1)透视的分类: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
(2)线性透视的原理及应用。
(3)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透视方法,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2. 答案要点:(1)运用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
(2)注意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
(3)作品具有家乡特色,富有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透视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家乡的其他风景,尝试运用不同的透视方法进行创作。
想要画好场景风景,最关键的是透视关系!一看就会的场景透视学!

想要画好场景风景,最关键的是透视关系!一看就会的场景透视学!很多初学画画的人经常听到透视这个概念你的这幅画透视关系不对哟这幅画透视画的不错等等到底什么是透视透视到底有多重要你了解吗(后附视频教程)(本文共3个视频,约9分钟,建议在wifi下观看)透视法则:真实的形状、消失的点和地平线从一个角度来看面对观众的表面看起来是真实的没有任何变形的如下图所示远离观察者的表面汇聚成一个单一的“消失点”这是一个位于观看者眼睛前方的点在“地平线”(也称为“视线水平线”)如下图所示在这一点上,建筑物的所有后退的边缘都朝向单一的消失点。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阿尔勒的卧室》——识别透视线)以上例子我们直观的感受到透视的重要性下面的教程将说明如何一步一步绘制一个点透视图这些练习是按照给定的顺序完成的每一项都是在之前的任务中完成的重点:面对观众的表面是用真实的形状画出来的离开观察者的表面汇聚成单一的消失点NO·1方块和矩形块绘制矩形块通常是让学生做的第一步这是一个简单的练习为以后的操作打基础这个工作表解释了如何在一个点的角度画一个立方体强调了定位对象与地平线的关系突然感觉数学立体几何的重要性当初怎么没有好好学呢(在完成这项练习后,你应该能够正确定位消失点和地平线)演示:#1 轻轻地画一条水平线,从纸的一边到另一边(从哪里开始无所谓)我们称这条线为“地平线”。
#2 在地平线上画一个黑色的点(不一定从中间开始),我们称之为“消失的点”。
#3 在这个点下方画一个矩形(画在哪里无所谓)#4 轻轻地从矩形的四个角上画出直线到消失点(这些被称为建造线)#5 在立方体或方块的后边缘绘制(必须是水平的)(以下是错误示范)正确#6 选择一个看起来正确的距离。
#7 红线部分一定是垂直的。
#8 在这个点上方画一个矩形(画在哪里无所谓),按照以上的步骤,重复其他的矩形就可以。
NO·2堆叠,洞和角度这个工作表演示了如何堆叠的过程(后附视频演示过程)在完成这项练习后,你应该能够绘制不同大小的堆叠块画出有洞的方块,突出建筑线找到切割区域的后边缘下面的视频有助于解释如何一步一步地绘制一个点透视图(视频时长1分28秒,建议在wifi下观看)NO·3透视(以字母为例)NO·4透视(寻找中心和相等的空间)这部分讲述如何用一个点划分物品让你可以画栅栏,灯柱以及同样间隔的窗户或建筑在完成这项练习后,你应该能够用“角到角”的方法找到任何矩形表面中心(即使是在向消失点后退的表面上也是如此)将任何矩形块的表面分成任意数目相等的部分用一个角度透视地板上的瓷砖画出重复的元素,比如栅栏找到中心,尺子是帮助我们找到中心位置的最好工具。
中国绘画透视方法

中国绘画透视方法
中国绘画常用的透视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散点透视法:中国传统绘画所采用的一种透视方法,即在一个面上表现一个场景,形成一个自然的、有深远感的空间。
这种方法不同于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法,而是通过多个角度来表现一个场景,从而打破了固定视线的限制。
2. 线条透视法:这是一种利用线条的透视变化来表现空间感的透视方法,即通过线条的弯曲、收缩和延伸来表现距离和深度。
这种方法在中国山水画中尤为常见,通过描绘山水的轮廓和远近关系,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3. 空气透视法:这是一种利用空气对景物的模糊程度来表现空间感的方法。
通过描绘景物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度和色彩变化,表现出景物的远近关系和深度感。
这种方法在中国山水画中也有广泛应用。
4. 纵透视: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
5. 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
6. 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
7. 重叠法:又叫遮挡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
8. 近缩法: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
以上是中国绘画中常用的透视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消 视平线
消
失
失
点
点
成角透视
考一考
这些图表现的是 平行透视, 还是成角透视呢?
考一考
这些图表现的是 平行透视, 还是成角透视呢?
考一考
这些图表现的是 平行透视, 还是成角透视呢?
画一画
• 参照学校的塑胶跑道照片பைடு நூலகம்画出跑道的透视图。
视平线
消失点
这两张图的透视是否是一样的? 如果不一样,又有什么不同呢?
视平线 消失点
平 定义: 行 平线透视也叫一
点透视,即物体
透 有一个面与画面 平行,其它面向
视 视平线上一点消 失。
平 行 透 视
平 行 透 视
成角透视
定义:成角透视也叫两点
透视,即物体任何一面都 不与画面平行,向视平线 上两点消失。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试 验 教 科 书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点:景物向无限远处延伸,消失于
视平线上一点。
视平线:就是与视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平线
消失点
• 校园里哪些地方有这样 的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
找一找
• 教材中哪些范画表现了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议一议
透视手法在山水画中的应用——教案总结

透视手法是一种绘画技法,以一定的角度和距离来进行画面的构图与设计,使视觉空间更加立体和真实。
透视手法在山水画中的应用,可以使画面更具有深度和空间感,增强画面的逼真感和艺术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透视手法在山水画中的概念与原理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表现山水的形态、色彩、构图和情感等方面,展现出松柏苍翠、江河湖海、人物故事等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透视手法在山水画中是指通过线条、空间和色彩等视觉元素,建立起视图的透视关系,达到在平面绘画中表现出三维感的效果。
透视手法的原理是利用人类的双眼视觉,即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视图中的不同部位,同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结合两个眼睛的信息然后形成一个立体的图像。
这种特性可以被应用到画面构图中,通过巧妙地调整线条、空间和色彩等视觉元素,使画面中的物体和场景产生三维感,使观看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画面中所表现的景象。
二、透视手法在山水画中的种类透视手法可以分为多种种类,下面我们来看看在山水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透视手法: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一种以画面中心点为视点,建立起水平线和一个消失点,以此来构图的透视手法。
在山水画中,可以通过画面中的建筑、远处的山峰、近处的花草来展现出水平线和消失点的作用,增强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
2、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是一种以画面左右两侧的两个视点为基础,建立起水平线和两个消失点,以此来构图的透视手法。
在山水画中,可以通过画面中的桥梁、河流、草木等来表现出两个消失点的作用,使画面中的物体更加立体和真实。
3、多点透视多点透视是一种以多个视点为基础,建立起多条水平线和多个消失点,以此来构图的透视手法。
在山水画中,可以通过画面中的森林、山涧、溪流等来展现出多点透视的作用,产生更加立体和逼真的效果。
要在山水画中运用透视手法,不仅要掌握其原理和种类,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1、合理选择透视种类不同的透视种类适用于不同的画面构图,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不要盲目套用,否则会导致画面构图不协调。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我的位置不固定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
远
说一说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近 近 远 远
近
远
颐和园长廊
横梁与树的变化是一样的。
人眼视线 取景框
取景方法
视平线
视平线
消失点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2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这种现象叫
透视现象
近
远
高大 宽阔
低矮 窄小
霍贝玛用 透视现象描绘 了一条乡间小 路。你看到后 有怎样的感受?
《村道》 霍贝玛
荷兰
介绍两个新朋友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风景速写的透视

– 包括焦点透视法和空气透视法。焦点透视 的变化对风景速写影响明显,风景速写的 内容有农田;旷野;森林;山川;江湖; 海洋等自然风景和城市建筑;广场;街道; 村寨;集市;人物等场景,速写时候首先 要确定地平线在画面上的位置,然后根据 视角的高低和透视原理把主体景物安排在 地平线的适当位置上,要注意把握主体景 物和环境空间比例关系,如图风景速写中 把远近错落的建筑统一在一个透视关系之 中。
焦点透视
• 一点透视 • 两点透视 • 多点透视
1.一点透视:
也称”平行透视”,以矩形为例,在发生透视时,矩形的对 比有一组或两组向视平线上的消失点集中,所产生的透视 称为体为例,正方体的水平线均不与画面平行,也不垂直, 即与画面成任意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
等 • 基本视觉感受是透视画面必须遵循并准确表
达的。
作业:
小结:
• 透视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 学科,它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 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使 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 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 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 视觉效果,使绘画和设计作品更准确、更具艺术感 染力。
谢谢关注!
3.多点透视:
• 仰视或俯视高大建筑物时,建筑物的垂直会产生倾斜的感 觉,故称倾斜透视。倾斜透视有三个消失点,也称”三点透 视”。
透视的作用
• 透视的作用是将三维空间形体转化为二维平 面的图形,
• 在二维平面图形中形成三维立体的视觉幻象。 • 必须遵循透视的基本规律和要点去作画。 •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宽远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