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操、刘备、孙权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要角色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要角色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要角色分析【正文】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三国时期蜀国刘备、魏国曹操、吴国孙权等主要角色之间的战争、权谋和英雄事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首先是刘备,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也是蜀国的创始人。

刘备来自于农村,他是一个仁义守礼、重视忠诚和公正的人。

他以仁爱和谦虚为美德,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朋友,如关羽、张飞和赵云等等。

刘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建立了蜀国,并成为了受人景仰的君王。

曹操则是演义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

他是魏国的奠基者,也是一个才华横溢、冷静机智的统治者。

曹操以权谋和战略高超而闻名,他通过巧妙的计谋和政治手腕,统一了北方,同时也为自己的统治铺平了道路。

然而,他的残忍和专横也使他备受争议,尤其是对待刘备和孙权等对手时。

孙权是吴国的创始人和统治者。

他继承了父亲孙坚的基业,通过与曹操和刘备的斗争,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孙权是一个善于借势和妥协的人,他善于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他重用了周瑜等人才,并通过联合刘备对抗曹操来保护自己的国家。

除了刘备、曹操和孙权,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角色,如关羽、张飞、赵云、周瑜和诸葛亮等等。

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色彩。

关羽是忠诚正直、勇猛无敌的武将,他以义气和信义享誉天下。

张飞则是性格火爆、豪勇无畏的军事统帅,他在战场上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

赵云则是一个忠诚勇武、机智过人的将领,他在战斗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周瑜是孙权麾下的谋士和军事统帅,在赤壁之战中展现了非凡的智谋和决策能力。

他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并通过火攻彻底击败了曹操。

诸葛亮则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以高超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帮助刘备化解危机,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计策。

通过对刘备、曹操、孙权及其他主要角色的简要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三国演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以自己独特的个性、才华和行为塑造了这个古代传奇故事。

三国演义人物关系解析

三国演义人物关系解析

三国演义人物关系解析
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三
位主角:刘备、曹操、孙权。

刘备是一个理想化的君主形象,他忠诚正直、仁义宽厚,颇有民心。

但是他也有失败的局面。

他重感情,对手下甚为苛刻,经常优柔寡断,与曹操和孙权的互动却充满了揣测和防备。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之一,他非常聪明机智,对权谋政治
颇有心得。

他不仅有出类拔萃的领袖才能,还有丰厚的经济实力和强
大的军事实力。

尽管他是一个谋略家,但是他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却是
孙权,而孙权又是他所不能控制的。

孙权是一个早期的君主,他并不如刘备那样忠诚正直,但他很聪明
并广交朋友,他善于运用资源和展示自己的实力。

尽管他的政治目标
不如曹操那样充满野心,但他还是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领土,而在
与刘备和曹操的几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中,他也赢得了胜利。

除了这三位主角,三国时期的历史中还有众多英雄人物。

张飞、关羽、赵云等刘备手下的将领堪称一时之雄,他们共同建立了汉室。


吕布、张绣、华雄等人则成为了魏、孙吴等国的抗争对象,在战争中
将自己的命运和命运与之绑定。

总地来书,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斗争和背叛,
展现了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最为典型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刘备的领导 风格
02.
曹操的领导 风格
03.
孙权的领导 风格
04.
三国领导风 格对比分析
刘备的领导风格
01
以德服人,仁爱为本
在军事方面,他 善于用兵,多次 击败敌人,统一 北方,奠定了曹 魏政权的基础。
在文学方面,他 的诗歌作品《短 歌行》、《观沧 海》等,展现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 胸怀壮志。
孙权的领导风格
03
家族继承,稳固政权
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 的基业,成为东吴的统治者
孙权注重家族团结,任用亲信, 稳固政权
孙权善于听取意见,尊重人才, 广纳贤良
度。
特点:刘备善于 倾听他人的意见, 能够综合各方面 的观点,做出明
智的决策。
影响:刘备的领 导持和尊重。
启示:作为领导 者,应该像刘备 一样,善于倾听 他人的意见,集 思广益,这样才 能做出明智的决 策,带领团队走
向成功。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注重法制,维护秩序
孙权重视法律,强调依法治国 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注重选拔人才,任人唯贤 善于听取意见,尊重臣下的建议
三国领导风格对比分析
04
德与权: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道德与政治考量
刘备:以德服人,注重仁义道德,善于笼络人心 曹操:权谋至上,注重实际利益,善于运用权术 孙权:平衡各方,注重政治稳定,善于调和矛盾 三国领导风格的差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权谋、孙权的平衡

三国演义之孙权与曹操关羽刘备的关系解析

三国演义之孙权与曹操关羽刘备的关系解析

三国演义之孙权与曹操关羽刘备的关系解析孙权与曹操、关羽、刘备的关系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孙权作为吴国的主要统治者,与曹操、关羽和刘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本文将对孙权与曹操、关羽和刘备三位重要人物的关系进行解析。

孙权与曹操的关系可以说是既敌对又互利。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他统一北方,建立了魏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而孙权则是在曹操东征南方时建立的吴国的主要统治者。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曹操需要稳定南方的局势以确保北方的统治,而孙权则需要曹操的支持来对抗其他势力。

因此,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利益交换的关系。

曹操派遣部队协助孙权平定吴国内部叛乱,孙权则诱降曹操的部下乐进、卓文寅等人。

双方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然而,尽管孙权与曹操有一定的合作,个人之间的敌对却是不可避免的。

两人在争夺地盘、资源以及政治地位时产生了矛盾。

曹操多次谋划吞并吴国,而孙权也不是泛泛之辈,他多次与曹操斗智斗勇。

其中最出名的一次是孙权在对曹操的远征中设伏击,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此战被后人称为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决定性战役。

与曹操的敌对相比,孙权与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则相对友好。

关羽是刘备的义兄弟,他在曹操的迫害下投奔了孙权。

孙权不仅接纳了关羽,还赐给他官职和土地。

孙权对关羽的接纳,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关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可以为吴国增添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怒曹操,与其对抗。

然而,由于关羽的任性和自以为是,他与孙权在某些事务上产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他与孙权的短暂冲突。

与关羽相比,孙权与刘备的关系则更为复杂。

孙权一开始并不信任刘备,他曾多次派使者要求刘备归降,并威胁他不归降就要将其斩首。

然而,经过一系列交流后,孙权逐渐认识到刘备的雄才大略和诚信品质。

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曹操,孙权最终选择与刘备结盟。

他与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共同抵御了曹操的进攻,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刘备曹操孙权的治国理念对比

刘备曹操孙权的治国理念对比

刘备曹操孙权的治国理念对比刘备、曹操、孙权,作为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重要人物,都有着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方式。

本文将对刘备、曹操、孙权的治国理念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异同之处。

一、刘备的治国理念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他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仁德”和“和平”方面。

刘备注重仁爱之道,倡导以德服人,以仁心待人。

他常常以身作则,对下属恩威并用,崇尚仁义道德,嚴明法纪,深得人民拥护。

刘备治国过程中,广纳贤才,尊重人才,注重教育、农田开垦等民生事务,努力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二、曹操的治国理念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他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稳定”和“权力集中”方面。

曹操认为国家需要稳定才能发展,他以铁腕手段平定各地动乱,加强军事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

曹操在政治上实行严密的权力集中,重视中央集权,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权力的集中。

他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富国强兵,为魏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孙权的治国理念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他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民生”和“崇尚文化”方面。

孙权注重民生,推行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改革,提供农民的生产条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也注重崇尚文化,通过振兴教育,提倡文化交流与发展,吸引人才,为吴国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位领袖的治国理念各有侧重,但也有许多共同点。

首先,他们都注重稳定和发展国家。

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都希望通过治国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其次,他们都注重人才的运用和培养,认识到良好的人才队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最后,三位领袖都注重与民众的联系和交流,他们都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然而,在治国理念方面,刘备注重仁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曹操注重权力集中和政治稳定,孙权注重民生和文化的发展。

这反映了三位领袖的个人性格和处世方式。

刘备崇尚仁爱和和谐,曹操强调力量和秩序,孙权注重民生和文化的融合。

这也使得三国时期各国的国家形态和特点有所区别。

三国英雄曹操刘备孙权的性格特点

三国英雄曹操刘备孙权的性格特点

三国英雄曹操刘备孙权的性格特点曹操:机智果断、权谋高手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的机智果断和权谋高手的一面。

首先,曹操机智果断。

他善于观察形势、分析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在战争中,曹操总是能够准确地判断敌我双方的实力,并能迅速调整战术策略。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在遭到火攻后,能够及时撤退,保全了一部分兵力,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他的机智和果断为他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使他的势力得以扩张。

其次,曹操是一位权谋高手。

他善于运用计谋,收集情报,设下奇谋诡计,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政治上,他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广泛任用人才,并设立许多制度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他还利用威望和金钱来诱使他人投降或叛变。

曹操的权谋手段让他在政治舞台上独领风骚,成为那个时代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虽然曹操的性格特点在历史上有争议,有些人认为他残暴无情,但无论如何,他的机智果断和权谋高手的一面无疑是让人敬佩的。

刘备:仁义谦和、君子之风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者,他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的仁义谦和和君子之风。

首先,刘备是一位仁义之君。

他非常注重人伦关系,非常尊重他人的感受。

他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且对下属和百姓都非常宽容和仁慈。

他不过问个人利益,而是以国家和民众利益为重。

在治理过程中,他深受百姓的欢迎,因为他关心民生、注重农桑、重视教育和文化。

他的仁义之风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广大的支持。

其次,刘备是一位谦和的领导者。

他谦逊有礼,能够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力量。

他善于信任和任用人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自大。

他的谦和性格使他能够凝聚人心,建立起一个和谐团结的组织和团队。

他以身作则,树立了一个君子的榜样,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典范。

虽然刘备并非没有缺点和错误,有时候他的犹豫不决和过于仁慈也让他吃了亏。

但他的仁义谦和和君子之风无疑是让人钦佩和景仰的。

孙权:明智果断、善于变通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领导者,他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的明智果断和善于变通的一面。

历史趣谈:“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黑锅应该谁来背?

历史趣谈:“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黑锅应该谁来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黑锅应该谁来背?导语:且看曹操、刘备、孙权用人之比较,题目所提问题自然有答案:发现人才的眼力曹操最高,刘备最弱。

曹操用人靠眼睛,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且看曹操、刘备、孙权用人之比较,题目所提问题自然有答案:发现人才的眼力——曹操最高,刘备最弱。

曹操用人靠眼睛,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发现和甄别人才的办法是实践,只要能为他开疆拓土、守城治民的人,不问出身来路,均予重用。

刘备用人靠耳朵,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的,庞统是司马徽推荐的,而且刘备在初期对庞统是不赏识的:“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后来经过鲁肃、诸葛亮说情,“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

——在短时间内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从万丈深渊刹那间上升到九宵云外,要么是眼睛有问题,不识人,要么是耳朵有问题,耳跟子软,要么两者都有问题。

培养人才的力度——孙权最强,刘备最弱。

孙权先后培养了吕蒙、蒋钦、陆逊等一批堪称国之栋梁的后起之秀。

夷陵之战后,有史学家评价:“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识才,但更重要的是之前的育才。

相比而言,蜀汉人才最为凋零,后继乏人,以致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笑话一直流传至今。

驾驭人才的能力——孙权最强,刘备最弱。

孙权对张昭又拉又打,对陆逊的既信任放权,又严格控制,所有文臣武将,均被其玩于股掌之中。

孙权御人术的一个例证:“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并不伏也,……因会诸将,大为酣乐,权自行酒到(周)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

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燕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时期的统治者形象

三国时期的统治者形象

三国时期的统治者形象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分裂与战乱的时期,但也是一个充满英雄与传奇的时代。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有许多统治者崛起,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和各自的形象来统治各自势力范围内的人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国时期的统治者形象,以期对这一历史时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刘备:仁德之君刘备,字玄德,是三国中最具仁德的统治者之一。

他出身贫寒,但凭借着他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视仁义为治国之本,常常慰问百姓,倾听他们的疾苦。

他注重教育事业,推崇贤才,为蜀汉政权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文官武将。

刘备致力于平允政治,公正执法,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二、曹操:权谋之雄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最具权谋智慧的统治者之一。

他以才智和军事能力闻名于世。

曹操出身寒微,但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建立了魏国政权,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曹操善于用兵,精通战略,他屡次战胜敌人,并以让人敬佩的统治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然而,曹操统治时期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他实行的集权统治方式以及残酷严苛的法制给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压迫和苦难。

三、孙权:明君之才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最有远见和统治才能的统治者之一。

他继承了父亲刘备遗志,秉持着继续发展东吴的使命,建立了以吴国为中心的政权。

孙权善于用人,重视儒雅文化,推行文治政策,尊重学者,注重教育,发展经济,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他勇于承担责任,以稳定的统治方式巩固了吴国的地位,并保持了与其他势力的相对稳定关系。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的统治者形象各具特色,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统治着各自的势力范围。

刘备以仁德之君的形象深入人心,曹操以权谋之雄的形象在历史上显示出伟大的才智,而孙权以明君之才的形象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这些统治者的形象,无论积极或消极,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

通过研究他们的统治方式与形象,我们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和社会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曹操,关于刘备,关于孙权之浅谈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时局动荡而天下纷乱,因乱世而英雄四起,各种人才纷纷雄起也纷纷落马,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孙坚,孙策等等等等。

整个中原战场就像一个选秀节目,一个一个地被淘汰,直到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与世,动荡局势得以暂时安宁。

这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亦可以说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构成的历史。

历史往往留给我们很多,前人的故事就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品之,受益匪浅,我浅品三国,亦有些许感触。

今天我不谈时局,不谈军事,只谈人,只谈谈大浪淘沙后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人。

愿与大家共勉。

有一点要说明,我参考的不是三国演义,那大多是“演义”而非史实,里面掺杂了太多封建社会人的天人思想。

我参考的是易中天的品三国,更靠谱一些。

毋庸置疑,曹刘孙三人都是成功的,在我们现代社会,他们就好像是三个商业集团的创始人,都是靠自己非比寻常的能力,将自己的集团一步步建立起来。

那么我们就想看看他们是如何成功的,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什么因素让他们走到了最后?我想因素有很多,时局给了他们平台、动乱给了他们机遇、社会需要给了他们资本等,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他们身上都有超乎常人的特质与能力。

而且,这么多因素中,我觉得对于我们这种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们最有用、最值得学习与借鉴的,还是最后者,就是“人”的因素,因为成事在天而谋事在人,机遇每个时代都有,但机遇不会留给每个人。

那什么人才会是机遇青睐的呢?拥有什么特质才能抓住机遇呢?我想从曹操、刘备、孙权身上找出答案。

曹刘孙三人身上肯定有很多特质,一个一个讲也没有必要,我只能取其精华地举一些对于我们很实际有用的来讲讲。

在我看来,他们各自最主要的特质分别是:曹操为“大气”,刘备为“坚韧”,孙权为“果敢”。

为什么是这些呢?下面我来分析分析。

从他们的“出身”来看:
曹操的出身是相对比较差的,他的父亲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养子,在当时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就好像今天做鸭的儿子一样让人瞧不起。

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耻或者自卑反而在年轻时候处处努力表现自己,想为朝廷效力。

这本就需要非常的自信与大气。

刘备的出身只能说很平凡,其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东汉时候是农为首业,而商为尾。

他只能相当于今天农民工的儿子,他没有很好的社会关系,完全白手起家。

但是一直胸怀大志,并不论如何失败都坚守者信念,不惜委曲求全地坚持了下来,这难道不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么。

我想刘备的境遇更像我们大多数人,他坚韧的精神也是我们必须要拥有的。

而孙权的出身可以说是最好的,有父兄孙坚、孙策给他留下的江东基业与一大批人才,但是孙权处境并不是很好,他即位时年纪尚幼,不能服众,那些功勋卓著的老臣们如何驾驭?孙权是有才的也是聪明的,但更重要的他是果敢的,他知道该放权,但也知道知道大局需己定,知道在处理好当时复杂的关系同时要独当一面,这样才逐渐展示自己取得威望而不至于内部不服。

从他们的“做人立本”来看:
曹操的为人很难判断,因为他既狡猾奸诈有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既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既英雄气概又儿女情长、既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多重人格集于一身,体现了他那种海纳百川的大气,而支撑这种大气的,是他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他那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把人生上升到对宇宙对世界进行哲学思考的胸怀。

有这样的智慧与胸怀,怎能不大气?袁
绍袁术之辈又怎么会入眼?而曹操的“本”可以说亦忠亦情亦义,但最重要的我想还是智慧。

因为智慧,所以大气!
刘备一生为人谨慎,又充满仁义与信义。

细细数来刘备一生十易其主、四失其妻,易中天说的“五易”并没有全部算上,他的一生真算是非常坎坷的,首先刘备是一个英雄,基本上所有人都这么说,我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易中天说他有“英雄之义”、“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志”,我觉得“义”嘛,不太好说,何谓“义”?在那个年代十易其主已属大不义,而且他还巧夺刘璋的益州更不义,但是他对自己人的仁义与信义还是毋庸置疑的。

而“气”与“魂”可以与“志”合并,这个“志”才是最为重要的,成大事者必有志。

其实刘备内心必然是非常有义的,但是他更有志,所以当有些事情令他“义”“志”冲突时,他取志,而稍弃义,刘备也并不古板,不是书呆子。

这是我非常佩服他的一点,非常能忍,即便他一直在失败,要是我们早就放弃不干了,所以我说他非常之坚韧!
孙权跟曹操刘备比起来其实可说的并不是那么多,但是他确实是非常优秀的,他为人有很多优点,谦和、大度等等,但是我觉得果敢才是他走向事业巅峰最重要的品质。

孙权行使权力时的阻力是很大的,以张绍为首的大臣们经常和他持反对意见,当上任初期时,他听取鲁肃的东吴版隆中对意见,积极向外扩张。

当赤壁之战时,一片降声,但孙权执意主站,大破曹军。

刘备举兵攻打时,果断任命公认为是书生一个的陆逊为大将军,最后打破刘军。

所以说孙权是果敢的。

从他们的“领导力”来看:
领导力也可以说是用人之道,说到用人之道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用什么人?二是怎么用?而且是必须在用人时要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用人用得好,就是好领导,因为做成一番大事必定是集许多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而且一个善于用人的人,必定是很明白自己手下的人有什么能力并能够安排他都最适合的位置。

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很值得去研究的,如此有智慧的一个人,他是如何治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呢?曹操的用人之道可以说是: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补充说明一下,这个是曹操前期的用人之道,非常时期用非常之道,德才兼备固然好,但唯才是举更适合当时形势,所以说曹操也是个务实的人)。

而且在用人时处理各种关系时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德才兼备,唯才是举;重用清官,不避小贪;招贤纳士,尽释前嫌;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从上面的原则以及真实的故事来看,曹操用人时是将人才放在个人恩怨上的,哪怕你曾经背叛,哪怕你再惹我讨厌,只要你真有能力,我就用你。

而且他征战回来后,若败了则检讨自己,若胜了必重赏大家。

他游刃与其部下和对手之间,从容,洒脱,无比的大气。

而刘备用人则不一样,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我不敢苟同,虽说在特殊情况下,哭可以当做一种手段,因为是最质朴的,所以也最能打动人,但是光靠哭,能拿天下?但是从这个哭中我们看到刘备的用人之道是动之以情,绝对的礼贤下士,以心换心。

他的两兄弟也是他最得力的战将,以及赵云,诸葛亮后来的黄忠魏延等都无比的忠诚。

为什么刘备屡战屡败大家还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为什么?我想是因为他的屡败屡战吧?一方面欣赏他的仁义,一方面感动于他的坚韧。

一起做事的,领导先泄气了,那就等于失败了一大半。

不管住什么事!
孙权对于用人,我想更多的是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起初的大将军周瑜,后来的鲁肃、吕蒙,再后来的陆逊,以及元老张绍等,孙权都给予极高的信任。

这和他的特质也分不开的,多疑的曹操就不会,导致曹操处理人际关系极其复杂,但是曹操有能力操控,而孙权则以信任取胜。

每一种方法我们都有必要去学习,去借鉴,但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加以糅合,让自己的固有特质与做法相称,则其法有最大效用。

些许几言只能含糊地说明一点点道理,更多的是没办法说出来的体味,上面讲的这么多,只是想讲一讲三国人物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些特质与方法,但是纵观整个三国成败,成就成在“自知而后知人”,败可以败在不自知或者不知人抑或者都不知。

不谈太多史事,不问太多道理。

只扪心自问,我有哪些特质?抑或问:我自知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