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历史

合集下载

高淳历代名流

高淳历代名流

高淳历代名流高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往今来,人才辈出。

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南宋以降,高淳文苑人才济济,“吴门三贤” 雄才济世,名震朝野;明代进士齐泰,取义成仁,名垂千古;“韩门三进士”,功勋卓著,遐迩闻名。

清代以来,高淳文风蔚起,涌现了无数名流,他们或忠心报国,或清廉为民,或无意仕途,甘心造福桑梓。

历代名流为国为民的煌煌业绩,彪炳史册,百世流芳!吴门三贤出砖墙南宋时,高淳砖墙茅城吴门出了三位进士,史称“吴门三贤”。

南宋绍兴年间,砖墙茅城刘绛之女招安徽宁国人吴丕为夫,生下一子,取名吴柔胜,号胜之。

刘氏为人贤良,精心育子,其子吴柔胜不负母望,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

初任都昌县主簿,因得丞相赵汝愚推崇,不久调任浙江嘉兴府教授。

赵遭诬害革职后,柔胜也受牵连被罢官,很多年后才派到江西赣县任县尉。

吴柔胜在赣县任职期间,正遇大庾岭一带瘟疫流行,许多贬官到岭南的人死于瘴疠,丢下孤儿寡母扶柩归里。

这些妇女、小孩路过赣县时,吴柔胜见其孤苦伶仃,十分怜悯,就设“广惠馆”,用当地垦荒的收入接待他们,使之能安抵故里。

嘉定初年,吴柔胜调任国子监正,与国子监士人讲习程灏朱熹理学,曾名噪一时。

以后历任司农丞、随州湖南随县知州等职。

时随州连年兵灾,民不聊生。

吴柔胜到任后,取消苛捐杂税,缓交积欠赋税,褒奖抗金烈士,平洗冤假错案。

同时,发动群众修筑枣阳、随州二城,设置“忠勇军”,抵抗金兵入侵。

不久改任湖北通判兼鄂州湖北武昌知府。

鄂州遭灾荒,他动用公粮和富户储粮,以平价出售,拯救灾民。

当他调离鄂州到安徽太平当涂任知州时,当地人民哭着挽留。

后来以年老请调,改任秘阁修撰。

吴柔胜死后,朝廷赠封魏国公。

他有4个儿子,名吴源、吴泳、吴渊、吴潜。

吴源、吴泳荫封迪功郎,吴渊、吴潜先后中进士。

吴渊,吴柔胜三子,在祖母刘氏的教诲下,怀报国为民之志,刻苦学习,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中进士。

先后任建德主簿、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等职。

高淳古建筑与历史名人

高淳古建筑与历史名人

高淳老街系东西走向,从县城淳溪镇通贤街以东到江南圣地,全长345米,宽3-4米,街道两旁的店铺、民宅紧密相连,沿老街方向每隔五组建筑,中间留有一宽约1-2米的纵深小巷,巷口处建有“土地神楼”,内设香案,供奉神像,街面两边店铺前高后低,一般纵深分为五进,开间1-3间,总长约70-80米,每进分为上、下两层,高约7-9米,前进用来营业,中进为居室、客堂,后进作为货栈或作坊。

老街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每组建筑之间隔墙(山墙)及外墙用砖砌成,各组建筑内的中间隔墙及柱、屋架等均为木质材料,屋面铺瓦,临街店面敞开式店堂均采用木板扉门,扉门上方采用曲椽等木质材料,建有“占天不占地”的骑楼或轩廊,内部阁楼也都用木板、木柱等木结构建成。

吴门三士建祠堂高淳吴氏宗祠位于县城中山大街东端,相传建于南宋年间,当时吴氏一门出了父子三进士,在家乡建祠,祭祀祖先。

父吴柔胜,字胜之,原籍安徽宣州,幼年家贫,后招赘为婿迁居高淳。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初任浙江嘉兴教授,江西赣县县尉。

嘉定初年,调任国子监正,讲习程?灏朱?熹理学,晚年改任秘阁修撰,死后朝廷谥正肃。

有四子:长子源早逝,次子泳荫封迪功郎,三子渊、四子潜先后中进士。

吴渊,字道父,嘉定七年?1214年中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参知政事,死后赠少师。

吴潜,字毅夫,嘉定十年高中状元,初任太府少卿、建康?今南京知府,后任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淳祜十一年?1215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右丞相。

吴潜任内,兴水利、开药局、办学校、御倭寇,做了许多利国为民的好事。

晚年因得罪右丞相贾似道,又因反对立赵基为皇太子而被理宗罢职,贬循州?今广东龙川,贾遂派心腹齐宗申暗中在吴府水井投毒,致使中毒,“潜预知死日,语人日: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

已而果然,四鼓开霁,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时景定三年五月也。

”?《宋史》卷418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吴氏宗祠毁于兵火。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地吴氏后人捐银重建。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高淳庙会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高淳庙会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高淳庙会高淳县,始建于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 年),自古便属交通要地,东邻苏、锡、常,西接安徽的宣城、马鞍山,在文化上受到多方影响,经过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高淳庙会。

高淳地区家族观念浓厚,自宋代起便有许多同姓聚居的村落,家族祭祀、聚会等诸多相关文化活动也逐渐形成当地民俗,传承保留下来。

此外,高淳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风调雨顺,土壤肥沃,为诸如庙会等精神文化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较为稳定的物质基础。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高淳地区保留下大量古老独特的庙会活动。

虽然由于历史变迁与相关资料稀少等问题,现今已很难理清高淳究竟存在过多少庙会,但据不完全统计,高淳各地的大大小小庙会不少于30-40 个。

有据可考且还流传至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庙会有14 台,这在整个江南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

一、高淳庙会的历史沿革高淳庙会历史悠久,传承绵长。

据《高淳县志》记载,高淳自古便有元日行香拜祖,次日祀土神,第五日祀财神,上元祀社神,清明祀宗庙,七月祭报社神、“荐新”,十月祭于祠堂墓所,腊月祀年祀灶等习俗。

“春夏之交,或于十月登禾之后”还会有乡傩演出。

其中,较早的庙会历史可上溯至南宋末年。

至明清两代,由于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应民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兴起的庙会较多,至今流传的庙会多为这一阶段产生。

这一时期,庙会的娱乐性有所增强,许多民俗节目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完善,成为庙会演出项目之一。

民国时期,由于定都南京,与南京毗邻的高淳又一次迎来了民俗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庙会中演出的民俗节目应时代发展需要得到充实、发展,庙会活动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至今仍颇有影响力的桠溪祭祠山庙会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

虽然民国时间较短,时局动荡,但由于距今时间较近,因此所形成的庙会都保留完好,传承脉络清楚,且至今兴盛不衰。

在文革时期,高淳地区有许多庙会曾一度中断,或沦为农贸集市。

高淳老街的故事

高淳老街的故事

高淳老街的故事
高淳老街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氛
围的老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条老街布局复杂,建筑风格多样,是一条以商业贸易为主的古老街道。

高淳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这个地方是扬州的重镇之一,也是南京地区的商业中心。

在宋朝时期,高淳在经济、文化、教
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文人前来定居。

在清朝时期,高淳老街更是繁荣了起来,这个时期的老街形成了
现在所看到的格局和建筑风格。

当时,在高淳老街上的商铺都是由富
商巨贾经营的,这让整个老街的经济生活更加兴旺。

现在的高淳老街依旧保有着古老的气息和历史,尤其是在商业活
动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做法。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街上的商家经
营着传统的手工艺品、早市、餐饮、药店等各种传统产业。

同时,这
里也是高淳的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总之,高淳老街是一条充满文化和活力的老街,是高淳人民骄傲
的历史遗产,也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的文化旅游胜地。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目录第一部分高淳老街总体情况介绍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要素二、历史沿革三、老街的分布格局与建筑特点四、因商立市,依市成街五、原汁原味的活态人文环境第二部分高淳老街的历史典故一、“官河夜泊”与“高淳八景”二、儒商赵庄与盛极一时的“东阳杂货店”三、乾隆下江南,高淳老街留“公案”四、关王显灵,日寇断魂五、陈毅将军:东征首战写雄篇第三部分高淳老街主要建筑的特点、渊源及价值一、吴氏宗祠(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二、杨厅三、襟湖桥与聚星阁四、乾隆古井五、关王庙六、仓巷24号第四部分高淳老街强化保护与管理的规划过程、具体措施与成果一、老街保护与管理的规划过程二、强化保护与管理的具体措施三、强化保护与管理的初步成果第五部分高淳老街的未来规划与保护管理体制一、老街未来规划的原则、核心和目标二、五年内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三、老街的保护管理体制第一部分高淳老街总体情况介绍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要素高淳老街历史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淳溪古镇的西南部,与南京主城的直线距离为92公里。

淳溪镇自明孝宗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高淳正式设县起,即为县治所在地。

以淳溪镇为中心的高淳县地处苏、皖两省交界之处,东连镇江市的溧阳县,南部和西部与安微省的郎溪、宣城、当涂三县接壤,自古即为“吴头楚尾”,是连接苏南与皖南两大区域的水陆要道和重要的文化走廊。

老街是淳溪古镇最重要的中心街区,明清时期的县衙即设于此。

老街紧临官溪河而建。

官溪河是淳溪镇的主河道,东连固城湖、胥溪河;西连运粮河、石臼湖和丹阳湖,既是沟通太湖和长江水系的重要水道,又是苏南与皖南进行大宗物资交易的集散地和经济命脉。

吴头楚尾,河湖环绕的地理因素是奠定高淳老街重要经济地位,孕育独特地域文化的自然基础。

二、历史沿革高淳于明代正式设县,但是高淳人类活动的历史却非常悠久。

1997年,在距离老街直线距离仅8公里的薛城发现了距今约63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主要分为上下两层。

高淳县历史沿革

高淳县历史沿革

高淳县历史沿革高淳历史悠久,早在63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古中江北岸的高淳薛城繁衍生息。

考古发掘证明,薛城遗址的时代,远远超过南京北阴阳营遗址,是南京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和古村落基地。

春秋时,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吴筑固城为濑渚邑,景王五年(前540年),吴移濑渚于凌平山。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阖闾命伍员伐楚,烧固城,复属吴。

战国时,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灭吴,地属越。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大败越,尽取吴地,地属楚。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并其地。

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溧阳县,属会稽郡,高淳隶溧阳。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丹阳郡置蒋州,溧阳隶之。

十一年(591年)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县(今小丹阳)故地置溧水县,属蒋州。

高淳地属溧水。

十八年(598年)并溧阳入溧水。

《嘉靖高淳县志》载:“高淳本溧水乡镇,古禹贡扬州之域,弘治辛亥(1491年),应天府丞冀绮以地远民难牵制,奏请割西南七乡,即镇为县。

”高淳建县始于此,距今(2009年)已有518年的历史。

明弘治四年(1491年)置县后,仍属应天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江南底定,改应天府为江宁府,高淳仍属之。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为天京,高淳为天京西南藩篱。

当年,太平军曾在高淳东坝筑东、西、中、后四堡垒,多次与清军交战。

辛亥革命后废府、州、厅,存县建道,高淳县隶金陵道。

1927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废道存县。

1929年迁江苏省会于镇江,高淳县为江苏省六十一县之一。

1933年3月全省划13区,高淳县属溧阳区。

1935年秋设江宁区,将溧阳区管辖之溧水、高淳、句容3县划归其管辖。

1937年日军经高淳攻打南京,1939年8月高淳第二次沦陷,在日军操纵下成立伪高淳县维持会,进而成立伪高淳县政府,统治县城及西部圩区大片地区。

1949年5月2日高淳全境解放,成立高淳县人民政府,属苏南行政公署镇江专区。

高淳县优选篇

高淳县优选篇

高淳县优选篇高淳县 1高淳县历史上是原隶属于南京市管辖的一个县,现已撤县设区。

高淳县隶属于南京市,地处南京南部,被誉为南京后花园,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国际慢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百强县,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圣地”,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境内西部为水网圩区,东部为丘陵山区,全境为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环抱,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已形成精品陶瓷、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出口服装、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3个高新技术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

2013年2月20日,__批准撤销高淳县,设立高淳区。

2013年2月20日,__批准撤销秦淮区、白下区,设立新的秦淮区;撤销鼓楼区、下关区,设立新的鼓楼区;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

2013年3月28日南京市高淳区正式揭牌成立,从此建县制522年的高淳县成为历史。

高淳县是原属于南京市管辖的一个县,地处苏南板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先后创成国家生态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圣地”。

2011年再次跨入全国百强县。

2011年底,户籍总人口__人。

在明孝宗朱佑樘的弘治四年(1491年)高淳建县,现今高淳县人民政府驻淳溪镇镇兴路228号。

高淳地处江苏南部长江以南、为南京市郊,东邻苏、锡、常,西接安徽的宣城、马鞍山;总面积802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人口43万。

境内地势西低东高,西部为水网平原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

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157mm,年平均气温15.9℃,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生态优越,风光秀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保优秀县。

高淳农业资源丰富,特色物产丰饶。

全区有固城湖、石臼湖两大天然淡水湖和长江支流水阳江。

是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的“江南圣地”,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暑期社会实践高淳

暑期社会实践高淳

随着夏日的脚步渐近,我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这次社会实践,我选择了我所熟悉的高淳,希望通过实地走访和体验,深入了解高淳的历史文化,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一、高淳古镇的历史底蕴高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部,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镇。

这里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

在高淳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首先来到了高淳的古村落——桠溪国际慢城。

这里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白墙黑瓦,飞檐翘角,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我看到了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在田间劳作,或是在河边洗衣,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二、探寻高淳的文化遗产在高淳,有许多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淳溪老街、高淳文庙、高淳县博物馆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高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参观了淳溪老街,这是一条充满古韵的老街,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也有民国时期的洋楼。

在这里,我看到了高淳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木雕、竹编等,感受到了高淳人民精湛的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高淳县博物馆,我了解了高淳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博物馆里的文物琳琅满目,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等,让我对高淳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体验高淳的传统民俗高淳的传统民俗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次社会实践期间,我有幸参加了高淳的传统民俗活动。

我看到了舞龙队矫健的身姿,听到了鼓乐队的激昂旋律,感受到了高淳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此外,我还品尝了高淳的特色美食,如高淳鸭血粉丝汤、高淳米酒等,这些美食让我大饱口福。

四、传承与弘扬高淳文化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高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责任重大。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高淳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南京市高淳区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有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一、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计25分)1.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该文化)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

”他参观的地点是A.云南省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村 D.浙江余姚河姆渡2.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争霸称雄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3.“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魏晋时期 D.宋朝5.“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 唐玄宗B. 唐太宗C.唐高祖D.唐中宗6.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①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大运河贯通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7.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以下属于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①废除宰相②设立锦衣卫③八股取士④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①③④8.下列事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A.戊戌变法 B.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右图中的哪一地点A. ①半岛B.②大东沟C. ③旅顺D.④威海卫10.“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1.“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自我觉醒。

”“这场运动”是指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2.北伐战争时期曾激励北伐将士的口号是A. “自强”“求富”B. “民主”与“科学”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3.右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旗上的“八一”二字纪念的是A.武昌起义B. 南昌起义C.北伐战争D.秋收起义14.下列选项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两湖战场北伐铁军称号”B.“东北柳条湖局部抗战”C.“宛平卢沟桥全国性抗战”D.“刘邓大军大别山战略反攻”15.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

”材料中的“今天”是指A.8月5日 B.8月10日C.8月12日 D.8月15日16.右图所示的出版机构①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②创办于上海③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④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这个“新纪元”是①国家独立自主②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③成为现代化强国④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20世纪)①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山去,到敌人的后方去;②40年代,到辽沈去,到天津去,到长江对岸去;③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④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以下对该网络段子解读正确的是抗战时期,延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19.“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是邓小平在下列哪个会议上的讲话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20.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1.香港、澳门回归后一直保持着繁荣稳定,这得益于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的方针D. 一国两制方针22.20世纪60年代组建并担任我国核反击任务的部队是A.导弹部队B.海军部队C.空军部队D.炮兵部队23. 某次会议后,有人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24.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

就在那一年,我国在科技方面出现的重大突破是A.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发射用于实战的导弹25基本工资A.注重实施素质教育B.教育领域改革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D.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二、非选择题(35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答题区域内,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6.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0分)【制度篇】 (1)秦朝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什么制度正式诞生?(1分)【经济篇】(3)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1分)(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1分)【科技篇】 (5)东汉名医华佗的哪一项发明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1分)(6) 北宋时的哪一项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1分)【文化篇】(7)东晋时期哪一部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1分)(8)清朝时哪一部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分)【外交篇】(9)唐朝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最杰出使者是谁?(1分)(10)明朝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1分)27.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材料二:由于中国现时的社会……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由于现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民主分子,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存在,并由于现时的国际条件,便规定了中国革命在目前阶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中共七大党章材料三: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十八大党章请回答:(1)材料一应是哪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这次会议选举了党的哪一中央领导机构?(2分)(2)材料二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什么?这次大会在何地召开?毛泽东在此次大会上作了哪一著名报告?(4分)(3)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次会议?农村“改革”最早开始于何地?材料三的表述第一次出现在党章中应该是哪一年?(3分)(4)材料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十八大党章的新内容。

请举出它在民族政策领域的体现。

(1分)(5)从党章的发展变化中,你能看出党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任举一点即可,2分)28.城市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完整下列图片中的相关信息。

(13分)以号,海创办了1872办了著名的文报纸(一大在此召开。

(5)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6) 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9) ”。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开卷,满分60分)2014年6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25分二、非选择题(计35分)26.(10分)(1)郡县制(1分) (2)科举制(1分)(3)筒车(1分) (4) 交子(1分)(5)麻沸散(1分) (6) 活字印刷术(1分)(7) 《兰亭序》(1分)(8)《红楼梦》(1分)(9)玄奘(1分)(10)郑和下西洋(1分)27.(12分)(1)中共一大(1分);中央局(1分)(2)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民主分子(2分,写不完整给1分);延安(1分);《论联合政府》(1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1992年(1分)(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5)与时俱进(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给1-2分)28.(13分)(1)《南京条约》(1分)(2)轮船招商局(1分)(3)《申报》(1分)(4)1921年(1分)(5)厦门(1分)(6)南昌起义(1分)(7)遵义会议(1分)(8)重庆(1分)(9)“双十协定”(1分)(10)张学良(1分)(11)西安事变(1分)(12)五四爱国运动(1分)(13)新民主主义(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